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学中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中得到全面发展。和谐的数学课堂是教与学的和谐,是师与生的和谐,是预设与生成的和谐,是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和谐,是解题策略多样化与最优化的和谐。
关键词 数学课堂 和谐维度 预设 生成 思考 合作 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一直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如何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笔者做了如下思考和实践:
一、关注教与学的和谐维度
教与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元素,两者的完美统一是和谐数学课堂的核心。数学课程强调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以接受式学习为主向自主探究式学习为主转化。由此,教师角色需要发生变化,做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和学的统一。对于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应善于激发,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和实践。教师充分给学生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关注师与生的和谐维度
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关系是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数学课堂教学的基础。和谐师生关系的本质是民主和创造,是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彰显。在和谐的课堂中,学生体验的是平等、民主、自由、信任、尊重、理解和宽容,形成的是自主自觉的意识,激发的是探索求知的欲望、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课堂教学活动不是依据既有模式灌注现成知识,而是由学生活跃的思维和丰富的情绪不断推出有创意、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在师生平等相待的情境中,师生共同经历的不仅仅是教材、文本知识的建构,而是更为广泛、精彩的生命历程。
三、关注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维度
和谐的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完美统一。合理的预设是教师发挥教学组织者作用的必备,利于教师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过程,开展有序的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活动效率。而创造性的生成则是“以学生为本”的彰显,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火热的生命一直贯彻于教学过程中。
二年级上册“认图形”教学中,教师创建“为小熊家铺地砖”的教学情境,利用准备的信封地砖纸质小样品,引导学生通过认识边来认识几边形。当教学到预设的环节“图形有几条边就是几边形”时,一个男生举手说:“我知道,有几边,就是几边形。”这个意外发生时,教师没有慌乱,及时把握了这个创造性的生成,以生为本。“这位同学的猜想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验证一下吧!”教师及时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和谐关系,让教学真正落在了实处。
四、关注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和谐维度
合作学习是数学课堂中采用较多的学习方式之一。它通过小组成员间互动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学生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在数学课堂教学,教师不仅仅要关注合作学习,也要重视发展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重要方式不是唯一的方式。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基本前提。只有独立思考,才能对问题有自己的深刻理解;也只有独立思考,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促进二者的和谐统一,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
二年级上册“9的乘法口诀”教学时,教师先通过逐步出示星星图,引导学生观察,得出1行星星是1个9,即9,2行星星是2个9,即18,然后就让学生再独立思考、填表,建立星星的行数与颗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小组研究时,着重解决怎样很快看出是几颗星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几个9”与“几十”之间关系的表象,为记忆9的乘法口诀作铺垫。1个9是9,即比10少1;2个9是18,即比20少2,以此类推。
五、关注解题策略多样化与最优化的和谐维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们对解题策略多样化的问题还有诸多的困惑:不同的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家庭背景、智力水平、思维方式不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算法。解题策略多样化就一定是学生想怎样算就怎样算吗?多样的同时要不要对方法进行优化?实践表明,不仅解题策略多样化,更要做好多样化与最优化的和谐。“好中选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自主探索,在体验多种方法的基础上优化出最佳方法。算法的优化是一个逐渐感悟、体会、领悟的过程,在方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还要深入地进行归纳、比较。对方法进行优化,这个过程是一个思考和再创造的过程。教师尽可能地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在自我体会、感悟的基础上尽快地优化。这种优化是通过学生自己尝试、探索、实践得到的,这是解题策略多样化与最优化的和谐所需求的。
构建和谐数学课堂,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学习氛围,需要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深入研究学生和教材,恰当地处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把握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教学中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围绕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中得到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 数学课堂 和谐维度 预设 生成 思考 合作 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一直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如何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笔者做了如下思考和实践:
一、关注教与学的和谐维度
教与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元素,两者的完美统一是和谐数学课堂的核心。数学课程强调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以接受式学习为主向自主探究式学习为主转化。由此,教师角色需要发生变化,做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和学的统一。对于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应善于激发,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和实践。教师充分给学生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关注师与生的和谐维度
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关系是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数学课堂教学的基础。和谐师生关系的本质是民主和创造,是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彰显。在和谐的课堂中,学生体验的是平等、民主、自由、信任、尊重、理解和宽容,形成的是自主自觉的意识,激发的是探索求知的欲望、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课堂教学活动不是依据既有模式灌注现成知识,而是由学生活跃的思维和丰富的情绪不断推出有创意、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在师生平等相待的情境中,师生共同经历的不仅仅是教材、文本知识的建构,而是更为广泛、精彩的生命历程。
三、关注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维度
和谐的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完美统一。合理的预设是教师发挥教学组织者作用的必备,利于教师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过程,开展有序的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活动效率。而创造性的生成则是“以学生为本”的彰显,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火热的生命一直贯彻于教学过程中。
二年级上册“认图形”教学中,教师创建“为小熊家铺地砖”的教学情境,利用准备的信封地砖纸质小样品,引导学生通过认识边来认识几边形。当教学到预设的环节“图形有几条边就是几边形”时,一个男生举手说:“我知道,有几边,就是几边形。”这个意外发生时,教师没有慌乱,及时把握了这个创造性的生成,以生为本。“这位同学的猜想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验证一下吧!”教师及时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和谐关系,让教学真正落在了实处。
四、关注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和谐维度
合作学习是数学课堂中采用较多的学习方式之一。它通过小组成员间互动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学生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在数学课堂教学,教师不仅仅要关注合作学习,也要重视发展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重要方式不是唯一的方式。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基本前提。只有独立思考,才能对问题有自己的深刻理解;也只有独立思考,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促进二者的和谐统一,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
二年级上册“9的乘法口诀”教学时,教师先通过逐步出示星星图,引导学生观察,得出1行星星是1个9,即9,2行星星是2个9,即18,然后就让学生再独立思考、填表,建立星星的行数与颗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小组研究时,着重解决怎样很快看出是几颗星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几个9”与“几十”之间关系的表象,为记忆9的乘法口诀作铺垫。1个9是9,即比10少1;2个9是18,即比20少2,以此类推。
五、关注解题策略多样化与最优化的和谐维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们对解题策略多样化的问题还有诸多的困惑:不同的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家庭背景、智力水平、思维方式不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算法。解题策略多样化就一定是学生想怎样算就怎样算吗?多样的同时要不要对方法进行优化?实践表明,不仅解题策略多样化,更要做好多样化与最优化的和谐。“好中选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自主探索,在体验多种方法的基础上优化出最佳方法。算法的优化是一个逐渐感悟、体会、领悟的过程,在方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还要深入地进行归纳、比较。对方法进行优化,这个过程是一个思考和再创造的过程。教师尽可能地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在自我体会、感悟的基础上尽快地优化。这种优化是通过学生自己尝试、探索、实践得到的,这是解题策略多样化与最优化的和谐所需求的。
构建和谐数学课堂,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学习氛围,需要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深入研究学生和教材,恰当地处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把握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教学中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围绕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中得到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