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州市有12名“硕士城管”在一线执法的讯息,经媒体报道后曾成为民众的关注点之一。去年12月,常州市城管局向记者提供了“硕士城管”们的最新动向。报道的12个人,目前仅金坛还有1人仍在城管执法一线,其余人员先后通过参加公务员考试、外单位借调、转为管理岗位等渠道淡出。(据《新华日报》报道)
与12名“硕士城管”的引爆舆论相比,一年后仅有“一个人在战斗”的最新动向,颇令人感到尴尬与不解。究竟是应了人们当初的“跳板说”质疑,还是确有“水土不服”的个中隐忧?
应该看到,“硕士城管”的加入,的确为城管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给城市管理带来新的观念、方法和效果。而在执法实践中,这些高学历城管队员也得到了主管领导“接受新事物快,学习能力强,管理摊贩有思路,缓解矛盾办法多”的肯定性评价。用钟楼区城管局党委书记刘志文的话说,是“硕士城管”们带动和提升了城管队伍的规范化执法、精细化管理。
但一年的一线实践缘何未能让这些高才生选择“坚持”?一句“城管难当‘一辈子的事业’去干”,或许道出了他们选择离开的缘由,也引发我们对这种昙花一现的尴尬现象的关注与反思。
按理说,具有高智商的“硕士城管”的加入,本应为城管管理水平的提升带来机遇,包括管理思路的创新、执法方式的改进等。但在时下城管工作仍局限于“清清街道”“管管小贩”的低端层面语境下,“硕士城管”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空间势必会压抑在狭小范围,让其萌生“怀才不遇”或“大材小用”的憋屈心理。没有“大城管”理念的顶层设计,单靠基层人员的“创新”,很难卓有成效。
再者,年輕人都有“上进心”。城管作为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编制,即使干到区级城管的副大队长也不过只是副科级,而大队长则是需要公务员身份的。出于“找工作困难”报考城管的就业冲动,一旦遭遇显而易见的晋升“天花板”,难免会产生退避甚至跳槽的想法。而工作实践中的工资收入低、执法安全无保障,以及由任务叠加带来的考核压力,都有悖“待遇留人”的基本原则,成为“硕士城管”走人的助推因素。
对于“硕士城管”的难以持久,我们不能只是一味地责问与叹息,而应客观、辩证地看待他们的淡出,更应从城管理念革命、人才管理创新和个人权益保障的综合层面深度反思。
与12名“硕士城管”的引爆舆论相比,一年后仅有“一个人在战斗”的最新动向,颇令人感到尴尬与不解。究竟是应了人们当初的“跳板说”质疑,还是确有“水土不服”的个中隐忧?
应该看到,“硕士城管”的加入,的确为城管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给城市管理带来新的观念、方法和效果。而在执法实践中,这些高学历城管队员也得到了主管领导“接受新事物快,学习能力强,管理摊贩有思路,缓解矛盾办法多”的肯定性评价。用钟楼区城管局党委书记刘志文的话说,是“硕士城管”们带动和提升了城管队伍的规范化执法、精细化管理。
但一年的一线实践缘何未能让这些高才生选择“坚持”?一句“城管难当‘一辈子的事业’去干”,或许道出了他们选择离开的缘由,也引发我们对这种昙花一现的尴尬现象的关注与反思。
按理说,具有高智商的“硕士城管”的加入,本应为城管管理水平的提升带来机遇,包括管理思路的创新、执法方式的改进等。但在时下城管工作仍局限于“清清街道”“管管小贩”的低端层面语境下,“硕士城管”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空间势必会压抑在狭小范围,让其萌生“怀才不遇”或“大材小用”的憋屈心理。没有“大城管”理念的顶层设计,单靠基层人员的“创新”,很难卓有成效。
再者,年輕人都有“上进心”。城管作为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编制,即使干到区级城管的副大队长也不过只是副科级,而大队长则是需要公务员身份的。出于“找工作困难”报考城管的就业冲动,一旦遭遇显而易见的晋升“天花板”,难免会产生退避甚至跳槽的想法。而工作实践中的工资收入低、执法安全无保障,以及由任务叠加带来的考核压力,都有悖“待遇留人”的基本原则,成为“硕士城管”走人的助推因素。
对于“硕士城管”的难以持久,我们不能只是一味地责问与叹息,而应客观、辩证地看待他们的淡出,更应从城管理念革命、人才管理创新和个人权益保障的综合层面深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