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伴

来源 :散文诗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liu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贴着暖气坐在语音室窗前等待。房屋,树木,曲棍球场地里的一个个木头长椅,还有悬挂在铁丝上一面面巴掌大的彩旗,地上覆盖的一层白雪,都寂寥地一动不动。两个烟筒,一大一小,一远一近,就显得特别突出。远处的那个烟筒冒出的烟被冻住了,像游不动的一片云,仔细分辨,才看得出在一点一点地融进天空,而近处的烟筒冒出的却好似带着滚滚热气,歪歪扭扭往天上飘,在某一个地方消失不见。
  孩子们一放学就瞬间带走了整栋楼的喧闹。寂静了一些时候,走廊里忽然传出男人和女人走下楼时的说话声,掺杂着笑声。无论在什么地方,有男有女,气氛就变得有情调。我像个小孩子一样懵懂,问了自己一个问题,这世界为什么造出男人和女人,而且还要互相配对,住在一个屋子里,躺在一张床上,睡在一个被窝里?
  当习惯了有一个男人睡在自己身边时,翻过去能触碰到他,背过去还能触碰到他,无论怎样辗转反侧都能碰到他,假设突然没有了他,一个人无依无靠,该多么孤单。
  我和他不曾有过死去活来的爱情,现在却连到骨髓,我是这么认为的,我想他也是。他不能出远门,如果非去不可,多半带着我,要不然我就得用灯光来陪伴我。被灯光照着,我很难入睡,身边没有他,我也睡得不踏实。灯光好像能吸走我身上的水分,第二天就像被熬干了,哪里都干巴巴的。
  我等他下班一起回家,等这个他荣我荣、他损我损的伴。每天下班,我都这么等,等得整个教学楼都安安静静,走廊毫无阻挡地一眼能望穿,等到最那端的窗户是白色的,或者偶尔哪个办公室里有同事还没有走,从半虚掩的门里跑出一片温暖的灯光,等得身后一排排的电脑显示屏被黑暗吞没,等得所有的声音都销声匿迹,而这声音上一秒还有,这一秒一齐就消失了。人人都回家去找自己的另一半了,即便没有另一半的也要找点什么来消遣,这点什么也是伴。
  实在没有人,那就养个宠物狗、宠物猫。现在的人都把狗儿猫儿当儿子或者孙子养的。我家十八楼有个老头天天领着一只荷兰狗四处走,捡大家丢弃的纸壳子,捆绑得板板正正往楼上拎。有时能在电梯里看见他,有时能在门厅里看见他。有一次,我给他开门,我们一起上的电梯。小狗眼睛瞪得滴溜溜圆瞧着我。
  他说,这条狗是我的伴啊,我天天跟他说话,儿子离得远,忙工作,哪有时间陪我?一个老头子出门谁能搭理?我立即感觉出了他的孤单。人老了是不是都这样孤单?多么孝顺的儿女也做不到天天陪伴。
  我瞧了一眼放在他脚边的纸壳问,您这么大年纪,看样子日子过得也不错,为什么还要捡呢?
  他说,我和我老伴一个月一万多,我儿子搞房地产,儿媳妇一个月两万多,可就是待不住啊,不找个营业,这日子难过啊!
  这个营业是他的伴,没有事做,日子也孤单。
  就像我这会,没有事做,也不想做事,更不能打扰正忙着回家或者已经进家门的朋友,便孤单单地坐在窗前等他,就索性静下心来望着窗外。
  铁塔被冻住了,房屋被冻住了,树木被冻住了,烟筒被冻住了,地面和白雪也被冻住了,风好像冷得吹不动,铺在面前的是一张画,这副画是用渐渐向西、向下移动的光来调色的。
  我天天望着它们,百看不厭。他们是我的伴。街道上传过来的车声突然清晰,也是我的伴。高楼墙角上的小鸟,也是我的伴。天空飘来一片云也是我的伴。一抬头,忽然看见月亮已经挂在天庭,也是我的伴。
  他一周两节早课,我有两天第一个走进校园,月亮还没落,灯光也没落。立冬以后,天亮得越来越晚,我也是这样贴着暖气坐着等太阳出来。
  我倒喜欢清晨和下班之后,没有任何焦虑的等待,安安静静地,完全没有纷扰,可以为所欲为。我甚至很陶醉于这样的时光,已经发生的和正在发生的,一切都与我无关。我在旧景、旧物里超现实存在。我的世界只有我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是木偶,被上帝操纵着,有时人也把人当木偶,这个时候的我只属于看不见的上帝。
  清晨,我看着窗外由黑变灰,变亮,变成了一个花花世界。这个时候,便由亮变灰,变黑,变成一个无限扩张的黑洞。我不喜欢打开灯,总习惯用大自然的光代替灯光,只要外面没有完全黑下去,只要窗户还是白色的,因此总是在一回头的时候,发现语音室已经漆黑一片。
  有个朋友喜欢把自己裹在黑暗里,把窗帘拉得严严实实,不能透进外界的一丝光,一个人躺在床上或者坐在某个角落里,自称轻度抑郁,而我离抑郁还太遥远,我喜欢大地升起的光胜过世界上所有的黑暗。
  冬至过后,一天长三尅。生命在立冬那天被缩短,从这一天开始又被逐渐拉长。四点半相当于前几天的四点十多分。这个点是他下班的时候,多数会晚一些。我的伴来接我了,已到大门外。我穿过黑色的走廊,啪嗒啪嗒下楼,走出大门,踩过一段积雪,迎着他的车灯跑去。
其他文献
新的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加快,人们似乎都很匆忙。很多时候,人们或许没有时间去音乐厅,去到那种典雅的环境中细细品味古典音乐之美,更多的,只是随意地点开APP,放松一下疲惫的身心。或许,他们也想寻找一首能诠释自己情绪的歌曲。  然而,对于一些人来说,歌不仅仅是歌,而是热爱的表达,是生命的歌唱。这样说似乎过于夸张,可事实就是这样。我喜欢的歌手,并不是那些惊动了许多人青春的歌手,他还很年轻,只有二十岁,却用
期刊
把头抬到四千米的海拔以上去,抵达蓝天。  蓝天似洗,只有太阳的光芒依旧热烈,只有一只鹰偶尔的飞翔,将影子投向不远的雪山。  而秋天是沿着雪线开始的,被风向河谷里吹来,吹成流光溢金的油彩。  肉身欢愉,忧伤如潮水般退去,在消隐的最后捧出对世界金黄的承诺。  要将自己最后的爱向人间说出,从石头深处燃烧出红色的火焰,在秋日的静寂之中,让爱情有着轰鸣的死亡。  是的,没有比秋日更加寂寞的圣殿了。它供人以朝
期刊
“咔嗒——咔嗒——”挖掘机工作的声音不断传来。操场北边墙角的那棵老柳树,在挖掘机巨大的“黑手”摇撼下,渐渐地松动,倾斜,最终“轰然”倒了下去。随同它一起倒进黄土里的,还有那个硕大的、在柳树杈上盘踞了好些年的喜鹊窝。  喜鹊们大概已经搬走了吧?这段时间,建筑队的工人一直在这里频繁研究、丈量,拆除了柳树周围的低矮建筑,毁掉了曾经美化校园的木槿树、龙爪槐,这动静恐怕早就把喜鹊一家唬走了!  扎根在学校操
期刊
衬布上摆放着大葱、萝卜和白菜以及油盐酱醋  这些入画的静物其实就是生活  静止状态中少了些许烟火气  多了几分高贵和典雅  早已熏黄的手指依旧夹着香烟  这逼仄的空间里,呼吸困难  调整构图,调整颜色  那些许的留白,给人喘息的空间  挺直腰板,尽可能掩饰疲倦和蔫样儿  端详这半干的画作,那有序的菜品  多像劳务市场的父辈们  等待一场激烈的挑选  一块木板的处境  草木知春,万物皆有命  发霉、
期刊
流水不是我带来的。秋风  也不是。我恐怕要被误会了  可内心冰凉的不是我  热得滚烫的,也不是我  晨钟,是浪花在歌唱  暮鼓,可能是一片叶子的弦,断了  石头哪有什么柔肠百转,連一根  会弹奏的水草,都不如  可这天地之间  必须要有旁观者,只看着,不说话  才知道尘世的冷和热,悲和喜  从来不是一蹴而就  他们一次次死去活来,一次次  不动声色  在河之洲  河流的抒情,一定是  在河之洲的人
期刊
她听到枝丫的莺雀,婉转鸣叫间,叫醒了阒寂的大地。  她看到阳光踉跄跌进溪流,零碎打捞中,勾勒出云海的轮廓。  她看到燕鹊归巢,蚂蚁搬家。  就连极夜的尽头——喜马拉雅山的雪水,都有来自江河湖海的记忆。  这世间的万物,囿于扶持,困于陪伴,且乐在其中。  她想有一个和她一样的存在,同她拥有思想。  还未想好名字,暂且称呼为“它”。  她跪坐在溪流旁,双手合十置于胸前,开始祷告。  她的眼睛记录着万物
期刊
烟云浩渺,明月慵懒。望着月色皎洁,万物寂静,我也无声。月光如潮,好似要把我淹没,沉溺其中,心底竟再也没泛起一点涟漪。  月色轻跃上我的指尖,手指好像在发着光,发呆的我,眼睛映着圆月,想着刚结束的这次考试,想着那不堪与落魄——是的,一切都涌向我,好像月光般将我淹没。“这次考不好,还有下次,不要灰心,不能放弃。”朋友的安慰似乎很轻盈,如送人飞度镜湖的月色,撫平我受伤的心,但我依然有些惆怅。  我曾幼稚
期刊
小时候,在我们乡下看一场电影,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不仅仅是因为票价高,更重要的是因为那些年,乡下文化生活匮乏,能吃飽不饿就是了不起了。如今,每每想起,那些年,为了看一场电影,我心中总会涌起一股难言的滋味。  记得我年少时候,很少有电影院,即便是一个被誉为“文化之乡”的县城,也就是那么一家,而且还相当简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公社成立了下乡电影队,看电影的欢喜之时多了一些,每逢隆重一些的节假日,或者
期刊
不必为枝枝叶叶煽情  在芳村,陆羽也只是一个符号  沾亲带故的:普洱茶、铁观音、黑茶  各有籍贯又相安无事  芳村有神,神不开口  神话到处都是。最神的一个  是金钱的别名:时间  老的,或者老得快的  抹掉记忆再造许多故事  风也风流,水也扬波  于是,茶叶不必定然是自己  叫村的不必定有乡愁  进出芳村的人  把今天甩给过去  把明天撂给明天  把孩子揽在怀里  不計其数的叶子,老在芳村  吸
期刊
《一路风尘》  赵振元 张小平 著  ISBN:978-7-5411-5814-8  四川文艺出版时  定价:96.00元  在硕果累累的金秋时节,我收到了跨界精英赵振元先生和夫人张小平合著的游记作品集《一路风尘》。无疑,这本书又是他们人生路上收获的又一硕果。  细细翻阅这本书,感慨颇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点浅见:一是从这本书我看到了中华民族勤奋的特性。熟悉赵振元先生的人都知道,他担任太极实业董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