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分析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pid199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情况。方法:本研究对收治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采用多导睡眠仪及动态血压监测,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结果:EH组和OSAS合并EH组的白天血压和夜间血压均明显高于OSAS组(t=4.32、3.88、5.98、4.87、4.44、3.87、3.74、3.10,P<0.05)。另外,与EH组比较,OSAS合并EH组和OSAS组的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率明显升高(x2=4.41、3.96,P<0.05)。三组在睡前、晨起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相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F=4.02、4.20、3.96、3.85,P<0.05)。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后,存在夜间平均收缩压和夜间平均舒张压升高,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睡眠呼吸紊乱可加重高血压。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高血压;动态血压
  Analysis of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patients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changes with hypertension.Methods:the study admitted to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patients with polysomnography and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nalysis of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changes of dynamic blood pressure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Results:in EH group and OSAS group with EH daytime blood pressure and nocturnal blood pressur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OSAS group(t=4.32,3.88,5.98,4.87,4.44,3.87,3.74,3.10,P<0.05).In addition,compared with the EH group,blood pressure circadian rhythm of OSAS combined with EH group and OSAS group's disappearance rat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x2=4.41,3.96,P<0.05).The three group before going to sleep,the morning systolic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F=4.02,4.20,3.96,3.85,P<0.05).Conclusion: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complicated with hypertension after night average systolic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increased nocturnal mean and diurnal rhythm of blood pressure,sleep disordered breathing can aggravate hypertension.
  [keyword]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Hypertension;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睡眠呼吸疾病,具有较高的罹患率,临床表现有夜间睡眠打鼾伴呼吸暂停和白天嗜睡[1、2]。本研究于2012年1月~2013年12月对收治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采用多导睡眠仪及动态血压监测,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情况,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的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疾病学组制定的诊治指南,睡眠7 h呼吸暂停次数≥30次或呼吸紊乱指数≥5次/h[3];其中男性71例,女性25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1.85±10.25)岁;EH的诊断标准:根据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即为EH[3]。96例OSAS患者中合并EH 52例(OSAS合并EH组),单纯OSAS 44例(OSAS组)。另外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诊断与治疗的单纯高血压患者50例(EH组),其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19~69岁,平均年龄(42.16±10.59)岁;经统计学分析发现上述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采用美国太空90217型无创性携带血压监测仪,袖带缚于患者右上臂,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测量白昼、夜间血压。将白昼(6:00~22:00)血压阈值定为SBP>140 mmHg,DBP>90 mmHg;夜间(22:00—6:00)血压阈值定为SBP>125 mmHg,DBP>80 mmHg。相关专业医务人员对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报告。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对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两两比较采用x2检验和t检验。三组之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使用统计软件为SAS 9.13,检验水平α=0.05。
  表1 三组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
  注:与OSAS组比较,a  P<0.05;與EH组比较,b  P<0.05。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  由表1可知EH组和OSAS合并EH组的白天血压和夜间血压均明显高于OSAS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2、3.88、5.98、4.87、4.44、3.87、3.74、3.10,P<0.05)。另外,与EH组比较,OSAS合并EH组和OSAS组的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率明显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41、3.96,P<0.05)。
  2.2三组睡前、晨起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  由表2可知三组在睡前、晨起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相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02、4.20、3.96、3.85,P<0.05)。
  表2  三组睡前、晨起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
  3 讨论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患者上气道阻塞是多平面的,临床表现有夜间睡眠打鼾伴呼吸暂停和白天嗜睡,主要是软腭和口咽平面的阻塞[4]。OSAHS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及交通事故,甚至出现夜间猝死[5]。本研究对收治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采用多导睡眠仪及动态血压监测,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研究结果显示EH组和OSAS合并EH组的白天血压和夜间血压均明显高于OSAS组(P<0.05)。另外,与EH组比较,OSAS合并EH组和OSAS组的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率明显升高(P<0.05)。三组在睡前、晨起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相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后,存在夜间平均收缩压和夜间平均舒张压升高,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睡眠呼吸紊乱可加重高血压。
  参考文献:
  [1]努尔古丽·买买提,汪迎春,祖菲亚.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动态血压变化[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1,20(4):9-11.
  [2]黄巍,杜从云,朱云华.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动态血压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6):199-200.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4]赵普庆,邓兵,毛玉,等.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动态血压临床分析[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1,38(4):253-256.
  [5]韩瑞梅,李南方,严治涛,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41(9):751-75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探讨冠状皮瓣双额骨瓣开颅治疗重症双额叶脑挫裂伤的效果。方法 对符合入选条件的26例重症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行冠状皮瓣双额骨瓣开颅手术治疗。结果 出院后随访6月—2年,按GOS评分评定预后,恢复良好19例,中残2例,重残3例,死亡2例。结论 对于双额叶均有严重脑挫裂伤、血肿形成的重症患者尽早采用冠状皮瓣双额骨瓣开颅,能有效防止中央型脑疝形成,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脑挫裂伤;额叶;冠状皮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理及临床分析。方法 将2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根据血管、平滑肌和脂肪在肿瘤中所占比例及分布不同,其形态各异分为经典型、肌瘤样型、脂肪瘤样型、血管瘤样型。根据平滑肌细胞形态可分为上皮样细胞型、中间细胞型、梭形细胞型、单形性细胞型及多形性细胞型。结论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较为少见,组织形态变异大,或对其认识不足,臨床和病理诊断误诊率较高。进行了详
期刊
摘要:目的:比较CT与X线诊断股骨头坏死临床价值。方法:分析临床诊断为股骨头坏死病人的影像资料。结果:CT诊断股骨头坏死总检出率高于X线。结论:CT检查总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运用CT诊断股骨头坏死有明显优势。  关键词:CT;X线;股骨头坏死;比较分析  股骨头坏死作为临床骨科常见疾病之一,又称Legg-calve-Perthes病、股骨头骨软骨炎和扁平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主要因药物、创伤、骨质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双膦酸盐以唑来膦酸为主治疗乳腺癌骨转移骨痛的疗效。方法:采用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晚期有骨转移的乳腺癌患者38例,其中单纯使用唑来膦酸治疗18例,联合化疗放疗20例。唑来膦酸4mg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5min以上,每4周1次,共2-4个周期,同时对有化疗及放疗指证者,用唑来膦酸治疗第3天后开始化疗、放疗。以完全缓解,部分缓解,轻度缓解,无效来评估疗效。结果:全组38例患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是研究接种乙肝疫苗后的效果,简单分析了一下近似年龄段内的儿童对乙肝病毒的抵抗能力,希望能够进一步完善乙肝防控方法。文章中是随机抽取了附近城镇符合要求的儿童(接种了3针乙肝疫苗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运用双抗原夹心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IFMA法)检测乙肝表面的抗体量,并且进一步研究分析乙肝抗体保护率的变化规律。通过相关调查得知,随机抽取的1503个儿童当中,抗-HBs阳性率达到了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研究124例急性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诊治。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2年3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24例急性阑尾周围脓肿病患,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手术切除治疗和对照组62例保守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治疗后,均全部治愈出院,手术后感染1例,无肠瘘发生,无死亡病例,其中显效60例,有效2例;对照组基本痊愈,手术感染11例,肠瘘6例,无死亡病例,其中显效的39例,有效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普罗步考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选取54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乱数表法随机分成普罗布考预处理组(A组,n=30)和心肌缺血再灌注对照组(B组,n=24)两组,其中A组分为三个亚组分别为低浓度普罗布考组(A1组,n=10)、中浓度普罗布考组(A2组,n=10)和高浓度普罗布考组(A3组,n=10)。比对其心肌梗死面积,记录其丙二醛(MDA)水平及血清超
期刊
摘要:在日常生活中坚持饮食有节,适当运动,心态平衡,戒烟限酒,通过非药物和药物干预危险因素,就可大幅度防止中风发生。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和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中风;预防和护理;干预危险因素  中风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四高一多”的特点。一旦发病,无论采取什么治疗方法疗效都不是十分理想,笔者认为,最好还是按照中医学的“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原则采用中西医结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及心电图(ECG)诊断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AHC)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80例确诊后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单行2DE检查,观察组40例,行2DE联合ECG诊断,对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单独行ECG诊断AHCM敏感性为98.20%,特异性为28.62%;单独行2DE诊断AHC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接受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价值。方法:将4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21例,以接受外科手术治疗者为手术组,以接受保守治疗者为保守组。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手术组治愈15例,治愈率为71.43%,而保守组治愈17例,治愈率为80.95%。两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两组死亡率比较同样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两组死亡率及治疗并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