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研究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13148108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在原有基于粮食产量和粮农个体的"外生性"补偿为主的政策下,出现了粮食丰产但农民增收慢及农民种粮意愿降低、粮食主产区区域性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的局面,这表明该政策的作用日渐弱化,且与新时期要求的区域协调发展、共同富裕不相适应,急需优化与完善.文章提出应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粮食大安全观,完善中央政府和粮食主销区多层利益补偿主体,明确粮农和粮食主产区为多维利益补偿对象,且突出区域性整体补偿,此外,还要在粮食主产区布局与现代农业密切相关的产业,构建行政、经济、市场相互协调、相互补充、以多元化"内生性"补偿为主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实现公平、协调、可持续的区域发展和共同富裕.
其他文献
如期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也是党内法规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从制定第一部党内法规到确立党内法规概念、提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目标、如期形成党内法规体系,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走过了百年历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不断发展和完善党内法规体系,既要创新党内法规立法机制,统筹推进党内法规的立改废释,加强党内法规实施体系和监督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党内法规体系内部的统一有序和协调完备;又要以“宪法为上”为党内法规体系与国家法律体系衔接协调的基准,改革和创新衔接协调机制,推进党内法规体系与国家法
马克思视野中的“民生”是“大民生”与“小民生”的辩证统一,是指以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为主体的“现实的人”的基本生存、生活、生产和发展问题,以及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人类解放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最高追求.它体现出既关注现实又观照未来、既重目的 也重手段的辩证思维.民生本质属性的辩证性意蕴要求我们辩证地理解民生的特征,准确领会其历时性与共时性、抽象性与具体性以及可逆性与不可逆性的辩证统一.
党的十九大提出“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民生保障任务.从满足人民天然生活资料消费需求角度看,政府、社区、企业、个人等社会主体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立足具体境域提供丰富的清新空气、洁净饮水、野生食物等优质生态产品,形成协同互补的优质生态产品供给格局.
先秦时期儒家围绕什么是幸福以及如何实现幸福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幸福观.儒家认为仁爱之心是幸福的源泉,以仁爱道义来节制人的欲望是实现幸福的重要保证.儒家认为社会共同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它既是个人追求幸福的终极目标,也是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儒家的幸福观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幸福观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内容,也是实现城市现代他的重要议程.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发展,会对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产生阻滞作用.而要解决此问题,必须使社会工作介入到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来,通过强化社会治理理念和社会工作理念、培育多元社会治理主体、整合社会工作方法、链接社区内外资源和创建社区宜居环境等方式,全方位推进养老服务事业.
在马克思的思想理论系统中,劳动具有基础性价值和意义.马克思的劳动思想是随着其理论研究的深入而不断成熟起来的.因此,必须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马克思劳动思想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精神内涵,崇尚劳动价值、弘扬劳动精神、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通过劳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同时,将马克思的劳动思想融入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全过程、各方面,坚持以劳育人、以勤修身,培养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劳动者整体劳动水平.
儒学与医疗关涉的理论维度十分丰富.儒学医疗之维,可以丰富对"医疗"理论面相的多元理解及相关疗治方案的选择途径,同时也有助于扩充儒学修身理论的应有内涵.孔子注重通过道德养生和礼仪培护来实现对身体和内心秩序的束导、调节和提升,揭示出儒学对身体疗治的独特光谱.中医学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作为身体康健和养护的理论总则,孟子所谓"浩然正气"则凸显出"正气"应有的另一理论向度.儒学教化促进实现身心一体的形式及内涵,其思想缘由亦可从儒学内具的疗愈意义上获得理解,抑或说儒学本身就是一味药.心学一脉就善于将自身理论用以
传统形而上学将逻辑作为说明世界的原则,黑格尔批判地继承了这个传统.在黑格尔哲学中,历史的发展是逻辑的自我展开,现实是逻辑的外在表现形式,"绝对理念"具有逻辑上的先在性.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将黑格尔的"逻辑先在性"消解在生产实践活动中,进而论证了历史的主体不是抽象的逻辑,而是现实的人,逻辑是现实的内在表现形式.在马克思哲学中,实践是人的本质在对象性活动中的自我创造,是具体的社会历史活动,实践的辩证本性就是使社会的自我否定与个人的自我否定成为可能.这样,马克思在论证现实与逻辑、社会与个人的关系基础上完成了对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逻辑,既不同于脱离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分配逻辑,也不同于脱离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分配逻辑,绝不能用所谓基于市场经济的分配逻辑来否定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也不能用脱离市场经济的纯粹社会主义的分配逻辑来否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有分配逻辑,否则会陷入理论的困境,收入分配理论及其相应的收入分配制度的构建应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配逻辑.文章尝试揭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有的分配逻辑,并基于这种逻辑考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剩余分享制度.
文章从儒、医关系发展,儒、医经典类比,儒、医思想融合三方面入手,分析归纳了明清时期儒、医融合的思想演变及其特征.明清时期的医、儒关系以互融互显为主流,医学家们多将医学经典类比于儒家经典进行论述,其中又存在着先儒后医、儒优于医等思想特点.清代出现的"儒易医难""儒书易读而医书难读"等思想,则是对先儒后医、儒优于医思想的批判与平衡.就思想融合而言,在人伦观和方法论方面,其特征体现为医学家对儒家孝道观、经权论的传承与运用.在宇宙论方面,其思想特征体现为医学家借助儒家阴阳论来评判与整合医家内部的理论分歧.在工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