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据说是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自题居室的一副励志联,它看似写景,其实包含着很深的哲理。若仔细揣摩的话,这两句除可以表达对人的高尚品德的赞美之外,用来比喻和形容现代短诗与微型诗评也是极其恰当的——诗好何须长,评赞不在微。本文所摘选的一组现代短诗,通常都在20行以内;本人所写作的微型诗评,通常都在600字左右。通过阅读鉴赏,交流审美感受。
关键词:现代短诗 微型诗评 阅读鉴赏 审美感受
微型诗评是文学评论的一种独特形式,它不像小说评论、散文评论、戏曲评论、影视评论那样,动辄长篇大论,非洋洋数千言不能赏析透彻。而微型诗评,就好似中国古代的“诗话”形式,它不以系统、严密的理论分析取胜,而常常以三言两语为一则,发表鉴赏者对诗歌创作的具体问题、以及对艺术规律与审美等方面的看法或感受。下面就是本人近期在饭后茶余欣赏了一组湖北诗人创作的现代短诗后,随手写下的微型诗评:
一.六月的鲜花
梅晓华(湖北武汉)
星光飞扬
跳动七彩之焰火
希望已烧成虹
染遍天际
灿烂属于云霞
夏风清爽
落成飞花
荡出青春之歌
踏着热浪
信念织成锦绣
铺满天穹
是湛蓝如海的梦
火热与青绿相依
汗水飞舞
骄阳的六月
于是 鲜花遍地
【微型诗评】
粗看上面诗歌的标题,寻思“六月”并不是“鲜花”遍地灿烂的季节呀——除了“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许多春天开花都很美的桃、李、杏等都已结果或上市了。而细品其中的内蕴,才发现原来在“六月的鲜花”这一意象之中是另有“韵外之旨”呀!
“六月”,是全国高考的季节,它是高三学子们“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蓄势待发的日子;而“鲜花”,既是“春华秋实”的象征,也是祝福庆贺的预示,其中蕴含着高中教师们对高三学子们所寄予的深切厚望与热切期待……
理解了诗题的内涵,也就明确了这首诗的主题,因此我们再读其中的诗句,就几乎用不着再多作阐释了:诗的第一小节:“星光飞扬/跳动七彩之焰火/希望已烧成虹/染遍天际”——是对高考季节与气氛的艺术渲染;诗的第二小节:“灿烂属于云霞/夏风清爽/落成飞花/荡出青春之歌”——是老师对高三学子们的深情祝福;诗的第三小节:“踏着热浪/信念织成锦绣/铺满天穹/是湛蓝如海的梦”——是老师对高三学子们的鞭策鼓励;诗的第四小节:“火热与青绿相依/汗水飞舞/骄阳的六月/于是 鲜花遍地”——是老师对高三学子们奋斗结果的热切期待……
综观全诗,里面虽然没有出现一句干巴巴的鼓动性口号,但是却将高中教师们对高三学子们的拳拳之心、淳淳之意、殷殷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读来令人既情怀激荡,又充满温暖,更备受鼓励!——这才是诗,而且是好诗!
二.背一篓白云回家
石琴(湖北孝感)
袅袅的炊烟
伸出了柔软的长臂
来把你拥抱
大山的臂弯处
你似一个娇羞的少女
与他紧紧的相偎
你调皮的戏弄着太阳
任性的
用纤手去拉扯他的胡须
似孙女与爷爷撒娇
偷偷溜到山脚下玩耍
挑逗着吃草的白羊
招惹得牧童
用细细的牧羊鞭
把你和羊群一起赶回家
“哎——”
我和你打了一个招呼
你同样深情地回答我
“哎——”
我多么想,多么想
背一篓白云回家……
【微型诗评】
这首《背一篓白云回家》,是诗作者在旅游张家界时顺便捎带给我们的一件“风味特产”。诗中的想象十分生动,描写极富情趣,既带一种豪放的气势,又含一种婉约的韵味,而且两者相融得极其和谐。
诗的第一、二节,首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地与天相连、情与意相融的动人画面,你看:地上“袅袅的炊烟/伸出了柔软的长臂”,想把天上的白云揽入怀中;而天上的白云则“似一个娇羞的少女”,“紧紧的相偎”在“大山的臂弯处”。在如此雄阔而和谐的美丽意境中,怎不令人心曠神怡而浮想连翩呢?
诗的第三、四节,就是诗作者综合运用拟人、夸张等表现手法,将天上不断飘动与变化的白云进行了丰富的想象描写。这两节诗对“张家界的白云”的生动描绘,既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也显露了作者的童心童趣。据我所知,诗作者已是年过六旬之人,她能以这样的心境去观察、想象与比喻,足见她和我一样同属于“老顽童”之列。
诗的第五节中,我喊你答的两声“哎——”,打破了画面的静谧,像一股飞瀑从高山上奔腾而下……同时,这我喊你答的两声“哎——”,也把“我和白云”、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点睛之笔,是诗的最后那句:“我多么想,多么想/背一篓白云回家……”这句既带豪情又含柔情的结束语,既深情地赞美了张家界的白云,也含蓄地歌颂了祖国的壮美河山,同时也把我的心激荡得恨不得“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去帮诗作者“背一篓白云回家”……
三.夏天的微笑
石琴(湖北孝感)
曾经有过的那一段回忆
在夏日里
已溶入了莲花的清香
荷叶上滚动的
是已风干的那一滴泪
那湿润润的青藤 挂满了一串串已萌芽的思念
月牙儿与风
在细语呢喃耳鬓厮磨
你微笑走来
给我一朵阳光般的笑脸
霎时间我的世界变得那样寂静
天地间仿佛只有
心中一声轻轻地叹息
无法平息那颗颤动的心
小心翼翼地守护着
一个飘忽不定复苏了的梦……
【微型诗评】
这首现代抒情诗不仅诗题非常有趣——它将大自然的“夏天”赋以人类特有的神情“微笑”,使人未读全诗就能先感受到一种心情轻松和精神愉悦;而且全诗语言清新、明快而通俗,毫不板滞、晦涩和深奥。
尤其是全诗极尽融情于景之能事,巧用拟人、夸张和通感等表现技巧,把“夏天”,以及各种景物、意象描绘得鲜活、生动、灵巧、婉约、雅致,充满美感。如“曾经有过的那一段回忆/在夏日里/已溶入了莲花的清香”——诗人将看不见、摸不着的“那一段回忆”这种“知觉”,通过“莲花的清香”这种“嗅觉”呈现出来,巧妙地融情于景。而“荷叶上滚动的/是已风干的那一滴泪”——则是诗人通过对荷叶上的露珠的联想、想象与比拟、夸张,自然地触景生情。再如“那湿润润的青藤/挂满了一串串已萌芽的思念”——诗人既是在把“湿润润”的“触觉”与“挂满了一串串”的“视觉”结合起来,又是在把无形的“思念”通过有形的“青藤”上的“萌芽”呈现出来,这亦是巧妙地融情于景。“月牙儿与风/在细语呢喃/耳鬓厮磨”——诗人运用拟人化的描写,赋于了“夏天”以一种勃勃生机和一座快乐家园的气象。
如果说诗的前两小节是在融情于景,那么诗的后两小节则是在借景抒情。诗中所抒之情虽然不能“知人论世”,但是“以意逆志”,仍能使人感到诗作者是在联想一段甜蜜的回忆,是在表达一份幸福的思念,是在抒发一种美好的憧憬……
四.那只鸟
梅晓华(湖北武汉)
春落飞花
把寂寞种在蓝天
在静默的塘堰
守望
千秋荡在枝头
遥望苍穹
踩一季青蒿
彷徨
舞动双翅的诗情
润湿春夏
披一身云雨
流浪
为了远方
【微型詩评】
有些隽永、含蓄、有味的现代白话诗,真要另用语言去解说它的情感、阐释它的主题、揭示它的寓意、赏析它的技巧等,无疑是“画蛇添足”、费力而不讨好的。相反,如果这时能用简练、概括、甚至“贴标签”的方式来点赞这样的诗,可能反而会有“画龙点睛”的效果。就像上面的这首咏物诗《那只鸟》,它——
喻体新奇而寓意丰富,
诗境朦胧且充满美感。
以物喻人融借景抒情,
看似孤独却志存高远!
至于诗中还有哪些鉴赏“空白”,完全可以留给更多的读诗的人根据各自的阅读体验去继续填补。
五.古碑廊
王海玉(湖北武汉)
静默的风静默的光
把自己站成雕塑的还有劲直的竹篁
斑驳的青石板上
岁月已殤
模糊的笔迹模糊的影像
把每一种生命谱写成不同的乐章
空荡荡的瓦菲下
鹤翅飞翔
忧伤的意境忧伤的诗行
把愤怒写进激荡澎湃的大江
在醉客的酒樽里
不只有思想
南来的孤客北往的行商
把遗落的我准备带向何方
太白搁笔的楼前
飞了黄鹤远了凤凰
【微型诗评】
单从形式上看,这首《古碑廊》诗与前面六首诗一样,都属于现代自由诗;但从内容上看,这首《古碑廊》诗却与前面六首诗有所不同,如果说《六月的鲜花》《背一篓白云回家》《我的诗歌里,有你在出没》《夏天的微笑》《那只鸟》《蝶》都是以热烈、奔放的抒情感染人,那么《古碑廊》则是以冷静、深沉的思考吸引人——它既是在咏物,也是在怀古。
作为咏物诗必须得有物——这“古碑廊”就是诗作者的所咏之物。同时咏物诗只简单写物不行,还要有人的思想情感作其灵魂,使其物中有情、情中有物、情物交融——于是“古碑廊”里的那一块块无生命的石碑便有了形象——“静默的风静默的光/把自己站成雕塑的还有劲直的竹篁”;于是“古碑廊”里的那一块块无声响的石碑便成了琴键——“模糊的笔迹模糊的影像/把每一种生命谱写成不同的乐章”……
若顾名思义,“古碑廊”应该类似“西安碑林”那样,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刻石的集中地点之一,也是历代著名书法艺术珍品的荟萃之地,因而常是文人墨客们观赏与怀古的最佳对象。怀古诗通常是借怀念古迹来感慨兴衰、托古寄情。这类诗因会写到古人往事而多用典故——如“太白搁笔的楼前/飞了黄鹤远了凤凰”——就用到了当年李白登临武昌黄鹤楼感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典故和李白后来登金陵凤凰台写下“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一诗的典故,表达了诗作者对“古碑廊”里石刻艺术的赞美与敬仰之情;这类诗还会因手法委婉而情感蕴藉——如“忧伤的意境忧伤的诗行/把愤怒写进激荡澎湃的大江/在醉客的酒樽里/不只有思想”……
总而言之,《古碑廊》诗不仅一韵到底、琅琅上口,而且情感深沉、意境深邃。
(作者单位:湖北省孝感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现代短诗 微型诗评 阅读鉴赏 审美感受
微型诗评是文学评论的一种独特形式,它不像小说评论、散文评论、戏曲评论、影视评论那样,动辄长篇大论,非洋洋数千言不能赏析透彻。而微型诗评,就好似中国古代的“诗话”形式,它不以系统、严密的理论分析取胜,而常常以三言两语为一则,发表鉴赏者对诗歌创作的具体问题、以及对艺术规律与审美等方面的看法或感受。下面就是本人近期在饭后茶余欣赏了一组湖北诗人创作的现代短诗后,随手写下的微型诗评:
一.六月的鲜花
梅晓华(湖北武汉)
星光飞扬
跳动七彩之焰火
希望已烧成虹
染遍天际
灿烂属于云霞
夏风清爽
落成飞花
荡出青春之歌
踏着热浪
信念织成锦绣
铺满天穹
是湛蓝如海的梦
火热与青绿相依
汗水飞舞
骄阳的六月
于是 鲜花遍地
【微型诗评】
粗看上面诗歌的标题,寻思“六月”并不是“鲜花”遍地灿烂的季节呀——除了“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许多春天开花都很美的桃、李、杏等都已结果或上市了。而细品其中的内蕴,才发现原来在“六月的鲜花”这一意象之中是另有“韵外之旨”呀!
“六月”,是全国高考的季节,它是高三学子们“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蓄势待发的日子;而“鲜花”,既是“春华秋实”的象征,也是祝福庆贺的预示,其中蕴含着高中教师们对高三学子们所寄予的深切厚望与热切期待……
理解了诗题的内涵,也就明确了这首诗的主题,因此我们再读其中的诗句,就几乎用不着再多作阐释了:诗的第一小节:“星光飞扬/跳动七彩之焰火/希望已烧成虹/染遍天际”——是对高考季节与气氛的艺术渲染;诗的第二小节:“灿烂属于云霞/夏风清爽/落成飞花/荡出青春之歌”——是老师对高三学子们的深情祝福;诗的第三小节:“踏着热浪/信念织成锦绣/铺满天穹/是湛蓝如海的梦”——是老师对高三学子们的鞭策鼓励;诗的第四小节:“火热与青绿相依/汗水飞舞/骄阳的六月/于是 鲜花遍地”——是老师对高三学子们奋斗结果的热切期待……
综观全诗,里面虽然没有出现一句干巴巴的鼓动性口号,但是却将高中教师们对高三学子们的拳拳之心、淳淳之意、殷殷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读来令人既情怀激荡,又充满温暖,更备受鼓励!——这才是诗,而且是好诗!
二.背一篓白云回家
石琴(湖北孝感)
袅袅的炊烟
伸出了柔软的长臂
来把你拥抱
大山的臂弯处
你似一个娇羞的少女
与他紧紧的相偎
你调皮的戏弄着太阳
任性的
用纤手去拉扯他的胡须
似孙女与爷爷撒娇
偷偷溜到山脚下玩耍
挑逗着吃草的白羊
招惹得牧童
用细细的牧羊鞭
把你和羊群一起赶回家
“哎——”
我和你打了一个招呼
你同样深情地回答我
“哎——”
我多么想,多么想
背一篓白云回家……
【微型诗评】
这首《背一篓白云回家》,是诗作者在旅游张家界时顺便捎带给我们的一件“风味特产”。诗中的想象十分生动,描写极富情趣,既带一种豪放的气势,又含一种婉约的韵味,而且两者相融得极其和谐。
诗的第一、二节,首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地与天相连、情与意相融的动人画面,你看:地上“袅袅的炊烟/伸出了柔软的长臂”,想把天上的白云揽入怀中;而天上的白云则“似一个娇羞的少女”,“紧紧的相偎”在“大山的臂弯处”。在如此雄阔而和谐的美丽意境中,怎不令人心曠神怡而浮想连翩呢?
诗的第三、四节,就是诗作者综合运用拟人、夸张等表现手法,将天上不断飘动与变化的白云进行了丰富的想象描写。这两节诗对“张家界的白云”的生动描绘,既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也显露了作者的童心童趣。据我所知,诗作者已是年过六旬之人,她能以这样的心境去观察、想象与比喻,足见她和我一样同属于“老顽童”之列。
诗的第五节中,我喊你答的两声“哎——”,打破了画面的静谧,像一股飞瀑从高山上奔腾而下……同时,这我喊你答的两声“哎——”,也把“我和白云”、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点睛之笔,是诗的最后那句:“我多么想,多么想/背一篓白云回家……”这句既带豪情又含柔情的结束语,既深情地赞美了张家界的白云,也含蓄地歌颂了祖国的壮美河山,同时也把我的心激荡得恨不得“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去帮诗作者“背一篓白云回家”……
三.夏天的微笑
石琴(湖北孝感)
曾经有过的那一段回忆
在夏日里
已溶入了莲花的清香
荷叶上滚动的
是已风干的那一滴泪
那湿润润的青藤 挂满了一串串已萌芽的思念
月牙儿与风
在细语呢喃耳鬓厮磨
你微笑走来
给我一朵阳光般的笑脸
霎时间我的世界变得那样寂静
天地间仿佛只有
心中一声轻轻地叹息
无法平息那颗颤动的心
小心翼翼地守护着
一个飘忽不定复苏了的梦……
【微型诗评】
这首现代抒情诗不仅诗题非常有趣——它将大自然的“夏天”赋以人类特有的神情“微笑”,使人未读全诗就能先感受到一种心情轻松和精神愉悦;而且全诗语言清新、明快而通俗,毫不板滞、晦涩和深奥。
尤其是全诗极尽融情于景之能事,巧用拟人、夸张和通感等表现技巧,把“夏天”,以及各种景物、意象描绘得鲜活、生动、灵巧、婉约、雅致,充满美感。如“曾经有过的那一段回忆/在夏日里/已溶入了莲花的清香”——诗人将看不见、摸不着的“那一段回忆”这种“知觉”,通过“莲花的清香”这种“嗅觉”呈现出来,巧妙地融情于景。而“荷叶上滚动的/是已风干的那一滴泪”——则是诗人通过对荷叶上的露珠的联想、想象与比拟、夸张,自然地触景生情。再如“那湿润润的青藤/挂满了一串串已萌芽的思念”——诗人既是在把“湿润润”的“触觉”与“挂满了一串串”的“视觉”结合起来,又是在把无形的“思念”通过有形的“青藤”上的“萌芽”呈现出来,这亦是巧妙地融情于景。“月牙儿与风/在细语呢喃/耳鬓厮磨”——诗人运用拟人化的描写,赋于了“夏天”以一种勃勃生机和一座快乐家园的气象。
如果说诗的前两小节是在融情于景,那么诗的后两小节则是在借景抒情。诗中所抒之情虽然不能“知人论世”,但是“以意逆志”,仍能使人感到诗作者是在联想一段甜蜜的回忆,是在表达一份幸福的思念,是在抒发一种美好的憧憬……
四.那只鸟
梅晓华(湖北武汉)
春落飞花
把寂寞种在蓝天
在静默的塘堰
守望
千秋荡在枝头
遥望苍穹
踩一季青蒿
彷徨
舞动双翅的诗情
润湿春夏
披一身云雨
流浪
为了远方
【微型詩评】
有些隽永、含蓄、有味的现代白话诗,真要另用语言去解说它的情感、阐释它的主题、揭示它的寓意、赏析它的技巧等,无疑是“画蛇添足”、费力而不讨好的。相反,如果这时能用简练、概括、甚至“贴标签”的方式来点赞这样的诗,可能反而会有“画龙点睛”的效果。就像上面的这首咏物诗《那只鸟》,它——
喻体新奇而寓意丰富,
诗境朦胧且充满美感。
以物喻人融借景抒情,
看似孤独却志存高远!
至于诗中还有哪些鉴赏“空白”,完全可以留给更多的读诗的人根据各自的阅读体验去继续填补。
五.古碑廊
王海玉(湖北武汉)
静默的风静默的光
把自己站成雕塑的还有劲直的竹篁
斑驳的青石板上
岁月已殤
模糊的笔迹模糊的影像
把每一种生命谱写成不同的乐章
空荡荡的瓦菲下
鹤翅飞翔
忧伤的意境忧伤的诗行
把愤怒写进激荡澎湃的大江
在醉客的酒樽里
不只有思想
南来的孤客北往的行商
把遗落的我准备带向何方
太白搁笔的楼前
飞了黄鹤远了凤凰
【微型诗评】
单从形式上看,这首《古碑廊》诗与前面六首诗一样,都属于现代自由诗;但从内容上看,这首《古碑廊》诗却与前面六首诗有所不同,如果说《六月的鲜花》《背一篓白云回家》《我的诗歌里,有你在出没》《夏天的微笑》《那只鸟》《蝶》都是以热烈、奔放的抒情感染人,那么《古碑廊》则是以冷静、深沉的思考吸引人——它既是在咏物,也是在怀古。
作为咏物诗必须得有物——这“古碑廊”就是诗作者的所咏之物。同时咏物诗只简单写物不行,还要有人的思想情感作其灵魂,使其物中有情、情中有物、情物交融——于是“古碑廊”里的那一块块无生命的石碑便有了形象——“静默的风静默的光/把自己站成雕塑的还有劲直的竹篁”;于是“古碑廊”里的那一块块无声响的石碑便成了琴键——“模糊的笔迹模糊的影像/把每一种生命谱写成不同的乐章”……
若顾名思义,“古碑廊”应该类似“西安碑林”那样,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刻石的集中地点之一,也是历代著名书法艺术珍品的荟萃之地,因而常是文人墨客们观赏与怀古的最佳对象。怀古诗通常是借怀念古迹来感慨兴衰、托古寄情。这类诗因会写到古人往事而多用典故——如“太白搁笔的楼前/飞了黄鹤远了凤凰”——就用到了当年李白登临武昌黄鹤楼感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典故和李白后来登金陵凤凰台写下“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一诗的典故,表达了诗作者对“古碑廊”里石刻艺术的赞美与敬仰之情;这类诗还会因手法委婉而情感蕴藉——如“忧伤的意境忧伤的诗行/把愤怒写进激荡澎湃的大江/在醉客的酒樽里/不只有思想”……
总而言之,《古碑廊》诗不仅一韵到底、琅琅上口,而且情感深沉、意境深邃。
(作者单位:湖北省孝感市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