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视野下的学前教育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23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早在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就强烈地呐喊出“儿童不同于成人”的口号。皮亚杰所做的新的和伟大的东西,也和许多伟大的事物一样,实际上普遍而平凡,甚至可以用一个通俗古老的原理来表达和说明。卢梭认为,儿童不是小大人,他的智慧也完全不是成人的小智慧。皮亚杰用事实揭示和证实了这个简单的真理,进而向我们揭示了一个实际上也很简单的思想——发展思想。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所揭示的儿童认知发展规律,使我们正确认识儿童、教育儿童的科学依据,也是在理论领域内对各种隐蔽的、残余的预成论的一次大扫除。
  关键词:皮亚杰 认知发展 学前教育 小学化
  艾宾浩斯说:“心理学有着悠久的过去,但是只有短暂的历史。”不只是心理学,学前教育的发展也是如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学前教育的发展与各级学科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其中学前教育与心理学和生理学的联系最为密切,在众多理论流派中,拥有生物学学科背景的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儿童发展的理解与认识,在学前教育领域更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80年代开始,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皮亚杰理论的影响。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学前教育在人一生中的重要作用,对于儿童今后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特殊的意义。2012年10月,教育部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大领域,将每个领域按年龄划分为三个阶段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并有其对应的子目标。这一目标的划分使我对应的联想到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阶段理论,激起了我对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再学习,并将两者有机的结合,使得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提出的“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让儿童通过动作主动自发地学习”、“注意儿童的特点,符合发展阶段”等观点和理论为解决我国学前教育现存的有关问题找到一把可以开启某一扇门的钥匙。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1896—1980)是瑞士心理学家,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是一个多学科研究的成果,涉及到哲学、心理学、逻辑学、生物学等学科,因此它对学前教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从心理学角度还是教育学角度,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都具有启发作用,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被公认为20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理论,在国内外的研究十分活跃。西方把他视为与苏格拉底、弗洛伊德、爱因斯坦齐名的思想文化巨人,他是一位智力非凡、才华横溢、学识渊博、勤于思考和极富创造性的学者。
  当今从事学前教育研究而不知道日内瓦学派,不关注日内瓦学派的创始人皮亚杰的工作及其对教育影响的人是为数不多的。皮亚杰自称自己是发生认识论者,他很谦虚,坚持认为自己不是教育工作者。当问到有关教育的问题时,他总认为应该留给教师去做。他认为心理学家的任务只能提供教师能够应用的事实,而不是代替教师去指点他们,而且还认为他的理论并没有直接的教育含义。 实际上,皮亚杰提出的很多的教育意见和他的儿童心理学的学说是密切关联的,而且,他还对一些教育界工作者人为地加速儿童发展进行了直接的驳斥。许多国内外的教育工作者通过自己对皮亚杰相关理论的研究与理解,从中得出了一些教育和教学的原则,拟定了许多详细的计划或方案进行教育实践,他的理论长期支配着全世界的儿童认知发展研究。
  我国心理学界、哲学界、教育界都很重视皮亚杰理论,改革开放以来,一股不小的皮亚杰热在我国出现,并持续升温。在学前教育领域中,以改革幼儿园课程为核心,各种学前教育的流派和课程模式在我国广泛兴起,而皮亚杰的理论在这场改革中占据着很重的领地。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大多数关于发展和智力的理论都力图说明新问题的解决或概念的形成的行为如何受到习得经验的影响,即作为外界强化的一种功能;并且力图说明逻辑结构的形成如何受到语言的影响。皮亚杰并不否认习得经验和语言的巨大重要性,但是他更加考虑心理的发展和智力的逐渐形成,很强调主题的活动和变化的运算。(运算是内化了的可逆动作,是协调在总的结构之中的诸如分类、序列和乘法矩阵之类的活动)。 皮亚杰认为,思维起源于动作,动作是思维的起点。儿童最初具有的动作是反射性动作,本身并不具有智慧性质。从反射动作到智慧动作,再内化为运算,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 皮亚杰坚决主张阶段论,经过长期研究儿童个体思维的发生与发展,他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数量的简单增加,而是自然地可以划分为四个相互衔接、人人相同的、依次出现的且各具特点的认知发展阶段。研究认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皮亚杰通过对儿童心理的发生与发展进程的研究来进行。皮亚杰认为儿童智力的这一发展过程与人类的认识发展过程相似,通过对前者的研究我们能更好的了解认识的这一发展过程。皮亚杰儿童智力水平的划分依据是儿童的运算能力,根据这一划分标准皮亚杰将儿童认知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1)感觉-运动阶段或前语言阶段(出生-2岁);
  (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4)形式運算阶段或假设演绎的运算阶段(11岁-成人)。
  皮亚杰认为上诉四个阶段是相互联系的, 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 不可逾越, 只有完成某一阶段的发展方可步入下一阶段, 每一阶段在整个认知发展中均不可缺少。这一划分为人类认识自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尤其为教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世界范围内大部分基础教育的内容, 都是以此作为理论指导而确立的。但是, 我们在认识到它的意义之时, 不可忽视皮亚杰的阶段论中的不足之处, 这种不足主要来自于皮亚杰忽视了的儿童中成人的教育作用, 而过于强调认知阶段中个体的自发成熟作用, 也在于皮亚杰的守恒实验呈现方式的一些限制。 正因为如此, 也引来了今天学者们来自不同角度对其理论进行的批判与质疑。   2、有关学前儿童发展的两个显著特点
  客体永久性
  在感知-运动阶段, 儿童只能依靠自己的肌肉动作和感觉来应付外界事物, 这种动作完全是一种外部的表现活动, 尚未内化, 还不能在头脑中进行。逐渐地,儿童通过不断地和外界交往,在头脑中组合动作图式,动作慢慢地协调起来,并逐渐知道自己的动作对外物所起的影响,从而开始有意识从事某种活动。感知-运动智慧的守恒性特征表现为物体客体永久性的观念。对于一个婴儿来说,在起初的几个月里,一个物体并不具有存在的性质。对于看不见的物体,他就不打算重新找到它。后来,婴儿试图在它所在的空间找到它。因此,随着客体永久性观念的形成,就建构起了实际的或者感觉运动的空间。时间的连续性以及初级感觉运动因果关系的建构也是这样。
  客体永久性形成是以儿童逐渐解除自我中心为其特征的,是第一次去中心化的重大成果,被皮亚杰成为“哥白尼式的革命”。儿童把自己看作是由许多永久性客体组成的世界中的一个客体,在这个永久性客体中,因果关系在起着作用,它不仅在空间上得到确定的位置,并使许多事物都成为客体化。
  自我中心主义
  自我中心是儿童思维的核心特点。皮亚杰把儿童注意集中在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动作上的现象称之为自我中心状态(由于与情感上的自我中心相混,这个术语常被误解。我们知道, 皮亚杰是个发生认识论者, 他既不是心理学家, 更不是教育家, 他关注的是人的认知的发生与发展)。 在儿童的语言、表象、逻辑及外部行为中,自我中心的表现也是随处随时可见的。
  在一个孩子眼中,各种植物都是活着的生命,不仅是因为植物是有机的生命体,而是一种与人一样的有知觉有意思的生命。各种物体也是活的,自然界的各种现象都可以用生命来解释。这种拟人化的现象就是一种泛灵论,即儿童认为事物都是有生命、有意识的。通过泛灵论,儿童把自己的情感和意识赋予整个世界,使僵死的无机世界生命化。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泰勒(E.B.Tylor,1832-1917)在近一个世纪前就提出了泛灵论(又译万物有灵论),并以此概括早期人类最早的世界观。20世纪50年代,皮亚杰发现在幼儿的思维中也具有泛灵论特征。 皮亚杰几十年研究的主要成就就是发现儿童不同于成人。 例如:儿童认为月亮在跟着他走,只要他不走,月亮也就不走了;“汽车为什么不走了?”“是因为它没吃饭,没力气了呗”;“树叶从树上掉了下来,所以树叶死了!”等等都体验了泛灵论的取向,皮亚杰把这称之为“实在主义”,正是这种所谓的“实在主义”妨碍了儿童,儿童将外在的客观与自我的主观混沌一体,世界完全成为专属于他自己的世界,不善于从事物内部的相互联系中去认识事物,因而把注意力仅仅集中在自己的观念和动作上,而这最终导致了,儿童把个人瞬间的感知当作绝对的真理。
  二、对学前教育启示与意义
  皮亚杰认识发展理论对学前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皮亚杰认为, 教育是帮助认知发展的过程,就是创造条件, 促使儿童与外界相互作用, 使认知结构不断成熟和发展的过程。因此, 教育目的不在于增加儿童多少知识, 而在于使儿童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把内心潜在的发展可能性表现出来。因此, 根据皮亚杰儿童发展认知理论, 学前教育倡导教育应该根据儿童已有的基础提供适当的教育, 慎重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 避免传统教育中的死记硬背, 提倡发现式教育,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 培养创造力和批判力。
  皮亚杰研究结果表明, 既然儿童智力发展是分阶段的, 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点, 那么学校的课程设计应依据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特点, 课程内容不应明显超出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 所设计的课程应具有衔接性, 前一阶段应为后一阶段奠定基础, 后一阶段应是前一阶段的继续, 重视游戏和活动,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皮亚杰的这些理论, 为世界许多国家的教育和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对正确认识学习和发展关系有重要的意义。在学前教育中, 要为儿童提供实物和环境, 让儿童自己动手操作,帮助儿童提高提问的技能,要积极了解儿童认知发展中的困难, 并帮助儿童解决困难, 把儿童当作一个发展中的主体, 尊重儿童的基本权益, 尊重儿童的活动权和创造权。皮亚杰认为, 传统教育只关注教育的社会的价值,忽视了儿童身心发展特点; 只重视向儿童传授具体知识, 不重视儿童的心理发展。而教育的目的不是增加儿童的知识, 而是为儿童设置充满智慧刺激的环境, 让儿童自行探索, 主动学习。
  三、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家长对早期教育关注程度的提高和竞争心态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增设识字、拼音、写字、计算等课程, 这种在幼儿园实施的“小学化”倾向的教学逐渐演变得越来越普遍,使幼儿园的教学形式、教育内容、一日生活以及课程结构都受到巨大冲击。
  1、思维发展处于前运算发展阶段
  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我们知晓,幼儿的思维发展还处于前运算阶段,其思维材料以表象为主,其思维形式还缺乏守恒性和可逆性。只有当儿童进入小学后,他们的思维才进入具体运算阶段,能够完成对概念较为复杂的思维操作。因而,幼儿园和小学的学习内容是有很大差异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是启蒙性的。但是,许多幼儿园无视幼儿的发展水平,把小学的内容提前到幼儿园学习,他们甚至选用小学低年级的教育材料,把学习文化知识作为主要内容。例如,在语言领域中要求幼儿掌握声母、韵母、会读、能写;在科学领域的数学认知方面则要求幼儿进行小学才进行的四则运算。这些都是把小学的教育内容提前到了幼兒园的教育活动中来,部分幼儿园的所学内容甚至超过了小学一年级应掌握的水平。《指南》明确提出了“零起点”教学,可还有幼儿园要求儿童在5、6岁时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学习了近千数量的汉字,如此的识字教学强度已经不亚于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内容。与此同时,基本的生活常识、行为习惯、情感与社会性等教育内容却受到了极大的冷落。   2、教学形式应以游戏为主
  “游戏是正在成长中的幼儿最大的心理需求。幼儿在游戏中编织了假想的世界,却在身心方面实现了真实成长。” 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因此幼儿期的主要生活内容应该是“游戏”,“学习”应该是伴随幼儿游戏过程自然发生的副产品。相关学前教育法规提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灵活地采取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在各种教学游戏中,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充分参与的机会,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
  然而,近年来的幼儿园教育为了追求学习效率,逐渐演变为与小学一样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形式。幼儿在教室里像小学生一样接受知识的灌输。
  在皮亚杰看来,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依靠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即动作与动作之间的协调,在幼儿的生活中,应丰富儿童的生活,充分利用儿童的好奇心、探索欲、活泼好动的本性,鼓励儿童在不同的环境中积极的活动,而这一活动即儿童的游戏。面对以课堂教学、重灌输、“小学化”倾向为主的教学形式,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游戏是一种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要求的学习方式,应根据儿童的需要而开展,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3、学习从属于发展
  皮亚杰认为,“学习从属于发展”,“教育是从属于受教育者的发展水平的,儿童的水平决定着教育的步调。”每次过早地教给学生一些他自己日后能发现的东西,这样会使他不能有所创造,结果也不能对这种东西有真正的理解。因此,学习得有准备,否则,拔苗助长,欲速则不达。根据这一准备性原则,他认为超越阶段的学习,儿童不具备必需的认知能力的学习,只不过是口头的学习,学生不可能真正的理解。例如,皮亚杰认为前运算阶段的儿童还不能形成数概念,应留给小学去教。智力的发展有它的节奏,不能任意加快速度。教师如果试图加速学生的发展,就是浪费时间和精力。正如卢梭在《爱弥儿》中所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象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批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而这样的话语难道还不足以给与中国学前教育中幼儿园“小学化”倾向问题敲敲警钟吗?
  参考文献
  [1] 皮亚杰.皮亚杰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 王振宇.儿童心理发展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 J?皮亚杰,B?英海尔德.儿童心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4] 余娟,王怡.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面临的挑战[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2
  [5] 张璐整理.建构主义视野中的学前教育———朱家雄教授與德弗里斯教授的对话[J].幼儿教育,2005.11
  [6] 让?皮亚杰著,傅统先译.儿童的心理发展[M].山东: 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1982
其他文献
作为中职学生,礼仪是将来工作、生活、交际等各方面社会活动的必备品。那么如何来提升服装专业中职学生的礼仪呢?提出了如何把礼仪渗透到服装专业的课堂上。
摘 要:随着地区配电网不断发展、完善,供电可靠性要求不断提高,采用不停电的合环操作方式转移负荷成为配电环网运行操作的必然趋势。本文在了解配电网合环概念及重要性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影响配电网合环运行的主要因素。为10kV配电网合环操作提供了指导依据,消除了实际操作的盲目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10kV配电网;合环运行;相位差;理论模型  0引言  随着对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的要求越
在转变人的思想的过程中,吵吵嚷嚷的说教,只能使人紧张而疲倦,平铺直叙的说教,只能叫人昏昏欲睡。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不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不会开动脑筋,不会去探索、去思
中职物流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办学时间不长,经验不足,学生的工作能力低、就业形势不太乐观。因而,应通过夯实基咄、升级内存、接轨企业,加强对中职物流专业学生技能的培养、训练
摘 要:水利工程关系民生,所以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关系到人们的用水安全。本文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加强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质量管理;水利工程;途径  水利工程关系民生,其在在防洪、灌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水利工程施工是水利工程建设中最重要的环节,是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加强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 水利工
摘 要:随着内燃机燃烧技术在各个生产行业的不断普及,内燃机燃烧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成为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简要介绍了内燃机燃烧技术的应用现状,以及燃烧技术的应用原理,并以此为根据深入讨论了内燃机燃烧技术将来的发展方向,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以为相关工作者对燃烧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内燃机;燃烧技术;工作原理  前言:内燃机的发明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经过大量的应用实践
摘 要: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使传统的职业院校英语教学面临着全新的挑战。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职业院校英语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新时期职业院校英语教学质量提升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职业院校;英语教学;质量提升  英语是一门国际性语言,是我们与外界交流的桥梁。中国入世以及2008年奥运会使全国人民学习英语的热情空前高涨。但是,目前许多在校学生,由
“共效应”与育人环境优化沙桂凤青少年学生是在特定的环境氛围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熏陶的,其思想品德的形成和优化,既受外在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制约,又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