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头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它处于文章的显要部位,因而具有重要的作用。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文章成功的一半。”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但也说明了一篇文章的开头至关重要。若考场上议论文的开头能有“龙头”或“凤首”之感,最突出的效果是吸引阅卷者,给阅卷者留下好的印象。但在高考实际过程中,考生用于写作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通常在45分钟左右)。因此,学会一些好的开头方法,以备应试时迅速择优使用,是十分必要的。现就高中议论文开头常见的方法加以简要地整理分析,归纳如下:
一、开门见山法
这种方法直截了当提出论点,开门见山,不枝不蔓;开宗明义,要言不烦;直接切题,一语中的。
例如《愈嘉愈勇,再接再厉》的开头:
能够承受住磨难的人必定是一个坚强的人,而能够承受住掌声与鲜花的人则必定是一个理智、头脑清醒的人。我们强调意志坚强,但我们更需要理智。
二、引用名言法
开头先引用一两句(或几句)经典名言,可以将它作为引出中心论点的引子,或者直接将他人名言作为中心论点。所引名言指:经典名言、诗词佳句、对联妙语、警句、谚语、歇后语等等。
一位学生在《做真实的自我》一文中这样开头:
“莫显乎微,故君子慎独也。”人应该怎样真实?唯有“慎独”——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加强论述的权威性,先声夺人。
三、巧设比喻法
开头先讲一个有趣味的故事、寓言或笑话,作为譬喻,然后从譬喻中引出要论证的中心论点。
例如《学会生存》开头这样写道: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聪明的国王召集国内所有足智多谋的人合力编写一部书,为的是教授后世之人如何才能生存下去。几年后,学者们编成了几十部厚书,国王嫌太多,接班人没有耐性看完。一年后,学者们将压缩成的十二本书献给国王,国王仍然不满。学者们只好继续压缩。如此循环了很多次,最后学者们只献上了一句话,国王点头称赞。这话便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是的,这句话包含了一切生存的奥妙,无论对什么事,要生存,就要付出,要生存,就不能幻想着天上掉馅饼的美事。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饶有兴味,吸引读者,自然引论,顺理成章。
四、自问自答法
通过自问自答,引出观点或引入议论。
例如《战胜自我》的开头:
人生最大的成功是什么?是腰缠万贯?是香车宝马?抑或是功成名就、光宗耀祖?我觉得这都不算,因为这都是世俗的,到最后能留下什么?人生如夏花,是一种形式,对于这个世界来说,你渺小得如同一芥子,而对于你自己来说,你就是你的小宇宙,因此我觉得如果你能感动自己,征服自己,你就是成功的!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疑问在前,发人思考,有问有答,明白自然。另外,有时先提出问题,暂不做答,等分析论述后在结论中作答,这是这种方法的变通。
五、定义阐释法
开头将中心论点或论题有关的概念进行定义或阐释,从而进一步明确所论述的观点。
例如《根,万物之本》的开头:
在记忆中搜索一下有关“根”的词语,相依“根深叶茂”、“根深蒂固”、“落叶归根”、“万里寻根”……一定会立刻浮现在你的脑海中。的确,这一个个有关根的字眼无不显现出根在人们心目中的独特地位。大千世界中的一切,有谁能失去作为万物之本的根呢?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严密准确,界定清楚,逻辑性强,通过诠释概念来挖掘其深意,明确论述的方向。
六、铺陈垫基法
开头将与论点有关的事物先作铺陈,或记叙、或描写、或抒情,以此为基础,再引入正题,提出中心论点。
例如《学会承受,风雨无阻》的开头这样写道:
悬崖上的青松,承受了风吹日晒,才会有负势向上,永不低头的壮美。寒冬里的梅花,承受了霜袭雨打,才会有扑鼻的芳香。天空中的雄鹰,承受了风雨搏击,才会有翱翔高空的豪气。
人呢?学会用自己的肩膀,去承受来自生活的各种压力,你的脊梁才不会被压弯,人生的价值才不会被压得变形。
又如《光辉,来自学会承受》的开头:
看到题目,我不由想起了前几天才看过的“高端访问”。接受采访的是一位著名的踢踏舞艺术家,他双脚击地每秒钟可达35次。而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他最后说的一段话:“很多人对我说:‘你只要在台上跳一会舞,就能赚这么多钱,真是太轻松了。’可他们不知道,为了台上的几分钟,我承受了多少痛苦。我的背、大腿、小腿都受过伤,而脚踝中更是有数块碎裂的骨头……”艺术家的眼睛有些湿润了。他这几句普通的话语,向我们传递着一个不争的事实:世间万物,只要有所价值或有所成就的,无一例外都学会了自然法则中最重要的一条——承受。
此法的优点是:感情充沛,色彩浓烈,铺垫厚实,文采丰富。
一、开门见山法
这种方法直截了当提出论点,开门见山,不枝不蔓;开宗明义,要言不烦;直接切题,一语中的。
例如《愈嘉愈勇,再接再厉》的开头:
能够承受住磨难的人必定是一个坚强的人,而能够承受住掌声与鲜花的人则必定是一个理智、头脑清醒的人。我们强调意志坚强,但我们更需要理智。
二、引用名言法
开头先引用一两句(或几句)经典名言,可以将它作为引出中心论点的引子,或者直接将他人名言作为中心论点。所引名言指:经典名言、诗词佳句、对联妙语、警句、谚语、歇后语等等。
一位学生在《做真实的自我》一文中这样开头:
“莫显乎微,故君子慎独也。”人应该怎样真实?唯有“慎独”——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加强论述的权威性,先声夺人。
三、巧设比喻法
开头先讲一个有趣味的故事、寓言或笑话,作为譬喻,然后从譬喻中引出要论证的中心论点。
例如《学会生存》开头这样写道: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聪明的国王召集国内所有足智多谋的人合力编写一部书,为的是教授后世之人如何才能生存下去。几年后,学者们编成了几十部厚书,国王嫌太多,接班人没有耐性看完。一年后,学者们将压缩成的十二本书献给国王,国王仍然不满。学者们只好继续压缩。如此循环了很多次,最后学者们只献上了一句话,国王点头称赞。这话便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是的,这句话包含了一切生存的奥妙,无论对什么事,要生存,就要付出,要生存,就不能幻想着天上掉馅饼的美事。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饶有兴味,吸引读者,自然引论,顺理成章。
四、自问自答法
通过自问自答,引出观点或引入议论。
例如《战胜自我》的开头:
人生最大的成功是什么?是腰缠万贯?是香车宝马?抑或是功成名就、光宗耀祖?我觉得这都不算,因为这都是世俗的,到最后能留下什么?人生如夏花,是一种形式,对于这个世界来说,你渺小得如同一芥子,而对于你自己来说,你就是你的小宇宙,因此我觉得如果你能感动自己,征服自己,你就是成功的!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疑问在前,发人思考,有问有答,明白自然。另外,有时先提出问题,暂不做答,等分析论述后在结论中作答,这是这种方法的变通。
五、定义阐释法
开头将中心论点或论题有关的概念进行定义或阐释,从而进一步明确所论述的观点。
例如《根,万物之本》的开头:
在记忆中搜索一下有关“根”的词语,相依“根深叶茂”、“根深蒂固”、“落叶归根”、“万里寻根”……一定会立刻浮现在你的脑海中。的确,这一个个有关根的字眼无不显现出根在人们心目中的独特地位。大千世界中的一切,有谁能失去作为万物之本的根呢?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严密准确,界定清楚,逻辑性强,通过诠释概念来挖掘其深意,明确论述的方向。
六、铺陈垫基法
开头将与论点有关的事物先作铺陈,或记叙、或描写、或抒情,以此为基础,再引入正题,提出中心论点。
例如《学会承受,风雨无阻》的开头这样写道:
悬崖上的青松,承受了风吹日晒,才会有负势向上,永不低头的壮美。寒冬里的梅花,承受了霜袭雨打,才会有扑鼻的芳香。天空中的雄鹰,承受了风雨搏击,才会有翱翔高空的豪气。
人呢?学会用自己的肩膀,去承受来自生活的各种压力,你的脊梁才不会被压弯,人生的价值才不会被压得变形。
又如《光辉,来自学会承受》的开头:
看到题目,我不由想起了前几天才看过的“高端访问”。接受采访的是一位著名的踢踏舞艺术家,他双脚击地每秒钟可达35次。而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他最后说的一段话:“很多人对我说:‘你只要在台上跳一会舞,就能赚这么多钱,真是太轻松了。’可他们不知道,为了台上的几分钟,我承受了多少痛苦。我的背、大腿、小腿都受过伤,而脚踝中更是有数块碎裂的骨头……”艺术家的眼睛有些湿润了。他这几句普通的话语,向我们传递着一个不争的事实:世间万物,只要有所价值或有所成就的,无一例外都学会了自然法则中最重要的一条——承受。
此法的优点是:感情充沛,色彩浓烈,铺垫厚实,文采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