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电生理确认前列腺癌术后控尿能力

来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99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前列腺癌术中神经保留对术后控尿的确切作用,作者在术中采用电生理测试以确认血管神经束的功能保留。85例行前列腺根治手术的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人选,根治手术中先用大体解剖方式进行血管神经束保留,电刺激血管神经束后监测海绵体内或尿道内的压力变化以确认保留是否确切。通过以上方式分别将患者以神经保留程度分为3组:①双侧神经保留组;②单侧神经保留组;③未保留组。患者在术前、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采用自我问卷方式进行控尿情况的评价。

其他文献
老年人逼尿肌过度活动在控尿正常和急迫性尿失禁(UUI)人群中同样常见。作者推测逼尿肌过度活动的急迫性尿失禁患者多伴有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少、尿意警示能力下降和逼尿肌过度活动时不能控制而出现漏尿。作者研究52例认知功能正常、无膀胱出口梗阻,但尿动力学检查发现逼尿肌过度活动伴尿急的65岁以上患者的控尿情况,要求其尽量控制不排尿状态持续2min。其中31例控尿正常。结果:急迫性尿失禁患者膀胱容量(313±1
期刊
期刊
为确定高分级前列腺上皮内瘤(HGPIN)诊断后1年内再次活检时穿刺针数对前列腺癌诊断率的影响,作者回顾分析了791例首次穿刺活检诊断HG—PIN患者资料。患者平均年龄67岁(39-87岁)。再次活检与首次活检的间隔平均4.6个月。再次活检时139例诊断为前列腺癌,前列腺癌检出率为17.6%。该组患者与无前列腺癌组患者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列腺癌组患者随访时首次PSA平均为9.3ng/ml(0.
期刊
作者回顾分析了1983-2000年由2位医生完成的1389例前列腺癌根治手术。临床分期为T1 579例,T2 734例,T3 76例。共有179例肿瘤切缘阳性(PSM),其中37例接受了辅助治疗(AT),放疗29例,内分泌治疗8例。考虑AT对治疗结果的影响,采用5种均衡危险因素的统计学方法:①排除AT,②包含但忽略AT,⑧开始AT时剔除,④开始AT时忽略,⑤AT作为一个时间依赖性变量。结果:方法1
期刊
卡介苗膀胱灌注是预防浅表性高危膀胱癌(T1G3和原位癌)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毒副作用较大。作者探讨了1/3剂量的卡介苗膀胱灌注是否与常规剂量疗效相当。膀胱癌患者155例,平均年龄(67.0±10.1)岁,均行TURBt术,其中T1G3 90例,原发原位癌23例,伴发原位癌42例。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8mg/次,每周1次×6次,隔周1次×6次)和小剂量组(27mg/次,方案相同)。平均随访61个月(3
期刊
1976—1989年低温贮存34例患者精液样品238个,其中恶性肿瘤患者18例,样品含等量保护剂,贮存时间14.8(6—21)年,冷冻温度-196℃。记录新鲜和冷冻数口后解冻精液检查结果,以后每3年定期检查比较。新鲜精子密度49.4×10^6[(11.0~193.0)×10^6]/ml,活动度57.3%(23%~80%),活动力2~3级,平均2.9级。
期刊
为提高经直肠超声(TRUS)对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水平,作者研究出一种人造神经元网络分析(ANNA)附件,记录分析超视、灰阶差异的TURS信息。采用此方法对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标本进行复核,前瞻性研究对多次随机穿刺活检阴性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利用超视的灰阶差异,标记怀疑区域,进行有目的的穿刺活检。
期刊
作者采用心理学方法研究月经周期对女性间质性膀胱炎患者及正常女性膀胱感觉的影响。7例月经周期正常的问质性膀胱炎患者入选,8例月经周期正常的健康女性作为对照。入组者每日记录膀胱和其他躯体疼痛情况及每日排尿次数。通过心理学方法记录2个月经周期间的热相关及缺血性疼痛指标,同时行膀胱压力测定。结果发现,间质性膀胱炎患者在月经周期中的疼痛积分及次数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组月经期排尿次数最多。
期刊
细胞角蛋白是上皮细胞分化的特异性标志[1].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法研究了细胞角蛋白19(Ck19)在腺性膀胱炎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探讨Ck19的表达与腺性膀胱炎术后症状复发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期刊
为预防TUR电流刺激闭孔神经产生内收肌收缩甚至导致膀胱穿孔以及TUR综合征,2003年10-11月作者采用一种改良的电切镜(Olympus Surg Master System)在生理盐水中进行经尿道电切术(TURIS)治疗膀胱肿瘤35例。并与同期TUR比较。方法:静脉麻醉,不使用松弛剂和神经阻滞。电切电流自电切环经导电的盐水由电切镜鞘导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