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心灵 陪伴成长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myyl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国情,河海大学2012年暑假社会实践赴辽宁省朝阳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调查团队,对辽宁省朝阳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展开了为期一周的调查研究。根据小分队成员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调查结果及得到的资料,就辽宁省朝阳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进行现状调查,分析现状成因,提出解决方案。在调查过程中展示了河海学子风采,使广大群众进一步了解了河海大学,提高了全社会对河海大学发展的关注。
  关键词:社会实践;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问题及原因;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02-03
  为了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国情,紧扣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紧密围绕学校“百团行动”,以服务社会发展大繁荣为重点,将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河海大学2012年暑假社会实践赴辽宁省朝阳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调查团队,对辽宁省朝阳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展开了为期一周的调查研究。希望在锻炼的基础上弘扬河海精神,展示河海学子风采,让广大群众更加了解河海,提高全社会对河海大学发展的关注。以下是调查的部分内容。
  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我们小分队这次调研的是桃花吐镇中心小学。该校地处朝阳市双塔区市郊,现有学生382人,十二个教学班。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全镇人多地少的自然状况。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依靠土地收入已远远满足不了越来越高的生活需要,农民群体为谋求更好的生存条件而离开家乡外出务工,农民外出打工的人员越来越多,有的家庭父母一方出去打工,有的夫妻双双离开故土外出打工。许多农民工把子女留在家中,托付给了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或亲戚朋友,这些孩子便成为了“留守儿童”。故在农村学校中形成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经调查,桃花吐镇中心小学“留守儿童”76人,大约占全校人数的五分之一。在调查中发现:该校六年二班就有10名,占全班人数的三分之一;五年一班有7名,占全班的四分之一。本校四年部共有58名学生,“留守儿童”19名,约占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的有7名,父母其中一人在外打工的11人。父母离异1人。“留守儿童”跟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在一起生活的有5名,其余2名中一名由姑姑代养,一名由叔叔代养。三年一班有4名同学的父母去了外地打工,把孩子托付给了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或姑、舅等,成了“留守儿童”,还有5名同学的父亲或母亲在外打工,成了“单亲孤儿”。这些学生占全班学生的大约35%。这些“留守儿童”中,成绩较好的有24名,问题生占11名;学习态度上,能主动自觉学习的约占四分之一,督促下学习的约占五分之一,对学习不感兴趣的约占八分之一;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如遇到困难或烦心事,能寻找倾诉对象,想办法解决的约三分之一,有个别的采取了闷在心里,不想告诉别人,只是寻求自己解决方式;对父母外出打的态度,有一半以上不愿意让父母外出,还有部分学生能理解父母,个别同学不能理解,甚至对父母的外出有怨恨;父母外出打工,能与孩子经常保持联系的(每周打一次电话),并经常过问孩子学习、生活的有22名,半月或一个月一联系的有8人,有的好几个月才能联系一次。76名“留守儿童”中,其中有15人,性格比较内向,不愿与人交流,做事没信心,较自卑。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性格内向。“留守儿童”正处身心发展的成长阶段,孩子从小离开父母,缺少父母关爱。尽管有爷爷、奶奶及其他亲人的监管,但毕竟与父母亲不同,遇到一些问题感到柔弱无助。逐渐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越来越内向。如五年二班的“留守儿童”张凯,父母外出打工,把他寄养在姑姑家里,姑姑本身有一双年龄相仿的儿女,每天忙里忙外,无瑕顾及张凯的心理感受。有时张凯在家受到表哥、表妹的欺侮,也不敢声张。久而久之,张凯越来越内向,有时自己暗暗落泪,也不愿找人倾诉,郁郁寡欢。
  2.自信心不足,自卑心理严重。儿童都具有攀比心理,而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好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所以和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不求上进。如:三年二班的“留守儿童”邢伟伟,在一、二年级时是一名好学上进的学生。上课发言非常积极,学习成绩很不错。自从父母去大连打工后,她跟随爷爷、奶奶生活,上课也不积极发言了,有时根本不举手,怕说错,成绩也出现了滑坡。
  3.学习观念淡薄,厌学现象严重。儿童的自制力较差。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由于临时监护人的监护不够,使有些孩子出现学习观念淡薄,甚至厌学的现象。尤其是当学习上遇到困难,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解决时,就会严重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还有的“留守儿童”对学习目的不明确,认为学不学知识无所畏的态度,所以出现了厌学现象。五年二班的“留守儿童”鞠可新,他父亲外出打工,长年不在家,母亲有残疾,没有监护能力,他在学习上又缺乏自觉性。所以老师布置的作业有时应付了事,有时干脆不做,有厌学倾向,因此成为问题学生。
  4.道德意志薄弱。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是一个方面,更应关注他们的综合素质的发展。“留守儿童”有的有违纪现象。父母外出务工,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让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让孩子有条件上好学、读好书,长大成才。但大部分人的希望,可能是事与愿违。因为这些父母一年到头忙于挣钱,只注意满足了孩子的物质需求,却忽略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使孩子出现花钱无节制的现象,如:五年一班的席平,平时父母寄来钱,就随意乱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花钱无节制。一旦没有钱时,就到超市赊账,甚至偷偷去拿别人的钱。
  5.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无热情。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祖辈或亲朋又不便深管,因而这些“留守儿童”在生活和学习上逐渐形成不良习惯。如:上课精神不集中、好搞小动作,课后乱花钱等。在心理上也表现出自卑、胆怯、沉默寡言,不愿与同学交往等。尤其在学习习惯方面,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上课不注意听讲、不爱发言,课后不完成作业。有的即使完成作业,也很不认真,字迹潦草,敷衍了事。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一直是外出打工父母们放不下的“心病”,是临时监护人的“头疼病”,是农村学校管护的“疑难病”。“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亲情缺失,平时学习无热情,成绩也就难以理想。   三、解决措施
  1.帮助“留守儿童”树立理想,培养社会责任感。学生的学习总是受一定的学习动机支配,实现自己的理想就是最有效的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驱力,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激励作用。当一个学生有了远大理想,才能奋发学习、努力进取,也才能有学习的主动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所从事的行业往往都较粗重的体力劳动,非常辛苦,挣几个钱也确实不容易。让孩子们了解父母的艰辛,教育他们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大后要超过自己的父母,要做较舒适的工作,要做有成就的大事业,当一名工程师、医生、飞行员等。要做这些工作没有知识是不行的,只有从小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长大才能成就大事业。
  2.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五年一班的王新宇同学,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只是逢年过节才回家与家人团聚,平时又很少与孩子通话。孩子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由于“隔代”的原因,孩子平时有话也很少与爷爷、奶奶交流。长此以往,孩子变得孤僻、不爱说话,甚至说话时害羞、胆怯。在学校很少与同学一起玩耍、交流,上课老师提问不爱发言,面露难色。他的班主任褚老师发现这种情况后,经常找机会和他谈心,唠家常,了解他在学习中、生活上的困难,并在课堂上注意发现他的闪光点,激发他的表达欲望,课间安排同学多和他一起做游戏。放学后,其班主任褚老师专门安排了学习小组同学和他一起学习,一起活动,让他感受到集体的快乐。并与他的家长取得联系,督促家长多和孩子通电话,多了解、关心孩子的生活与学习情况。渐渐地这个同学变得活泼开朗了,也愿与他人交流,上课也敢发言了。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约束力。“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因为他们毕竟是孩子,自我约束力不强,稍有松懈,他们就会松动。因而对他们要持之以恒地跟踪、督促,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的三年一班的李鹏达同学,现在在姑姑家生活。由于姑姑天天忙于地里活,无暇顾及孩子,对孩子学习很少过问,认为孩子不出事,能在自己家吃饱,穿暖就算尽到了责任。这样李鹏达同学就养成了长期不完成作业的懒散习惯,学习成绩居后。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与他姑姑进行了沟通,向他姑姑介绍了孩子的学习情况,并探讨了如何教育好孩子的方法。最后,他姑姑表示愿意配合好学校的老师共同教育好孩子。放学后他姑姑专门陪他一起完成家庭作业,使他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经过努力,现有李鹏达同学自我约束能力大大增强。不仅能按时完成作业,而且有时间还自觉地读一些课外书,丰富自己的知识,还能把学到的课外知识在同学中交流,同时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
  4.及时做好思想工作,好习惯从“心”开始。单亲家庭、母亲又在外打工的六年二班的李雪同学,在学校表现得孤独、上课也不注意听讲,老师提问也一言不发,只是低头默默坐在那里,表现出心理重重的样子,情绪非常低落。我们知道这一情况后,就以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和她谈心,当问她为什么上课不注意听讲,老师提问又不发言时,她的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像受了委屈的孩子一样说:“我想妈妈”。原来在这之前,她一直在妈妈身边,从没离开过妈妈。这次妈妈把她送回奶奶家。奶奶、爷爷年纪大,照顾得不如妈妈周到,有时早上晚了吃不上饭,所以她很伤心,以至影响了学习,所以她说:“一想到妈妈,上课精力就集中不起来,老师讲课也听不下去”。我们了解到这种情况后,安慰她说:“我们非常理解你想妈妈的心情,但你要体谅爷爷、奶奶的疾苦,他们年纪大了,照顾你很不容易,虽然有时照顾不周,但他们也尽量做到把你照顾好。另外,妈妈在外打工很不容易,你应该让在外打工的妈妈放心;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妈妈在外打工怎么会放心呢?”并告诉她,如果以后有什么困难,要告诉老师、告诉同学,老师和同学一定会帮你解决的。同时,学校的各科老师联合起来,在课堂上经常提出有兴趣的问题来吸引她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渐渐地,李雪同学终于从离开母亲后的低落情绪中转变过来,上课也能注意听讲了,而且课堂上思维表现得也非常活跃,发言也积极了,学习成绩也呈上升趋势,各科老师都给予她很高的评价。
  四、活动成果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社会实践调查小组经过一周的实地调研,收获很大。
  1.通过家访;与班主任老师及任课教师沟通、配合调查;与“留守儿童”本人面谈。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包括生存、学习等方面。
  2.形成一套“留守儿童”典型各案事例研究,整套访谈记录和总结,拥有第一手资料。
  3.了解“留守儿童”在生活与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4.这次实践活动定能促进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关心与爱护“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
  五、结语
  通过深入调查,了解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他们的无奈与艰辛,他们的坚韧与拼搏。他们给人留下了太多的思考。俗话说:国富民强。如果农村家庭家家都达到了小康水平,那么“留守儿童”这个自然群体也就会相应的逐渐缩小。作为河海大学的学生,我们感到了肩上的重任,国家需要各方面人才,我们只有学好本专业的知识,才能更好地为国家的强盛做出应有的贡献。在实践过程中小组成员的敬业精神受到了当地居民的高度赞扬,他们更加清楚的了解了河海大学,进一步提高了河海大学的知名度。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小分队成员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锻炼了与外界沟通的能力,高度体现了河海大学以创建和谐社会为己任的团结合作的精神。利用暑假走出学校,体验生活,不但锻炼了我们大学生的组织、表达、协调等各方面能力,而且将使我们具有更强的社会竞争力。
  “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经调查,实践团队发现一些问题。建议如下:(1)营造关爱氛围。对“留守儿童”的学习与生活给予关心和帮助,举办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培养“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他们幼小的心灵,使他们能快乐地成长。(2)实行定期与不定期的家访。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及时沟通,进行交流,寻求更好的教育方法。对农村的老年监护人,如:学生的爷爷、奶奶等,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教育“留守儿童”。(3)“留守儿童”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学校更应该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扎实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让这些不在父母身边的孩子们健康成长。(4)完善和落实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的法律政策。鼓励农民工子女在其父母工作地就近入学,制定利于打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的优惠政策,保障其享有与当地儿童同等受教育的权益。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群体。
  作者简介:郭峰,江苏南京河海大学,大禹学院水利类。
其他文献
摘要: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班主任应“以爱育生,赏识学生”,关心、理解学生,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以更好的推进学校德育工作。  关键词:关爱;理解学生;赏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269-02  从我国古代圣人孔子,到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再到当代的教育家李希贵,他们都提出了教育的本源问题。这里的本源就是指:和谐、善良、
摘要:贫困边远山区农村的小学生受生活环境、语言环境、教育环境影响,语文成绩普遍不理想,表达能力较差,大部分学生都有个通病,就是在课堂上、在公众场合不敢说话、不会说话、不愿说话。针对这一现状,我从语境、思维、技巧三方面进行了“口才发展训练”,让大山里的孩子也敢说、能说、会说。  关键词:敢说;能说;会说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28
摘要:在语文作文教学的常规方法中贯穿赏识,使学生愿意看,愿意说,愿意写,从而接纳作文,提高作文水平。  关键词:赏析;图书角;故事会    一、赏识教育  当今中国,经济改革形势一年一个样,整个世界正大踏步地由工业革命迈向知识经济时代。而应试教育的重压使人世间最美好的教育渐渐远离了生命,远离了生活,远离了大时代。这使得多数上学后的孩子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时代呼唤教育,庆幸的是一种神奇而普通、
摘要: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这一民生热点问题展开思考,阐述了对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提出的“教学以致用”办学理念和“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旨在传播这一理念和模式。  关键词: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大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141-02  一、面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高校的自我追问  高等学校毕业生
摘要: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只有构建生活化的语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由学习语文,在语文中尽情体验生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作了一番尝试,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230-02  阅读教学应是“
摘要:本文以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以积极、主动、愉悦的状态学好课堂教学内容为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与风有关的一些生活现象,初步知道风产生于空气的流动,了解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体会风的积极与消极的作用。也从情感上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自然的美,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从中能明白要保护环境。在游戏中感受风带来的快乐。在实验中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探究乐趣。  关键词:学
摘要:面对中职教育越来越突出技能培养和学生对学习语文特别是对学习文言文缺乏兴趣的现状,本文结合讲授《崤之战》的教学实践,阐明用讲现代文的方法讲授文言文,重点突出文章艺术特色的讲解,能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中获得教益。  关键词:现代文;文言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070-0
摘要:青春期男生有三方面主要的心理需要:朋友的需要;异性交往的需要;获得帮助的需要。了解这些需要,懂得通过正确的途径去满足需要,才能让青春之树常绿,成为真正的男子汉。  关键词:青春期男生;心理需要;异性交往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046-02  一名青春期男生的家长在给儿子的寄语中写到:“看着你一天天长大,爸爸妈妈感到非常欣慰,现
摘要:贫困大学生是大学校园里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开始大学生活后遇到诸多问题,被称为“大学新生适应综合症”。若处理不当,会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针对这一问题,可以从正确认识贫困、转变学习方式、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加强心理辅导等方面予以指导。  关键词:贫困生;入学适应;学习方式;人际交往  中图分类号:G45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
杨匡民先生(1920—2016)②是我国著名的传统音乐理论家、教育家。他横跨大半个世纪的教学生涯,以“教书育人”的宗旨和敏锐的前瞻性目光、呕心沥血终生付出,终得“绿野堂开占物华”,为我国的音乐事业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才。当今活跃在中外乐坛的音乐学者就有蒲亨强、周耘、宫宏宇、刘红、李幼平……而我,并非他体制内“绿野堂”培养出来而占尽“物华”的学生,却是他“堂”前另加精心浇灌培育之“花”。今天堂前“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