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计量校准项目、实际校准情况进行分析,对计量校准工作现状、解决措施实行研究,旨在明确医用仪器计量校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对应的措施处理问题。
关键词:医用注射泵;输液泵;计量校准;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注射泵、输液泵,属于常用的医疗仪器,能够严格控制输液流速、输液量。然而,受到仪器应用使用频繁和时间因素所影响,无法保证医疗的安全。故此,需要做好输液泵、注射泵计量校准工作,从而保障医疗仪器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
一、计量校准项目、实际校准情况的分析
参照医用注射泵、输液泵校准规范,对注射泵计量校准项目、输液泵计量校准项目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需对流量误差、阻塞报警、校准前外观检查等进行计量校准,后者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仪器结构、开门报警、气泡报警、注射器结束报警、注射后报警,以及电线脱落报警等[1]。随机选取6家医院注射泵、输液泵实行计量校准、检测。①注射泵共240台,流量误差超出规定范围,首次校准注射泵35台,维修后校准注射泵9台;阻塞报警误差超出规定范围,首次校准注射泵13台、维修后校准注射泵4台;报警异常,首次校准注射泵15台,维修后校准注射泵4台。②输液泵共78台,流量误差超出规定范围,首次校准输液泵22台,维修后校准输液泵7台;阻塞报警误差超出规定范围,首次校準输液泵5台,维修后校准输液泵2台;报警异常,首次校准输液泵6台,维修后校准输液泵2台。经现场计量工作可见,注射泵、输液泵使用质量影响因素包括:设备自身因素、生产因素、维修保养因素等。针对于此,计量校准的过程,应及时排除医院相关影响因素,从而确保医院输液泵和注射泵应用的安全、有效。
二、计量校准工作现状、解决措施研究
(一)输液泵使用非专用输液管问题及处理措施
输液泵流速准确性会受到配套输液管路因素影响,相同输液泵、不同品牌输液管,所形成的技术指标,在输液管材质、弹性、内径,以及厚度疲劳度等方面比较,均存在明显的差异性。通过非专用输液管容易发生流速误差大、空气/压力传感器不报警、误报警、输液管应用时破裂等问题[2]。①输液泵、专用输液管配套应用,相对流速误差可控制在4%左右。如果没有合理使用输液泵、专用输液管,相对流速误差会>4%。如:贝朗输液管设定流速为每小时12mL,实测流速为每小时9.82mL,误差的精度为+3%;山东威高输液管设定流速为每小时12mL,实测流速为每小时9.42mL,误差的精度为+5%;BD输液管设定流速为每小时12mL,实测流速为每小时9.12mL,误差的精度为+10%。②所应用的输液管过粗/过细/透明度不足/管道气泡/管道堵塞,均会引发空气/压力传感器不报警,或是误报警的现象。③采用的输液管柔性不足,会受到输液泵轮齿挤压因素影响,而发生输液管破裂、空气栓塞等情况,这时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威胁较大。处理措施:选择输液厂家制定的专用输液管路,保证输液泵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如果条件受到限制,运用非专用输液管,应实行输液泵标定、计量校准,从而将误差控制在规定范围,待考察通过后方可投入应用。
(二)输液泵标定、注射泵应用问题及处理措施
计量校准前,可明确输液泵流量误差是否超出规定范围。发生输液泵流量误差超出范围较大,主要和医务人员定期没有做好输液泵标定工作有关,所以输液精度下降。处理措施:构建完善的责任机制,将具体责任落实到个人,经专人负责输液泵标定方面的工作。
注射泵说明说上,明确表明了制定匹配品牌的注射器,而市场上注射器规格并不完全一致,注射泵虽具备自动识别的功能,但是无法区分同容量不同规格注射器。处理措施:使用匹配的注射器,合理设置相应的校准因子,进而有效降低注射泵流量误差。
(三)阻塞压力报警检测问题及处理措施
虽然医用注射泵、输液泵校准规范中,明确了阻塞报警允差范围±30%,但是对于流速设定、报警响应时间无具体规定。处理措施:参照厂家说明书,按照校准方案,对输液泵、注射泵阻塞压力参数实行校准。
(四)蓄电池老化问题及处理措施
蓄电池老化问题比较严重,因此仪器内置电池时不能顺利工作,直接带电使用,医务人员没有予以蓄电池老化问题重视。外观检查中,电源线脱落报警需接通交流电源,仪器交流电供电为工作的状态[3]。这时,将电源线断开,可切换内置电源。然而,应用的过程中容易发生电源线脱落现象,而这也是无法在第一时间发出警报的主要原因,且会对患者身体健康构成不良影响。处理措施,定期做好内置电池工作状况的排查工作,并更换老化的电池。
三、结语
为保证医用注射泵、输液泵的质量,应做好全程质量控制工作。针对计量校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便及时排除相关影响因素,制定完善、可行的解决措施,确保医疗仪器能被合理使用。
参考文献:
[1]汤栋生,许新建,林海东等.医用输液泵的质量控制检测分析与维护保养[J].中国医学装备,2018,15(5):159-161.
[2]佚名.一种新型输液泵质量检测仪校准装置[J].中国计量,2018,274(09):78.
[3]张克,陈甜甜,范书健等.输液泵/注射泵质量评价与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2018,33(3):87-90.
关键词:医用注射泵;输液泵;计量校准;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注射泵、输液泵,属于常用的医疗仪器,能够严格控制输液流速、输液量。然而,受到仪器应用使用频繁和时间因素所影响,无法保证医疗的安全。故此,需要做好输液泵、注射泵计量校准工作,从而保障医疗仪器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
一、计量校准项目、实际校准情况的分析
参照医用注射泵、输液泵校准规范,对注射泵计量校准项目、输液泵计量校准项目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需对流量误差、阻塞报警、校准前外观检查等进行计量校准,后者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仪器结构、开门报警、气泡报警、注射器结束报警、注射后报警,以及电线脱落报警等[1]。随机选取6家医院注射泵、输液泵实行计量校准、检测。①注射泵共240台,流量误差超出规定范围,首次校准注射泵35台,维修后校准注射泵9台;阻塞报警误差超出规定范围,首次校准注射泵13台、维修后校准注射泵4台;报警异常,首次校准注射泵15台,维修后校准注射泵4台。②输液泵共78台,流量误差超出规定范围,首次校准输液泵22台,维修后校准输液泵7台;阻塞报警误差超出规定范围,首次校準输液泵5台,维修后校准输液泵2台;报警异常,首次校准输液泵6台,维修后校准输液泵2台。经现场计量工作可见,注射泵、输液泵使用质量影响因素包括:设备自身因素、生产因素、维修保养因素等。针对于此,计量校准的过程,应及时排除医院相关影响因素,从而确保医院输液泵和注射泵应用的安全、有效。
二、计量校准工作现状、解决措施研究
(一)输液泵使用非专用输液管问题及处理措施
输液泵流速准确性会受到配套输液管路因素影响,相同输液泵、不同品牌输液管,所形成的技术指标,在输液管材质、弹性、内径,以及厚度疲劳度等方面比较,均存在明显的差异性。通过非专用输液管容易发生流速误差大、空气/压力传感器不报警、误报警、输液管应用时破裂等问题[2]。①输液泵、专用输液管配套应用,相对流速误差可控制在4%左右。如果没有合理使用输液泵、专用输液管,相对流速误差会>4%。如:贝朗输液管设定流速为每小时12mL,实测流速为每小时9.82mL,误差的精度为+3%;山东威高输液管设定流速为每小时12mL,实测流速为每小时9.42mL,误差的精度为+5%;BD输液管设定流速为每小时12mL,实测流速为每小时9.12mL,误差的精度为+10%。②所应用的输液管过粗/过细/透明度不足/管道气泡/管道堵塞,均会引发空气/压力传感器不报警,或是误报警的现象。③采用的输液管柔性不足,会受到输液泵轮齿挤压因素影响,而发生输液管破裂、空气栓塞等情况,这时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威胁较大。处理措施:选择输液厂家制定的专用输液管路,保证输液泵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如果条件受到限制,运用非专用输液管,应实行输液泵标定、计量校准,从而将误差控制在规定范围,待考察通过后方可投入应用。
(二)输液泵标定、注射泵应用问题及处理措施
计量校准前,可明确输液泵流量误差是否超出规定范围。发生输液泵流量误差超出范围较大,主要和医务人员定期没有做好输液泵标定工作有关,所以输液精度下降。处理措施:构建完善的责任机制,将具体责任落实到个人,经专人负责输液泵标定方面的工作。
注射泵说明说上,明确表明了制定匹配品牌的注射器,而市场上注射器规格并不完全一致,注射泵虽具备自动识别的功能,但是无法区分同容量不同规格注射器。处理措施:使用匹配的注射器,合理设置相应的校准因子,进而有效降低注射泵流量误差。
(三)阻塞压力报警检测问题及处理措施
虽然医用注射泵、输液泵校准规范中,明确了阻塞报警允差范围±30%,但是对于流速设定、报警响应时间无具体规定。处理措施:参照厂家说明书,按照校准方案,对输液泵、注射泵阻塞压力参数实行校准。
(四)蓄电池老化问题及处理措施
蓄电池老化问题比较严重,因此仪器内置电池时不能顺利工作,直接带电使用,医务人员没有予以蓄电池老化问题重视。外观检查中,电源线脱落报警需接通交流电源,仪器交流电供电为工作的状态[3]。这时,将电源线断开,可切换内置电源。然而,应用的过程中容易发生电源线脱落现象,而这也是无法在第一时间发出警报的主要原因,且会对患者身体健康构成不良影响。处理措施,定期做好内置电池工作状况的排查工作,并更换老化的电池。
三、结语
为保证医用注射泵、输液泵的质量,应做好全程质量控制工作。针对计量校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便及时排除相关影响因素,制定完善、可行的解决措施,确保医疗仪器能被合理使用。
参考文献:
[1]汤栋生,许新建,林海东等.医用输液泵的质量控制检测分析与维护保养[J].中国医学装备,2018,15(5):159-161.
[2]佚名.一种新型输液泵质量检测仪校准装置[J].中国计量,2018,274(09):78.
[3]张克,陈甜甜,范书健等.输液泵/注射泵质量评价与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2018,33(3):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