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企业是“水样组织”吗

来源 :支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j31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一个企业几十年持续领先,关键是组织要非常有活力。那么,最有活力的组织是什么样子?《激活个体》这本书,给出了一个有活力的组织的理想状态,即“水样组织”——像水一样的组织,在这个组织里,每个人习惯协同,像水一样变换。
  现在的企业组织,都有层级和结构。这样的好处,是易于分配资源、权力和利益。比如你有10亿元,你决定用这10亿元来推动公司开拓10个产业,你就把组织设计成10个产业部门,1个部门1亿元,完成了分配。通过结构来分配,好处是有分工和效率;坏处是一旦有了结构,就会有路径依赖。
  但是,当下的关键问题不在于结构优缺点的衡量,而在于技术的瞬息万变。以前,一个新技术转化为新产品要几年,现在的转化可以以天为单位:昨天你可能还在思考的问题,今天就产品化了。企业原来是有结构的,结构都是相对稳定的,稳定的结构无法匹配上快速的变化,无法匹配上极不稳定的外部变化。所以结构就会伤害你的新决定,伤害你面对变化的能力。结构和变化就形成悖论,稳定和不稳定形成矛盾。
  适者生存,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未来的组织一定是没有结构的。
  没有结构的组织,现在被理论描述出来的是“团队”。团队没有结构,典型的就是体育运动队。例如足球队,队长是领导者,还是教练、守门员、前卫?谁都是,又谁都不是。在球往前攻的时候,前半场的前锋就是领导人,他决定怎么踢;球到了球门,守门员就是领导者,所有人都得服从他,尤其是罚球时,守门员告诉队员站哪儿,就得站哪儿;一旦进入比赛场地,就是队长组织全场,中场协调;一旦离开球场,就是教练说了算。这就是标准的团队,没有结构。
  在我的认知里,最接近这种组织理想状态的国内企业是华为。其实华为最成功的就是组织能力。华为一直在打破组织惯性,现在连一个固定的总裁都没有,只有轮值CEO,华为怕大家固化、僵化,所以把传统管理岗位都打破了。
  标准团队通常有12人左右,规模很小。大规模组织要像团队一样灵活多变很难,但相信也可以做到没有结构。我理解的组织,不是用来掌控或者管理人的,一个好的组织提供发展和创造价值的可能。
  中国企业比较相信领导者,不太相信组织。优秀的企业都是不再相信领导,转而相信组织,所以企业的能量无限大。因为领导者成功二十年之后会有很大的局限性,这就是为什么在组织结构设计中一定要有轮岗。
  在华为高管团队开会的时候,任何人都可以向任正非开炮,他很谦虚地接受。新希望六和也在往这个方向推:谁负责,谁权大,而不是因为你是总裁或者副总裁;然后协同最重要,不是命令最重要。
  “水样组织”的成熟形态还没有真正产生,我认为主要的原因在于人性。人要完全把“自己”打掉,才能有一个像水一样的组织、开放合作的组织,所以很难。
  比较贴近水样组织形态的是3M公司。3M开发了6万多种高品质产品,员工可以用15%的上班时间做任何与工作无关但可以激发创意的事情。一旦有了创意,其产品创意小组有非常大的自主权,由各种专门人才专职共同参与,任务无限期,自愿加入。如果失败,没有任何惩罚,如果成功,会获得很大的奖励。
  通用电气的杰克·韦尔奇推出无边界管理,就是想完全打破结构。只要这一件事你能干,就交给你,即使在管理权限上你本来不管这事。韦尔奇的想法,是将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障碍全部消除,工程、生产、营销以及其他部门之间能够自由流通、完全透明。他希望以此解决生产的柔性化和机械化之间的矛盾。
  往水样组织的方向走,要从管理团队开始。核心管理团队首先变成真正的团队,有角色不要有结构,高管团队先实现决策多元,在A的问题上你得听我的,在B的问题上我听你的。把高管团队往“水样组织”方向推进了,才有机会往下推,达到组织整体的理想状态。
  华为高管团队成员为责任而组成,因需要变动,对自己的责任负责。高管团队成员责任感越强,向更有活力和生命力的“水样组织”变化的可能性就越大。
  因为有足够的责任感,一个普通人都能够超越自己,创造奇迹。更重要的是,责任感存在于人类的天性之中,甚至连动物都有责任感,这是生命的内在要素。只要把责任感激发出来,“水样组织”的到来就在不远处。
  企业家推荐
  管理不是命令而是激发
  推荐人:蔡晓东
  湖北电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工业时代到互联时代的转变,关键的一点就是个体的强化。身处一个百花齐放的网络时代,一个成功的企业对于优秀人才的调配,单纯地套用原有工业管理的经验模式,而不遵循市场规律,势必会逐渐僵化。而个体价值的放大,则会带给企业无限的可能。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说:“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的权威性就是成就。”这个对于管理的核心定义在于验证和成果,即实践出真知。
  企业初创阶段,从企业组织构架、管理制度的建立,细节会比较繁琐。初创员工需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去支撑企业起步阶段的细小事务,对于每个细节的追求不能随心所为。这一点上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个人认为奖勤罚懒是必要的,同时对于特殊情况也要充分尊重员工个体的创造性。
  在孵育发展阶段,公司平台的开放协同性也对整个公司发展至关重要。每个员工对于问题处理方式的差异如不从根本上达到统一,时间长了,很大程度上会对公司整体战略方向产生分歧。对此,领导者的行为示范和成果激励的执行,显得尤为重要。
  当然,作为一个管理的“小学生”,很多潜在问题的解决都会影响整个局势的变化,如企业文化培养、薪资体系变革、市场需求导向等等。当我不得不面对这一切时,才真正认识到这一切的本质——管理在公司体系中的作用从来都不只是去限制,而是去激发,去认同,去实现。当一切都有了,管理也就化于无形了。(支点杂志2016年12月刊)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