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装配式建筑信息化监管平台

来源 :信息记录材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f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各个领域都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推动着我国建筑行业朝着工业化和绿色化的方向发展.为此,装配式建筑应运而生,并已成为建筑行业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装配式建筑是由预制构件组成,要想确保整个装配式建筑工程的质量,必须加强对预制构件的监管,然而传统的质量监管模式并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并且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基于此,需要对物联网技术进行充分利用,搭建起装配式建筑信息化监管平台,以此来有效避免传统质量监管模式存在的不足.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信息化技术融入了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管理工作中,这对提升测试管理工作开展的质量效果有着保障.基于此,主要就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管理系统开发设计的要求以及系统架构简要阐述,然后就系统开发设计功能以及系统优势进行探究,希望能为系统开发设计优化起到积极作用.
在企业信息数据平台层出不穷、种类繁多的当下,一个全面的、智能化的企业数字化管理平台对于企业的智能化、科技化建设至关重要.目前的企业数字化平台包含的内容有信息的发布、用户的管理、数据的存储等.通过对企业Bi数字化平台进行研究现状探索,理清核心涉及技术,并对该平台的构建设计与实现展开研究,同时依托当下企业管理、数字化进程建设等多方需求提出主要功能,并进行架构研究.
以硫酸钙污泥为主要掺合料制备硫酸钙污泥基胶凝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不同掺合料对胶凝材料细度、流动度比和活性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标准养护条件下,采用20%污泥灰+80%矿粉制备的复合掺合料性能较好,当此复合掺合料掺量为30%,胶砂比为1:3,水胶比为0.5时,硫酸钙污泥基胶凝材料的28 d活性指数为95.11%,细度为7.34%,流动比为111.6%,符合JG/T 486—2015中普通型Ⅰ级要求,是一种性能良好的胶凝材料.
采用孔隙率分别为20%、25%、30%的火山石生态混凝土对生活污水中的氨氮、TN、TP、CODcr进行净化研究,并在实际水塘工程中将3组不同孔隙率火山石混凝土制成现浇生态混凝土和预制方形砌块进行室外植生研究.结果表明:720 h后,孔隙率为30%的生态混凝土对污水中的氨氮、TN、TP、CODcr的去除率分别为77.6%、58.1%、79.8%、85.7%.植生试验中,孔隙率为30%的火山石生态混凝土植生效果最好,60 d植物生长高度达到38.5 cm;孔隙率为25%、20%的火山石生态混凝土60 d植物生
研究了增黏剂PEG400和PEG800对新拌水泥净浆流变特性、新拌自密实混凝土(SCC)扩展度及经时损失、对模板的初始侧压力及其经时衰减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掺增黏剂的水泥净浆呈典型的剪切变稀行为;掺增黏剂后,随剪切时间延长,水泥净浆均呈先剪切变稀后剪切变稠行为,达黏度峰值后,再呈剪切变稀行为,最后又呈剪切变稠行为.掺增黏剂对SCC的初始扩展度影响较小,但2种增黏剂均导致其20 min扩展度损失增大,掺PEG800时20 min扩展度损失更明显.掺增黏剂对减小SCC初始模板侧压力不利,但两者均可有效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