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这就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下面从三个方面例述如何把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使学生亲近数学。
一、展现生活情境,使学生亲近数学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情境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既便于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又能使学生亲近数学,从而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目标。
我听过这样的一堂课。在学习了统计知识后,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小红的爷爷有一天来到学校,反映作业负担太重,说孩子前天晚上做作业用了70分钟。校长听后对爷爷承诺,会给他一个满意的答复。同学们,如果你是校长,你会怎样做呢?”学生各抒己见:“我会去问问老师是不是昨天的作业布置得太多了。”“把小红的作业时间和其他同学的作业时间比较一下。”……老师肯定了他们的想法,接着出示全班学生作业时间的调查统计表,让学生用合适的方法进行统计。学生发现,15分钟以内完成的有1人,16~30分钟的有33人,31~45分钟的有6人,46~60分钟的有2人,60分钟以上的有1人。针对这个统计结果,学生讨论开了:“这个结果说明老师布置的作业并不多,比较适合大多数学生,爷爷应该考虑从小红身上找找原因。”……
二、寻找数学原型,使学生亲近数学
教师上数学课都热衷于使用各种直观教具和手段,包括多媒体,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却常常被忽视,那就是让学生“在学中生活,在生活中学”。因此,数学教学更应讲究“实战演习”,“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不仅要设计室内操作,让学生动手动脑,而且要设计“实景重现”,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让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进而使每位学生都乐于亲近数学。
例如,在学生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后,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让他们仔细观察周围的环境,找一找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轴对称的。学生经过细致观察,有的说房子的两面墙是对称的,有的说轿车的车牌标志……大大丰富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培养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学习热情。
三、提炼生活问题,使学生亲近数学
数学知识孕育于生活之中,许多数学问题本身就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发现和提出的。“作为教师,应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他们跳起来摘果子”。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课之前,我先让学生开展社会调查,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各种车辆的轮子是什么形状?大小怎样?于是学生很快就发现无论哪种车,它们的轮子都是圆的,进而产生许多疑问:“为什么车轮都是圆形的呢?如果不是圆的会怎样?学生通过这样生活情境的体验,进一步感受了数学的趣味与价值。
下面是学生从生活情境中提炼出的一些数学问题:
1.怎样算出字典中每张纸的厚度?
2.一盘蚊香能燃多久?
3.家中圆桌面积有多大?
4.一只水龙头滴水,一天约浪费多少水?
5.卷筒纸的一层纸到底有多厚?
6.怎样预算一个家庭一个月的电费?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这样学生才能够在互动与发展的氛围中想学、乐学、学会、会学,才会在亲近数学的同时更热爱数学,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下面从三个方面例述如何把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使学生亲近数学。
一、展现生活情境,使学生亲近数学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情境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既便于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又能使学生亲近数学,从而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目标。
我听过这样的一堂课。在学习了统计知识后,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小红的爷爷有一天来到学校,反映作业负担太重,说孩子前天晚上做作业用了70分钟。校长听后对爷爷承诺,会给他一个满意的答复。同学们,如果你是校长,你会怎样做呢?”学生各抒己见:“我会去问问老师是不是昨天的作业布置得太多了。”“把小红的作业时间和其他同学的作业时间比较一下。”……老师肯定了他们的想法,接着出示全班学生作业时间的调查统计表,让学生用合适的方法进行统计。学生发现,15分钟以内完成的有1人,16~30分钟的有33人,31~45分钟的有6人,46~60分钟的有2人,60分钟以上的有1人。针对这个统计结果,学生讨论开了:“这个结果说明老师布置的作业并不多,比较适合大多数学生,爷爷应该考虑从小红身上找找原因。”……
二、寻找数学原型,使学生亲近数学
教师上数学课都热衷于使用各种直观教具和手段,包括多媒体,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却常常被忽视,那就是让学生“在学中生活,在生活中学”。因此,数学教学更应讲究“实战演习”,“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不仅要设计室内操作,让学生动手动脑,而且要设计“实景重现”,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让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进而使每位学生都乐于亲近数学。
例如,在学生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后,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让他们仔细观察周围的环境,找一找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轴对称的。学生经过细致观察,有的说房子的两面墙是对称的,有的说轿车的车牌标志……大大丰富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培养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学习热情。
三、提炼生活问题,使学生亲近数学
数学知识孕育于生活之中,许多数学问题本身就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发现和提出的。“作为教师,应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他们跳起来摘果子”。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课之前,我先让学生开展社会调查,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各种车辆的轮子是什么形状?大小怎样?于是学生很快就发现无论哪种车,它们的轮子都是圆的,进而产生许多疑问:“为什么车轮都是圆形的呢?如果不是圆的会怎样?学生通过这样生活情境的体验,进一步感受了数学的趣味与价值。
下面是学生从生活情境中提炼出的一些数学问题:
1.怎样算出字典中每张纸的厚度?
2.一盘蚊香能燃多久?
3.家中圆桌面积有多大?
4.一只水龙头滴水,一天约浪费多少水?
5.卷筒纸的一层纸到底有多厚?
6.怎样预算一个家庭一个月的电费?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这样学生才能够在互动与发展的氛围中想学、乐学、学会、会学,才会在亲近数学的同时更热爱数学,真正做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