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化学教学;导入;情境;问题;故事;实验;
复习;习题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2—0075—01
化学课的导入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的重要途径。因此,精心研究导入教学的方法,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综观化学导入教学的实践,导入新课常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情境导入
教师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知识,使学生围绕某个主题调查,收集、加工、处理和应用相关信息,从而解决现实问题。例如,在讲解“无色酚酞遇碱变红”这一现象时,教师可以扮演一个神汉给大家捉“鬼”看。教师拿出一个盛有无色酚酞试液的烧杯,然后用镊子取出一块金属Na。对学生说,把镊子上夹的这个“鬼”放到烧杯里的“水”中,将会融为“血水”,“鬼”还会发出滋滋的叫声。演示后再告诉学生,这其实是一些神汉骗人的把戏。从而引导学生归纳出:2Na+2H2O=2NaOH+H2↑,无色酚酞试液遇NaOH溶液(烧碱)变红。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科学探究方式得出了结论。
二、问题导入
“学”贵在于“问”,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因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例如,实验室制取CO2,如果直接告诉学生选用的药品为石灰石和稀盐酸,并且告诉学生,用Na2CO3没有石灰石好,用浓盐酸、稀H2SO4没有稀盐酸好,最后告诉学生其中的道理,这便没有任何新意,是典型的“填鸭式”教学。如果设置这样一个问题:实验室制取氢气有Na2CO3、石灰石,稀盐酸、浓盐酸、稀H2SO4,选什么最好?这便给了学生思考的余地、探究的空间。设问要符合学生的情况,深浅适中。既不能使学生觉得深不可测、无所适从,也不能不言自明、太浅显易懂。
三、故事导入
用化学发展史上的故事导入新课,可使学生对化学家及化学知识产生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的热爱。例如,通过拉瓦锡的故事引出对空气成分的研究;由门捷列夫的故事过渡到对元素周期表的学习;从汤姆生的故事拓展到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通过原子弹、氢弹的爆炸引出同位素等。要用故事引入新课,要求教师平时多积累素材,在引入时要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和高涨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去。
四、实验导入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用化学实验能够形象、生动、直观地导入新课。例如,从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实验现象中引起学生对O2的性质及制取方法的关注。生动的实验现象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实验在有效启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复习导入
任何新知识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已经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上的。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回顾、温习已学过知识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引出新知识。例如,在讲到“CO2的实验室制法”时,先复习H2的实验室制法。通过复习,进一步说明,由于CO2和H2在实验室制取时都是通过固体和液体混合制取气体,所以实验装置是完全相同的。同时说明,由于CO2和H2的性质方面的差异,决定了它们收集、检验的方法不同。这种方法通过类比复习,简化了认知过程,并且在复习的同时掌握了新知识。
六、习题导入
先给出一道习题让学生思考,当学生思路受阻时,引出新知识,在疏通思路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例如,在学习氧化物的概念时可设置这样一道题:在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水 B.食盐 C.酒精 D.空气 F.氧气。因为氧化物的概念还没有学,当学生思考这道题时往往会思路受阻。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写出被选物质的化学式H2O、NaCl、C2H5OH、O2,然后给出条件让学生用排除法解答这道题。由氧化物是化合物可排除混合物空气和单质O2,由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排除由三种元素组成的C2H5OH,由两种元素中其中一种是氧元素排除不含氧元素的NaCl。随着这道题的完成,氧化物的概念也就引出来了。习题导入新课能使学生夯实基础,在完成习题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
编辑:张 昀
复习;习题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2—0075—01
化学课的导入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的重要途径。因此,精心研究导入教学的方法,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综观化学导入教学的实践,导入新课常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情境导入
教师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知识,使学生围绕某个主题调查,收集、加工、处理和应用相关信息,从而解决现实问题。例如,在讲解“无色酚酞遇碱变红”这一现象时,教师可以扮演一个神汉给大家捉“鬼”看。教师拿出一个盛有无色酚酞试液的烧杯,然后用镊子取出一块金属Na。对学生说,把镊子上夹的这个“鬼”放到烧杯里的“水”中,将会融为“血水”,“鬼”还会发出滋滋的叫声。演示后再告诉学生,这其实是一些神汉骗人的把戏。从而引导学生归纳出:2Na+2H2O=2NaOH+H2↑,无色酚酞试液遇NaOH溶液(烧碱)变红。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科学探究方式得出了结论。
二、问题导入
“学”贵在于“问”,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因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例如,实验室制取CO2,如果直接告诉学生选用的药品为石灰石和稀盐酸,并且告诉学生,用Na2CO3没有石灰石好,用浓盐酸、稀H2SO4没有稀盐酸好,最后告诉学生其中的道理,这便没有任何新意,是典型的“填鸭式”教学。如果设置这样一个问题:实验室制取氢气有Na2CO3、石灰石,稀盐酸、浓盐酸、稀H2SO4,选什么最好?这便给了学生思考的余地、探究的空间。设问要符合学生的情况,深浅适中。既不能使学生觉得深不可测、无所适从,也不能不言自明、太浅显易懂。
三、故事导入
用化学发展史上的故事导入新课,可使学生对化学家及化学知识产生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的热爱。例如,通过拉瓦锡的故事引出对空气成分的研究;由门捷列夫的故事过渡到对元素周期表的学习;从汤姆生的故事拓展到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通过原子弹、氢弹的爆炸引出同位素等。要用故事引入新课,要求教师平时多积累素材,在引入时要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和高涨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去。
四、实验导入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用化学实验能够形象、生动、直观地导入新课。例如,从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实验现象中引起学生对O2的性质及制取方法的关注。生动的实验现象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实验在有效启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复习导入
任何新知识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已经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上的。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回顾、温习已学过知识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引出新知识。例如,在讲到“CO2的实验室制法”时,先复习H2的实验室制法。通过复习,进一步说明,由于CO2和H2在实验室制取时都是通过固体和液体混合制取气体,所以实验装置是完全相同的。同时说明,由于CO2和H2的性质方面的差异,决定了它们收集、检验的方法不同。这种方法通过类比复习,简化了认知过程,并且在复习的同时掌握了新知识。
六、习题导入
先给出一道习题让学生思考,当学生思路受阻时,引出新知识,在疏通思路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例如,在学习氧化物的概念时可设置这样一道题:在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水 B.食盐 C.酒精 D.空气 F.氧气。因为氧化物的概念还没有学,当学生思考这道题时往往会思路受阻。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写出被选物质的化学式H2O、NaCl、C2H5OH、O2,然后给出条件让学生用排除法解答这道题。由氧化物是化合物可排除混合物空气和单质O2,由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排除由三种元素组成的C2H5OH,由两种元素中其中一种是氧元素排除不含氧元素的NaCl。随着这道题的完成,氧化物的概念也就引出来了。习题导入新课能使学生夯实基础,在完成习题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
编辑:张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