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任务是长大,你的任务是控制自己的焦虑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hu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虎妈”、“直升机家长”之类的词儿您肯定不陌生了。“过度养育”到底是有害还是有益呢?
  我们当中很多人都会发现自己倾向于这样的观点:只要家长稍微多出点儿力,我们的孩子就会拥有卓越的才能和稳健的前途。“轻微的过度养育”真的有错吗?
  数十年的研究发现,最理想的家长应该是这样的:他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且反应灵敏,他会在对孩子寄予较高期望的同时尊重孩子的自主权。
  这些研究大多是由临床和发展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完成的。这些“权威家长”看起来恰当地掌握了家长参与的分寸。他们教育出来的孩子普遍在学业、心理以及社交方面都比另外一些孩子优秀,后者的家长要么对孩子放任自流,不太参与孩子的教育,要么管得过严,过度干涉孩子的成长。这种教养方式为何如此成功?关于“过度养育”,它向我们透露了什么信息?
  首先,权威家长实际上助长了孩子的内在积极性。卡罗尔·德韦克的研究揭示了为何权威家长会培养出更积极、也因此更成功的子女。
  在一个典型的实验中,德韦克博士把幼小的孩子们带进了一个房间,让他们解答一道简单的谜题。大部分孩子做起来都没什么困难。但后来,德韦克博士只对其中的一部分孩子说,他们非常聪明、非常能干。实验结果显示,在解决难度逐渐加大的题目的过程中,那些没得到聪明评价的孩子积极性更高。同时,他们还展现了更高水平的信心,并在解谜过程中总体表现出更显著的进步。
  这看起来好像有些违反常理,但对孩子的才华和能力的表扬看来会影响他们的自信心。解决难度加大的谜题会带来风险,孩子可能会失去“聪明”的光环,这剥夺了孩子不计结果、只为解题的自主选择乐趣。适度支持孩子的自主权并克制对孩子的干涉,这会让孩子在学业上更优秀,在心态情绪上更积极。
  那些最幸福、最成功的孩子的父母不会替孩子做他们自己有能力或基本能完成的事情,他们为孩子做事是为了满足孩子的需要,而非自己的需要。
  成长的中心任务是培养一种自主、自信以及同现实基本一致的自我意识。如果你把自己正走着路的宝宝当成不会走路的孩子来对待,就会削弱孩子的自信心,同时也违背常理。同理,每晚“检查”家庭作业、反复打“只想知道你还好吗”的电话和“修改”(其实就是代写)子女的大学申请表都会导致类似的结果。
  一旦你的孩子有能力做某些事了,恭喜一下自己干得不错,同时要继续努力。如果持续进行不必要的干预,你的孩子就会对自己不满意(如果孩子年纪幼小的话),或是生你的气(如果孩子十几岁的话)。
  但是,帮孩子做他们“力所不及的事情”难道不是家长的工作吗?为什么,帮孩子做他们“差不多可以完成的事情”就是过度养育呢?
  回想一下孩子学走路的情景吧。孩子会摇摇晃晃地走一两步,摔倒在地上,然后立马看向你,看你有何反应。在早期那些尝试的影响下,你会想尽办法鼓励孩子再站起来。你当然不会因为孩子摔倒而施以惩罚,也不会斥责再次摔倒的孩子将来只能卖烧饼。你在场,保持警觉,必要时可以为孩子提供引导,但你不会每次都把孩子扶起来。
  你明白,孩子得犯很多次错误之后才能做对。
  袖手旁观并允许孩子犯错是为人父母者最难做到的事情之一。孩子还小的时候会容易一些,眼看着踉踉跄跄的孩子摔跤远远不同于允许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去商场见朋友。潜在错误导致的风险更高,而父母的一部分工作就是将孩子面临的风险最小化。
  那我们应该容忍那些风险呢?如果你家附近游荡着一名歹徒,你就不该允许你的女儿去商场。但在正常情况下,一个11岁的小姑娘完全能在朋友的陪伴下好好地待上几个钟头。她可能会落下包,可能会多付钱,也可能会忘了自己该在中午时分给家里打个电话。对我们的孩子而言,对世界的掌握是一幅不断扩大的地理版图:在学步的孩子看来,它是家里的后院,在青春期前的孩子看来,它是家所在的街区,而对十几岁的孩子来说,它就是外面的广阔世界。但是,孩子们正是在日常的小危险中学会了成长,比如玩稍高一些的滑梯、绕着街区骑自行车、邀请新同学等。正是这个让人稍感不适的灰色地带孕育出了韧性。
  那么,既然孩子都有能力接受错误甚至是失败,我们又为什么要恼火呢?有太多的家长告诉我,“我不忍心看到孩子不开心” 。如果你不忍心看到孩子不开心,那你就错了。从婴儿时期就有的那些小挑战(第一声没有让你飞奔起来的抽噎)都提供了“成功的失败”的机会。
  所谓“成功的失败”,是指你的孩子能接受并获得成长的失败。太快地冲过去保护他们,你不光是剥夺了他们迎接挑战的机会,也剥夺了他们的一些学习生存技能的机会。在将来的生活中,他们需要用这些技能去解决那些无法避免的、艰难的、充满挑战的、有时甚至是毁灭性的问题。
  尽管过早或不必要地为孩子做事会降低他们的积极性并增加他们的依赖性,但没有能力维持家长的边界才是最影响孩子发展的。
  如果我们为孩子做事是基于我们自己而非他们的需要,就会迫使孩子避开童年时期最关键的一项任务:培养强大的自我意识。
  家长参与是好还是坏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比如,当幼小的孩子不想坐在那儿做数学家庭作业时,出色的家长会坚持让孩子服从安排,这倒不是因为他们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完美的学生,而是因为孩子需要学习基本的数学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观念。反观另外一些家长,他们会花好几周时间来“帮”孩子填大学申请表。他们怀有明确的期望,如果他们和孩子都足够努力的话,孩子就很可能会进入“应该上的”大学。(尽管大多数家长都是大学毕业,但每当他们说起“我们打算让孩子申请哥伦比亚大学”时,都表明他们在“过度养育”)
  上述两种情况中,家长都实施了控制。在第一个案例中,这种控制是行为上的(坐下、做数学题),而在第二个案例中,这种控制是心理上的(“我们打算申请”),对孩子正在发展的认知而言,心理控制带来的危害,足足可以写成一本书。
  如果进取心、努力方向、积极性和奖励都来自外部,孩子就永远没有机会修炼自己的内在。因为你朋友的孩子都去了某所特定的幼儿园,你就为自己3岁大的宝宝请来家庭教师,帮焦虑的孩子准备入园面试。孩子已经筋疲力尽,可你还要迫使她再学一门高级课程,因为这能确保她以班级优秀毕业生的身份发言。这些都不是养育,而是有害的过度养育,目的是满足家长对地位或是赞赏的需要,而非孩子的需要。
  那么,家长如何找到放弃过度养育这种不当教育方式的勇气呢?要逆流而游,要抵御同龄人的压力,很难。然而,我们必须牢记,只有在一个可靠、可用、始终如一且没有干扰的环境里,孩子才能获得最好的发展。
  一个可亲可爱的家长应该让孩子觉得温暖,愿意为自己设定一些限制,不会通过让孩子心生羞愧或罪恶感来突破他们的心理底线。家长必须承认自己的焦虑,你的工作是深度了解自己的孩子,以便准确判断孩子能否应对某种情况。你会因为担心而睡不着觉吗,很有可能,然而,孩子的任务是长大,而你的任务则是控制自己的焦虑,免得阻碍孩子走向自主的合理行动。
  家长还得认清自身价值观,孩子们在密切地注视着我们。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能够坚持自己的价值观,那你也必须这么做。如果你相信,在阅读、溪边散步和玩耍中度过一夏比参加某个专门的夏令营好,那就坚持你的意见。家长还得确保自己的生活很充实。同其他家长相比,自己本身不快乐的家长最容易对孩子实行不加节制的过度养育。我们能为孩子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便是向他们展现一种吸引人的、值得为之奋斗的成人生活。
其他文献
做事时间的长短是一种感觉  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有人在学习上用的时间很长,却没有觉得长,也没有辛劳感,更不会有怨言或者委屈。有的人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很短,却觉得很长,觉得辛苦、委屈,牢骚满腹,总爱问“为什么我要花这么长时间学习?值得吗?”  我们如何看待学习时间对我们的学习很重要,因为学习信念决定学习结果,我们怎么看待学习时间就会获得怎样的回报。  看一看我们的孩子玩游戏的时候,总爱说:“妈妈,我就
期刊
新年刚过,正月没出,谁不对新的一年充满憧憬?不说升官发财,至少也希望讨个好彩头,能在未来一年中全家平安,开开心心。然而一些看似不吉利的梦会令我们在内心蒙上一层忧虑。比如,梦到了棺材或者出殡,如有些人所说的那样是预示会升官发财?还是如另一些人所说的那样是触了霉头,表明未来一年将大祸当头?  我们从下面几个案例来具体说吧。  一个姑娘连续几天梦见死人和棺材,觉得十分恐怖,甚至还梦到妈妈买了冥币。她十分
期刊
“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 在民间的观念里,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红红火火过大年的帷幕才算真正落下。十五日一过,农民开始下地干活,学生也结束了寒假,开始新一年的功课。因此,民间歌谣里又有“过了十五过十六,过了十六又照旧”的说法。  从春节到元宵,节日的气氛持续不衰,所以现在的人们都把元宵视为春节的组成部分。实际上,元宵跟春节根本不是一回事,它们有截然不同的来源,春节是华夏民族古老的节日,是
期刊
亲子游戏:地上迷宫  三岁的儿子航航在地上走走停停,这转转,那绕绕,原来他在走地上画好的迷宫呢!他走到一块底下垫着薄木片的小石头前,停了下来。在迷宫外站着的我立即鼓掌:“太好了!航航这么快就找到鸡蛋了!航航要煮鸡蛋啦!”孩子一听,立即蹲在地上作炒鸡蛋状,还时不时抬头笑笑。  我又说:“鸡蛋熟了吧,快快走出来吧,妈妈等着吃你煮的鸡蛋呢!”  很快,航航手里拿着“煮鸡蛋”(就是小石头),顺着进去的路反
期刊
亨德森是一位全职妈妈。为了管教两个总体表现还算不错的孩子,亨德森把所有流行的方法都试遍了。她尝试过没收玩具,但四岁和六岁的儿子却不在乎;她尝试过平心静气地解释为什么某种行为,比如打自己的兄弟,是不对的,但孩子们似乎听不进去;她还尝试过关禁闭,但大儿子会尖叫、大喊、拍墙,变得狂怒不已。  她后来尝试了以下办法,效果很不错,跟大家分享:  1、家长先确定自己想在孩子身上看到哪些行为,比如打扫自己的房间
期刊
几个孩子来咨询留学的事,留学的理由无外乎:我高中/本科同学去美国留学了;我家里让我去美国留学;现在工作不好找,想出去镀镀金……诸如此类,很多同学都没有从自身的情况、特点去考虑,所以我建议有留学想法的同学在留学之前好好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我为什么要留学?  我一直秉承“留学不仅仅是留学,而是实现目标的手段”,现在很多学生考虑事情都是正向推理,就是说“我留学想去学这个专业,然后可以找什么工作”,
期刊
作为新兴的国际大都市,上海的大街上布满了顶级国际名牌的旗舰店,有的甚至把总部都移到上海,这不但因为中国有庞大的消费市场,也说明上海已经具备这样的软实力。很多上班族的年轻人在穿着上已经十分有国际化大都市的“范儿”了。  但我同时也发现,这些年来,惟一没有随着中国人时尚观念发生相应变化的,就是中小学校服,不但面料质量差,款式也落后,更谈不上整齐与个性的融合,甚至用“难看”来形容也不过分。  说到中国的
期刊
孩子跟朋友独自去爬山,妈妈很担心  上小学五年级的小帆和朋友们约好了周末爬山去。帆妈焦虑得睡不着,担心啊!  万一迷路了怎么办?万一不小心踩滑了摔着怎么办?万一……小帆软磨硬泡,帆妈只好勉强同意,却叮嘱个没完:“千万别贪玩掉队!千万要踩结实了,抓着牢靠的东西爬,别踩空了,摔下来!千万……”小帆被唠叨烦了,撂下句“你就不想我好” !跑了。  跟小帆一起去的还有小钰。小钰妈也是放心不下孩子,但是她想,
期刊
“女孩四岁性早熟,床头小夜灯是真凶” ?  光照过度是儿童性早熟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是由人体内松果体分泌的褪黑激素引起的。当人在夜间进入睡眠状态时,松果体会分泌大量的褪黑激素,天亮时便停止分泌。人类的松果体一般在儿童中期发育至高峰,抑制性腺的过早发育,儿童若受过多的光线照射,就会减少松果体褪黑激素的分泌,导致性早熟。  过度光照,既可来自阳光,也可来自灯光,非自然光的作用更大,如长时间的电视、电脑显
期刊
在给孩子讲理这事上,我实属“一语惊醒梦中人”的那种。啥情况?  过年时,婆婆来我家小住,一进门,就掳袖子挽胳膊从姥姥那里接管照看凡妞的“重大”任务。  毕竟一年才见一次,虽然有深厚的血缘打底,但凡妞才是个刚满一岁的孩子,而且性格还比较慢热,面对奶奶扑面的热情,有点招架不住。她想躲,可她走到哪儿,奶奶跟到哪儿,无奈,她只好脱鞋上床,大喊一声:“吃奶!”  “吃奶”,是凡妞的发出的独特信号,意思是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