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个儿子破天荒地来到院子里的偏房内,老人正哈腰从铁锅里捞好面条,转身想去门边的小方桌上吃早餐,一仰脸,就看到儿子们已经迈进了屋内,满脸堆着笑。老人惊得手一哆嗦,为避免面汤泼洒在大儿子的衬衫上,本能地往后一缩,滚烫的一波汤水越过碗沿儿,渗进老人的拇指指甲,并迅疾地在碗底悬起,噗嗒一声落在自己的脚面上,把布鞋洇出一个花生米大小的鲜亮色。
走在前面的大儿子慌忙伸手接过了父亲的白瓷碗,身子一扭,一俯,就把这碗面条放在靠墙的小方桌上,说爸,您吃吧,别管我们,我和老二在您床上坐坐吧。就径自前脚后脚地走过去,一抬屁股坐在床沿儿上了。
老人没有言语,自顾自地拉过小板凳,开始往嘴里吸溜吸溜地扒拉面条,间或从小碟子里搛起一根咸菜就着吃。老人明白儿子们肯定是有事情来求他了,不然哪有精力和心情来他这个偏房里?但是老人不明白的是,自己年逾古稀,生命已经日薄西山,腿脚不灵便不说,还哮喘缠身,确切地说,已经没有任何作用了。不仅没有作用,还给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造成一定程度的经济拖累和精神负担。
老人对此心知肚明,并且一直愧疚于心。
难道是先确定好遗产的归宿问题?老人下意识地用力掿掿筷子,自我感觉一时半会还死不了,便越发疑惑起儿子们来找他究竟所为何事了。在给儿子娶了女人,打发女儿出嫁后的那几年,子女们和老人说话多少还算客气,毕竟做小生意的还要照看门面,有小手艺在身的还在靠手艺赚碗饭吃,带孙子外孙的活儿就自然而然地落到老人身上。老人乐此不疲,并且笑眯眯地左手抱一个,右手牵一个,背上再背一个,活得滋润着呢。这几年呢,大的上中学了,小的上小学了,最小的也满地跑着不要他抱了。老人就彻底冷落下来了。当然,最先是从儿子儿媳的冷言冷语中冷落下来。
目前,老人的生活非常有规律,晚上在二儿子家的偏房内睡觉,每天早上煮碗面条吃了后,就带上治哮喘病的药,灌上一大杯开水,摇摇晃晃地去离家只有百米之遥的自留地里侍弄庄稼。午饭和晚饭也都在自己的偏房内随便解决,不给儿子儿媳添麻烦。彼此倒也落得清净和痛快。
大儿子沉吟半天,方才无话找话地问老人,爸,您在这偏房里住的还习惯吗?二儿子也腆着脸以征询的眼神望向老人。
老人依然没有言语,不紧不慢地将白瓷碗内的面汤啜干净,放下碗筷,才自言自语说什么习惯不习惯的?年轻的时候连三年自然灾害都经历过,现在还有什么不能受的苦?白天耪地、间苗、平整田地,不累就多干点,累了就少干点。我对生活没什么要求。
见父亲终于接上了话,儿子们同时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大儿子前倾着身子,做出一副乖巧听话的样子,喊一声爸,然后轻声说,您那两亩多的自留地政府要征用了,以后怕是没有农活干了哦。还有您现在住的这间偏房、老二家的正房、我家的房屋都要拆迁。政府说“要想富,先修路”,咱们家的房子和自留地刚好就在规划的道路上啊。
我不同意拆迁,我也不会搬迁。这地这房屋都是你爷爷那一辈上的老人留下来的,我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怎么能说搬就搬说拆就拆了呢?老人果不其然嚷嚷起来,脑门上的青筋突突地向外暴露。
两个儿子互相对视一眼,诡秘地笑笑,二儿子不失时机地接过父亲的话,不无怨气地说可不是嘛,赔偿谈不好肯定不能搬迁。
我不要什么赔偿,反正就是不搬。老人脖子一拧,再无二话。
爸,只要有您在,我们兄弟就有主心骨了!大儿子嗫嚅片刻,但是咱们胳膊拧不过大腿啊,之前嚷嚷了一个多月的征地,这不今天一大早,政府就要把挖掘机开到您那两亩多的自留地头,准备开挖了,挨着的好几家老邻居都在那闹呢。
那不行!老人一下子就站起来,没地种了吃什么?我得去看看!老人一激动就哮喘,一哮喘就咳嗽不断。
两个儿子忙不迭地站起来,一个扶着老人胳膊,一个轻拍老人的后背,不无苦恼地说是呀是呀,那几家老邻居各家都有人在那闹呢,咱们家……也只能您去了。
原来你们两个今天来我这里就是想让我去闹拆迁?老人怔怔地轮流看着两个儿子,恍然大悟。
爸您不能这么说。大儿子早已胸有成竹,正面迎接着父亲凌厉的目光,一番理论好像背诵了几十遍的样子:一来我和老二一个守着超市走不开,一个在建筑工地上砌墙抹灰停不下来;二来您没什么事情,也有哮喘病,这个威慑力大啊,您往那里一站一趟,三争两吵,拉风箱一样喘上几声,不管是公家人还是开发商都怕呀。来回整几次,咱们的赔偿款就好谈多了。
你们这是要我的老命啊,败家子!老人眼中突然涌现出凄楚的神色,急切着争辩。用我的命换来的钱你们花着舒坦吗?
爸您放宽心好了!根本就没事!二儿子赶忙打圆场,也就是吓唬吓唬那些当差的,你往挖掘机下面或推土机前面一站,谁还敢动啊!咱们不就是为了多争取一点赔偿款嘛,谁愿意一辈子住漏风漏雨的旧房子啊。
是啊是啊!老爸!大儿子赶忙接腔过去,等赔偿款、过渡费、安置费谈好了,我们弟兄俩把您送到咱们这里最好的敬老院去,全托,您的吃喝拉撒都有人照顾,看病也方便,也不用再干活了。
就这样半推半搡着出了门,大儿子冲着父亲怏怏的背影大喊一声,我和老二会按时让您两个儿媳妇给您送饭的!
“拆迁户,拆迁富,拆迁户里拆迁富!”老人刚一踏出院门,脑中不合时宜地跳出一句这几年大街小巷悄悄流传的顺口溜,得到实惠的人们都一副心照不宣的诡秘神色,有个别之前的熟人甚至都不见了影子,悄悄地在市里买了商品房,很难露面了。老人越发不明白这个社会了:耕地都征用了,老屋都拆迁了,人住上安置房了,老农民没地种了吃什么?牲口往哪儿栓?不种地不喂猪不喂牛了,钱从哪儿来?听下来督促拆迁的乡干部说我们这些老家伙可以去工地当保安看大门,有那么多工地给看吗?工地完工了干什么去?还说拆迁还房的房屋可以拿出来出租出去,有那么多人租房吗?没人租还不是没钱?老人就这样心里想着,嘴里念叨着,越来越觉得自己看不清形势了。老人一梗头,歪垮着身子,慢慢地来到家门口不远处的一个高土坡上,从垭口出溜下去,沿着郁郁葱葱的玉米田垄朝自留地方向挪步过去。 果不其然,一台挖掘机和一台推土机正一前一后地趟过自留地与乡村公路之间的荒草地,直挺挺地开将过来。在百米开外,老人就听到了村民急急切切的吵闹声:“不准挖!坚决不准挖!除非挖个坑把我先埋了!”
老人一听就知道是和自己自留地隔着一块地的刘老二恼怒的声音,他们之间的那块地是他侄子的,他的哥哥刘老大和嫂子就埋在这里。刘老二快八十岁了,黄土都埋到喉咙了,还是个老绝户。在间苗间歇时,他曾不止一次地对老人表达死了后要和哥哥的坟墓挨在一起的愿望。“这样,我到了那边也好有个依靠。”刘老二在鞋帮上磕掉烟袋窝里的烟灰,不无神往地自语着。
老人加快了脚步,顾不上踢落草尖上的露珠,和踩歪一拃多高的玉米青苗,只顾向着嘈杂的人们边走边张望着。就依稀透过攒动的人头看到刘老二的白头发突然不见了,然后从嫩绿的青叶与这些老弱妇孺的腿缝里,看到刘老二躺在自留地里不再动弹。
当拆迁干部模样的两个年轻人分别站在刘老二身旁,边劝说边试图拉他胳膊时,老人终于从人群背后挤过去,站在刘老二的脚边。刘老二哆嗦着嘴唇,脸颊和后脑勺粘上了黏糊的泥土。刘老二拍打着右边的泥土,说这个地方我早就看好了,这就是我的坟地。你们有种就挖把土把我盖了埋了吧。
双方又僵持了一袋烟的工夫,拆迁人员见劝说拉扯无效,一挥手,坐在挖掘机驾驶舱那个无所事事的小青年就呼啦啦地将车绕过两座坟墓,径直开到老人的地头,一挂档,挖掘机那庞大的铲斗就高高地举起来了。老人一下子急红眼了,顾不得哮喘病发作,三步并作两步,一晃眼就来到正在徐徐往下降落的铲斗跟前,两只细长的胳膊大大地张开,仇视着小青年,说我看谁敢动?你有本事就从我头上挖下去。小青年嘴里气咻咻地,恼怒着将挖掘机一转屁股,避开老人,如一只低头啄食的大头鹅一样把铲斗垂落在老人自留地旁边的小径上,熄了火。
老人顾不上拉风箱似的哮喘声,扭身闪过垂头丧气的铲斗,一屁股就盘腿坐在铲斗槽前面,再不言语。街坊邻居们早已过来围观,七嘴八舌地帮腔着,大家个个唾沫飞溅,义愤填膺,态度一致地厉声谴责拆迁人员,指头都快戳到对方眼珠上了。
拆迁人员一个张开双臂将围拢过来的人们隔开,一个蹲下身来,边给老人递烟边将嘴巴凑近老人耳朵,说大伯您别这么没道理的闹,青苗拆迁补偿标准上面是有统一规定的,也是有文件的,这个早就向您两个儿子说明了,您这样不是无理取闹嘛。
我不同意耕地征用!征用了我干什么去?我吃什么去?
这是政府行为,我们也是办事人员,大伯您别为难我们。
政府也是要讲道理的!难不成我们这些人都要去政府门口静坐才行?老人一着急,就呴呴着风箱似的上不来气了。吓得拆迁人员再也不敢搭话,还主动帮着老人捋胸捶背,将老人哆哆嗦嗦摸出来的速效救心丸取出来帮着塞进嘴巴里,拧开随身的矿泉水灌进一口。
大伯,我知道,是您两个儿子让您来闹的。拆迁人员见老人哮喘声平稳下来,一副洞若观火又心知肚明的样子,我还知道,你们的目的不是在闹耕地,而是在闹房屋的拆迁。拆迁人员贴近老人的耳朵,轻声细语着,不瞒您说,自从得知了开发商确定要征这方圆二百亩地,并想法设法打听到自己的房屋和耕地也在拆迁范围以后,您两个消息灵通的儿子都主动找过我们,掌握的规划局圈出的红线范围比我们还精确。当然他们可能听到城里其他地方的一些明里暗里的补偿补贴标准。但是您两个儿子也不能狮子大开口啊!赔偿款、过渡费、安置费、还房面积样样都超标!样样都寸步不让!他们这样如何加快城市发展?如何改良棚户区老百姓的居住环境?难道他们真的愿意一辈子住在漏风落雨的破房子里?
老人将信将疑地看着拆迁人员,身后挥舞的手臂空洞而辽远,嘈杂的声音盲目又确切,仿佛五十多年前自己年轻时多次经历的熟悉场景。老人彻底茫然了。不明白大家的行为是留恋故土还是攫取利益?或者兼而有之?或者有所侧重?老人想起了自己中年时期遗落下来的那把早已锈迹斑斑腐朽毁坏的老猎枪,不觉心酸起来。同时,老人耳边又响起这几年大街小巷悄悄流传的另外一句话——找对象三原则:城区户口,独生子女,拆迁户。
人一老,就不中用了。老人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对于一个老农民来说,哪个人的一辈子的努力和辛劳又不是为了自己的子孙后代呢?要是自己的儿子孙子吃不好喝不好住不好了,自己这条老命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现在自己腿脚不灵便不说,还哮喘缠身,给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造成了拖累和负担。这是多么不应该啊!抱着这样的想法,老人任凭拆迁人员苦口婆心地说得天花乱坠,就是坐在铲斗下不起来,加上左邻右舍声色俱厉的帮腔,老人越发稳住了脚跟。
就这样长时间僵持着,天一擦黑,拆迁人员恨恨地扭头走了,坐在挖掘机驾驶舱的小青年茫然地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又低头看看老人,只得慢腾腾地扳动手挡,垂头丧气地将铲斗举起来,避开老人的身体,一扭屁股,就慢慢地朝着拆迁人员的影子撵过去。
邻居们三三两两地围在老人身边劝说该回家吃晚饭了,今天拆迁人员是不会来了。咱们走吧。刘老二就伸手去挽老人的胳膊,将他半提半拖地拉起来,并帮他拍打两下屁股后面的尘土和草屑,就结伴往家走。
知道么,我大哥和嫂子的坟拆迁人员来动员过几次了,我两个侄儿一口咬定,没有十三万的迁坟补偿,就是不迁坟。其实他们早就在县城南边的山脚下看下了一个公墓的位置,想把大哥和嫂子的骨灰埋到那里去,但是补偿款没有说好,就一直没动。我一个老光棍,天天没事,他们就让我来闹拆迁。其实我无所谓了,今天还和你说话,不定明天腿一蹬,就去下面了。我就想去了下面也和亲人们挨着,这样也不凄惶着。
老人定定地看着刘老二,傍晚的日光在他的脸上摇曳不定。老人暗暗地叹口气,我老了以后,怕是连埋在自留地的机会都没有啊。老伴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饿死了,早就连尸骨都没有了。自留地的土质那么好,我的两个儿子怕是不愿意将我埋在那里啊。 你儿女双全,孙子孙女都有。还不满意?和老人挤挤挨挨走着的刘老二用肩膀碰碰老人,说人两眼一闭,还操什么心呢?
也是啊,只要他们别争遗产就行。
也就回到了四敞大开的院门口。老人迈回偏房内,摸摸索索地将治哮喘病的药放在床头柜上,扭身端起脸盆慢慢地出了屋门,轻轻挪步到院子东墙角下面的自来水旁,准备打水洗把脸。堂屋东厢房内就传出了两个儿子低声的对话:
这样耗下去,万一到时候开发商不要咱们这位置,改规划,把咱们的房子从红线范围内划出去,那咱们就损失大了。四周都是高楼大厦,就咱们住棚户区。
规划哪有那么轻易就可以改了?老二!你放心好了,咱们耗得起,政府耗不起,开发商更耗不起!
要不咱们再找拆迁办说道说道,再让让步?
老二你脑袋是不是进水了?现在是谁主动谁就吃亏。等他们找咱!这可是千年等一回的机会啊。你想过没有?多争取几套房屋,到时候咱们出租出去,坐收房租不是更好?你那泥瓦工活也是干三天歇两天,我那小超市一天也卖不出去几百块钱。咱不指望祖上留下来的老屋指望什么啊?按照政府的赔偿标准,咱们搬迁到安置房后,装修的钱打哪儿来?
听说刘老大光那两座坟,他儿子们要价十三万哪!乖乖!真厉害!
是啊,还有刘老二啊,少则两年,多则三年,也差不多了。到时候又是好几万哪!
嘿!也是啊……咱爸,身体越来越不好了啊。
啊?!是啊,是啊!哮喘病发作起来像拉风箱一样呼呼的,腿脚也不灵便了,走路东倒西歪的。
得空联系下镇上的敬老院吧!
我找人问过的,就是费用有点高,咱们这赔偿款也还没着落呢……
老人默默地将注好水的脸盆放在水管下面的一块大石头上,将毛巾从脖颈处取下来,在里面来回搓揉,然后借着黑下来的夜色,将皱皱巴巴的脸埋进冰凉的湿毛巾里,久久没有挪开。
当天夜里,老人夤夜才沉沉睡去。老人梦见自己终于进了镇上的敬老院,不再拖累儿女们了。老人看着冬天在太阳下晒暖的老人们,一个个暮气沉沉、无精打采,老人拘谨地想和他们打个招呼,可是没有人正眼看他。正在沮丧之时,却扭头看到敬老院男宿舍的墙根下刘老二正在和他大哥有说有笑,老人高高地举手打招呼,并大喊他们的名字,谁知这兄弟俩和他目光一碰,不约而同地站起身来,扭头就走。老人往前追两步,男宿舍的白墙根下什么也没有。老人觉得寂寞极了,转身就朝敬老院门外走,抬眼却模模糊糊地看到两个中年人,他们边走边说话,声音非常熟悉,却一时想不起来他们是谁:
我那老屋按一比三赔偿的,八十平方的房子最后得了二百四十平方,两套房屋啊!过渡安置费也给了十八万。我准备把这钱拿去装修,然后出租一套出去。一套有三间,按七百块算一个月就是两千一啊。
我准备卖掉一套安置房,按照现在的行情三十万没问题。十万给你侄儿买辆车,二十万给你侄儿在市里买房交个首付。过渡安置费给你侄儿办婚礼。
咱爸的九万块的坟墓拆迁费大哥你看怎么分?
我五万,你三万,妹妹一万。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咱爸临死前里里外外她也没有伸手,你整天东跑西颠去干泥瓦工也没尽到孝心,我天天守着小超市,天天把咱爸带到超市里看着他,照顾他。当然这没什么,谁让我是老大呢?长兄如父嘛!
大哥你这就不对了。说什么咱们都是一奶同胞的兄弟姊妹!你这样分配不合理,依我看咱兄妹每家三万。这样大家最公平!
我不同意!
你不公平!
老人看着俩人互相推搡着向自己走来,边推搡边气急败坏地争吵着,就忽然想起这是自己的两个儿子呀!赶忙三步并作两步迎上去,兴高采烈地对他们说:
儿呀!没想到我老了老了还有那么大的用处啊,你们都别争了!我的坟墓拆迁费就留给你们的孙子读书用吧!
两个中年人突然睁大双眼四目相对,然后哇呀一声不顾一切地转身往后跑去。老人冲着他们的背影急切切地喊:儿呀,你们别跑呀,儿呀,你们别跑呀。我的坟墓拆迁费你们还没拿呢。
老人奔出敬老院,大门外面秋天的树梢在阳光直射下明晃晃的,让人感到分外的凄凉。老人看着空无一人的街道,痴痴呆呆地蹲下来,粗糙的大手捧住脸,然后借着手掌挡住的日光,将皱皱巴巴的脸埋进臂弯里,久久没有挪开。一阵凉意袭来,老人醒了。
【作者简介】徐清松,生于1976年。山东省泗水县人。1997年开始发表作品,小说、散文刊载于《青海湖》《当代小说》《延安文学》《中华辞赋》等国家、省市级文学期刊。著有12万字长篇小说《边缘人》。中篇小说《成长如蜕》获得第六届“万松浦文学新人奖”提名奖,中篇小说《缱绻与决绝》获得第七届“万松浦文学新人奖”提名奖。
走在前面的大儿子慌忙伸手接过了父亲的白瓷碗,身子一扭,一俯,就把这碗面条放在靠墙的小方桌上,说爸,您吃吧,别管我们,我和老二在您床上坐坐吧。就径自前脚后脚地走过去,一抬屁股坐在床沿儿上了。
老人没有言语,自顾自地拉过小板凳,开始往嘴里吸溜吸溜地扒拉面条,间或从小碟子里搛起一根咸菜就着吃。老人明白儿子们肯定是有事情来求他了,不然哪有精力和心情来他这个偏房里?但是老人不明白的是,自己年逾古稀,生命已经日薄西山,腿脚不灵便不说,还哮喘缠身,确切地说,已经没有任何作用了。不仅没有作用,还给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造成一定程度的经济拖累和精神负担。
老人对此心知肚明,并且一直愧疚于心。
难道是先确定好遗产的归宿问题?老人下意识地用力掿掿筷子,自我感觉一时半会还死不了,便越发疑惑起儿子们来找他究竟所为何事了。在给儿子娶了女人,打发女儿出嫁后的那几年,子女们和老人说话多少还算客气,毕竟做小生意的还要照看门面,有小手艺在身的还在靠手艺赚碗饭吃,带孙子外孙的活儿就自然而然地落到老人身上。老人乐此不疲,并且笑眯眯地左手抱一个,右手牵一个,背上再背一个,活得滋润着呢。这几年呢,大的上中学了,小的上小学了,最小的也满地跑着不要他抱了。老人就彻底冷落下来了。当然,最先是从儿子儿媳的冷言冷语中冷落下来。
目前,老人的生活非常有规律,晚上在二儿子家的偏房内睡觉,每天早上煮碗面条吃了后,就带上治哮喘病的药,灌上一大杯开水,摇摇晃晃地去离家只有百米之遥的自留地里侍弄庄稼。午饭和晚饭也都在自己的偏房内随便解决,不给儿子儿媳添麻烦。彼此倒也落得清净和痛快。
大儿子沉吟半天,方才无话找话地问老人,爸,您在这偏房里住的还习惯吗?二儿子也腆着脸以征询的眼神望向老人。
老人依然没有言语,不紧不慢地将白瓷碗内的面汤啜干净,放下碗筷,才自言自语说什么习惯不习惯的?年轻的时候连三年自然灾害都经历过,现在还有什么不能受的苦?白天耪地、间苗、平整田地,不累就多干点,累了就少干点。我对生活没什么要求。
见父亲终于接上了话,儿子们同时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大儿子前倾着身子,做出一副乖巧听话的样子,喊一声爸,然后轻声说,您那两亩多的自留地政府要征用了,以后怕是没有农活干了哦。还有您现在住的这间偏房、老二家的正房、我家的房屋都要拆迁。政府说“要想富,先修路”,咱们家的房子和自留地刚好就在规划的道路上啊。
我不同意拆迁,我也不会搬迁。这地这房屋都是你爷爷那一辈上的老人留下来的,我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怎么能说搬就搬说拆就拆了呢?老人果不其然嚷嚷起来,脑门上的青筋突突地向外暴露。
两个儿子互相对视一眼,诡秘地笑笑,二儿子不失时机地接过父亲的话,不无怨气地说可不是嘛,赔偿谈不好肯定不能搬迁。
我不要什么赔偿,反正就是不搬。老人脖子一拧,再无二话。
爸,只要有您在,我们兄弟就有主心骨了!大儿子嗫嚅片刻,但是咱们胳膊拧不过大腿啊,之前嚷嚷了一个多月的征地,这不今天一大早,政府就要把挖掘机开到您那两亩多的自留地头,准备开挖了,挨着的好几家老邻居都在那闹呢。
那不行!老人一下子就站起来,没地种了吃什么?我得去看看!老人一激动就哮喘,一哮喘就咳嗽不断。
两个儿子忙不迭地站起来,一个扶着老人胳膊,一个轻拍老人的后背,不无苦恼地说是呀是呀,那几家老邻居各家都有人在那闹呢,咱们家……也只能您去了。
原来你们两个今天来我这里就是想让我去闹拆迁?老人怔怔地轮流看着两个儿子,恍然大悟。
爸您不能这么说。大儿子早已胸有成竹,正面迎接着父亲凌厉的目光,一番理论好像背诵了几十遍的样子:一来我和老二一个守着超市走不开,一个在建筑工地上砌墙抹灰停不下来;二来您没什么事情,也有哮喘病,这个威慑力大啊,您往那里一站一趟,三争两吵,拉风箱一样喘上几声,不管是公家人还是开发商都怕呀。来回整几次,咱们的赔偿款就好谈多了。
你们这是要我的老命啊,败家子!老人眼中突然涌现出凄楚的神色,急切着争辩。用我的命换来的钱你们花着舒坦吗?
爸您放宽心好了!根本就没事!二儿子赶忙打圆场,也就是吓唬吓唬那些当差的,你往挖掘机下面或推土机前面一站,谁还敢动啊!咱们不就是为了多争取一点赔偿款嘛,谁愿意一辈子住漏风漏雨的旧房子啊。
是啊是啊!老爸!大儿子赶忙接腔过去,等赔偿款、过渡费、安置费谈好了,我们弟兄俩把您送到咱们这里最好的敬老院去,全托,您的吃喝拉撒都有人照顾,看病也方便,也不用再干活了。
就这样半推半搡着出了门,大儿子冲着父亲怏怏的背影大喊一声,我和老二会按时让您两个儿媳妇给您送饭的!
“拆迁户,拆迁富,拆迁户里拆迁富!”老人刚一踏出院门,脑中不合时宜地跳出一句这几年大街小巷悄悄流传的顺口溜,得到实惠的人们都一副心照不宣的诡秘神色,有个别之前的熟人甚至都不见了影子,悄悄地在市里买了商品房,很难露面了。老人越发不明白这个社会了:耕地都征用了,老屋都拆迁了,人住上安置房了,老农民没地种了吃什么?牲口往哪儿栓?不种地不喂猪不喂牛了,钱从哪儿来?听下来督促拆迁的乡干部说我们这些老家伙可以去工地当保安看大门,有那么多工地给看吗?工地完工了干什么去?还说拆迁还房的房屋可以拿出来出租出去,有那么多人租房吗?没人租还不是没钱?老人就这样心里想着,嘴里念叨着,越来越觉得自己看不清形势了。老人一梗头,歪垮着身子,慢慢地来到家门口不远处的一个高土坡上,从垭口出溜下去,沿着郁郁葱葱的玉米田垄朝自留地方向挪步过去。 果不其然,一台挖掘机和一台推土机正一前一后地趟过自留地与乡村公路之间的荒草地,直挺挺地开将过来。在百米开外,老人就听到了村民急急切切的吵闹声:“不准挖!坚决不准挖!除非挖个坑把我先埋了!”
老人一听就知道是和自己自留地隔着一块地的刘老二恼怒的声音,他们之间的那块地是他侄子的,他的哥哥刘老大和嫂子就埋在这里。刘老二快八十岁了,黄土都埋到喉咙了,还是个老绝户。在间苗间歇时,他曾不止一次地对老人表达死了后要和哥哥的坟墓挨在一起的愿望。“这样,我到了那边也好有个依靠。”刘老二在鞋帮上磕掉烟袋窝里的烟灰,不无神往地自语着。
老人加快了脚步,顾不上踢落草尖上的露珠,和踩歪一拃多高的玉米青苗,只顾向着嘈杂的人们边走边张望着。就依稀透过攒动的人头看到刘老二的白头发突然不见了,然后从嫩绿的青叶与这些老弱妇孺的腿缝里,看到刘老二躺在自留地里不再动弹。
当拆迁干部模样的两个年轻人分别站在刘老二身旁,边劝说边试图拉他胳膊时,老人终于从人群背后挤过去,站在刘老二的脚边。刘老二哆嗦着嘴唇,脸颊和后脑勺粘上了黏糊的泥土。刘老二拍打着右边的泥土,说这个地方我早就看好了,这就是我的坟地。你们有种就挖把土把我盖了埋了吧。
双方又僵持了一袋烟的工夫,拆迁人员见劝说拉扯无效,一挥手,坐在挖掘机驾驶舱那个无所事事的小青年就呼啦啦地将车绕过两座坟墓,径直开到老人的地头,一挂档,挖掘机那庞大的铲斗就高高地举起来了。老人一下子急红眼了,顾不得哮喘病发作,三步并作两步,一晃眼就来到正在徐徐往下降落的铲斗跟前,两只细长的胳膊大大地张开,仇视着小青年,说我看谁敢动?你有本事就从我头上挖下去。小青年嘴里气咻咻地,恼怒着将挖掘机一转屁股,避开老人,如一只低头啄食的大头鹅一样把铲斗垂落在老人自留地旁边的小径上,熄了火。
老人顾不上拉风箱似的哮喘声,扭身闪过垂头丧气的铲斗,一屁股就盘腿坐在铲斗槽前面,再不言语。街坊邻居们早已过来围观,七嘴八舌地帮腔着,大家个个唾沫飞溅,义愤填膺,态度一致地厉声谴责拆迁人员,指头都快戳到对方眼珠上了。
拆迁人员一个张开双臂将围拢过来的人们隔开,一个蹲下身来,边给老人递烟边将嘴巴凑近老人耳朵,说大伯您别这么没道理的闹,青苗拆迁补偿标准上面是有统一规定的,也是有文件的,这个早就向您两个儿子说明了,您这样不是无理取闹嘛。
我不同意耕地征用!征用了我干什么去?我吃什么去?
这是政府行为,我们也是办事人员,大伯您别为难我们。
政府也是要讲道理的!难不成我们这些人都要去政府门口静坐才行?老人一着急,就呴呴着风箱似的上不来气了。吓得拆迁人员再也不敢搭话,还主动帮着老人捋胸捶背,将老人哆哆嗦嗦摸出来的速效救心丸取出来帮着塞进嘴巴里,拧开随身的矿泉水灌进一口。
大伯,我知道,是您两个儿子让您来闹的。拆迁人员见老人哮喘声平稳下来,一副洞若观火又心知肚明的样子,我还知道,你们的目的不是在闹耕地,而是在闹房屋的拆迁。拆迁人员贴近老人的耳朵,轻声细语着,不瞒您说,自从得知了开发商确定要征这方圆二百亩地,并想法设法打听到自己的房屋和耕地也在拆迁范围以后,您两个消息灵通的儿子都主动找过我们,掌握的规划局圈出的红线范围比我们还精确。当然他们可能听到城里其他地方的一些明里暗里的补偿补贴标准。但是您两个儿子也不能狮子大开口啊!赔偿款、过渡费、安置费、还房面积样样都超标!样样都寸步不让!他们这样如何加快城市发展?如何改良棚户区老百姓的居住环境?难道他们真的愿意一辈子住在漏风落雨的破房子里?
老人将信将疑地看着拆迁人员,身后挥舞的手臂空洞而辽远,嘈杂的声音盲目又确切,仿佛五十多年前自己年轻时多次经历的熟悉场景。老人彻底茫然了。不明白大家的行为是留恋故土还是攫取利益?或者兼而有之?或者有所侧重?老人想起了自己中年时期遗落下来的那把早已锈迹斑斑腐朽毁坏的老猎枪,不觉心酸起来。同时,老人耳边又响起这几年大街小巷悄悄流传的另外一句话——找对象三原则:城区户口,独生子女,拆迁户。
人一老,就不中用了。老人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对于一个老农民来说,哪个人的一辈子的努力和辛劳又不是为了自己的子孙后代呢?要是自己的儿子孙子吃不好喝不好住不好了,自己这条老命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现在自己腿脚不灵便不说,还哮喘缠身,给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造成了拖累和负担。这是多么不应该啊!抱着这样的想法,老人任凭拆迁人员苦口婆心地说得天花乱坠,就是坐在铲斗下不起来,加上左邻右舍声色俱厉的帮腔,老人越发稳住了脚跟。
就这样长时间僵持着,天一擦黑,拆迁人员恨恨地扭头走了,坐在挖掘机驾驶舱的小青年茫然地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又低头看看老人,只得慢腾腾地扳动手挡,垂头丧气地将铲斗举起来,避开老人的身体,一扭屁股,就慢慢地朝着拆迁人员的影子撵过去。
邻居们三三两两地围在老人身边劝说该回家吃晚饭了,今天拆迁人员是不会来了。咱们走吧。刘老二就伸手去挽老人的胳膊,将他半提半拖地拉起来,并帮他拍打两下屁股后面的尘土和草屑,就结伴往家走。
知道么,我大哥和嫂子的坟拆迁人员来动员过几次了,我两个侄儿一口咬定,没有十三万的迁坟补偿,就是不迁坟。其实他们早就在县城南边的山脚下看下了一个公墓的位置,想把大哥和嫂子的骨灰埋到那里去,但是补偿款没有说好,就一直没动。我一个老光棍,天天没事,他们就让我来闹拆迁。其实我无所谓了,今天还和你说话,不定明天腿一蹬,就去下面了。我就想去了下面也和亲人们挨着,这样也不凄惶着。
老人定定地看着刘老二,傍晚的日光在他的脸上摇曳不定。老人暗暗地叹口气,我老了以后,怕是连埋在自留地的机会都没有啊。老伴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饿死了,早就连尸骨都没有了。自留地的土质那么好,我的两个儿子怕是不愿意将我埋在那里啊。 你儿女双全,孙子孙女都有。还不满意?和老人挤挤挨挨走着的刘老二用肩膀碰碰老人,说人两眼一闭,还操什么心呢?
也是啊,只要他们别争遗产就行。
也就回到了四敞大开的院门口。老人迈回偏房内,摸摸索索地将治哮喘病的药放在床头柜上,扭身端起脸盆慢慢地出了屋门,轻轻挪步到院子东墙角下面的自来水旁,准备打水洗把脸。堂屋东厢房内就传出了两个儿子低声的对话:
这样耗下去,万一到时候开发商不要咱们这位置,改规划,把咱们的房子从红线范围内划出去,那咱们就损失大了。四周都是高楼大厦,就咱们住棚户区。
规划哪有那么轻易就可以改了?老二!你放心好了,咱们耗得起,政府耗不起,开发商更耗不起!
要不咱们再找拆迁办说道说道,再让让步?
老二你脑袋是不是进水了?现在是谁主动谁就吃亏。等他们找咱!这可是千年等一回的机会啊。你想过没有?多争取几套房屋,到时候咱们出租出去,坐收房租不是更好?你那泥瓦工活也是干三天歇两天,我那小超市一天也卖不出去几百块钱。咱不指望祖上留下来的老屋指望什么啊?按照政府的赔偿标准,咱们搬迁到安置房后,装修的钱打哪儿来?
听说刘老大光那两座坟,他儿子们要价十三万哪!乖乖!真厉害!
是啊,还有刘老二啊,少则两年,多则三年,也差不多了。到时候又是好几万哪!
嘿!也是啊……咱爸,身体越来越不好了啊。
啊?!是啊,是啊!哮喘病发作起来像拉风箱一样呼呼的,腿脚也不灵便了,走路东倒西歪的。
得空联系下镇上的敬老院吧!
我找人问过的,就是费用有点高,咱们这赔偿款也还没着落呢……
老人默默地将注好水的脸盆放在水管下面的一块大石头上,将毛巾从脖颈处取下来,在里面来回搓揉,然后借着黑下来的夜色,将皱皱巴巴的脸埋进冰凉的湿毛巾里,久久没有挪开。
当天夜里,老人夤夜才沉沉睡去。老人梦见自己终于进了镇上的敬老院,不再拖累儿女们了。老人看着冬天在太阳下晒暖的老人们,一个个暮气沉沉、无精打采,老人拘谨地想和他们打个招呼,可是没有人正眼看他。正在沮丧之时,却扭头看到敬老院男宿舍的墙根下刘老二正在和他大哥有说有笑,老人高高地举手打招呼,并大喊他们的名字,谁知这兄弟俩和他目光一碰,不约而同地站起身来,扭头就走。老人往前追两步,男宿舍的白墙根下什么也没有。老人觉得寂寞极了,转身就朝敬老院门外走,抬眼却模模糊糊地看到两个中年人,他们边走边说话,声音非常熟悉,却一时想不起来他们是谁:
我那老屋按一比三赔偿的,八十平方的房子最后得了二百四十平方,两套房屋啊!过渡安置费也给了十八万。我准备把这钱拿去装修,然后出租一套出去。一套有三间,按七百块算一个月就是两千一啊。
我准备卖掉一套安置房,按照现在的行情三十万没问题。十万给你侄儿买辆车,二十万给你侄儿在市里买房交个首付。过渡安置费给你侄儿办婚礼。
咱爸的九万块的坟墓拆迁费大哥你看怎么分?
我五万,你三万,妹妹一万。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咱爸临死前里里外外她也没有伸手,你整天东跑西颠去干泥瓦工也没尽到孝心,我天天守着小超市,天天把咱爸带到超市里看着他,照顾他。当然这没什么,谁让我是老大呢?长兄如父嘛!
大哥你这就不对了。说什么咱们都是一奶同胞的兄弟姊妹!你这样分配不合理,依我看咱兄妹每家三万。这样大家最公平!
我不同意!
你不公平!
老人看着俩人互相推搡着向自己走来,边推搡边气急败坏地争吵着,就忽然想起这是自己的两个儿子呀!赶忙三步并作两步迎上去,兴高采烈地对他们说:
儿呀!没想到我老了老了还有那么大的用处啊,你们都别争了!我的坟墓拆迁费就留给你们的孙子读书用吧!
两个中年人突然睁大双眼四目相对,然后哇呀一声不顾一切地转身往后跑去。老人冲着他们的背影急切切地喊:儿呀,你们别跑呀,儿呀,你们别跑呀。我的坟墓拆迁费你们还没拿呢。
老人奔出敬老院,大门外面秋天的树梢在阳光直射下明晃晃的,让人感到分外的凄凉。老人看着空无一人的街道,痴痴呆呆地蹲下来,粗糙的大手捧住脸,然后借着手掌挡住的日光,将皱皱巴巴的脸埋进臂弯里,久久没有挪开。一阵凉意袭来,老人醒了。
【作者简介】徐清松,生于1976年。山东省泗水县人。1997年开始发表作品,小说、散文刊载于《青海湖》《当代小说》《延安文学》《中华辞赋》等国家、省市级文学期刊。著有12万字长篇小说《边缘人》。中篇小说《成长如蜕》获得第六届“万松浦文学新人奖”提名奖,中篇小说《缱绻与决绝》获得第七届“万松浦文学新人奖”提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