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中国历史》教学的思考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中国历史》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在坚持正确的课程教育方向,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认同感、责任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历史》课教学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应注意各有侧重,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注重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中国历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的任务。当代大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关系重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该寓于高校的课程教学之中,而《中国历史》课教学在其中实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在该门课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使之凝结为社会所需要的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亟待加强研究。
  
  一、《中国历史》课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及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笔者认为,这几个方面的内容都有融入中国历史课教学的必要。
  《中国历史》课教学贯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有利于教师坚持正确的课程教育方向。马克思主义是党执政为民的根本指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只有以此为指导,才能使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致偏离总方向。历史课教学同样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教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有利于该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中国历史》课教学中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共同理想就是共同的目标追求,有了共同理想,才有奋斗的方向,才有始终不渝为实现目标而追求的精神动力。《中国历史》课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知识。无疑会给大学生这一共同理想以理论支撑。
  《中国历史》课教学中融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等精神。单一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说教,对学生优秀精神品质的培养意义成效不大,而通过生动的历史事实来传递,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影响,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逐渐陶冶这两种优秀精神品质。
  《中国历史》课教学中融入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荣辱观的形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国历史上荣辱观的正反案例不胜枚举,通过这些案例的教授,有利于他们以史为鉴。学会正确辨别是非善恶荣辱,以审视自我,形成科学的荣辱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中国历史》课教学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点
  
  《中国历史》课教学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途径、方法多种多样,但选择采用的基本原则在于根据实际。各有侧重,务求实效。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方面,重点渗透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重要作用的教育。毋庸置疑,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我国发挥着十分巨大的作用。教师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史时,要根据对象的不同。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重要作用渗透于知识的讲述之中,帮助他们明确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对于中国的重大意义。具体来说,对不同的群体应实行不同的施教方法:对于初中毕业的五年制的大专生来说,应偏重一些革命导师事迹的讲述,使其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袖人物的生平事迹等有所了解。培养他们了解伟人思想的兴趣,帮他们初步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指导作用;对于年龄大些的本科生来说,就皮在此基础上,更加侧重于理论分析,促使其明白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巨大价值所在。同时列举大量的具有说服力的历史史实去证明,或者让他们自己通过比较,更加深刻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引导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比如,在讲授“五四运动”这段历史时。可以融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对于中国革命指导作用的教育,帮助他们明确“五四运动”的爆发与社会主义思潮的广泛传播有着很大的联系,尤其是李大钊等人对当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宣传。对“五四运动”的开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对李大钊等重要历史人物的介绍。逐渐让学生懂得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重要作用。在讲授当代史时,要重点阐述马克思中国化的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指导作用。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方面,注重渗透我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必然性、合理性的教育。树立社会主义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要求,也是《中国历史》课教学的重要目标。历史课教学中引导学生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广大学生加深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然性的认识。笔者以为应联系史实结合实际进行深刻对比。比如,为了寻求中华民族的富强,不同的力量采取的不同路线。取得不同的结果。变法失败了。资本主义道路没有能摆脱中华民族受欺压的历史命运,而最终是社会主义救了中国,使中华民族真正站立了起来。再结合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着重讲清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指引我们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使学生真正树立这一理想,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在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方面。传授中国历史知识最重要的应是调动起学生的爱国热情。教育他们懂得爱国,学会爱国。正确爱国。譬如为了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可以利用历史实践课。带领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发红色教育资源,陶冶他们的爱国情怀;还可以利用我国历史上民族英雄们坚强不屈的鲜活典型来教育、感染、熏陶学生,使其产生心理共鸣,引导、培养学生的民族感情和民族精神。再如,在讲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时,可以融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的教育,强调不能改革创新的民族是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以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造性人格。
  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方面,历史课是最宝贵的教学素材。百年国耻史,就是最丰富、最具有说服力的教学资源。在讲授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九一八”事变等历史事件时,尽可能帮助学生体验、感悟,明白“国耻我耻、国荣我荣”的道理,树立反抗外来侵略、维护祖国尊严和荣誉、为祖国而努力奉献自己的决心和信念。另外,可以通过学习历史上的一些重要正反面人物的所作所为(如岳飞与秦桧),以培养学生辨别真假、善恶、美丑等的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三、《中国历史》课教学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中国历史》课教学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充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的状况,切实让学生成为历史课教学的主体或主动参与者,同时也要高度重视教师知识的贯通融入能力。
  其次。作为历史老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专业知识。还应具备紧跟时代发展的广博深远的时事政治等知识,关注我国改革发展事业进程,提高政治思想教育水平。以便更紧密地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体系教育,并丰富《中国历史》课教学的内容。
  再次,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教育的实效性。除了课堂讲授之外。还可以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如增加讨论课,利用演讲、辩论以及调查研究等形式。如在历史课教学中渗透荣辱观教育。要使学生懂得“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可以利用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让学生开展讨论,让他们在评价其是非荣辱的过程中,学习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价值观。
其他文献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把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贯穿到整个评议教学中去,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写作的主动性,逐渐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1.培养学生多读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离不开多读书,凡是对提高作文能力有帮助的书都必须读好。首先要精读语文课本,对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脉络层次结构、写作技巧等都要掌握,这样才会有益处;细读名家的名篇,提倡积累,丰富自己的作文内容;详读学
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是转型时期我国政府在扩大公众参与方面与社会发展方面机制创新的重要举措。以往研究多是站在政府的角度探讨行政服务中心问题,这样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来观察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我们构建一种崭新的青年发展观,其核心内容包括:第一,把“以青年为本”作为出发点和基本前提;第二,把青年的全面发展作为归属点和根本目标。由此规定了青年的全面发展将是一种高度和谐的状态,换言之,应该充分地体现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的内在精神世界与外在物质世界之间的和谐。   青年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包含着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而要实现这一目标
摘要:在美术教育中,绘画与现代平面设计有着巨大的差异,它属于两个不同性质行业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创新;个性化;绘画;现代平面设计    一门新兴的艺术——“设计”正如雨后春笋一样茁壮成长。学校把绘画和设计分为两个不同的专业,社会上出现了以设计谋生的群体,有关绘画和设计的争论也随之而起。我认为设计师不但需要具备绘画的基本造型技能与审美意识和相关技法,更需要具备对形式美法则的特殊理解和匠心独运的创
按照新疆“十二五”规划,多渠道增加投入,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是“十二五”时期新疆经济发展的重点,投资额度的大幅度增加给新疆财政的投融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是自治区各级
人的需求是价值和意义的源泉,需求的无限性和历史性是规范的依据,同时又是"失范"的根源,需求和需求的满足手段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或慢或快地变化着。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中多种原
纵观近几年新疆地区发生的一系列暴力恐怖犯罪事件,传媒从未缺席。恐怖势力利用传媒歪曲事实、编造谎言、欺骗国际社会、诋毁中国形象,给新疆反恐工作造成极大的困难。新疆反恐
我们党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将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作为全体党员的要求,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延伸,不断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