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合《初中生物课程标准(2011版)》,以北师大版“探究实验专题复习”为教学素材,将会考考点融入教学,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生物学科素养和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构建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探究实验;复习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期待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
崔允漷教授指出:教了,不等于学了;学了,不等于学会了。老师一定要去关注学生是否认真学习了,是否听懂了,是否真的學会了。这涉及到教学评一致性的专业问题。[1]
本文以《探究实验专题复习》为教学素材,构建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从而保证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习的评价具有一致的目标,同时通过巩固实验会考考点使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命题专家的命题和测试保持目标一致。
1 教学与评价目标
1.1课程标准
(1)理解科学探究。
(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2教学目标
(1)通过会考考点分析,能明确“科学探究”的重要地位。
(2)通过生活实例的探究,复述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认识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体会实验探究的严密性。
(3)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及典例剖析,能学会一些生物学问题初步探究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控制变量、设置对照、预期结果和得出结论等。
1.3评价目标
(1)针对目标1,学生完成举一反三,感受会考题型。
(2)针对目标2,,学生根据现象提出问题、依据信息作出科学的假设并初步设计实验方案,课后再进行实施与结果交流。
(3)针对目标2中“体会实验探究的严密性”,每个小组修订实验方案并进行汇报展示、生生互评。
(4)针对目标3,学生完成活动三中的典例剖析并进行生生互纠、教师点拨。通过观察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活动表现及成果,诊断学生是否学会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
2教学流程
2.1生活情境引入
播放图片,讲述故事,创设生活情境:郊游时发现:黄色花上的蜜蜂总是比红色花上更多。简述教师针对此现象的思考过程并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以郊游的故事创造轻松愉悦的氛围,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并让学生初步认识到科学探究并不神秘,它是我们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2.2回顾会考
以表格形式呈现会考考点。
设计意图:明确历年会考中的考试要点,知道科学探究的重要地位。明白本节复习课的重要性。
评价方式:通过学生后续完成举一反三题的情况,诊断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会考题型及相应考点。
2.3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一)
问题1——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问题2——针对黄色花上的蜜蜂总是比红色花上更多现象,你可以提出的问题是?
(呈现教师课前查阅的相关资料)
问题3——针对所给资料,你能作出的科学假设是?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例入手,让学生一步步回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根据现象提出问题、学会从文字资料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作出科学的假设。
评价方式:通过学生的回答表现和语言表达情况,诊断学生是否能复述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问题4——为了验证假设是否正确,接下来我们需要设计实验方案,设计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设计意图:引出下一环节——直击考点。
2.4直击考点
呈现常见考法,出示相应例题,训练学生相应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对历年会考真题的训练分析,让学生学会一些生物学问题初步探究的方法。重点突破如何控制变量、设置对照。为后续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做好铺垫。在生生互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2.5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二)
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邀请学生展示设计的实验方案,完整呈现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后引导学生预测结果、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在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控制变量、设置对照。在生生互纠互评中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严密性。
评价方式:通过观察学生合作讨论的状态,学生设计的具体方案的文字描述,学生评价他组方案时的语言表达,对学生“制定计划”这一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水平给予准确的把握。
2.6总结内化
请学生对本课进行总结。教师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鼓励学生做一个善于思考和钻研的人。
设计意图:将课堂还给学生,反馈学生“学会了什么”。
评价方式:通过学生的文字表达情况,诊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中理性思维的发展水平及将生物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3结语
实验是生物教学实施直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动手操作,让学生学习知识更加系统化,避免了碎片化和过于抽象的学习方式。崔允漷教授提出:“教师必须从追问’学生学会了什么’开始思考自己的课程教学。”本节课用教学目标引领教学评价和内容,采用大量“留白”,将课堂大胆还给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课堂总结充分反馈了他们课堂所学。由此可见,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让教学更细、更实、更适。
参考文献:
[1] 崔允漷.夏雪梅.教——学——评一致性:意义与涵义[J].中小学管理,2013,1.4—6.
[2] 王芳.高海燕.基于“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的《温度》教学设计[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7.29—31.
[3] 张玉娟,朱征.许亮亮.“创设情境、驱动任务”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J].化学教学 2018,5:37-40.
作者简介:
郭科秀 工作单位: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东升第一初级中学 610200;出生年:1990 性别:女 学历:大学本科 职称:中学二级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东升第一初级中学)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探究实验;复习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期待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
崔允漷教授指出:教了,不等于学了;学了,不等于学会了。老师一定要去关注学生是否认真学习了,是否听懂了,是否真的學会了。这涉及到教学评一致性的专业问题。[1]
本文以《探究实验专题复习》为教学素材,构建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从而保证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习的评价具有一致的目标,同时通过巩固实验会考考点使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命题专家的命题和测试保持目标一致。
1 教学与评价目标
1.1课程标准
(1)理解科学探究。
(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2教学目标
(1)通过会考考点分析,能明确“科学探究”的重要地位。
(2)通过生活实例的探究,复述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认识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体会实验探究的严密性。
(3)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及典例剖析,能学会一些生物学问题初步探究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控制变量、设置对照、预期结果和得出结论等。
1.3评价目标
(1)针对目标1,学生完成举一反三,感受会考题型。
(2)针对目标2,,学生根据现象提出问题、依据信息作出科学的假设并初步设计实验方案,课后再进行实施与结果交流。
(3)针对目标2中“体会实验探究的严密性”,每个小组修订实验方案并进行汇报展示、生生互评。
(4)针对目标3,学生完成活动三中的典例剖析并进行生生互纠、教师点拨。通过观察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活动表现及成果,诊断学生是否学会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
2教学流程
2.1生活情境引入
播放图片,讲述故事,创设生活情境:郊游时发现:黄色花上的蜜蜂总是比红色花上更多。简述教师针对此现象的思考过程并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以郊游的故事创造轻松愉悦的氛围,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并让学生初步认识到科学探究并不神秘,它是我们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2.2回顾会考
以表格形式呈现会考考点。
设计意图:明确历年会考中的考试要点,知道科学探究的重要地位。明白本节复习课的重要性。
评价方式:通过学生后续完成举一反三题的情况,诊断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会考题型及相应考点。
2.3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一)
问题1——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问题2——针对黄色花上的蜜蜂总是比红色花上更多现象,你可以提出的问题是?
(呈现教师课前查阅的相关资料)
问题3——针对所给资料,你能作出的科学假设是?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例入手,让学生一步步回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根据现象提出问题、学会从文字资料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作出科学的假设。
评价方式:通过学生的回答表现和语言表达情况,诊断学生是否能复述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问题4——为了验证假设是否正确,接下来我们需要设计实验方案,设计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设计意图:引出下一环节——直击考点。
2.4直击考点
呈现常见考法,出示相应例题,训练学生相应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对历年会考真题的训练分析,让学生学会一些生物学问题初步探究的方法。重点突破如何控制变量、设置对照。为后续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做好铺垫。在生生互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2.5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二)
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邀请学生展示设计的实验方案,完整呈现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后引导学生预测结果、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在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控制变量、设置对照。在生生互纠互评中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严密性。
评价方式:通过观察学生合作讨论的状态,学生设计的具体方案的文字描述,学生评价他组方案时的语言表达,对学生“制定计划”这一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水平给予准确的把握。
2.6总结内化
请学生对本课进行总结。教师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鼓励学生做一个善于思考和钻研的人。
设计意图:将课堂还给学生,反馈学生“学会了什么”。
评价方式:通过学生的文字表达情况,诊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中理性思维的发展水平及将生物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3结语
实验是生物教学实施直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动手操作,让学生学习知识更加系统化,避免了碎片化和过于抽象的学习方式。崔允漷教授提出:“教师必须从追问’学生学会了什么’开始思考自己的课程教学。”本节课用教学目标引领教学评价和内容,采用大量“留白”,将课堂大胆还给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课堂总结充分反馈了他们课堂所学。由此可见,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让教学更细、更实、更适。
参考文献:
[1] 崔允漷.夏雪梅.教——学——评一致性:意义与涵义[J].中小学管理,2013,1.4—6.
[2] 王芳.高海燕.基于“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的《温度》教学设计[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7.29—31.
[3] 张玉娟,朱征.许亮亮.“创设情境、驱动任务”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J].化学教学 2018,5:37-40.
作者简介:
郭科秀 工作单位: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东升第一初级中学 610200;出生年:1990 性别:女 学历:大学本科 职称:中学二级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东升第一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