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展如何防受骗

来源 :今日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wa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会展业尚处于粗放型经营阶段,规章制度尚不完善,市场秩序亟待规范,由此而带来的展会涉假问题较为突出。
  展会涉假问题在一个展会举办的前期、中期、后期都有体现。由于办展过程中每个阶段的任务和工作各有特点。因此每个阶段的涉假形式和手段也各不相同。
  展会举办前涉假的手段和形式主要表现为:(1)虚假广告。比如:一些展会组织者为了招徕众多的参展商和观众,提高“人气”,在筹备开始,就有意掺假,宣传中要么扣上“最”字,要么戴上“大”帽。(2)虚假主办、协办。时下,为数不少的展会拉大旗作虎皮,为了扩大影响。往往要拉出一大堆政府部门和机构作为主办、协办单位。实际上承办单位才是真正的办展操作机构。(3)骗展。权威资料表明,展会的利润在20%至25%之间,因此,一些不法分子瞄准了其高额的利润,进行诈骗活动。现象一:卷钱走人。如,主办方在收取参展商的押金后,在展会开幕前一两天却神秘失踪。现象二:名不副实。如有的展览会,号称几万人规模,开幕后不久,参展商才发现观众寥寥无几。
  展会举办中这个阶段的涉假主要表现为知识产权侵权。既包括参加国内展会的侵权,又包括出国参展中的侵权;既包括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又包括自身知识产权被他人侵犯:既包括展会侵权,又包括展品侵权等。
  展会举办后这个阶段的涉假主要体现在数字上。为了总结展会取得的重大成果,一些展会组织者往往虚拟一个丰收图。就是本届展会增加了多少成交额,到会的观众有多少万人,有多少项目签约,有多少意向成交额。有百分之多少的专业观众参观。有百分之多少的国外企业参展等等。总之,就是给你一届比一届强的印象和展会影响越来越大的认识。在这些展会组织者眼里,展会办的好不好。大不大,完全靠数字来说话。因此,参展商选择展会,不要光看数字,而要综合看其规模指数、人气指数、国际化程度、专业观众构成、行业美誉度和影响力以及参展商及观众的回头率等多种因素,以此来评价一个展会的优劣。并决定是否参展参会。
其他文献
当“男保姆”悟出市场商机    儿子出生后,王当代心疼每月300元的保姆费,一咬牙,辞去了推销员的工作,在家里当起了“全职男保姆”。  有了孩子自然少不了玩具,可这些玩具到儿子手里没玩几天,就被摔得缺胳臂少腿。  一次,王当代拿着儿子摔坏的玩具找人去修理。可找遍了周围的街道,也没见一个修理玩具的。回到家里,王当代找到钳子、镊子、螺丝刀等工具,将玩具拆开,摸索着修理起来,不一会儿,玩具又能开动了,王
在许多上了年纪的人印象中,“翻改衣服”乃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事。而今,当人们过上小康生活,服装修改却又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时兴。于是,有心者抓住商机,做起了服装修改生意。  许多人去商场买衣服时,都曾碰到过这样的情况:一件颜色、款式、风格都十分满意的服装,试穿后却发现袖子过长、腰围稍粗等一些不合体的问题。由于商家没有配套的修改服务,最后只得忍痛割爱。  此外,就算现在许多大型商厦和高档服装专卖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