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理论和实训分开授课的格局。取之而代的一体化实训室将理论与实训、讲授与示范、操作与考核等溶于一体,更好地体现了逼真的环境与生产的过程,从而赋予实训室教学做一体化的新功能,延伸了实训的内涵。
【关键词】实训室;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TB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818-02
人才培养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单纯依赖在教室造就高技能人才已成为过去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校实训中心作为“教、学、做”一体化的主战场,时代赋予了实训室新的功能和定位的延伸。
1 实训室功能的一体化
现代职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具有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的实用型人才。但是传统职业教育模式是理论知识在教室,技能实践在实训室,这与职业教育的培养宗旨相去甚远。针对这一问题,把一体化教学模式引入到实训室,将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体化教学实训室,就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理论、实验、实训等教学内容一体化设置;老师讲授、学生听课与实验、操作等教学形式一体化实施;教室、实验室与实训场地等教学条件完全一体化配置;知识、技能与素质等职业要求一体化整体训练。由此形成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技能鉴定于“流水线”式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颠覆传统的理论课与实践课地点分离的授课模式,建设一体化实训室。具体方式是实训室必须具备多媒体教室功能,实训室必须配备投影仪,上课时老师一边讲授,一边操作并通过投影仪把操作步骤演示给学生看,学生一边就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进行操作,实现边讲边练;这样既能实现整体教学,还能实现分层辅导。这样教师就可以随时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训练穿插进行,这种教学活动可以更好地将知识与技能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目的。
实训室功能的一体化,是教师在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是培养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具有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有效途径。 既可培养人才,也可作为孕育科研成果的重要场所。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 教师和教材的一体化
为了使实训室一体化功能定位准确和体现其内涵,教师和教材也要与之相匹配。
2.1 教师一体化
建设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训操作的教师队伍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关键。实现教师一體化,就是要培养“双师型”教师。根据教师专业特点,结合学生就业岗位,学校对专业教师进行“双师型”培养时,可通过组织理论教师到企业或行业进行顶岗锻炼,或在进行技能培训后,取得相应的行业资格。 也可从职业技术院校和企业技术人员中引进相关师资等形式。通过理论和实践双向培养,教师拥有了基本胜任本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这就要求现在的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过硬的专业实践能力,要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的研究成果。
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知识模块是“必需”、“够用”的基本理论, 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理论实训达标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优化教学内容, 设计每次课必需、够用的基本理论和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本专业知识。优化教学内容,就是课堂上把时间和空间多交给学生,将理论及时应用于实践,而实践的成功体验,又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积极性。
2.2 教材一体化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组织课程教学的基本资源。一体化教材的编写要遵循能力递进的原则,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对结构和内容进行合理整合,有效裁剪和深度挖掘,形成职业课程新教材。
现行高职院校教材大多数还是按学科课程思想编写。偏重于学科体系逻辑结构的陈述,是本科教材的浓缩版。这与培养职业型人才要解决的“怎样做”、“怎样做更好”问题不相适应,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带来很多不便,不符合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因此,按照工作流程,开发建立在现代行动体系教学基础上,能呈现实际工作过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材,已成为当务之急。要实现一体化的教学,就必须配备一体化的教材。因此,学校应该组织好 “教学做一体化”校本教材的编写。一方面,可以结合学校的优势资源和本校教师的长处进行编写;另一方面, 需要深入多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和行业进行调研,全面研究企业和行业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把岗位的典型任务转换成典型的教学任务。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材的编写,让学生明确每一个任务下所要达到的目标,真正体会到“从做中学”的教学思想。
3 理论和实训的一体化
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相分离的教学模式,突出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性、综合性、实践性。它集理论传授、现场观摩、实践操作、技能训练为一体,集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小组讨论协作为一体,增强了学习理论的兴趣,促进了对理论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实训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增强了适应能力。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就是将教学场所直接设在实习实训室,师生双方一边教一边学一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这种把课堂教学转向工作环境,实行专业课程一体化的实训教学,突出“做”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教师边授课边示范,学生边学习边操作,真正体现“课堂工作化、工作课堂化”的“双化”教学模式,可以大幅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整个教学过程是在实训室完成,既节约教学场所,又节约教师资源。
一体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由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传统的教学方法向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仿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转变。一体化教学方法要将“教学做”、联结起来,教中学,演中练、讲中训;同时“教演讲”、“学做、练训”要与“检考”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这是一个统一的整合体。我们通过建设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相结合、课室与实训场所相结合的一体化实训室。营造了仿真的工作场景,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职业教育,在仿真的工作岗位中进行技能学习、训练。 一体化实训室的改造和建设,大大地改善了教学的条件,学生和老师在贴近真实工作环境的一体化实训室上课,提高了教学效率,改进了教学效果,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和积极性。
作者简介:
张玉艳,女,大学学历,医学实验师,就职于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实训中心,有多篇文章公开发表于国家级学术期刊。
【关键词】实训室;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TB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818-02
人才培养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单纯依赖在教室造就高技能人才已成为过去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校实训中心作为“教、学、做”一体化的主战场,时代赋予了实训室新的功能和定位的延伸。
1 实训室功能的一体化
现代职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具有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的实用型人才。但是传统职业教育模式是理论知识在教室,技能实践在实训室,这与职业教育的培养宗旨相去甚远。针对这一问题,把一体化教学模式引入到实训室,将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体化教学实训室,就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理论、实验、实训等教学内容一体化设置;老师讲授、学生听课与实验、操作等教学形式一体化实施;教室、实验室与实训场地等教学条件完全一体化配置;知识、技能与素质等职业要求一体化整体训练。由此形成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技能鉴定于“流水线”式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颠覆传统的理论课与实践课地点分离的授课模式,建设一体化实训室。具体方式是实训室必须具备多媒体教室功能,实训室必须配备投影仪,上课时老师一边讲授,一边操作并通过投影仪把操作步骤演示给学生看,学生一边就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进行操作,实现边讲边练;这样既能实现整体教学,还能实现分层辅导。这样教师就可以随时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训练穿插进行,这种教学活动可以更好地将知识与技能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目的。
实训室功能的一体化,是教师在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是培养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具有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有效途径。 既可培养人才,也可作为孕育科研成果的重要场所。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 教师和教材的一体化
为了使实训室一体化功能定位准确和体现其内涵,教师和教材也要与之相匹配。
2.1 教师一体化
建设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训操作的教师队伍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关键。实现教师一體化,就是要培养“双师型”教师。根据教师专业特点,结合学生就业岗位,学校对专业教师进行“双师型”培养时,可通过组织理论教师到企业或行业进行顶岗锻炼,或在进行技能培训后,取得相应的行业资格。 也可从职业技术院校和企业技术人员中引进相关师资等形式。通过理论和实践双向培养,教师拥有了基本胜任本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这就要求现在的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过硬的专业实践能力,要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的研究成果。
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知识模块是“必需”、“够用”的基本理论, 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理论实训达标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优化教学内容, 设计每次课必需、够用的基本理论和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本专业知识。优化教学内容,就是课堂上把时间和空间多交给学生,将理论及时应用于实践,而实践的成功体验,又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积极性。
2.2 教材一体化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组织课程教学的基本资源。一体化教材的编写要遵循能力递进的原则,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对结构和内容进行合理整合,有效裁剪和深度挖掘,形成职业课程新教材。
现行高职院校教材大多数还是按学科课程思想编写。偏重于学科体系逻辑结构的陈述,是本科教材的浓缩版。这与培养职业型人才要解决的“怎样做”、“怎样做更好”问题不相适应,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带来很多不便,不符合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因此,按照工作流程,开发建立在现代行动体系教学基础上,能呈现实际工作过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材,已成为当务之急。要实现一体化的教学,就必须配备一体化的教材。因此,学校应该组织好 “教学做一体化”校本教材的编写。一方面,可以结合学校的优势资源和本校教师的长处进行编写;另一方面, 需要深入多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和行业进行调研,全面研究企业和行业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把岗位的典型任务转换成典型的教学任务。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材的编写,让学生明确每一个任务下所要达到的目标,真正体会到“从做中学”的教学思想。
3 理论和实训的一体化
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相分离的教学模式,突出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性、综合性、实践性。它集理论传授、现场观摩、实践操作、技能训练为一体,集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小组讨论协作为一体,增强了学习理论的兴趣,促进了对理论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实训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增强了适应能力。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就是将教学场所直接设在实习实训室,师生双方一边教一边学一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这种把课堂教学转向工作环境,实行专业课程一体化的实训教学,突出“做”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教师边授课边示范,学生边学习边操作,真正体现“课堂工作化、工作课堂化”的“双化”教学模式,可以大幅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整个教学过程是在实训室完成,既节约教学场所,又节约教师资源。
一体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由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传统的教学方法向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仿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转变。一体化教学方法要将“教学做”、联结起来,教中学,演中练、讲中训;同时“教演讲”、“学做、练训”要与“检考”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这是一个统一的整合体。我们通过建设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相结合、课室与实训场所相结合的一体化实训室。营造了仿真的工作场景,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职业教育,在仿真的工作岗位中进行技能学习、训练。 一体化实训室的改造和建设,大大地改善了教学的条件,学生和老师在贴近真实工作环境的一体化实训室上课,提高了教学效率,改进了教学效果,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和积极性。
作者简介:
张玉艳,女,大学学历,医学实验师,就职于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实训中心,有多篇文章公开发表于国家级学术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