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 R587.1; R6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1-0005-02
糖尿病性肾病是指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小动脉性肾硬化,以及感染性的肾盂肾炎和肾乳头坏死等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为6.09%,其中胰岛素依赖型(IDDM)约占10%,并发肾损害者约为35%,以青少年为主,发病较快,易死于肾功能衰竭;而非胰岛素依赖型(NIDDM)约占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以中老年人多见,并发肾损害者约15%~60%[1],病情发展较慢,大多死于心脑血管并发症,死于肾功能衰竭者不到10%。据统计,糖尿病引起肾功能衰竭者为非糖尿病患者的17倍,为我国常见的继发性肾病之一。本文对T2DM肾病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T2DM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1月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414例,男213例,女210例;年龄26~86岁,平均年龄(60±13)岁。除外泌尿系结石、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或尿路感染引起蛋白尿和其他肾损害,并排除各种急性感染病例。体检包括测量身高、体重、血压(休息5 min后测定卧位收缩压、 舒张压,取2次连续测量的平均值)。实验室辅助检查包括血脂、肾功能、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尿酸(SUA)、C肽、尿微量白蛋白或24 h尿蛋白、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检测等。
1.2 诊断标准
414例T2DM诊断符合1999 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根据尿量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正常组(NDN)345例,UAER<30 mg/24 h;微量蛋白尿组(DN Ⅲ)33例,UAER 30~300 mg/24 h;大量蛋白尿组(DN Ⅳ)36例,UAER >300 mg/24 h或尿总蛋白>0.5 g/24 h同时GFR>15 ml/min (用MDRD公式估算)。
1.3 检测方法
从早8∶00至次日早8∶00,留取24 h的尿液,混匀后取5~10 ml,进行蛋白定量,根据24 h总尿量计算UAER。所有患者晚餐后禁食8~10 h,次日清晨空腹抽取肘前静脉血测空腹血糖(FPG)、血脂、血尿酸(SUA)、肌酐(Cr)、CRP、 HbA1c、FINS、C肽、100 g标准馒头餐后2 h,分别抽取肘前静脉血测餐后2 h血糖(P2 hPG)、FINS和C肽。血脂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C)、ApoA、ApoB、Lp(a)。并采用稳态模型法评估胰岛素抵抗(HOMA-IR),HOMA-IR=(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22.5,其中血糖单位为mmol/L,胰岛素单位为μU/ml。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经自然对数转换后分析,方差齐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采用校正t检验,DN与各因素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
比较与NDN比较,DNⅢ组年龄、C肽、三酰甘油、Cr和SUA显著升高(P<0.05);DNⅣ组年龄、病程、收缩压、Cr、SUA、fg、D-D显著升高,而FPG、P2 hPG、HbA1c、TG显著降低(P<0.05)。与DNⅢ组比较,DNⅣ组病程、收缩压、Cr、SUA、纤维蛋白原显著升高,空腹血糖显著降低。
2.2 糖尿病肾损害危险因素分析
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DN为应变量, 将组间差异显著的影响因素年龄、病程、收缩压、血糖、 C肽、TG、低密度脂蛋白、Cr、Fg、D-D体分别带入统计学模型, 结果显示SPB增高、病程延长为DN的高危因素(P<0.05)。见表2。表2 多元回归分析
3 讨论
糖尿病是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病。近年来由于人口老龄化,糖尿病的患病率在迅速提高,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在西方国家DN已成为人群中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死亡的主要病因,在美国占需要肾移植患者的43%[2]。
3.1 临床表现
本病早期缺乏肾损害的典型症状,仅以蛋白尿为主要线索,中晚期患者可出现下列症状。①泌尿系症狀。眼睑及下肢不同程度水肿,甚至伴有胸腹水、阴部水肿,尿量减少甚至少尿、无尿,或伴有尿潴留或遗尿。②眼睛症状。眼底改变、白内障、视力下降。③皮肤症状。晚期可出现皮肤瘙痒,或伴有皮肤感染,或皮肤知觉减退。④血液系统症状。晚期可见贫血。⑤消化系统症状。水肿严重时可有食欲减退、腹胀、尿毒症时则恶心呕吐,或伴有糖尿病性便秘或腹泻。⑥本病还可以伴有糖尿病引起的高血压、脑梗塞、心肌梗死、性功能障碍、植物神经和周围神经等病变所出现的相应症状。
3.2 体征
①水肿。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的第一个临床线索。初始为间断性微量蛋白尿,以后为持续性蛋白尿(<3g/24h),当24小时尿蛋白定量>3g时,提示已进入临床显性糖尿病肾病期,约70%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甚至胸水、腹水,其中约20%的患者表现为肾病综合征。②高血压。约20%~50%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压升高。③氮质血症。氮质血症是肾功能损害的重要标志。一般从持续出现蛋白尿开始,其内肌酐清除率(Ccr)已降至60~100mL/min(正常值114~131mL/min),并以平均每周下降1mL/min的速度进行性减退,尿素氮(BUN)、血肌酐(Cr)呈进行性升高。④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视网膜损害常和肾脏损害相平行,约70%糖尿病患者伴有视网膜病变,而其肾病综合征几乎100%伴有视网膜病变,其病理主要为视网膜微血管瘤或增殖性病变。⑤肾脏体积改变。糖尿病性肾病早期肾脏体积增大,随着肾功能的减退,肾脏体积逐渐缩小,肾皮质变薄,至晚期,可形成固缩肾。⑥贫血。糖尿病性肾病至晚期可出现肾性贫血,随着肾功能的恶化,血色素、红细胞进行性减少。
另相关因素分析显示:以尿蛋白为应变量,将年龄、病程、SBP、血糖、HbA1c、C肽、TG、低密度脂蛋白、Cr、Fg、D-D带入统计学模型,发现只有病程和SBP与DN显著正相关,进一步提示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和血压的不良控制导致DN的发生危险明显增加。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要给予严格的血压控制来延缓DN的发生。糖尿病肾病尚无特效疗法。目前,最佳治疗方法是预防为主,控制好血糖,防止并发症发生;其次改变症状,减轻痛苦,延缓肾功能减退的进程,延长其生存期。为达此
目的,积极治疗原发病,早期治疗,综合治疗。
本病的形成多由禀赋不足,五脏柔弱,过食肥甘,酒醇厚味,情志所伤,虚劳过度,精气俱亏,而致阳虚燥热,肾虚水泛。故本病的病理性质以气阴两虚,精气亏耗、阴阳两虚为本质,以燥热内生,水湿停留,湿浊内蕴为标实。总属本虚标实证。一般初期多为肺脾燥热,阴津亏耗,多为正虚邪实证,病至后期,精气俱损,肝肾两伤,可发展为气阴两虚,肝肾阳虚,终至正衰邪实,阴竭阳亡。本病总属虚实挟杂,本虚标实。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均为内分泌科住院患者,病例资料详细、完整,但由于时间和样本量等方面的限制,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全面概括DN发病的相关因素,但首次提供了关于本地区DN相关因素的第一手资料,为今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奠定了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讨论稿).
[2]Collins AJ,Kasiske B,Herzog C,et al.Excerpt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renal data system 2004 annual data report:atlea of endstage renal disease in the united states.Am J Kidney Dis,2005,45(1Suppl1):A5-7.
【中图分类号】 R587.1; R6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1-0005-02
糖尿病性肾病是指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小动脉性肾硬化,以及感染性的肾盂肾炎和肾乳头坏死等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为6.09%,其中胰岛素依赖型(IDDM)约占10%,并发肾损害者约为35%,以青少年为主,发病较快,易死于肾功能衰竭;而非胰岛素依赖型(NIDDM)约占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以中老年人多见,并发肾损害者约15%~60%[1],病情发展较慢,大多死于心脑血管并发症,死于肾功能衰竭者不到10%。据统计,糖尿病引起肾功能衰竭者为非糖尿病患者的17倍,为我国常见的继发性肾病之一。本文对T2DM肾病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T2DM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1月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414例,男213例,女210例;年龄26~86岁,平均年龄(60±13)岁。除外泌尿系结石、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或尿路感染引起蛋白尿和其他肾损害,并排除各种急性感染病例。体检包括测量身高、体重、血压(休息5 min后测定卧位收缩压、 舒张压,取2次连续测量的平均值)。实验室辅助检查包括血脂、肾功能、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尿酸(SUA)、C肽、尿微量白蛋白或24 h尿蛋白、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检测等。
1.2 诊断标准
414例T2DM诊断符合1999 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根据尿量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正常组(NDN)345例,UAER<30 mg/24 h;微量蛋白尿组(DN Ⅲ)33例,UAER 30~300 mg/24 h;大量蛋白尿组(DN Ⅳ)36例,UAER >300 mg/24 h或尿总蛋白>0.5 g/24 h同时GFR>15 ml/min (用MDRD公式估算)。
1.3 检测方法
从早8∶00至次日早8∶00,留取24 h的尿液,混匀后取5~10 ml,进行蛋白定量,根据24 h总尿量计算UAER。所有患者晚餐后禁食8~10 h,次日清晨空腹抽取肘前静脉血测空腹血糖(FPG)、血脂、血尿酸(SUA)、肌酐(Cr)、CRP、 HbA1c、FINS、C肽、100 g标准馒头餐后2 h,分别抽取肘前静脉血测餐后2 h血糖(P2 hPG)、FINS和C肽。血脂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C)、ApoA、ApoB、Lp(a)。并采用稳态模型法评估胰岛素抵抗(HOMA-IR),HOMA-IR=(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22.5,其中血糖单位为mmol/L,胰岛素单位为μU/ml。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经自然对数转换后分析,方差齐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采用校正t检验,DN与各因素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
比较与NDN比较,DNⅢ组年龄、C肽、三酰甘油、Cr和SUA显著升高(P<0.05);DNⅣ组年龄、病程、收缩压、Cr、SUA、fg、D-D显著升高,而FPG、P2 hPG、HbA1c、TG显著降低(P<0.05)。与DNⅢ组比较,DNⅣ组病程、收缩压、Cr、SUA、纤维蛋白原显著升高,空腹血糖显著降低。
2.2 糖尿病肾损害危险因素分析
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DN为应变量, 将组间差异显著的影响因素年龄、病程、收缩压、血糖、 C肽、TG、低密度脂蛋白、Cr、Fg、D-D体分别带入统计学模型, 结果显示SPB增高、病程延长为DN的高危因素(P<0.05)。见表2。表2 多元回归分析
3 讨论
糖尿病是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病。近年来由于人口老龄化,糖尿病的患病率在迅速提高,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在西方国家DN已成为人群中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死亡的主要病因,在美国占需要肾移植患者的43%[2]。
3.1 临床表现
本病早期缺乏肾损害的典型症状,仅以蛋白尿为主要线索,中晚期患者可出现下列症状。①泌尿系症狀。眼睑及下肢不同程度水肿,甚至伴有胸腹水、阴部水肿,尿量减少甚至少尿、无尿,或伴有尿潴留或遗尿。②眼睛症状。眼底改变、白内障、视力下降。③皮肤症状。晚期可出现皮肤瘙痒,或伴有皮肤感染,或皮肤知觉减退。④血液系统症状。晚期可见贫血。⑤消化系统症状。水肿严重时可有食欲减退、腹胀、尿毒症时则恶心呕吐,或伴有糖尿病性便秘或腹泻。⑥本病还可以伴有糖尿病引起的高血压、脑梗塞、心肌梗死、性功能障碍、植物神经和周围神经等病变所出现的相应症状。
3.2 体征
①水肿。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的第一个临床线索。初始为间断性微量蛋白尿,以后为持续性蛋白尿(<3g/24h),当24小时尿蛋白定量>3g时,提示已进入临床显性糖尿病肾病期,约70%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甚至胸水、腹水,其中约20%的患者表现为肾病综合征。②高血压。约20%~50%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压升高。③氮质血症。氮质血症是肾功能损害的重要标志。一般从持续出现蛋白尿开始,其内肌酐清除率(Ccr)已降至60~100mL/min(正常值114~131mL/min),并以平均每周下降1mL/min的速度进行性减退,尿素氮(BUN)、血肌酐(Cr)呈进行性升高。④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视网膜损害常和肾脏损害相平行,约70%糖尿病患者伴有视网膜病变,而其肾病综合征几乎100%伴有视网膜病变,其病理主要为视网膜微血管瘤或增殖性病变。⑤肾脏体积改变。糖尿病性肾病早期肾脏体积增大,随着肾功能的减退,肾脏体积逐渐缩小,肾皮质变薄,至晚期,可形成固缩肾。⑥贫血。糖尿病性肾病至晚期可出现肾性贫血,随着肾功能的恶化,血色素、红细胞进行性减少。
另相关因素分析显示:以尿蛋白为应变量,将年龄、病程、SBP、血糖、HbA1c、C肽、TG、低密度脂蛋白、Cr、Fg、D-D带入统计学模型,发现只有病程和SBP与DN显著正相关,进一步提示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和血压的不良控制导致DN的发生危险明显增加。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要给予严格的血压控制来延缓DN的发生。糖尿病肾病尚无特效疗法。目前,最佳治疗方法是预防为主,控制好血糖,防止并发症发生;其次改变症状,减轻痛苦,延缓肾功能减退的进程,延长其生存期。为达此
目的,积极治疗原发病,早期治疗,综合治疗。
本病的形成多由禀赋不足,五脏柔弱,过食肥甘,酒醇厚味,情志所伤,虚劳过度,精气俱亏,而致阳虚燥热,肾虚水泛。故本病的病理性质以气阴两虚,精气亏耗、阴阳两虚为本质,以燥热内生,水湿停留,湿浊内蕴为标实。总属本虚标实证。一般初期多为肺脾燥热,阴津亏耗,多为正虚邪实证,病至后期,精气俱损,肝肾两伤,可发展为气阴两虚,肝肾阳虚,终至正衰邪实,阴竭阳亡。本病总属虚实挟杂,本虚标实。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均为内分泌科住院患者,病例资料详细、完整,但由于时间和样本量等方面的限制,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全面概括DN发病的相关因素,但首次提供了关于本地区DN相关因素的第一手资料,为今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奠定了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讨论稿).
[2]Collins AJ,Kasiske B,Herzog C,et al.Excerpt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renal data system 2004 annual data report:atlea of endstage renal disease in the united states.Am J Kidney Dis,2005,45(1Suppl1):A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