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美的月,总在秋的极致处莅临,在人们的心中照亮一片静美。
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每年的这一天,不论阴晴,在人们的心里,都有一轮满月,澄黄净澈,光泽饱满。
中秋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而关于中秋节的起源,人们认可的有两种:一是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这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來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二是和农业生产有关。“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心情,就把“中秋”这天作为节日。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很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十五月好,赏月祭月俱是应时应景。
中秋赏月的风俗,最初是古代宫廷文人兴起,然后扩散到民间。因为中秋赏月盛行,许多诗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魏晋乐府《子夜四十歌》中有一首《秋有月》:“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
在唐代,中秋节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到了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竽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当时从宫廷到民间中秋宴饮赏月的热闹情景。
明清两朝,赏月活动盛行不衰,各家还要专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兔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兔;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
中秋祭月,要设大香案,摆上各种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不能少的,并且西瓜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神像放在对着月亮的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
古时的中秋宴俗,无论宫廷还是民间,都以精雅为上。桌上桌下,瓜果梨桃,鲜花相衬。除了月饼、瓜果,各地还有不同的节令食品。
江浙一带水泽丰沛,中秋食蟹最当时。老话说“八月十五,菊黄蟹肥”。《红楼梦》第三十八回就写过史湘云在藕香榭大摆中秋螃蟹宴。贾宝玉和众姐妹用“桂花蕊熏的绿豆面子”洗手,坐在山坡桂花荫下的毡子上,持蟹赏花,以“菊”和“蟹”为题赛诗行酒令。
中秋最佳饮品当为桂花酒。屈原的《九歌》中有“援骥斗兮酌桂浆”的诗句,说明我国饮桂花酒的年代,已是相当久远了。中秋之夜,人们仰望着明月,闻着阵阵桂香,遥想吴刚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是何等美好的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秋习俗虽多,最主要的还是亲人合家团聚,所以中秋节又叫团圆节。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
团圆是中秋的主题,也是中国人中秋文化心理的最终归宿。在人们心中,中秋这个日子便是由月、夜、家组成的美满团圆。在这一天,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或品尝着香甜的月饼与家人一起欢饮,或凭皎洁月色遥寄自己对故乡亲人的思念,都是源自心底那份最美好的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每年的这一天,不论阴晴,在人们的心里,都有一轮满月,澄黄净澈,光泽饱满。
中秋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而关于中秋节的起源,人们认可的有两种:一是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这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來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二是和农业生产有关。“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心情,就把“中秋”这天作为节日。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很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十五月好,赏月祭月俱是应时应景。
中秋赏月的风俗,最初是古代宫廷文人兴起,然后扩散到民间。因为中秋赏月盛行,许多诗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魏晋乐府《子夜四十歌》中有一首《秋有月》:“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
在唐代,中秋节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到了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竽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当时从宫廷到民间中秋宴饮赏月的热闹情景。
明清两朝,赏月活动盛行不衰,各家还要专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兔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兔;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
中秋祭月,要设大香案,摆上各种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不能少的,并且西瓜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神像放在对着月亮的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
古时的中秋宴俗,无论宫廷还是民间,都以精雅为上。桌上桌下,瓜果梨桃,鲜花相衬。除了月饼、瓜果,各地还有不同的节令食品。
江浙一带水泽丰沛,中秋食蟹最当时。老话说“八月十五,菊黄蟹肥”。《红楼梦》第三十八回就写过史湘云在藕香榭大摆中秋螃蟹宴。贾宝玉和众姐妹用“桂花蕊熏的绿豆面子”洗手,坐在山坡桂花荫下的毡子上,持蟹赏花,以“菊”和“蟹”为题赛诗行酒令。
中秋最佳饮品当为桂花酒。屈原的《九歌》中有“援骥斗兮酌桂浆”的诗句,说明我国饮桂花酒的年代,已是相当久远了。中秋之夜,人们仰望着明月,闻着阵阵桂香,遥想吴刚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是何等美好的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秋习俗虽多,最主要的还是亲人合家团聚,所以中秋节又叫团圆节。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
团圆是中秋的主题,也是中国人中秋文化心理的最终归宿。在人们心中,中秋这个日子便是由月、夜、家组成的美满团圆。在这一天,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或品尝着香甜的月饼与家人一起欢饮,或凭皎洁月色遥寄自己对故乡亲人的思念,都是源自心底那份最美好的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