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st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在总结相关的文献资料以及实践经验的前提下,系统分析了计算机课程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优势,并指出了当前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提出了具体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小学
  一、计算机课程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优势所在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类课程,其内容具有较强的应用型以及更快的更新速度,因此在开展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与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更是具有难以比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计算机课程改变了学生对于普通事物的认知过程,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体验的同时,加深对于知识的巩固与理解,最后将其灵活的用于日常的生活当中,实现教学与实践生活的有效融合。
  第二,计算机课程注重从表象到实质的过程,体现在教学需要从具象到抽象,从浅显到深邃,将复杂的事物趋于简单化,使得抽象的内容更加具体化。
  第三,计算机教学内容更加现代化,将声音、图像与文字有效结合在一起,具备了一定的艺术感染力。
  第四,计算机课程当中加入先进而又现代化的科技事物,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及好奇心,充分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与此同时也改变了传统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关系。
  二、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现状
  (一)教学观念落后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课程开始步入小学课堂,但是由于课程的新颖性,没有引起教师的重视。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无法为学生营造出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空间与环境,还是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授课,阻碍了学生发挥想象力,导致了学生创新能力无法得到充分的施展。
  (二)学习氛围缺失
  小学生大脑思维比较活跃,因此教师需要在信息技术课程上充分的发挥这方面的优势,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勇敢创新,并且为学生营造适合的学习氛围,使得他们能够在自由空间抒发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当前很多家庭当中都配置了计算机,计算机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其发展前景非常光明,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只有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够满足未来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三)创新思维开发不够科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工作的重要帮手,因此想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来提升学生对于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兴趣,可是从小学计算机课程课堂教学情况来看,课程设计以及实践性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得学生创新思维难以得到合理的开发。在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依然使用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法,缺少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得学生好胜心以及表现欲难以得到满足,很多带有启发性的问题难以产生应有的效果,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拓展。
  三、小学生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能够推动学生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相关实践经验表明,假如学生对于所学的内容具有浓厚的兴趣,那么就会将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从强迫学习转变为自觉学习,心情也会因此而变得更加愉悦,想象力得以丰富,创造性思维也会更加的活跃,并始终保持强劲的学习动力。在信息化背景下,学生对于计算机都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是这种兴趣也仅仅是局限在“计算机”本身,他们大多被计算机游戏以及网络资源所吸引,但是对于课堂内容却并不感兴趣。所以,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方法,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与课堂内容有效结合起来,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画图工具使用这节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福娃的形象,带领学生参观国家大剧院、国家植物园以及天安门等北京景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课堂内容融入其中,并且让学生画图工具、曲线工具为京剧脸谱涂色,并且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为天安门广场配上一些装饰品,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营造创新环境
  从本质上看,创新也就是一个求异的过程。小学生本身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通常教师讲授新知识以后,学生都会进行模仿,并且做出来的内容与教师演示的内容相符。所以,教师在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努力营造出一种积极、宽松的教学环境,积极主动的发现学生本身的闪光点以及创新之处,不要吝啬鼓励。使得学生能够树立勇于尝试的创新意识。比如在讲授Powerpoint这个软件的时候,教师如果单纯演示一个课件的制作过程,那么学生必然会做出与教师一样的作品,此时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被扼制。因此,教师在该课程教授的时候,要善于发现学生作品当中的创新点,表扬这些勇于创新的同学,鼓励学生要勇于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到作品当中。在这种氛围下,学生会拓展思路,不仅培养了学生参与意识,也淡化了他们对于成败的重视程度,体会到了勇于尝试就会成功的道理。
  (三)贴近生活实际
  传统教学模式当中,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教材。这种教学模式更加注重普遍性,无视特殊性。长此以往,学生学习兴趣会被压制,创新意识难以得到舒展。教师可以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多下功夫,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以及事件,尽量的将这些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这样做的直接目的就是让学生感觉到计算机课程与他们日常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从而学生会产生主动学习的意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創新需要有相应的知识基础进行铺垫,课堂教师是学生知识学习的重要载体,因此,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重新整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保证。
  四、结语
  小学时期是学生思维拓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是否能够产生创新思维与能力,将会决定他们今后是否能够成为创新性的人才。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的主要渠道就是学科教育,其中计算机课程就是重要的培训阵地。教师在计算机课程上要重点培养学生更好的自我创新能力,借此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其他文献
引言开展农机试验鉴定工作的基础是检验检测,检验检测分包与数据采信对于检验检测机构来说非常重要,是检验检测机构在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前提下,在充分利用各方资源的基础上,来保证更好地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同时也是保持检验检测能力和持续服务客户的需要。实践中,由于各鉴定机构取得的检验检测资质多样,包括资质认定、实验室认可等,同时还要遵守试验鉴定相关制度规范要求,本文在综合多方规定的基础上,对分包与采信的相关要求进行了全面梳理,避免检验检测过程出现不符合现象。
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重要的技能学科,它逐渐的融入到我们的小学教育中来,并且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的应用既要面向现代化,同时又要面向未来的素质教育。新的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要积极探索和拓宽新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索所学习的知识,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我的基本的技能技巧,从而将学生引入到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上来。那么,怎么更好的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更好的培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探究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发挥作用有效性的影响因素为研究目的,为更好的理解研究主题,以高密市政府绩效评为切入路径,铺开研究路线。将定量分析方法与实证分析法作为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就需要大量的数据作为的基础,考虑到研究成本和调研条件有限,本文选择了笔者较为熟悉的高密市政府为研究对象,以此确保调研对象、数据源以及调研过程的准确性和切实性。  【关键词】政府;绩效;评估  一、样本选择与样本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