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东:砺行致远,传承中医国粹

来源 :科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ziyu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我国现存成书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记载:“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由此可見,经脉乃是人体之根本,不可不通。
  源于光绪年间的“沙袋循经拍打疗法”,是将经络学说与武术技法相结合,用30多味中药经过特殊工艺炮制成药沙装入沙袋,利用沙袋沿人体经络运行路线,进行多批次、多人次、循环拍打使经络得到疏通的中医物理自然疗法。
  时至今日,“沙袋循经拍打疗法”已经传至第五代传承人张爱东,张爱东在保留原疗法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使这一古老的疗法焕发出新的活力。
“沙袋循经拍打疗法”使用的沙袋

  “沙袋循经拍打疗法”来自于宫廷,据说当年慈禧太后因劳累而患上顽疾,脾气暴躁,晚上无法入睡,同时还怕沾水、畏寒。有一位叫王清新的御医不仅精通医术,而且研习武功,他根据中医的经络学说、脏腑辨证施治等理论,结合自己的医疗临床实践,参照中医推拿按摩和武林功夫,创编了一套中医内病外治的特效治疗方法——“沙袋循经拍打疗法”,用此疗法医好了慈禧太后的顽疾。后“沙袋循经拍打疗法”从宫廷流传到了民间,张爱东的父亲张林笔在民间学习医术时,偶然发现了“沙袋循经拍打疗法”,机缘巧合下成为该疗法第四代传人。

生于中医世家 首创治疗新法


  张爱东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幼追随父亲学习中医及宫廷御医术。小时候,《本草纲目》、经络图册等医学书籍是他的童年读物;药碾、药臼是他的日常玩具;党参、桂皮是他的饭后零食。
  在中医文化的熏陶下,张爱东很快掌握了握珠诊脉、乾坤丹术、宫廷正骨、秘药熏骨、秘药磁敷、子午流注、顺时四季调经等御医诊疗技术。
  1979年,张爱东应征入伍,在北京当了12年兵。身处部队,不忘中医,在此期间,他所在的警卫营时常需要训练擒拿格斗,过程中难免受伤,张爱东根据父亲的传授,经常用宫廷御医的方法为战友疗伤。
  1991年,张爱东转业后正式向父亲学艺,开始了对中医尤其是“沙袋循经拍打疗法”的深入研究。
  张爱东认为,中医内病外治的物理自然疗法存在一些缺陷,像针灸、推拿这些中医里的经络疗法大多数只关注重点和局部,缺乏整体治疗。调理经络的指导思想和治疗方法必须是整体的,而且是动态的。
  在总结前辈治疗理论和自身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过30余年的探索与研究,张爱东于2010年首创“沙袋经络动态循环疏通法”,并分析得出其关键在于“三力合一”。
张爱东研究和实践“沙袋循经拍打疗法”

  首先,沙袋连续拍打产生的震颤力,可在短时间内活化皮肤肌肉细胞,促进血液循环,使拍打经络路线发热,起到畅通气血、通经活络的作用;其次,使用沙袋“悬腕弹打”而产生的极强穿透力,可入皮、透肉、达骨,直达脏腑组织,宛如无形的手术刀,有效松解肌肉粘连、痉挛、僵硬产生的疼痛及骨质病变,缓解血管老化、硬化,提高血管通透性,有效解决心肌和脑供血不足以及脏腑失调的问题;最后,治疗中还会产生一个向前推动的力,这个力可以为血液流动增加动力,促进血液循环,起到净化血液、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同时提高神经的传导性,强化脏腑功能。
  “三力合一”可使脏腑进入正常的相生相克状态,促进人体十四条经络自动对接循环,使脏器运动所产生的组织液压波在经络中叠加、共振,形成强有力的波动传导,涤荡经络中的“污泥浊水”,最终达到人体良好的自我调节状态,由此经络便可得到连续持久的疏通。
  此疗法既解决了中医内病外治物理自然疗法只关注重点和局部、缺乏整体治疗的弊端,又攻克了不能连续持久疏通经络的千古难题,为治疗癌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疑难病症提供了更为安全有效的技术手段,在临床应用中为万余名患者解除了病痛,张爱东因此被誉为“大国御医”。
  张爱东指出,西医不承认经络穴脉的存在,但它承认力的存在,“沙袋经络动态循环疏通法”中“三力合一”的解释与效用已得到西医的承认,这表示中西医理论体系只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意识形态产物。中医尊重人性,西医崇尚科技,目的都是辅助人体自我修复,可谓殊途同归。
御生堂培养的学员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张爱东逐渐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沙袋循经拍打疗法”也由过去的单一疗法发展为现在的弹打法、滚压法、敲击法、中药熏蒸法、中药磁疗法等18种系列中医治疗方法。

匠心培育新人 坚守中医自信


  想学“沙袋循经拍打疗法”,练基本功是关键,经络调理师必须经过三四个月的专业培训,绝非一日之功。要求学习者双手持沙袋不间断捶打,一秒钟捶打三四下,做到“悬腕弹打”,若力道掌握不对,效果将适得其反。
  张爱东介绍说,沙袋内装的不是普通沙粒,而是药沙,药沙的制作要经过32道工序,前后需要半年时间,使用了如三七等具有通经、化瘀功效的药材,每个沙袋仅能使用2~3个月。
  为了保护传承好“沙袋循经拍打疗法”,2013年,张爱东成立了太原御生堂文化养生服务有限公司(下简称“御生堂”);2014年,“沙袋循经拍打疗法”入选山西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御生堂被批准为“沙袋循经拍打疗法”的保护单位、传习基地。   2015年,张爱东被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員会聘为中医“特技专家”,“沙袋循经拍打疗法”被协会确定为重点项目向全国推广;同年,张爱东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张爱东说:“申请非遗也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医文化,有了国家的承认与保护,有了政策与资金的扶持,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来学习,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技艺传承才不至于出现断层。”
  2016年,“沙袋循经拍打疗法”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入国家级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名录,并作为重点推广项目收录于《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基本知识读本》学术专著。这是山西省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成果的重要体现,也是国家中药管理局对该项目的肯定,同时更是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转化为文化生产力的具体表现。
  张爱东说,父亲当年迫切地让自己学习“沙袋循经拍打疗法”,就是想让它流传下去,如今身上肩负的责任越来越重,他非常想把这门技艺一直传承下去。过去,“沙袋循经拍打疗法”并不为大众所知,世代单传,口传心授。张爱东认为这种做法有些狭隘,他决心让该疗法服务于广大老百姓,体现出其真正的价值。
  为此,张爱东改变了“世代单传,传男不传女”的师训,遵循“在继承中创新发展”的原则,将宫廷御医绝技“沙袋循经拍打疗法”公开传授。为了让输出的学员专业度更高,张爱东从转业至今,已经写了13篇论文,除了建立完整的理论体系,还编撰专业教材,于2015年2月出版了《沙袋循经拍打疗法培训教材》,专门用于教学传承。
  张爱东表示:“现在中医从业者数量少,我让有志于从事中医的年轻人先学会一门技艺,只有解决了生存问题,才能更加长久地深耕中医行业。”为了实现学员的就业问题,御生堂与相关政府人力资源部门合作,建立严谨的教学与考核制度,考核通过之后会颁发经络调理师资格证书,这是得到官方承认可以从业的标志。同时,张爱东合作医疗养生单位200余家,有1 000余个中医调理师岗位在招。
  “我希望御生堂能够做到产、学、研、商一体化,在未来打算在全国各地建立若干个培训基地,打造‘大国御医’品牌,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人知道‘沙袋循经拍打疗法’,造福更多病患。”
  近年来,为了推广“沙袋循经拍打疗法”,张爱东做了很多努力,他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进行上百次健康公益讲座,义诊6 000余人次,培养学员300余人,也为万余名患者解除了病痛。
  “作为中医匠人,没有点牺牲精神是不行的,我有这么好的东西,希望让更多有识之士学习,让更多患者受益。对我来说,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中医能治好很多难治的病,需要的只是对症治疗。我常常在思考,如何让‘沙袋循经拍打疗法’专业化、产业化、社会化,让老百姓看得懂、学得会。”
  从一个人到一个团队,传承人越多,张爱东感到压力越大。因为他不仅要保证徒弟们在较短的时间内把这门医学绝技学到手,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如何做人。“先把心思放正,学会做人再去做事。”这是张爱东的做人原则,也是他要求徒弟必须具备的品格。
  作为一名中医文化的传承者,张爱东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告诉大家,中医是在结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不断发展的,中医有很多精华是值得当代人学习和借鉴的。提及中医与西医孰优孰劣的争论,张爱东挺了挺腰板说:“作为炎黄子孙,我们首先要明白中医不是伪科学,它是我们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精粹。现在提倡中西医并存,互相借鉴,但有个前提是要坚守中医文化自信,以便把中医文化传承和弘扬下去,让更多的人受益。”

传承人档案


  张爱东,1963年生,宫廷医学研究员,宫廷御医第五代传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沙袋循经拍打疗法”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名录传统诊疗技术持有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治未病专业委员会理事,太原御生堂文化养生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爱东的医学研究成果和事迹被山西省政府收录于《山西省志》《2014年山西省年鉴》《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和《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图典》等12部重要专著。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张爱东入选央视评选的“榜样人物”,央视“老故事”频道专访了张爱东,制作了专题片《大国御医张爱东》。
其他文献
细菌把我们变成了人?玩笑开大了吧?  这不是开玩笑。过去我们一提到细菌,往往就把它们跟坏蛋、害虫联系到一起。这也难怪,很多疾病都是由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但经过生物学家这10多年来的不懈努力,人们现在终于知道,大多数微生物其实是人类的朋友,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大有益处。不仅如此,微生物几乎也是所有动物、植物的朋友。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身上的微生物主要是各类细菌。  不过单为微生物恢复名誉似乎还远远不
期刊
过去我们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旅行,都要带一张地图,走到十字路口就停下来,摊开查一查,寻找正确的路。且不说地图的修订总是落后于实际的变化,就这么一摊一折,不需要多久,一张地图就被弄得七零八落了。现在好了,大家都有手机,手机上的电子地图查起来就很方便,而且你能得到的信息比纸地图要快得多,详细得多。
期刊
玻璃上滴上一滴水,水滴会平坦地铺在玻璃上,但是如果在玻璃上涂上一层蜡,水滴滴上去之后,水滴就会以椭圆球的形状立在蜡油玻璃上。这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组成玻璃的分子会吸引水分子,因此水分子会很快被玻璃分子拉扯过去。但是蜡油分子是排斥水分子的,因此水只好以最小的面积接触蜡油表面,那就是以球形的形状立起来。  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表面是排斥水的,那么它就是亲油的,油滴落上去后就会平铺开
期刊
日本人会让风悄然加速  对于煤和石油比较缺乏的日本来说,风力发电占较大的比重。风力发电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科学家们都知道,风速越大,发出的电能越多,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发电量与风速的3次方成正比。即风速增加2倍,发电量会增加8倍。因此,如何为风力发电机寻找多风的地方很重要。  然而,现在,日本科学家还能让风吹过风力发电机的时候,速度再加快一些,办法就在风吹过风力发电机的那一瞬间,让风速能够加快到原
期刊
你也许见过动物们死亡的场景,它们几乎会无一例外地翻倒在地。如果你看到一群庞然大物站立着死去,会不会觉得自己正在做一个可怕而怪诞的梦?古生物学家还真的发现了一群站立而死的恐龙。  十几只恐龙站立而死  一谈到恐龙,人们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体型庞大的史前动物形象。其实恐龙在地球上刚刚出现的时候,体型并不大,大概只有野猪般大小。到了距今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一种叫做板龙的恐龙出现在地球上,这是第一类体型巨大
期刊
凡事皆有例外,有正常就有反常。我们知道,正常的DNA是由两条链组成的双螺旋结构,可是后来科学家发现,有些DNA竟然是由三条、 四条链组成的;还有一种DNA则只有一条链。  即使在双链结构的DNA中也有例外。正常的双链DNA是右旋的,可有一种双链DNA竟然是左旋的。  就算DNA是双链结构,且已经右旋,但在双螺旋的胖瘦、每一螺旋的长度等细节问题上还是会出现某些异常的情况,从而造出另类的DNA。  单
期刊
大约200年前,拿破仑为了称霸,在欧洲频繁用兵。因为士兵经常要长途行军,所以急需解决肉制品的保存问题。这让头脑机灵的食品商阿贝尔发现了商机。他找到一个贮存肉制品的好办法:把肉装入玻璃瓶,放入蒸锅加热,再用木塞塞紧,并用蜡封口。这就是最早的肉罐头。  阿贝尔没有想到,这种受到欢迎的方便食物,如果没经过严格的消毒环节,很有可能成为肉毒杆菌的“逍遥之地”,而这种细菌在诸如罐头这类缺氧的环境中产生的毒素,
期刊
“磁铁”  是怎么造出来的?  “磁铁”,科学的称呼叫永磁体,以有别于通电就有磁性的电磁铁。它是现代许多技术的核心,手机、耳机等小巧设备中的扬声器,需要永磁体把电流信号转化为声音信号,因为有了超强的永磁体,它们现在才可以做得这么小巧。此外,电动汽车、涡轮、电脑、卫星等等,都需要永磁体把电能和机械能相互转化。  那么永磁体是怎么造出来的呢?  要制造一块永磁体并不难。中学电磁学就告诉我们,电荷的运动
期刊
DNA是生物体上承载遗传密码的物质,而暗物质则是组成宇宙物质总质量近85%以上、至今身份未明的一种物质。它们一个藏在细胞核内,一个处在辽阔的宇宙空间,看似八竿子打不着,谁承想,最近一群富有想像力的科学家硬生生把它们扯在了一起。具体地说,他们准备建造一个以DNA为材料的探测器,来寻找组成暗物质的粒子。  如何寻找暗物质粒子  暗物质之为“暗”,是因为这种物质不与普通物质发生电磁作用,我们根本不能通过
期刊
腔棘鱼是一种古老的鱼类,而且被认为是生物从海洋到陆地演化的中间环节,它们一度消失不见,直到几十年前才在非洲东海岸重新被发现,是典型的活化石。  最近,日本科学家在非洲海域和东南亚共捕获了5条腔棘鱼,并对它们进行了染色体基因分析。结果表明,从3000万年前到现在,腔棘鱼的染色体差异只有0.18%,换句话说,它的演化速度只是人类演化的四十分之一。今天的腔棘鱼与几亿年前的祖先化石相比,身体形状上没有明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