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体右半肝供体面临的风险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eimin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右半肝供体面临的风险及降低风险的措施.方法 我们回顾性研究了2002年1月至2005年9月施行的16例活体右半肝移植中供体的资料.运用CT和术中胆道造影等对肝体积、肝血管系统和胆管系统进行术前评估.不阻断入肝血流,在肝中静脉右侧,用超声刀离断肝组织而得到右半肝.通过计算得到标准肝体积及残余左半肝的比例.结果 右半供肝切取平均失血491 ml,平均输血407 ml,切除右半肝体积占39.7%~69.5%,残余左肝体积在30.5%~60.3%.3例供体门静脉分为3支,5例伴粗大(5 mm)的右后下静脉,3例伴粗大Ⅴ段静脉,3例伴粗大Ⅷ段静脉,5例右肝管变异,术中特别注意了对它们的处理.术后第1天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损害,但术后1周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术后并发症包括1例腹腔内出血,1例乳糜漏,1例术后门静脉狭窄伴血栓形成.所有供体恢复好并回到原工作岗位.结论 活体右半肝供体面临着一定的风险.但只要保证残余肝体积在30%以上,残余肝的血流与胆汁引流能保持通畅,手术损害不大,风险是极低的。

其他文献
肝性脊髓病(hepatic myelopathy)是一种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发展到一定程度,由于自然形成的广泛的门体静脉侧支循环或门体静脉分流术后出现的,以脊髓病变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隐袭起病的双侧对称性下肢痉挛性瘫痪,进行性加重。
期刊
目的 研究输血对大肝癌切除术后近期并发症和远期存活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77例大肝癌切除术病例,结合随访分析输血对近期并发症和远期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本组大肝癌围手术期输血率为74.6%.近5年输血量及输血率较5年前显著减少(P<0.01).不输血组并发症率低于输血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肝门阻断、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以及手术时间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肝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eritonitis,AIP)是自身免疫机制导致的慢性胰腺炎,临床特点与胰腺癌相似[1],误诊和误治常有发生,是目前国内外胰腺临床的突出问题.作者认识AIP经过了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先是误诊误治,后又明确诊断,通过正确治疗,对AIP有了较全面的认识。
期刊
延迟性脾破裂(delayed rupttire of spleen,DRS)是外伤性脾破裂的一种特殊类型,并不少见,占脾外伤的12%~15%[1].由于症状隐匿容易误诊,并发症和死亡率均高于一般的脾破裂。
期刊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主办,宁夏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协办的“2008中华肝胆胰脾外科学术论坛”,于2008年6月27~30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举行。
期刊
目的 探讨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抑制survivin基因表达对肝门部胆管癌细胞FRH-0201的作用.方法 脂质体介导survivin ASODN转染肝门部胆管癌细胞FRH-0201;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RT-PCR、Western印迹法检测surviv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survivin反义寡核昔酸作用后肝门部胆管癌细胞FRH-020
1.临床资料:病人,女,67岁,于2006年9月因主诉"反复中上腹胀痛1个月余"入院.反复中上腹疼痛,呈牵拉痛,与饮食无关,当时无远处放射,偶有暖气,无反酸,不伴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腹胀腹泻,无呕血黑便,无黄疸及陶土便.实验室检查,AFP:3.2μg/L,CEA:17.32μg/L,CA<,19-9>:>1000 U/ml,CA<,125>;369 U/ml.B超提示:肝脏多发占位性病变;胰腺低回
期刊
目的 探讨Ephrin-Al基因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以及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人肝癌细胞系Huh-7分别经Ephrin—Al/Fc融合蛋白和IgG/Fc作用后,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细胞基质黏附实验检测对细胞黏附能力的影响,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通过裸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检测Ephrin-Al/Fc融合蛋白对Huh一7细胞体内致瘤能力的影响,并计算瘤体的微血管密度(MVD)
期刊
目的 检测胆囊癌中Survivin和p27kip1的表达,研究它们与胆囊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0例胆囊癌组织、20例胆囊息肉、20例胆囊炎组织中Survivin和p27kip1表达.结果 50例胆囊癌组织中39例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22例p27kip1蛋白表达阳性.二者表达呈负相关系;Survivin在胆囊息肉和胆囊炎标本中不表达,p2
沟槽状胰腺炎(groove pancreatitis,GP)是慢性胰腺炎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特殊之处在于该病的发病部位以及术前较高的误诊率.1973年德国学者Becker第一次提出了该病的存在,并将其命名为GP.1982年Stolte等[1]通过对30例GP病人的分析,描述了其特征,即在胰头背部、胆总管下段和十二指肠之间有纤维瘢痕组织的存在,并对其进行了分类,人们才开始对该病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