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社会是一个科技创造的新社会,科技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方式同时对传统的伦理道德提出了挑战。面对科技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我们不得不回避的道德问题。特别是生命科技的发展对传统伦理道理的挑战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一个现实问题。
关键词:生命科技;伦理道德;挑战
科技改变了生活,但也产生了一些与伦理道德价值相冲的事件,这时我们就不得不反思高科技在提高着我们生活质量的同时是不是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违背伦理道德价值的事件呢?特别是生命科技的发展对伦理道德的挑战是我们不得不重视的一个现实问题。
一、科技与伦理道德的内涵
科技是科学和技术的合称,关于科技的含义要从科学和技术两个方面来阐述。科学的内涵一般遵从的是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学派看来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是人类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界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认识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仅仅是一种知识体系,而我们要想通过这种知识体系来改造世界则需要具体的工具,而技术恰恰就是把科学的知识体系运用在现实生活中的工具。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在生活中被创造出来的,即一种方法论。科学被看做是一种认识论,一种知识体系,技术则是把这些理论体系变为现实生活中人类自身需要的工具。因此,科学技术能够被理解为是一种在科学体系下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一种方法论。科技所崇尚的是科学的实践活动,其核心是求真,追求的是一种事实。生命科技实质就是科技所引起的医学上的改变。
伦理,一般与道德联系起来。其实伦理道德严格来说也不是一个概念。伦理通常指的是规范人们行为的一种标准制度,是人们在生活中必须遵循的一系列规范人们行为的秩序。而道德是我们在遵循这些伦理标准时进行的一种善恶判断,是一种我们对事情进行的客观评价。比如我国古代的孟子就提出了人性本善的“性善论”,荀子则认为人性本恶的“性恶论”。道德所说的就是这样一种善恶的判断。西方人的理性生活方式使他们更偏向伦理的概念,而东方的人情世故特色使东方人偏向道德的概念。道德其实是我们在遵循着世界秩序的同时对事情的一种善恶价值观的判断。
二、生命科技对伦理道德的挑战
器官移植引起的伦理道德争论。记得小时候到处弥漫着着这样一件事——有不法分子从活人身上摘取器官,一时之间这件事弄得人心惶惶。如今这件事已经无法辨别真伪了,但这难道不是器官移植带来的负面效应吗?器官移植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伴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今的器官移植似乎更能被大众所接受与理解了。现在随时可以听到有关于一个生命在意外去世后捐献了自己的器官给更多需要的人带来福祉。前几天微博上报道了一个美国妇女在儿子意外死亡后将儿子的心脏捐献给了一个患者,在这位患者心脏移植手术成功后这位母亲听到儿子心脏跳动的瞬间由刚开始的高兴到最后的落泪。我们不知道这位母亲是高兴自己儿子的心脏可以换取他人健康还是伤心自己儿子已不在这个世界但心脏依然可以在这个世界上跳动。这确实是医疗科技的进步能够改变更多需要的人的一生。这样一个医学技术的成长本来是一件造福人类社会的事情,但也对传统的伦理道德提出了挑战。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追求生命的完整性,孔子就曾说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1]。在经历了两千年的历史运转这种思想依然根深蒂固,我们的血液里始终有追求生命完整性的基因在作怪。这时或许就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某个病人由于特殊的体质好不容易等到了一个合适的机会可以挽救以后的生命,但是另外一家人由于深受这种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追求的是生命的一个完整性。这时候他可能会深受来自自己内心的煎熬以及其他外在原因的压力。器官移植带来的另一个非常明显的副作用就是可能产生器官买卖。器官买賣会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以及他人的生命受到严重危害。试问一个健康的人走在大街上被不法分子致残或致死只为了摘取他身上的器官获得高额的利润,那么谁能够为这个人的生命买单。器官移植获得的高额利润将会给这个世界带来怎样的一种毁灭性打击呢?
安乐死对生命道德的挑战。每个个体生命从生到死是一个自然规律,我们也一直遵循着生命自然老死的规则。但是科技的发展却打破了这样一个自人类产生以来就有的规律。我们常常说我们的出生是自己选择不了的,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死的权利,但是我们真的有选择死亡的自由吗?安乐死到底是医学的发展还是人性的堕落?医疗的改进是为了拯救更多的病人,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是为了还给患者一个生的希望,可是医学进步之下安乐死又该如何解释呢?我们所受到的教育一直都是要尊重生命要敬畏生命,哪怕面对一个最微不足道的物体比如一株草,一只蚂蚁等等,我们都没有任何权利来决定它的生死,他们的生死在这个自然界中遵循着应有的规律,更何况这个自然界中最伟大的生命人呢?面对安乐死到底是科技进步下医疗器械的改进还是科技进步下人的价值观的退步?我们是不能否认安乐死可以减少病人的痛苦,但是我们是否有权利为了减少病人的痛苦而选择让病人安乐死呢?我们是否能够信誓旦旦的说这个病人不需要生命毫无意义的延续,毕竟我们不知道这个人他是希望这样一直生活着还是就此为了减少痛苦而结束自己的生命。安乐死对人的传统伦理道德思想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面对生命是顺其自然,是生老病死的观念,而不是为了减少痛苦结束生命的价值观。今天面对安乐死依然是一个具有争议的话题,这其中不仅涉及了道德更涉及的法律的问题。面对安乐死对传统道德的挑战,法律也要从侧面做好。
针对科技带来的道德冲突爱因斯坦就曾明确的说过:“我们这一时代的一大特征就是科学研究硕果累累,科研成果在技术应用中也取得了巨大成功。大家都为此感到欢欣鼓舞。但我们切莫忘记,仅凭知识和技术并不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幸福和尊严。人类完全有理由把高尚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的宣道士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者之上。”[2]因此强调科技发展的同时也要重视科技对伦理道德的挑战,平衡科技和伦理道德是非常重要的。不要让科技过分凌驾在伦理道德之上,泯灭伦理道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孔子.孝经开宗明义章.2015(3).
[2][美]海伦.杜卡斯,巴纳希.霍夫曼编,高志凯译.爱因斯坦谈人生.世界出版社,1984(61).
作者简介:王妲杰(1994),女,汉族,陕西延安人,成都理工大学研一学生,研究方向:科学技术哲学。
关键词:生命科技;伦理道德;挑战
科技改变了生活,但也产生了一些与伦理道德价值相冲的事件,这时我们就不得不反思高科技在提高着我们生活质量的同时是不是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违背伦理道德价值的事件呢?特别是生命科技的发展对伦理道德的挑战是我们不得不重视的一个现实问题。
一、科技与伦理道德的内涵
科技是科学和技术的合称,关于科技的含义要从科学和技术两个方面来阐述。科学的内涵一般遵从的是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学派看来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是人类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界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认识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仅仅是一种知识体系,而我们要想通过这种知识体系来改造世界则需要具体的工具,而技术恰恰就是把科学的知识体系运用在现实生活中的工具。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在生活中被创造出来的,即一种方法论。科学被看做是一种认识论,一种知识体系,技术则是把这些理论体系变为现实生活中人类自身需要的工具。因此,科学技术能够被理解为是一种在科学体系下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一种方法论。科技所崇尚的是科学的实践活动,其核心是求真,追求的是一种事实。生命科技实质就是科技所引起的医学上的改变。
伦理,一般与道德联系起来。其实伦理道德严格来说也不是一个概念。伦理通常指的是规范人们行为的一种标准制度,是人们在生活中必须遵循的一系列规范人们行为的秩序。而道德是我们在遵循这些伦理标准时进行的一种善恶判断,是一种我们对事情进行的客观评价。比如我国古代的孟子就提出了人性本善的“性善论”,荀子则认为人性本恶的“性恶论”。道德所说的就是这样一种善恶的判断。西方人的理性生活方式使他们更偏向伦理的概念,而东方的人情世故特色使东方人偏向道德的概念。道德其实是我们在遵循着世界秩序的同时对事情的一种善恶价值观的判断。
二、生命科技对伦理道德的挑战
器官移植引起的伦理道德争论。记得小时候到处弥漫着着这样一件事——有不法分子从活人身上摘取器官,一时之间这件事弄得人心惶惶。如今这件事已经无法辨别真伪了,但这难道不是器官移植带来的负面效应吗?器官移植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伴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今的器官移植似乎更能被大众所接受与理解了。现在随时可以听到有关于一个生命在意外去世后捐献了自己的器官给更多需要的人带来福祉。前几天微博上报道了一个美国妇女在儿子意外死亡后将儿子的心脏捐献给了一个患者,在这位患者心脏移植手术成功后这位母亲听到儿子心脏跳动的瞬间由刚开始的高兴到最后的落泪。我们不知道这位母亲是高兴自己儿子的心脏可以换取他人健康还是伤心自己儿子已不在这个世界但心脏依然可以在这个世界上跳动。这确实是医疗科技的进步能够改变更多需要的人的一生。这样一个医学技术的成长本来是一件造福人类社会的事情,但也对传统的伦理道德提出了挑战。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追求生命的完整性,孔子就曾说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1]。在经历了两千年的历史运转这种思想依然根深蒂固,我们的血液里始终有追求生命完整性的基因在作怪。这时或许就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某个病人由于特殊的体质好不容易等到了一个合适的机会可以挽救以后的生命,但是另外一家人由于深受这种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追求的是生命的一个完整性。这时候他可能会深受来自自己内心的煎熬以及其他外在原因的压力。器官移植带来的另一个非常明显的副作用就是可能产生器官买卖。器官买賣会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以及他人的生命受到严重危害。试问一个健康的人走在大街上被不法分子致残或致死只为了摘取他身上的器官获得高额的利润,那么谁能够为这个人的生命买单。器官移植获得的高额利润将会给这个世界带来怎样的一种毁灭性打击呢?
安乐死对生命道德的挑战。每个个体生命从生到死是一个自然规律,我们也一直遵循着生命自然老死的规则。但是科技的发展却打破了这样一个自人类产生以来就有的规律。我们常常说我们的出生是自己选择不了的,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死的权利,但是我们真的有选择死亡的自由吗?安乐死到底是医学的发展还是人性的堕落?医疗的改进是为了拯救更多的病人,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是为了还给患者一个生的希望,可是医学进步之下安乐死又该如何解释呢?我们所受到的教育一直都是要尊重生命要敬畏生命,哪怕面对一个最微不足道的物体比如一株草,一只蚂蚁等等,我们都没有任何权利来决定它的生死,他们的生死在这个自然界中遵循着应有的规律,更何况这个自然界中最伟大的生命人呢?面对安乐死到底是科技进步下医疗器械的改进还是科技进步下人的价值观的退步?我们是不能否认安乐死可以减少病人的痛苦,但是我们是否有权利为了减少病人的痛苦而选择让病人安乐死呢?我们是否能够信誓旦旦的说这个病人不需要生命毫无意义的延续,毕竟我们不知道这个人他是希望这样一直生活着还是就此为了减少痛苦而结束自己的生命。安乐死对人的传统伦理道德思想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面对生命是顺其自然,是生老病死的观念,而不是为了减少痛苦结束生命的价值观。今天面对安乐死依然是一个具有争议的话题,这其中不仅涉及了道德更涉及的法律的问题。面对安乐死对传统道德的挑战,法律也要从侧面做好。
针对科技带来的道德冲突爱因斯坦就曾明确的说过:“我们这一时代的一大特征就是科学研究硕果累累,科研成果在技术应用中也取得了巨大成功。大家都为此感到欢欣鼓舞。但我们切莫忘记,仅凭知识和技术并不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幸福和尊严。人类完全有理由把高尚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的宣道士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者之上。”[2]因此强调科技发展的同时也要重视科技对伦理道德的挑战,平衡科技和伦理道德是非常重要的。不要让科技过分凌驾在伦理道德之上,泯灭伦理道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孔子.孝经开宗明义章.2015(3).
[2][美]海伦.杜卡斯,巴纳希.霍夫曼编,高志凯译.爱因斯坦谈人生.世界出版社,1984(61).
作者简介:王妲杰(1994),女,汉族,陕西延安人,成都理工大学研一学生,研究方向:科学技术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