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已走进教学,步入课堂,为传统的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优化课堂设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多媒体教学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方面,得到了师生的认可。同时多媒体教学方式,能将传统的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联系,相辅相成,互为补充,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真正实现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多媒体有利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也证明:儿童只有对某种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会有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以及创造性的运用能力。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出现,给数学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利用多媒体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集声、光、色、像于一体的功能,把被感知的对象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新颖生动,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更加活跃,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一课时,教师用多媒体动画播放一段谜语:“圆溜溜,光闪闪,两根针,会动弹,一根长,一根短,滴答滴答转圈圈。”学生异口同声答道“钟表”。这样的导入既新颖别致,又富有趣味性和吸引力,能顺利地进入主题。又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由多媒体课件演示实物钟表、扇子、红领巾等,然后抽取屏幕上的实物画面,只留下闪烁的角,并配有声音说:“同学们,你们认识我们吗?我们都是——角!”教师趁机而入,因势利导,揭示课题。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角,又有利于学生抽象感知角,同时让学生充分感知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多媒体有利于化难为简,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每节课的学习通常都有基础知识和重难点知识两大部分,如何突破重难点往往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在常规教学中,教师对重难点的讲授往往耗时长,讲的累、费力多,还经常讲不清、效果差。但是运用多媒体就能将复杂问题简单化、静态问题动态化,使教学中的重难点迎刃而解。例如,在讲授平移、旋转知识时,学生在理解的时候有一定的困难,但借助多媒体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形平移、旋转的过程,积极寻找并发现图形在平移、旋转时的关键点、相同点及不同点,就会使其学起来轻松、容易。又如,在教学二年级“角的认识”时,有一个教学难点:从一个顶点引出三条射线,数出共有几个角。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空间思维能力有限,个别学生不能理解第三个角在哪里。但用多媒体制作一个小课件:可以让三根线任意地拖动组合,再组成角,并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实验拖动,通过动手,同学们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同理,知道了一个顶点引出四条射线组成六个角。再如,学习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部分学生会有“半圆的周长即为圆周长的一半”的错误认识。为解决这个问题,用多媒体展示半圆图(弧长和直径可以分离的复合片)。通过抽拉、闪烁演示并伴以“半圆周长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这一提问,学生就会立刻明白“半圆的周长”与“圆周长的一半”根本不是一回事,随之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三、多媒体有利于学生参与,切实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
有句名言:你听见,你会忘记;你看见,你会记得;你做过,你才能学会。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亲自实践、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非常重要。例如在低年级进行统计教学时,为了让学生经历统计全过程,使其親身感受统计的产生及统计结果对决策的作用,认识统计的必要性,增强统计意识,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设计了以下环节:
1.巧设活动,引入统计。
课始,电脑播放情境并配音,一个十字路口十分钟经过的各种车辆(大轿车、货车、小汽车、摩托车)的情况,问题:你最喜欢哪一种车?只能选一种,怎么办?怎样知道喜欢哪种车辆的人多?学生建议可投票、举手、写纸条、一一询问等,这时教师引出——统计。
2.体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用电脑来做现场统计,你喜欢哪种车,就用鼠标在图片上面点击一下。慢慢让学生感受不同的图片代表不同的车,每种图片代表一个同学,点击完后图片排列是杂乱的,不能一眼看出哪种车最受欢迎,引导学生这就需要——整理数据。
3.发挥网络优势,认识条形统计图。
通过多媒体演示,逐步由认识象形统计图过渡到条形统计图。一系列活动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统计就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生活需要统计。
四、多媒体有利于增加课堂容量,有效提高数学练习的质量。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基本遗忘规律:即遗忘的历程是先快后慢,遗忘最严重的时刻是识记之后的头一天,甚至发生在最初的几小时、几分钟,以后遗忘的速度会逐渐缓慢下来。而克服遗忘的最好办法是让知识再现复习。数学知识的记忆建立在理解与运用的基础上,尤其针对记得快、忘得也快的小学生而言,在每节新课后,都需要设计较大量的练习加强巩固,使其最终记忆并转化成运用能力。如果每次练习的设计都依靠小黑板、卷子、教科书、练习本等单一的呈现形式,久而久之,学生会厌倦乏味。另外,这些形式不易快速实现题型多变、由易到难、对比拔高的目的。若发挥多媒体图、文、声、像及可重复再现等众多特点及优势,既能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又能使练习、复习等环节轻松、愉快地进行。同时多媒体能增大练习密度、增大课堂容量,使学生在同一时间内能接收到更多更有用的信息。从而达到加深记忆、巩固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可见,多媒体的使用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增长了知识,教师最大限度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多媒体教学走进数学课堂,适时的播放出与讲课内容相关的动画、文字和声音,教师也可随时让这些资料快进、快退、闪烁、定格,既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兴奋、愉快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数学课堂教学开拓出新的空间,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一、多媒体有利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也证明:儿童只有对某种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会有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以及创造性的运用能力。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出现,给数学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利用多媒体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集声、光、色、像于一体的功能,把被感知的对象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新颖生动,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更加活跃,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一课时,教师用多媒体动画播放一段谜语:“圆溜溜,光闪闪,两根针,会动弹,一根长,一根短,滴答滴答转圈圈。”学生异口同声答道“钟表”。这样的导入既新颖别致,又富有趣味性和吸引力,能顺利地进入主题。又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由多媒体课件演示实物钟表、扇子、红领巾等,然后抽取屏幕上的实物画面,只留下闪烁的角,并配有声音说:“同学们,你们认识我们吗?我们都是——角!”教师趁机而入,因势利导,揭示课题。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角,又有利于学生抽象感知角,同时让学生充分感知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多媒体有利于化难为简,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每节课的学习通常都有基础知识和重难点知识两大部分,如何突破重难点往往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在常规教学中,教师对重难点的讲授往往耗时长,讲的累、费力多,还经常讲不清、效果差。但是运用多媒体就能将复杂问题简单化、静态问题动态化,使教学中的重难点迎刃而解。例如,在讲授平移、旋转知识时,学生在理解的时候有一定的困难,但借助多媒体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形平移、旋转的过程,积极寻找并发现图形在平移、旋转时的关键点、相同点及不同点,就会使其学起来轻松、容易。又如,在教学二年级“角的认识”时,有一个教学难点:从一个顶点引出三条射线,数出共有几个角。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空间思维能力有限,个别学生不能理解第三个角在哪里。但用多媒体制作一个小课件:可以让三根线任意地拖动组合,再组成角,并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实验拖动,通过动手,同学们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同理,知道了一个顶点引出四条射线组成六个角。再如,学习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部分学生会有“半圆的周长即为圆周长的一半”的错误认识。为解决这个问题,用多媒体展示半圆图(弧长和直径可以分离的复合片)。通过抽拉、闪烁演示并伴以“半圆周长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这一提问,学生就会立刻明白“半圆的周长”与“圆周长的一半”根本不是一回事,随之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三、多媒体有利于学生参与,切实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
有句名言:你听见,你会忘记;你看见,你会记得;你做过,你才能学会。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亲自实践、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非常重要。例如在低年级进行统计教学时,为了让学生经历统计全过程,使其親身感受统计的产生及统计结果对决策的作用,认识统计的必要性,增强统计意识,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设计了以下环节:
1.巧设活动,引入统计。
课始,电脑播放情境并配音,一个十字路口十分钟经过的各种车辆(大轿车、货车、小汽车、摩托车)的情况,问题:你最喜欢哪一种车?只能选一种,怎么办?怎样知道喜欢哪种车辆的人多?学生建议可投票、举手、写纸条、一一询问等,这时教师引出——统计。
2.体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用电脑来做现场统计,你喜欢哪种车,就用鼠标在图片上面点击一下。慢慢让学生感受不同的图片代表不同的车,每种图片代表一个同学,点击完后图片排列是杂乱的,不能一眼看出哪种车最受欢迎,引导学生这就需要——整理数据。
3.发挥网络优势,认识条形统计图。
通过多媒体演示,逐步由认识象形统计图过渡到条形统计图。一系列活动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统计就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生活需要统计。
四、多媒体有利于增加课堂容量,有效提高数学练习的质量。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基本遗忘规律:即遗忘的历程是先快后慢,遗忘最严重的时刻是识记之后的头一天,甚至发生在最初的几小时、几分钟,以后遗忘的速度会逐渐缓慢下来。而克服遗忘的最好办法是让知识再现复习。数学知识的记忆建立在理解与运用的基础上,尤其针对记得快、忘得也快的小学生而言,在每节新课后,都需要设计较大量的练习加强巩固,使其最终记忆并转化成运用能力。如果每次练习的设计都依靠小黑板、卷子、教科书、练习本等单一的呈现形式,久而久之,学生会厌倦乏味。另外,这些形式不易快速实现题型多变、由易到难、对比拔高的目的。若发挥多媒体图、文、声、像及可重复再现等众多特点及优势,既能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又能使练习、复习等环节轻松、愉快地进行。同时多媒体能增大练习密度、增大课堂容量,使学生在同一时间内能接收到更多更有用的信息。从而达到加深记忆、巩固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可见,多媒体的使用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增长了知识,教师最大限度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多媒体教学走进数学课堂,适时的播放出与讲课内容相关的动画、文字和声音,教师也可随时让这些资料快进、快退、闪烁、定格,既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兴奋、愉快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数学课堂教学开拓出新的空间,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