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具有天然的湿地景观,湿地景观也是城市观赏中的重点部分。湿地的生态性非常强,其可调节周围的空气质量,近几年,我国提高对湿地景观的重视度,采取可视性设计,确保湿地景观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基础上,提升湿地的可观赏性。因此,本文重点研究我国的湿地景观,分析湿地景观中的可视性设计及价值。
【关键词】湿地;景观;可视性设计
湿地具有生态调节的特性,其被誉为“地球之肺”,具有诸多的生态优势。我国非常重视湿地保护,针对湿地景观的需求采取可视性设计,以此来满足湿地的需求。湿地景观的可视性设计与城市发展存在直接的关系,在城市建设中逐渐发挥湿地景观的作用,促进湿地与现代社会的和谐相处,同时保障湿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在湿地景观中实行可视性设计,不仅可以保护湿地的完整性,更是体现湿地景观设计的优势。
一、我国湿地景观可视性设计的价值分析
我国湿地景观可视性设计的价值非常高,属于一项具有自然、生态特点的开发项目。分析可视性设计在湿地景观中的价值,如:(1)商业价值,湿地景观的可视性设计,具有旅游参观的价值,其可吸引大量的游客,带动当地旅游产生的发展,创造促进经济发展的商机,稳定湿地景观所在地区的商业开发,发挥湿地景观可视性设计的商业价值;(2)净化与美化价值,湿地景观在长期发展中,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可视性设计的过程中,能够发现湿地景观潜在的缺陷,及时进行弥补,保持湿地景观净化和美化的价值,保障其在周围环境中的适应性。
二、我国湿地景观的可视性设计
我国重庆地区的湿地含量较为丰富,也是重庆特殊地形的标志,重庆地区在适度景观方面提倡可视性设计,用于体现湿地的可观赏性和可利用性。重庆地区的湿地景观,发挥良好的调节作用,改善了重庆地区的空气质量,而且净化了土地资源,近几年,随着重庆地区城市化的建设,湿地景观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采取可视性设计完善湿地景观,最大程度的保护湿地景观。以重庆地区为例,分析我国湿地景观的可视性设计,如下:
1、湿地可视性的设计元素
重庆地区的位置和地势,为湿地景观提供了发展条件,包括天然类型和人工类型的湿地。以往重庆的湿地景观,严重缺乏可视性理念,导致护岸、植被等均过于单一,不能满足湿地景观的基本要求,而可视性设计成为湿地景观开发的重要理念,着重分析湿地可视性设计中的元素,重庆湿地景观可视性设计中的元素,主要以自然之道为主,利用植物分布体现出自然状态下的美学特性[1]。例如:重庆某湿地景观设计中,强调了植物在可视性中的应用,根据湿地景观的特点,分布多样化的生态植物,该湿地注重构建湿地群落,利用群落营造视觉上的效果,该湿地比较具有可视性特点的是水边植物群落,选择湿生、挺水和浮水植物,在杨柳乔木的衬托下,起到绿色化的景观作用。
2、湿地廊道的可视性设计
湿地廊道是湿地景观可视性设计的重点部分,负责湿地景观的交通职能,而且在湿地植被、群落中起到连接的作用,促使整个湿地景观具有可视性的效果。重庆地区某湿地景观内,采取立体化的廊道设计,廊道穿插到整个湿地景观中,促进各个职能区域的相互交汇。该湿地景观内的廊道设计,主要依据湿地景观内主要的视线路径,廊道交汇的落点在视线路径的交汇点,同时主要景观廊道需要穿过景观节点,由此才能达到湿地景观可视性设计的标准,该湿地景观的廊道分布,增加了可视性设计的价值,有利于完善湿地景观的可视性设计。
3、设计景观停留点
湿地景观的可视性设计,体现了艺术、美学、科学的集成特性,可视性设计中也包含了具有文化特点的景观,因此需要设计景观停留点,满足可视性观赏中的需求。重庆地区湿地景观中的功能比较多,为保障优质的活动场地,需在可视性设计中规划停留点的设置方案,严格规划湿地景观的功能类型,如游客不能直接靠近,应在景观停留点处进行观赏,可以在停留点处设计楼梯、平台等,如下图1所示,方便游客的近距离观赏,部分湿地景观不对外开放,也应该根据游客的需求,设计远观停留点[2]。湿地景观中的停留点,基本都设计在主景区内,停留点设计中渗透了安全、自然等因素,保障可视性设计的特点,提升景观可视性的水平。
图1景观停留点设计图样
4、完善湿地设计组合
湿地景观在可视性设计的作用下,需要具有一定程度的视域范围,保障游客能够在有限的空间中欣赏到更多的景观。湿地景观可视性设计中,应该提倡湿地设计组合,通过完善的组合设计,实现多景观的同步观赏。可视性设计在湿地景观中,可以选择不同的视觉点,如景观区、活动区等,利用湿地组合设计,体现可视化的价值,因此游客在活动区或其他区域,也能观赏到湿地的景观,表达出科学的设计理念和优质的景观追求。湿地设计的组合发展,也是湿地景观可视性设计的主流,在组合设计的约束下,最大视角的展示湿地景观。
5、湿地景观可视性的综合化
湿地景观可视性设计中的综合化,主要是补充湿地景观设计中的不足点,完善湿地可视性设计中的细节部分,促使湿地景观更加具有吸引力。湿地景观设计本身具有复杂的特点,再加上可视性的推进,增加了湿地景观设计中的因素,体现湿地景观的系统性,有利于湿地景观内的各类群落、植物以及其他建设朝向共生的方向发展。
三、湿地景观可视性中的生态设计
生态是湿地景观可视性设计的主要途径,也是可视性设计的根本。生态设计可以提升湿地的景观价值。分析湿地景观可视性中的生态设计,如下:
1、湿地可视性设计中的植物搭配
植物能够保持湿地的完整性,也是湿地景观可视性中的一项主体元素,湿地可视性中的生态设计方面,需要完善植物搭配,充分利用植物的多样性,促进湿地景观的生态平衡[3]。湿地景观可视性设计中的植物搭配,应该遵循生态原则,既要起到美化和净化的作用,又要养护湿地系统,防止湿地受到污染。湿地景观本身具有系统性的特点,植物搭配还应注重湿地景观在生态系统方面的需求,补充湿地景观中生态缺失的部分,完善景观的可视性设计,避免由于植物或生态的原因降低可视性设计的水平。
2、湿地可视性设计中的岸线设计
湿地景观的岸线是其与周围环境的分隔标志,为了避免湿地可视性设计过于突兀,岸线设计中应渗透生态理念,可以采取人工建设的方式,促进生态化的过渡分布,尽量种植适应性强的湿地植物,提倡自然生态建设,体现湿地岸线设计中的生态特性,由此达到可视性设计的标准。
3、岸边环境的生态设计
湿地景观的岸边环境,相当于一个小型生态系统,其生态设计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湿地可视性的设计水平。岸边环境的生态设计,既可以辅助湿地景观调节周围的空气,又可以提升可视性的水平,展示具有美学特性的可视性设计[4]。岸边环境的生态设计逐渐成为湿地景观可视性设计的一部分,我国提升对湿地景观岸边环境的重视度,致力于通过生态化的岸边设计,彰显湿地景观可视性设计的优势特点。
结束语:
可视性设计是湿地景观发展的趋势,利用可视性的设计提升湿地的价值,一方面发挥湿地观赏的优势,另一方面保护湿地的完整性,防止湿地景观被破坏。湿地景观可视性设计的过程中,能够挖掘湿地潜在的价值,推进湿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促使其具备生态、自然的特性,同时为环境保护提供支持,改善湿地周围的空气环境。
参考文献:
[1]张明.重庆主城区湿地植物景观配置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1.
[2]肖凤娟.遵循过程的汉丰湖消落带湿地景观设计[D].重庆大学,2013.
[3]孟颖斌.重庆市主城区水库型湿地景观营造研究[D].西南大学,2010.
【关键词】湿地;景观;可视性设计
湿地具有生态调节的特性,其被誉为“地球之肺”,具有诸多的生态优势。我国非常重视湿地保护,针对湿地景观的需求采取可视性设计,以此来满足湿地的需求。湿地景观的可视性设计与城市发展存在直接的关系,在城市建设中逐渐发挥湿地景观的作用,促进湿地与现代社会的和谐相处,同时保障湿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在湿地景观中实行可视性设计,不仅可以保护湿地的完整性,更是体现湿地景观设计的优势。
一、我国湿地景观可视性设计的价值分析
我国湿地景观可视性设计的价值非常高,属于一项具有自然、生态特点的开发项目。分析可视性设计在湿地景观中的价值,如:(1)商业价值,湿地景观的可视性设计,具有旅游参观的价值,其可吸引大量的游客,带动当地旅游产生的发展,创造促进经济发展的商机,稳定湿地景观所在地区的商业开发,发挥湿地景观可视性设计的商业价值;(2)净化与美化价值,湿地景观在长期发展中,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可视性设计的过程中,能够发现湿地景观潜在的缺陷,及时进行弥补,保持湿地景观净化和美化的价值,保障其在周围环境中的适应性。
二、我国湿地景观的可视性设计
我国重庆地区的湿地含量较为丰富,也是重庆特殊地形的标志,重庆地区在适度景观方面提倡可视性设计,用于体现湿地的可观赏性和可利用性。重庆地区的湿地景观,发挥良好的调节作用,改善了重庆地区的空气质量,而且净化了土地资源,近几年,随着重庆地区城市化的建设,湿地景观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采取可视性设计完善湿地景观,最大程度的保护湿地景观。以重庆地区为例,分析我国湿地景观的可视性设计,如下:
1、湿地可视性的设计元素
重庆地区的位置和地势,为湿地景观提供了发展条件,包括天然类型和人工类型的湿地。以往重庆的湿地景观,严重缺乏可视性理念,导致护岸、植被等均过于单一,不能满足湿地景观的基本要求,而可视性设计成为湿地景观开发的重要理念,着重分析湿地可视性设计中的元素,重庆湿地景观可视性设计中的元素,主要以自然之道为主,利用植物分布体现出自然状态下的美学特性[1]。例如:重庆某湿地景观设计中,强调了植物在可视性中的应用,根据湿地景观的特点,分布多样化的生态植物,该湿地注重构建湿地群落,利用群落营造视觉上的效果,该湿地比较具有可视性特点的是水边植物群落,选择湿生、挺水和浮水植物,在杨柳乔木的衬托下,起到绿色化的景观作用。
2、湿地廊道的可视性设计
湿地廊道是湿地景观可视性设计的重点部分,负责湿地景观的交通职能,而且在湿地植被、群落中起到连接的作用,促使整个湿地景观具有可视性的效果。重庆地区某湿地景观内,采取立体化的廊道设计,廊道穿插到整个湿地景观中,促进各个职能区域的相互交汇。该湿地景观内的廊道设计,主要依据湿地景观内主要的视线路径,廊道交汇的落点在视线路径的交汇点,同时主要景观廊道需要穿过景观节点,由此才能达到湿地景观可视性设计的标准,该湿地景观的廊道分布,增加了可视性设计的价值,有利于完善湿地景观的可视性设计。
3、设计景观停留点
湿地景观的可视性设计,体现了艺术、美学、科学的集成特性,可视性设计中也包含了具有文化特点的景观,因此需要设计景观停留点,满足可视性观赏中的需求。重庆地区湿地景观中的功能比较多,为保障优质的活动场地,需在可视性设计中规划停留点的设置方案,严格规划湿地景观的功能类型,如游客不能直接靠近,应在景观停留点处进行观赏,可以在停留点处设计楼梯、平台等,如下图1所示,方便游客的近距离观赏,部分湿地景观不对外开放,也应该根据游客的需求,设计远观停留点[2]。湿地景观中的停留点,基本都设计在主景区内,停留点设计中渗透了安全、自然等因素,保障可视性设计的特点,提升景观可视性的水平。
图1景观停留点设计图样
4、完善湿地设计组合
湿地景观在可视性设计的作用下,需要具有一定程度的视域范围,保障游客能够在有限的空间中欣赏到更多的景观。湿地景观可视性设计中,应该提倡湿地设计组合,通过完善的组合设计,实现多景观的同步观赏。可视性设计在湿地景观中,可以选择不同的视觉点,如景观区、活动区等,利用湿地组合设计,体现可视化的价值,因此游客在活动区或其他区域,也能观赏到湿地的景观,表达出科学的设计理念和优质的景观追求。湿地设计的组合发展,也是湿地景观可视性设计的主流,在组合设计的约束下,最大视角的展示湿地景观。
5、湿地景观可视性的综合化
湿地景观可视性设计中的综合化,主要是补充湿地景观设计中的不足点,完善湿地可视性设计中的细节部分,促使湿地景观更加具有吸引力。湿地景观设计本身具有复杂的特点,再加上可视性的推进,增加了湿地景观设计中的因素,体现湿地景观的系统性,有利于湿地景观内的各类群落、植物以及其他建设朝向共生的方向发展。
三、湿地景观可视性中的生态设计
生态是湿地景观可视性设计的主要途径,也是可视性设计的根本。生态设计可以提升湿地的景观价值。分析湿地景观可视性中的生态设计,如下:
1、湿地可视性设计中的植物搭配
植物能够保持湿地的完整性,也是湿地景观可视性中的一项主体元素,湿地可视性中的生态设计方面,需要完善植物搭配,充分利用植物的多样性,促进湿地景观的生态平衡[3]。湿地景观可视性设计中的植物搭配,应该遵循生态原则,既要起到美化和净化的作用,又要养护湿地系统,防止湿地受到污染。湿地景观本身具有系统性的特点,植物搭配还应注重湿地景观在生态系统方面的需求,补充湿地景观中生态缺失的部分,完善景观的可视性设计,避免由于植物或生态的原因降低可视性设计的水平。
2、湿地可视性设计中的岸线设计
湿地景观的岸线是其与周围环境的分隔标志,为了避免湿地可视性设计过于突兀,岸线设计中应渗透生态理念,可以采取人工建设的方式,促进生态化的过渡分布,尽量种植适应性强的湿地植物,提倡自然生态建设,体现湿地岸线设计中的生态特性,由此达到可视性设计的标准。
3、岸边环境的生态设计
湿地景观的岸边环境,相当于一个小型生态系统,其生态设计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湿地可视性的设计水平。岸边环境的生态设计,既可以辅助湿地景观调节周围的空气,又可以提升可视性的水平,展示具有美学特性的可视性设计[4]。岸边环境的生态设计逐渐成为湿地景观可视性设计的一部分,我国提升对湿地景观岸边环境的重视度,致力于通过生态化的岸边设计,彰显湿地景观可视性设计的优势特点。
结束语:
可视性设计是湿地景观发展的趋势,利用可视性的设计提升湿地的价值,一方面发挥湿地观赏的优势,另一方面保护湿地的完整性,防止湿地景观被破坏。湿地景观可视性设计的过程中,能够挖掘湿地潜在的价值,推进湿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促使其具备生态、自然的特性,同时为环境保护提供支持,改善湿地周围的空气环境。
参考文献:
[1]张明.重庆主城区湿地植物景观配置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1.
[2]肖凤娟.遵循过程的汉丰湖消落带湿地景观设计[D].重庆大学,2013.
[3]孟颖斌.重庆市主城区水库型湿地景观营造研究[D].西南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