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19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32-5281(2014)07
【摘要】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7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均为35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笔者所在医院自拟的中药方剂进行中西医结合疗法。结果 两组均仅有个别患者发生有轻微不良反应,另观察组临床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80.0%与94.3%,对照组则为60.0%与77.1%,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较单纯西医疗法显著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萎缩性胃炎;慢性;中西医结合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为消化内科临床常见的一种胃部炎性疾病,其疾病本身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在不能获得妥善治疗的情况下甚至可能有发展为胃癌的可能[1]。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收治的部分CAG患者进行治疗,并与同期单纯行西医疗法者进行了对比,现对相关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于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70例CAG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所拟定的《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CAG诊断标准确诊。其中包括男42例,女28例;年龄23~71岁,平均(40.8±7.6)岁;病程1~15年,平均(8.6±5.8)年;幽门螺杆菌(HP)检验为阳性者64例(91.4%)。在采用数字随机原则情况下同时结合患者自身意愿进行适当调整,最终将该70例患者分为了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分组后比较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HP阳性情况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药物选择为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口服,20mg/次,2次/d,维酶素片,口服,1g/次,3次/d,HP阳性者加用替硝唑片,餐前30min口服,0.25mg/次,2次/d,观察到HP转阴后则可停服此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我院自拟中药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其方药组成包括:黄芪15g,党参、沙参、蒲黄、白芍、当归、蒲黄、五灵脂各10g,灸甘草5g,将以上方药用水煎服,1剂/d,分早晚2次服用。两组患者均在连续治疗2个月后统计疗效并进行组间比较。
1.3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HP呈阴性,胃镜检查可见胃黏膜病灶完全消失;有效:临床症状表现有不同程度改善,HP呈阴性,胃镜检查可见胃黏膜病灶表现有不同程度好转;无效:临床症状与胃黏膜病灶均未见好转,之前HP阳性者仍为阳性。以前两者计算临床总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检验方法为χ2检验,以P<0.05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发生有轻微的头晕与恶心呕吐症状,但均在未进行任何药物干预的情况下于短时间内症状自行消失,均未发生其他任何严重不良反应;另观察组临床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80.0%与94.3%,对照组则为60.0%与77.1%,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但西医通常认为其主要与HP感染、饮食以及环境因素、免疫功能等多方面有关。祖国中医理论则常将其归属在"胃脘痛"、"嘈杂"、"痞满"等症候范畴,并认为其致病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六淫内侵、饮食劳倦及情志不畅等,同时在治则方面多强调益气健脾、滋阴养胃的原则,同时应辅以活血化瘀之药物[2]。本研究观察组所采用的笔者所在医院所自拟的方剂中,其中的黄芪为补脾益气之上品,为全方之君药;白术、党参可显著提升黄芪药效,为臣药;生地沙参具养阴益胃生津之功效,当归、蒲黄、五灵脂则主要发挥其活血化瘀的作用,白芍疏肝理气消痞,此5味方药共为佐药;炙甘草药效为益气补中、缓急止痛,能够调和方剂中各种药物的效果,为佐使药。纵观全方,诸药共奏滋阴养气及活血化瘀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常规中药治疗基础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单行西药治疗的对照组相当,但其临床痊愈率与总有效率均显著更高,该结果提示加用本中药组方后,CAG患者在临床症状的改善以及HP阳转阴两方面均有更为满意的效果。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CAG的临床疗效较单纯西医疗法显著更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并深入研究其药理机制。
参考文献
[1]李琼,刘晏,吴坚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进展[J].中医学报,2013,28(1):114-116.
[2]叶木彬.中药治疗慢性胃炎126例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6):857-858.
【摘要】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7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均为35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笔者所在医院自拟的中药方剂进行中西医结合疗法。结果 两组均仅有个别患者发生有轻微不良反应,另观察组临床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80.0%与94.3%,对照组则为60.0%与77.1%,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较单纯西医疗法显著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萎缩性胃炎;慢性;中西医结合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为消化内科临床常见的一种胃部炎性疾病,其疾病本身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在不能获得妥善治疗的情况下甚至可能有发展为胃癌的可能[1]。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收治的部分CAG患者进行治疗,并与同期单纯行西医疗法者进行了对比,现对相关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于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70例CAG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所拟定的《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CAG诊断标准确诊。其中包括男42例,女28例;年龄23~71岁,平均(40.8±7.6)岁;病程1~15年,平均(8.6±5.8)年;幽门螺杆菌(HP)检验为阳性者64例(91.4%)。在采用数字随机原则情况下同时结合患者自身意愿进行适当调整,最终将该70例患者分为了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分组后比较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HP阳性情况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药物选择为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口服,20mg/次,2次/d,维酶素片,口服,1g/次,3次/d,HP阳性者加用替硝唑片,餐前30min口服,0.25mg/次,2次/d,观察到HP转阴后则可停服此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我院自拟中药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其方药组成包括:黄芪15g,党参、沙参、蒲黄、白芍、当归、蒲黄、五灵脂各10g,灸甘草5g,将以上方药用水煎服,1剂/d,分早晚2次服用。两组患者均在连续治疗2个月后统计疗效并进行组间比较。
1.3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HP呈阴性,胃镜检查可见胃黏膜病灶完全消失;有效:临床症状表现有不同程度改善,HP呈阴性,胃镜检查可见胃黏膜病灶表现有不同程度好转;无效:临床症状与胃黏膜病灶均未见好转,之前HP阳性者仍为阳性。以前两者计算临床总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检验方法为χ2检验,以P<0.05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发生有轻微的头晕与恶心呕吐症状,但均在未进行任何药物干预的情况下于短时间内症状自行消失,均未发生其他任何严重不良反应;另观察组临床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80.0%与94.3%,对照组则为60.0%与77.1%,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但西医通常认为其主要与HP感染、饮食以及环境因素、免疫功能等多方面有关。祖国中医理论则常将其归属在"胃脘痛"、"嘈杂"、"痞满"等症候范畴,并认为其致病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六淫内侵、饮食劳倦及情志不畅等,同时在治则方面多强调益气健脾、滋阴养胃的原则,同时应辅以活血化瘀之药物[2]。本研究观察组所采用的笔者所在医院所自拟的方剂中,其中的黄芪为补脾益气之上品,为全方之君药;白术、党参可显著提升黄芪药效,为臣药;生地沙参具养阴益胃生津之功效,当归、蒲黄、五灵脂则主要发挥其活血化瘀的作用,白芍疏肝理气消痞,此5味方药共为佐药;炙甘草药效为益气补中、缓急止痛,能够调和方剂中各种药物的效果,为佐使药。纵观全方,诸药共奏滋阴养气及活血化瘀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常规中药治疗基础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单行西药治疗的对照组相当,但其临床痊愈率与总有效率均显著更高,该结果提示加用本中药组方后,CAG患者在临床症状的改善以及HP阳转阴两方面均有更为满意的效果。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CAG的临床疗效较单纯西医疗法显著更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并深入研究其药理机制。
参考文献
[1]李琼,刘晏,吴坚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进展[J].中医学报,2013,28(1):114-116.
[2]叶木彬.中药治疗慢性胃炎126例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6):857-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