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五次十字军东征(1218~1221)
1215年,教皇英诺森三世在其在位的最后一年召集了第四次拉特兰宗教会议,决定进行第五次东征。东征的目标定为埃及,由德国、奥地利、荷兰以及匈牙利国王等封建领主率领本国的十字军向埃及进发。
十字军在1219年取得了尼罗河东边的入海口杜姆亚特后,遭到了埃及人的激烈抵抗,后经过多次战斗始终无法战胜埃及军队,不得不于1221年与之签订了为期8年的休战协议。十字军从埃及撤出,杜姆亚特得以重新归入埃及版图。
第五次十字军东征以失败告终。
第六次十字军东征(1228~1229)
这次十字军东征的一个特点是在世俗政权的号召下发动的,而后又在教权和世俗政权的争斗中被迫结束。德皇腓特烈二世为了向东方扩展自己的势力,开始发起了第六次十字军东征。而这一举动并未得到教皇格列高利九世(1227~1241年在位)的允许。腓特烈二世在东方获得的战果不被教皇承认,1229年其与埃及签订的“十年和平条约”被废止,后在教皇出兵的逼迫下不得已回师欧洲。
1244年,埃及重新派兵占领了耶路撒冷,“十年和平条约”仅存的硕果也凋零了。这次东征体现出在这一时期教权和世俗政权的争斗中,教权依然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这一优势地位直到宗教改革后才发生变化。
第七次十字军东征 (1248~1254)
德皇腓特烈二世回师欧洲后,教皇英诺森四世(1241~1254年在位)为了压制他,在1245年里昂的宗教会议上鼓吹十字军,然而这一举动却被此时野心勃勃向东地中海扩张的法国国王路易九世利用。
1248年,路易九世亲率十字军东征,于次年再次攻占埃及的杜姆亚特。但是好景不长,在1250年的一场战斗中,路易九世被俘,后被赎回。路易九世呼吁欧洲国家停止内战,在基督教的号召下团结起来,一起东征伊斯兰世界,但是响应者无几,不得不宣告第七次十字军东征的失败。
第八次十字军东征(1270)
1250年,法国国王路易九世曾在攻打埃及的一场战役中被俘。后来为报这次兵败之仇,在经历了20年的酝酿后,开始了一场新的、也是最后一次成规模的十字军东征。
这次进攻目标定为突尼斯,路易九世不顾国内劝阻,一意孤行。最终虽然率大军在突尼斯登陆成功,但是由于水土不服,军队染上瘟疫,全军伤亡惨重,路易九世也未能幸免,剩下的散兵游勇不得不狼狈地逃回法国。
虽然后来教皇又组织了多次十字军,但均未能成行,十字军东征的历史就此画上了句号。纵观最后几次十字军东征,可以看出,世俗力量正在逐渐和教权进行权力的争夺,二者虽然在此时还是相互依靠的关系,但是通过八次十字军东征,基督教的“谎言”已经逐渐被民众所看清,世俗政权中的上层统治者和下层民众正在不断地觉醒。
儿童十字军东征(1212)
“孩子们唱着圣歌,做着祷告,浩浩荡荡向意大利行进,准备从那里再向耶路撒冷进军,就像摩西向以色列儿女许诺一样,他们的统领也向他们许诺说,大海也将会为他们让道,他们将踏海如履平地。”这是对西欧人在历史上不曾承认的一次东征——儿童十字军的文字描写。然而这一美好的想象,其过程和结果却不像文字描述的那样美好。
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结束后,人们开始反思前三次东征的失败和第四次对基督教兄弟的暴行,对十字军东征的神圣性产生了质疑。而此时为了消除人们的怀疑,教会开始鼓吹只有纯洁的儿童“东征”才能显示这一宗教战争的神圣性。这也是在近200年的十字军东征过程中,最为奇特但又不被正式定性为“东征”的儿童十字军运动。
与大多数的运动开始于神话故事或者谣言一样,儿童十字军也是在神话的号召下开始动员的。1212年,两位神童应运而生:一个是法国的羊倌斯蒂芬,另一位是德国的尼古拉斯。两位神童都宣称自己得到了上帝的吩咐,上帝要求他们组织一支儿童十字军到东方去解放圣城。由基督教会中那些狂热分子主张的,只有天真纯洁的儿童才能光复圣城的口号终于被付诸实践。
斯蒂芬在向法国国王觐见被忽视后,非但没有放弃,反而将其极大的宗教热情传播到法国全境。国内与其年龄相仿的孩子迅速围绕在他周围,组成了一支大约3万人的队伍,他们坚定地认为斯蒂芬就是上帝的代言人。这些孩子主要是由法国的农家子弟组成,他们沿着从普罗旺斯至马赛的路线前进,坚信就像摩西率领以色列人出埃及一样,地中海将为他们露出海底道路,他们将如履平地一般到达圣城耶路撒冷。然而虔诚的小十字军们面对的却是无情的自然,地中海并没有在神圣号召下为他们打开方便之门。后来他们在两个商人的哄骗中上了船,而目的地却不是他们神往的圣城,而是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和阿尔及利亚的阿尔及尔。除去两艘船在风暴中沉没外,剩下5艘船上的儿童全部被两个商人卖为奴隶,这些孩子的“东征之路”就此成为了其家庭永远的伤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