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师专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分析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通过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革新,来完成课堂教学的改革,最终实现多层次、多向性的互动式、开放式教学,强化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力与探究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得到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个性发展 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6-0208-02
人的全面发展其实质是追求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人的个性发展是指个体在需求、生活习惯、性格、能力、兴趣、价值观念等方面形成稳定的心理特征。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基础与前提,个性发展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选择性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个性充分发展,人的社会化程度提高,人才能逐步实现自己的自主性、自觉性和创造性,积极发挥自身的潜能,在社会中展示自己,实现自己的个性全面地发展。
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对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因此,如何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大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所有教育教学工作者都应致力解决的问题。作为未来教育事业的主体,师资类院校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将直接决定未来教育的方向和前景。因此如何促进师资类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个性发展,是各位教师迫切的也是责无旁贷的职责。本文就如何在师专数学课堂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问题加以探讨,意在实现传授知识与个性教育并重的目的。为此,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革新:
一、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要求教师革新教学理念
当前,在师专院校大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教授数学知识的起点高而学生的数学整体素质相对较低;教学内容多而教学课时相对较少;教师只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首先应在教学理念上取得突破性的革新。教师要从根本上认识到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即传统的教学只注重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变化,却忽视了这些变化的前提和目的——让学生动起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如何改变教师的理念,研究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模式,成为了教学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
传统的师专数学课堂教学,是以知识为本位、教师为中心以及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由于课时的限制,只一味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变革,以教师的教授为主,学生只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很难被调动起来;再加上师专学生基础普遍较差,本就不多的学习兴趣在填鸭式的教学下消磨殆尽,往往出现老师台上激情飞扬,学生台下昏昏欲睡的画面,教学效果极其低下。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不是单纯教学方法的革新就能见效的,为了实现从生命活力缺乏的数学课堂教学向充满生命活力,特别是充满理性思维活力的数学课堂教学的转变,我们必须着力营造使学生富有创造性和充满个性的开放式课堂。这就需要教师从观念上彻底转变:课堂是师生互动交往,思想交流、升华的地方。教师只是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这是回归教育的本真——教学生学,这才是学校的真正含义,而不是现在所谓的“教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变成他自己。学习过程现在正趋向于代替教学过程。现代教育同传统的观念与实践相反,应该使它本身适应于学习者,而学习者不应该屈从于预先设计的教学规则,应该使学习者成为教育活动的中心。”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的时代。学生是人,而不是知识灌输的容器。我们应该尊重学生发展的多样性,注重激发调动学生的成就欲望和主观能动性,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教育的最终目的。课堂应该让学生活跃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让学生互动讨论、展示交流,多给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使课堂成为施展聪明才智的舞台,让学生有成就感,学有所获,学有所乐。
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要求教师革新教学方法
传统师专数学课堂教学的显著弊端之一便是教师对课堂的过度控制。教师以制度化知识和各种技能为基本标准,向学生传递大量的数学教学内容。学生成为教师所控制和操纵的对象,他们不需要形成和提出自己的“问题”,不需要就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不需要就某个问题进行同学之间的“讨论”,更没有个性化“选择”的“自由”。在这种课堂生活氛围中,学生体会到的只是按部就班的烦琐和枯燥,难以进行自主建构,致使课堂教学缺乏生命的活力。
教师理念革新的同时,也要在教学方法上做出革新,以便于更好地将新的教学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为此,教师必须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从传统的“满堂灌”到“满堂问”,最后达到“满堂练”。从各个环节上完善课堂教学。
首先,课堂教学之前要求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在课前的预习中尽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形成自己的思路。教师可以为学生指出学习的路线图,或者指点出关键的问题,使学生可以有的放矢。教师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想法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教师要大胆放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对于学生完成的情况应该及时予以肯定和激励;教师应该适时指导,给予学生帮助,提高学生的自学效率。这样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其次,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和展示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展示的舞台,让学生互相讨论,解决疑难,形成共同参与的氛围,并在不断的讨论中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合作探究和展示交流是教学改革对新形势下教学理念提出的新要求。“合作”强调的是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交往性和互动性;“探究”包括问题性和过程性,强调的是在学习实践中要特别注重探究的过程;“展示交流”就是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把自己的观点、方法、疑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通过和教师及其他同学的切磋、探讨和商榷等交流方式,使自己和其他同学都能得到提升。
再次,课堂教学中通过设置开放性的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开放性的课堂要求开放性的问题设置。为了改变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以死记硬背代替主动参与,以机械方法代替智力活动的倾向,适当增加数学开放性问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数学从问题开始,如果问题本身是开放的,适合各类学生参与,问题的答案也是多样的,那么“满堂灌”式的教学、“华山一条路”的思维过程就无法适应了。开放性问题的设置可以为师生互动创造良好的条件,学生的创造潜能可以得到充分体现,既有利于深化问题本身,又有利于强化数学观念(如最优化、数学美等) 的培养。这就真正反映了教学活动的本质,使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发挥,使教学过程本身具有生成新因素的能力,具有自身的、由师生共同创造的活力。同时,更可以使得课堂教学得以延伸拓展,培养学生实际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要求教师变革教学手段
教师应在教学方法革新的同时,努力掌握新的教学媒介,及时把握教育的前沿动态,有利于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同时还可以使课堂教学的手段更趋多样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革新传统课堂教学只有粉笔、黑板的单一手段,适当应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这类视听类媒体。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这个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也要大力发挥。网络拥有单位课时内涵盖信息量大且又形象化的优势,同时又容易贴近学生数学素质教育的实际需要。可试着建立基于网络的大学数学试题库,拓广传统试题库的测评资源与测评功能,这不仅支持了教学活动的各种考试测评,而且支持不同时间、不同对象、不同需求的自主练习、自测、提高的学习要求。可通过设立“虚拟教学研讨室”搭建起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研讨的重要阵地。学生也可以在此提出问题,评论讲课老师的讲课内容,漫谈学习心得,请教疑难问题,并要求老师对学生的讨论及时作出回应。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在这里开展学习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及习作。老师可以用更有效的途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查询文献,发表见解,开拓思路。单纯的知识传授变成了多方位的教学辅导,从而实现了课堂教学向辅修、讨论的拓展延伸。
总之,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展示、开放性问题的设置、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师专数学课堂教学将成为多层次、多向性的互动式、开放式教学,有利于全方位强化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力与探究实践应用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得到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石中英.课堂生活创造性的消失[N].中国教育报,1999,4.
[3]颜炳成,陈燕文,谭金锋.高等数学学习状况的分析与改革设想[J].工程兵工程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11.
[4]戴再平.开放题——数学教学的新模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5]刘金虎,何永刚.“问题—引探”教学模式的操作策略[J].全球教育展望,2004,33.
[6]张奠宙,赵小平.开放式教学:数学教学的最新走向[J].数学教学,2002,1.
[7]周作宇,熊春文.大学教学:传统与现代[J].现代大学教育,2001,17.
[8]尹玉霞.大学数学教学模式改革之我见[J].魅力中国,2010,4.
[关键词]个性发展 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6-0208-02
人的全面发展其实质是追求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人的个性发展是指个体在需求、生活习惯、性格、能力、兴趣、价值观念等方面形成稳定的心理特征。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基础与前提,个性发展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选择性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个性充分发展,人的社会化程度提高,人才能逐步实现自己的自主性、自觉性和创造性,积极发挥自身的潜能,在社会中展示自己,实现自己的个性全面地发展。
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对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因此,如何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大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所有教育教学工作者都应致力解决的问题。作为未来教育事业的主体,师资类院校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将直接决定未来教育的方向和前景。因此如何促进师资类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个性发展,是各位教师迫切的也是责无旁贷的职责。本文就如何在师专数学课堂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问题加以探讨,意在实现传授知识与个性教育并重的目的。为此,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革新:
一、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要求教师革新教学理念
当前,在师专院校大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教授数学知识的起点高而学生的数学整体素质相对较低;教学内容多而教学课时相对较少;教师只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首先应在教学理念上取得突破性的革新。教师要从根本上认识到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即传统的教学只注重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变化,却忽视了这些变化的前提和目的——让学生动起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如何改变教师的理念,研究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模式,成为了教学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
传统的师专数学课堂教学,是以知识为本位、教师为中心以及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由于课时的限制,只一味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变革,以教师的教授为主,学生只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很难被调动起来;再加上师专学生基础普遍较差,本就不多的学习兴趣在填鸭式的教学下消磨殆尽,往往出现老师台上激情飞扬,学生台下昏昏欲睡的画面,教学效果极其低下。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不是单纯教学方法的革新就能见效的,为了实现从生命活力缺乏的数学课堂教学向充满生命活力,特别是充满理性思维活力的数学课堂教学的转变,我们必须着力营造使学生富有创造性和充满个性的开放式课堂。这就需要教师从观念上彻底转变:课堂是师生互动交往,思想交流、升华的地方。教师只是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这是回归教育的本真——教学生学,这才是学校的真正含义,而不是现在所谓的“教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变成他自己。学习过程现在正趋向于代替教学过程。现代教育同传统的观念与实践相反,应该使它本身适应于学习者,而学习者不应该屈从于预先设计的教学规则,应该使学习者成为教育活动的中心。”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的时代。学生是人,而不是知识灌输的容器。我们应该尊重学生发展的多样性,注重激发调动学生的成就欲望和主观能动性,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教育的最终目的。课堂应该让学生活跃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让学生互动讨论、展示交流,多给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使课堂成为施展聪明才智的舞台,让学生有成就感,学有所获,学有所乐。
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要求教师革新教学方法
传统师专数学课堂教学的显著弊端之一便是教师对课堂的过度控制。教师以制度化知识和各种技能为基本标准,向学生传递大量的数学教学内容。学生成为教师所控制和操纵的对象,他们不需要形成和提出自己的“问题”,不需要就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不需要就某个问题进行同学之间的“讨论”,更没有个性化“选择”的“自由”。在这种课堂生活氛围中,学生体会到的只是按部就班的烦琐和枯燥,难以进行自主建构,致使课堂教学缺乏生命的活力。
教师理念革新的同时,也要在教学方法上做出革新,以便于更好地将新的教学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为此,教师必须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从传统的“满堂灌”到“满堂问”,最后达到“满堂练”。从各个环节上完善课堂教学。
首先,课堂教学之前要求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在课前的预习中尽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形成自己的思路。教师可以为学生指出学习的路线图,或者指点出关键的问题,使学生可以有的放矢。教师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想法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教师要大胆放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对于学生完成的情况应该及时予以肯定和激励;教师应该适时指导,给予学生帮助,提高学生的自学效率。这样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其次,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和展示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展示的舞台,让学生互相讨论,解决疑难,形成共同参与的氛围,并在不断的讨论中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合作探究和展示交流是教学改革对新形势下教学理念提出的新要求。“合作”强调的是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交往性和互动性;“探究”包括问题性和过程性,强调的是在学习实践中要特别注重探究的过程;“展示交流”就是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把自己的观点、方法、疑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通过和教师及其他同学的切磋、探讨和商榷等交流方式,使自己和其他同学都能得到提升。
再次,课堂教学中通过设置开放性的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开放性的课堂要求开放性的问题设置。为了改变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以死记硬背代替主动参与,以机械方法代替智力活动的倾向,适当增加数学开放性问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数学从问题开始,如果问题本身是开放的,适合各类学生参与,问题的答案也是多样的,那么“满堂灌”式的教学、“华山一条路”的思维过程就无法适应了。开放性问题的设置可以为师生互动创造良好的条件,学生的创造潜能可以得到充分体现,既有利于深化问题本身,又有利于强化数学观念(如最优化、数学美等) 的培养。这就真正反映了教学活动的本质,使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发挥,使教学过程本身具有生成新因素的能力,具有自身的、由师生共同创造的活力。同时,更可以使得课堂教学得以延伸拓展,培养学生实际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要求教师变革教学手段
教师应在教学方法革新的同时,努力掌握新的教学媒介,及时把握教育的前沿动态,有利于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同时还可以使课堂教学的手段更趋多样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革新传统课堂教学只有粉笔、黑板的单一手段,适当应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这类视听类媒体。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这个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也要大力发挥。网络拥有单位课时内涵盖信息量大且又形象化的优势,同时又容易贴近学生数学素质教育的实际需要。可试着建立基于网络的大学数学试题库,拓广传统试题库的测评资源与测评功能,这不仅支持了教学活动的各种考试测评,而且支持不同时间、不同对象、不同需求的自主练习、自测、提高的学习要求。可通过设立“虚拟教学研讨室”搭建起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研讨的重要阵地。学生也可以在此提出问题,评论讲课老师的讲课内容,漫谈学习心得,请教疑难问题,并要求老师对学生的讨论及时作出回应。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在这里开展学习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及习作。老师可以用更有效的途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查询文献,发表见解,开拓思路。单纯的知识传授变成了多方位的教学辅导,从而实现了课堂教学向辅修、讨论的拓展延伸。
总之,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展示、开放性问题的设置、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师专数学课堂教学将成为多层次、多向性的互动式、开放式教学,有利于全方位强化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力与探究实践应用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得到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石中英.课堂生活创造性的消失[N].中国教育报,1999,4.
[3]颜炳成,陈燕文,谭金锋.高等数学学习状况的分析与改革设想[J].工程兵工程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11.
[4]戴再平.开放题——数学教学的新模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5]刘金虎,何永刚.“问题—引探”教学模式的操作策略[J].全球教育展望,2004,33.
[6]张奠宙,赵小平.开放式教学:数学教学的最新走向[J].数学教学,2002,1.
[7]周作宇,熊春文.大学教学:传统与现代[J].现代大学教育,2001,17.
[8]尹玉霞.大学数学教学模式改革之我见[J].魅力中国,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