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杜威与民主交往理论

来源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sualer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威的民主交往理论是在对启蒙主义的民主模式的批判中发展出来的。这种民主交往理论以"行动—再调整回路模型"为基础,展示了一种在语言交流的互动维面中理解自我与心灵、经验与自然、民主与社会的哲学诉求。
其他文献
贺麟先生《近代唯心论简释》一书的要害在"逻辑之心"。"逻辑"的根在广义的数学,但不限于形式推理,而有自己的直觉"心"的搏动。这直觉心或直觉方法的特点是既能直观到真理,又同时直观和自觉到这真理之真性。所以活的逻辑必与直觉法相互需要。由此才能理解贺先生谈论的"心与理一"的真意,看出其非普遍主义倾向和某种现象学的见地。宋儒的哲理活动得力于其直觉方法,既有陆象山的内向方法,又有朱熹的外向直觉法。黑格尔辩证法也有直觉法或辩证观的引导,不然就会失其灵魂之眼。由此,贺先生打通西方哲学的主流传统与后现代阶段,让中国人能够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时期社会建设的需求,围绕社会建设如何进行等重大问题,提出一系列重要思想并在具体实践中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也因此成为改善民生、调控社会秩序的最重要主体。在此过程中,各种制度的策略性选择,其最基本的特征表现为基于中国国情而进行。从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引领社会建设的制度选择与社会成长的相互关系来看,中国共产党社会建设制度对社会不同阶层利益、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以及对中国社会发展变迁的形塑作用是巨大的,其政策导向也具有前后相承、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特点。
日本是保留有死刑制度的国家,对此日本公共舆论一直保持着支持态度。同时,公共舆论对日本死刑相关制度的改正和具体适用也产生了具体影响,例如因公共舆论的影响在立法上改正了死刑之公诉时效的限制等。但公共舆论对死刑制度的支持并不意味着公共舆论是在对死刑制度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做出的,政府当局情报公开的不充分性,使公共舆论并不十分清楚死刑制度的全貌尤其是死刑执行制度。未来,日本应更加推进关于死刑的情报公开,使公共舆论在充分了解死刑制度的基础上迈向对死刑废除的支持。
依明人撰述可证:1)明词部分词调仍然具有演唱功能,并不像惯常以为的,词到此时完全成为了案头吟诵之作,其旧有的流行歌曲性质的外在形态仍然葆有。2)即便是部分明词可歌,亦因古乐尽失,只能"依时曲入歌",即依曲调来谱词,明人的"词曲同观"意识很显著。由此两点可理解明词曲化现象的形成机理,即词的流行音乐文学之基因令其在古词乐亡逸后尚顽强地寻求现实的养分,向当下流行音乐文学倾斜,不管是以词调入曲还是将词用曲乐曲调歌唱,都是这种顽强精神的体现。词曲不可尽作文字观,皆是乐府。词、曲如从广义概念出发、从其源起与本质上看,
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外武装干涉和国内反动势力严重威胁着新生的布尔什维克政权。1918年起土耳其和英国军队先后占领巴库等石油产区,至1921年初苏俄石油出口量几乎为零。苏维埃政权稳固之后决定以出口石油换取外国设备和其他工业必需品,但收效不大。1923—1925年间西方大石油公司购买苏联石油产品的数量猛增并意欲控制苏联石油产品的出口和销售,苏联政府顺势而为,通过不断努力在世界石油市场上获得了一席之地。1926—1928年间英国等西欧国家在世界市场上排挤苏联石油,苏联遂与美国石油公司建立起伙伴关系,利用美国公司的营
马丁·怀特有一个假设:因超出原有基础向外扩展而导致共享文化缺失的国际社会将是不稳定的。在英国学派对国际社会从欧洲向全球规模扩展的历史所作的描述中,这一非稳定性假设一直很有影响力。就全球国际社会如何从古典时代后期演化而来可以给出两种模型:一是几个扩展中的文明之间发生多元文化碰撞(多中心);二是体系被一个中心接管(单一中心)。以这两种模型作为背景,可以阐释国际社会的两种扩展历史:先锋模式(Vanguardist)强调欧洲文化例外论,断定西方对世界的支配地位存在了五百年,认为多元文化主义和西方权力衰退论值得怀疑
对欧洲与中华帝国的早期交往中文明与文化的多种碰撞的研究表明,从16世纪初到18世纪末,欧洲国家与非国家行为者广泛频繁地参与了中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秩序,但中华帝国单方面主宰着中西交往的条件及方式方法。尽管中欧两种国际秩序有不同的国家和社会的组织原则,对国际关系中的正义、秩序、合法性有不同的理论与实践,但是欧洲人从未挑战过他们所碰撞的中华世界秩序的基本原则、世界观、合法性以及主导性。中欧两种文明和世界秩序在世界体系从前现代到现代转型的很长时间内基本上保持着和平共处的状态。这与所谓"后马戛尔尼时代"中国与
吉林大学政治学理论是当代中国政治学恢复后王惠岩先生、朱日耀先生在国内高校同行中较早建立的学科:1982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了政治学理论硕士学位授权点,1983年建立了我国政治学恢复以来高等院校的第一个政治学系,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在全国高等院校中首批设立了政治学理论博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设立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04年设立政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7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目前吉林大学政治学理论学科带头人为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国家级教学名师、吉林大学行政学院院长周光
期刊
俯仰宇宙审美观照的源起不止于《易传》,还应上溯至殷周之际的《易经》。《诗经·大雅·旱麓》的“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这一兴象,标志着俯仰宇宙审美观照的确立和形成。《易经》之《观》卦,为其源起提供了三个前提条件:1)共同的宇宙观背景:在易卦是上下四方的规范而有序,在《诗经》是上下四方观念之成熟;2)共同的核心观念:《观》卦之“观我生”与《旱麓》“岂弟君子”均指向道德自律、亲和臣民,及在此基础上六四爻辞“观国之光”、“岂弟君子,遐不作人”相应,可谓一脉相承;3)《观》卦之“观”首创“兴”的规范化形式,规范“兴”从
<正> 原诗九章的首章六句: 绵绵瓜瓞,民之初生, 自土沮漆。古公亶父, 陶复陶穴,未有家室。旧释: 汉毛(亨)注:“绵绵,不绝貌。瓜,绍也。瓞,瓝也。”“民,周民也。自用土居也。沮水,漆水也。”又:“古公,豳(音宾)公也。古言久也。亶,父字。或殷以名,言质也。”郑(康成)笺:“瓜之本实,继先岁之瓜必小,状似瓝”,“喻后稷乃帝喾之胄,封于邰。其后公刘失职,迁于豳,居沮漆之地。”“古公据文王,本其祖也。”“复者复于土上。凿地曰穴,皆如陶然。”唐孔(安国)疏:“郑于《生民》之笺以姜嫄为高辛氏之世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