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腕普京的温情交际

来源 :交际与口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yal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3月的俄罗斯的总统大选即将到来,俄罗斯总统普京也将交出象征总统权力的权杖,而举世的目光早已投向了这个在俄罗斯政坛举足轻重的巨人。毫无疑问,普京是个铁腕人物,果敢而有魄力,其实人们忽略了他也是个很温情的人。
  
  一、恩师啊,我永远只是沃洛佳
  
   那是2005年4月,普京应邀对以色列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他在耶路撒冷“大卫城堡”饭店会见一些自前苏联移居以色列的二战老战士,以纪念即将到来的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普京满脸微笑,亲切地同所有老战士都一一握手,互致问候。然而当他看到一位年近古稀的举止优雅的老妇人,明显地激动起来,眼角显现无限的温情,似乎有些不顾礼节,疾步上前,紧紧与其久久握手,还吻了她。
   会见结束后,普京又走到老妇面前,说:“亲爱的,我就是沃洛佳,咱们一起喝茶吧。”随后,普京和她并肩穿过长长的走廊。普京盯着老妇,摸摸有些秃顶的头,憨憨且十分恭敬地说:“您瞧,岁月无情,我都谢顶了。”老人笑笑说:“我看出来了。”他们单独交谈了大约40分钟。
   媒体一片哗然,此人是谁?一个世界政坛叱咤风云的人物竟然在她面前犹如一个孩子一般,普京和她究竟是什么关系?看着惊诧莫名的记者,普京一脸虔诚地向时任以色列总统卡察夫以及现场的朋友介绍:这是我在281中学念书的德语老师——米娜·莫伊谢耶夫娜!普京满怀感激地回忆了281中学老师对他的悉心培养,并说能见到米娜·莫伊谢耶夫娜是他这次出访中最大的意外收获。普京仿佛陷入往事的回忆中,喃喃自语:老师,我是您永远的沃洛佳……
   有个记者问:尊敬的总统先生,不揣冒昧,沃洛佳是什么意思?普京笑着要莫伊谢耶夫娜作答。
   老人说,沃洛佳是普京的小名。老人笑弯了腰,脸上的皱纹宛如盛开的鲜花,回忆起当年的往事。那时,她很年轻,很漂亮,还没成家,曾在列宁格勒(即今圣彼得堡)281中学任教德语,而普京就选修了她的课。尽管是老师,但她一直把学生当作是自己的弟弟妹妹,只有在上课的时候才严肃,下课了,就和学生打成一片,因此也是当时备受欢迎的老师。而老师记忆中的普京,学习认真,思维敏捷,当然有时耍点小聪明,但人非常谦虚,非常尊敬老师。老人在会面的时候问起普京对她的印象,原以为普京会说她年轻漂亮,没想到普京却一字一顿地说:“您诚实、公正、善良。”
   莫伊谢耶夫娜想出去见见世面,于1973年离开俄罗斯来到了以色列,并设法在以色列空军找到一份工作,现早已退休。老人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35年后他们竟能在这异国他乡邂逅相遇。
   老人得意万分地说:“我面前的学生分明已经成为俄罗斯总统,可在我心目中他还是沃洛佳。即使此后我在电视上看到他,他仍旧是沃洛佳。当时我们谈话时,我简直有点忘乎所以。我不给沃洛佳插话的机会。我像是面对大庭广众口若悬河地发表演讲。我甚至都不记得,我究竟具体都说了些什么。我像是在大发议论,大谈我的生活。沃洛佳静静地侧耳细听,很少打断我。”
   堂堂一国总统,在老师面前没有丝毫的架子,有的只是虔诚和尊敬。怕老师紧张,不忘唤着自己的小名,好似一个顽童对着自己的母亲。是啊,是老师给了普京知识,教会了他做人的道理,才有他今天的叱咤国际风云,而普京对一切都怀着感恩之心。
  
  二、季姆卡,我带着你喜欢吃的煎饼来看你了
  
   在俄罗斯广为流传着普京带着煎饼看望一个白血病患儿的故事。
   孩子叫季姆卡·罗加乔夫,当年才10岁,是个活泼伶俐、惹人喜爱的小男孩。那时,季姆卡住在卡卢加州佩涅维奇镇,因病住进当地医院,经检查是严重的白血病。后来病情不断恶化,医生们不得不把他送到莫斯科接受治疗。因为他不愿意前往莫斯科治疗,医生们于是骗他说“在莫斯科可以到普京总统那儿去吃煎饼”。就这样,有关总统会请吃煎饼的想法牢牢地在季姆卡脑中扎下了根。
   6月12日是季姆卡的生日,恰好也是俄罗斯国庆节。这一天,他给普京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亲爱的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医生曾经告诉我说,如果我去您那吃煎饼,您会很高兴。我非常想去您那里作客,但是没有时间:一会儿是化疗,一会儿是放疗……也许,您可以来看我?如果那样,我会很高兴的……”写完之后,季姆卡把信交给妈妈寄了出去。大人们都当作是玩笑,但季姆卡却坚信:普京总统一定会来。
   一个星期左右,季姆卡收到了一张贺卡和一辆遥控小汽车。贺卡上明确无误地写着“我们回头见”,落款是“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
   季姆卡盼星星盼月亮,终于在一个普普通通的星期日,普京抵达医院,他没有带任何随从,也没有忘记煎饼的事,用提箱给季姆卡带来了很多。
   当时,季姆卡正在住院部的学习室里玩电脑,就听见医院走廊里一片嘈杂,接着,人们几乎是齐声喊了起来:“季姆卡,有客人来看你!”季姆卡还没回过神儿来,就看见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身影——普京总统!
   普京穿着一身灰色西服,脸上的神情轻松泰然,看上去心情非常好。也难怪,他刚刚听完国防部长伊万诺夫的汇报,得知7名被困海底的俄军潜艇官兵已经获救,于是他立即直接从克里姆林宫赶了过来。
   一见到季姆卡,普京总统就微笑着问道:“你好,情况怎么样?”“您好,一切正常。”季姆卡的回答虽然礼貌,但却显得有些紧张。普京又问道:“正在玩电脑吗?”“是啊。”季姆卡点了点头。“我们会再赠送一些,而且能够上互联网。”总统亲切地对面前这位可爱的男孩说。“噢!那太棒了!”季姆卡眼里闪着激动的光芒,兴奋得差点喊了起来。之后,普京自觉地接过防护服穿上,到季姆卡住的病房查看。
   日理万机的普京抽出时间就是为了满足一个孩子童真的愿望。总统的权力是民众给的,只有把民众哪怕是一个孩子的利益放在心头,这样的总统才可能得到人们的尊敬。
   其实,普京在俄罗斯有着崇高的威望,以至于在俄罗斯女人流行的一首歌谣中吟唱“嫁人就要嫁给普京”,足见其迷人的交际魅力,而这一切都是普京的充满人性关怀温情的交际。普京是柔道高手,在交际中亦然。
其他文献
按照这所古老大学的奇怪的传统,我应该是站在这儿,告诉你们那些永恒的智慧。我还是跟你们聊聊吧。  你们已经上了四年的大学了,从5月22日开始你们就没有晚饭吃了。虽然我们会把你们比作已经从哈佛断奶的孩子们,但我从没想到会这么彻底。  当我在Kirkland吃中午饭的时候,在Leverett吃晚饭的时候,当我在我上班时和同学们见面的时候,甚至当我在国外碰见我们刚毕业的学生的时候,同学们都会问我一些问题。
期刊
前不久因动一个简单的手术我住进医院一周,放下了编辑部琐事,没有了电脑和互联网,人变得格外轻松,反而享受起病痛带来的悠闲时光。  同病房3个女人,年龄呈梯形状,所经历的人生轨迹大致相似,谈到三十多年前,青春年少的女孩下乡时满怀理想憧憬未来的时候,不约而同大笑。老大去的是辽宁,她坐在接他们去村庄的马车上,看见当地小孩手里拿着黄颜色的食物,推着同伴失声大喊,他们条件真好呀,在吃蛋糕呢!后来当这些玉米窝窝
期刊
让我们把时间回拨到2004年9月,美国好莱坞,《越狱》电视剧组正在挑选演员。除了导演Brett Ratner亲自担任考官外,某著名电视台的30多位高层也是面试组成员,可谓阵容强大。  前两位面试者被庞大的面试场面吓倒,回答考官的问题畏首畏尾、不干脆利落,这让考官们很失望。当第3位面试者站在大家面前的时候,人们眼前一亮,他脸庞俊秀、身高超过1.8米、一双眼睛更是透着智慧,考官们一下子就提起了兴趣:这
期刊
他的名气丝毫不亚于他的朋友周杰伦、潘玮柏,以至于和女性朋友同进同出就要被“粉丝”们“同仇敌忾”地八卦一番;他的口才也决不逊色于脱口秀节目的大当家,每每主持明星活动总能将自己置身于主角行列中;他被网友们比作“北有李咏,南有汪涵,东有刘仪伟”的合格接班人,因为八面玲珑的交际能力实在令人既汗颜又折服。  自2002年加入Channel[V]之后,他便一跃成为“最时尚、最具实力、最靠谱”的知名VJ,吸引了
期刊
交际指南针  年度派对交际大全  饭桌社交  《北京晨报》调查了全国大中型城市3785个15岁至65岁的当地常住居民,发现中国人的社交半径较小。其中,近90%的人表示对亲戚感觉比较或非常亲近,同学圈和同事圈次之,对社交圈的心理依赖度最低。  调查还表明,中国居民平均每人参加的社交活动仅有1种,而且社交活动的参与度较低,最受青睐的莫过于“饭局”,最为普遍的三种派对交际活动便是聚餐、体育运动和卡拉OK
期刊
现当代文学系有一个叫温柔的女生,住在我们宿舍对门,虽然和我们不是一个班级的,但和我们同一个教室。每次都是我们古代文学专业的先上完课,然后清场,现当代文学的随即入场,场地使用率极高。我们的古代文学教授年过花甲依然风度翩翩,专门研究明清科举制度,一讲起考试作弊之类的话题,就如滔滔江水从唐宋奔流到明清再跨入二十一世纪而不复回,于是常常拖课,于是门口就聚集着一大帮等着上课的叽叽喳喳的女生,其中分贝最高的,
期刊
小津安二郎是日本著名导演,一直听说台湾导演侯孝贤电影和小津之间的渊源关系,侯的电影倒是看过几部,小津的居然被我错过又错过,直至那天朋友借给我一张《东京物语》来扫盲。  正好生病卧床,把手提电脑放到肚皮上看《东京物语》,听火车隆隆地在肚皮上滚过。画面是黑白的影像,古老的日本建筑,两位慈祥老人,开始了一场比缓慢还要缓慢的电影阅读。  日本人大多性格内向,喜怒不轻易溢于言表。电影中印象最深的是听两位夕阳
期刊
对于一株新生的树苗,每一片叶子都很重要,对于一个孕育中的胚胎,每一段染色体碎片都很重要。甚至驰骋寰宇的航天飞机,也可以因为一个油封橡皮圈的疏漏而凌空爆炸,你能说它不重要吗?  ——毕淑敏    二战后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失业人数陡增,工厂效益也不景气。一家濒临倒闭的食品公司为了起死回生,决定裁员三分之一。其中有三种人名列其中:一种是清洁工,一种是司机,一种是无任何技术的仓管人员。这三种人加起来有
期刊
他,生长在大山深处。那一年,当他走出大山时,除了有一身使不完的力气,并无任何一技之长。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他步出了大都市火车站的站台。  在出站口,他用一元钱买了两份都市报纸。对于新闻版面,他匆匆扫过,他极度关心的是报纸上的招聘信息。逐一看过后,他失望了!大专以上的学历、工作经验等等招聘条件他都达不到,自己惟一可取之处就是拥有充满朝气的年龄。年轻真好,但是仅仅具有年轻的优势而别无它长,想在大都市立
期刊
这个世界永远是小职员众,大总裁寡。不过总有奇迹在小职员间发生,有耐人寻味的故事在其间流传。小职员可能永远“小”,永远成不了大总裁,但是小职员依然能够为人类做出大贡献;甚至沧海横流,小职员最终成了大人物,被历史检点进流芳千古的卷册,启迪后来的小职员们不为“小”所困所惑,勇于将人生舞台变大,使心灵变得壮阔博大,成为自己甚至整个世界的俊杰英雄。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当过小职员,是瑞士联邦机构专利局的3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