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资料对2008年汶川Ms 8.0地震的中期预测

来源 :国际地震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sys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绍了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的重力复测资料对四川地区震情分析研究的基本依据、方法,对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Ms 8.0地震提出了较好的中期预测意见。
其他文献
对中国地震信息网国内外地震科技动态栏目中所发布信息进行搜集、分类,得出一些有统计意义的结果。5年来,我们在国内外地震科技动态栏目里发布了750多篇信息,从中搜集能反映出地
2008年5月12日震惊世界的汶川8.0级地震造成了近10万人死亡和失踪。导致300 km地表破裂,地震波释放能量巨大,引起了地下流体的普遍响应。安徽省所有地下流体观测点均记录到水震波,68.7%的井水位震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阶变,最大阶变幅度达1 m多。震后安徽中部有5口井水位、水氡出现了显著的震后效应,这是安徽地下流体网建立以来少有的。对5口井流体测项的震后效应分析如下:
本文是科学数据共享政策法规体系研究系列文章的收笔之作。撰写本文的目的,就是为说明科学数据共享政策法规体系的研究是建立在大量的基础调研之上。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
综述了近年来核爆炸与天然地震识别研究的进展,揭示了从频谱比、震级比到综合因素的概率方法的发展过程,特别指出小当量核爆炸识别的重要性。文章借助量子场论和相变理论分析讨论了地震波波长与动量的关系。同时,根据地壳介质的复杂性,指出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由于介质的非线性与弥散的联合作用,导致产生孤波的可能性。
公众日益迫切需要防震减灾科普公共服务产品,研究其传播模式,审视其传播境况和效应,应用价值大。近几年来,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取得了较大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研究资料,研究是基于理
深井地震与地球物理观测fBorehole Seismology)是21世纪的一项崭新的高科技项目。为了排除地面干扰,取得高信噪比、高分辨率、高精度的地球物理资料,从上世纪70年代起,国外地球物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网络社会的形成和发展,网络社会新的特点和运作方式使社会心理因素呈现多元化和复杂化,本文探讨了网络社会心理对防震减灾信息工程建设影响,提出了网络社会防震减灾信息工程建设工作机制及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