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本近代文学中,夏目漱石是少有的严肃作家。他目光敏锐,笔锋犀利,勾画了日本明治社会的种种丑态,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但他思想较为消沉,对现实抱有绝望的态度,晚年这种情绪尤为明显,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总存在一个孤单、愤世、悲观的影子[1]。作为夏目漱石在世时的最后一部作品,《明与暗》是熬尽他心血的最后一部著作,也是最能代表他晚年思想的影子。
故事以津田与阿延这对结婚只有半年时间的年轻夫妇为中心展开。这对夫妇表面和睦融洽,实则各怀心事。丈夫对婚前的旧情人念念不忘,加上自己优越的生活和吉川夫人的挑唆常常对妻子不满;而妻子因为小林和秀子的话而猜疑丈夫是否对自己不忠并有所隐瞒。于是津田夫妇成为故事的主线索,其中又穿插了人伦亲情的隔膜,朋友间的暗斗,心怀叵测的挑唆。通过津田生病住院并出院疗养的日常生活,让读者看到了虚伪、嫉妒、猜疑、偏见、自傲、固执等内心中隐藏的丑与恶。可以说,从人物日常的交流中,他们遵守上流社会的法则,互相尊重,是明的一面;然而他们的内心深处互相斗争,却向读者展示了暗的一面。这些人性或明或暗的部分没有时间空间的限制,一直存在。夏目漱石正是通过对这样的一个小家庭的描写,采用大量精彩的心理描写,批判人性中的暗,发人深省。《明与暗》在人际交往方面给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课。
一、夫妻交往
关于津田,我本人是不喜欢的。新婚半年,本该与妻子相亲相爱,却对旧情人念念不忘。既然他跟清子无缘相守一生,并且他已经有了上流社会的阿延,而清子也已经闪婚成为关夫人,那么他就应该恪守夫道,好好疼爱阿延才是。然而在做手术期间,受吉川夫人的挑唆竟想借着疗养的借口去会见旧情人,到了温泉会馆,清子对它有所避忌,他还费尽心思千方百计地接近清子,故事到这里虽然已经戛然而止,后续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按着夏目漱石关于创作暗的动机,津田必走向了背叛阿延的道路。也许这很符合日本的社会现状,女人地位低下,男人却可以在外面拥有多位情人。正如秀子的丈夫在外面有很多暧昧的女人,秀子却只能沉默。本来就是因为美貌才娶的秀子,二人没有共同的感情基础,再加上婆婆的存在,秀子的婚姻生活注定是不幸的。如果说秀子的不幸是她无法改变的,那么津田从此走向不幸的家庭生活则是他一手造成的。
我想夏目漱石是喜欢阿延这个女性形象的,她能干、机敏、争强好胜并且极力捍卫自己的爱情。她在爱情上有很强的独立意识,这也是她区别秀子的地方。在选择婚姻问题上,她认为这纯粹属于个人问题,必须自作主张。她要求丈夫只爱她一人,怀着这样美好的理想,并且拥有付诸于实践的力量。当她发现丈夫离她越来越远时即使自己被重重包围,即使只有依靠自己孤军奋战,她也要坚决捍卫自己的爱情。当然阿延也有自己的缺点,她爱慕虚荣,爱猜疑。明明夫妻二人还要靠着东京父母的补贴才能过着小康生活,还要用大笔钱买闪耀的戒指。本来阿延一直觉得夫妻很和睦(津田向她隐瞒了过去),只因受到小林的挑唆而变得多疑,这些也都是她的缺点。但是我个人认为这些都是无可厚非的,基本所有的女人都會有这些特点,我们要肯定阿延捍卫爱情的崇高信念。
因此,夫妻交往就要彼此信任,互相坦诚,只有这样才能维持婚姻,让爱情保鲜。
二、父子、姑嫂交往
父子之间本是应该相互扶持的,也许是日本的社会与我们中国的家庭观念有所不同,他们相处的方式也很特别。津田是由叔叔抚养成人的,同样阿延也是,这就导致了他们与父母在观念上的格格不入。津田很不理解父亲的生活方式,父亲是那种比较严肃的人,对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也是不甚了解。在津田结婚后由父亲每月寄钱给津田以补贴家用,也正是因此才过上了小康生活。当然津田也不是无偿接受父亲的补助,他与父亲的协议中明确规定在津田发年终奖时要悉数归还父亲寄给他们的钱,促使这项协议生成的是秀子的丈夫。然而到了年底,津田没有按照约定归还钱,这也使秀子的丈夫陷入了尴尬局面。终于,父亲以修葺房屋用钱为由,不再向津田提供补助,致使津田陷入了财政危机。津田面对这突然打击,显然毫无办法,便转向了对妹妹的怨恨之中,认为是她从中挑唆。由此可见,《明与暗》中的父子显然不是面对面的直接交往,可以说正是因为缺少沟通才使他们的亲情里多了一层厚厚的隔膜,血浓于水的父子之情尚且如此,何况其它?
《明与暗》里的姑嫂相处还是比较典型的东方家庭模式。因为没有从小受过开放的西方教育,她们对彼此的接受程度也只是停留在自己的喜好范围内。坦白说,秀子一开始就不喜欢阿延,认为她是上层社会的人,喜爱骄奢淫逸的生活。父亲还在每月给哥哥寄钱的同时,阿延便用一大笔钱买了相当闪耀的戒指,秀子一方面出于嫉妒,另一方面认为是嫂嫂的挑唆使哥哥挥霍钱财,以致于不能如约偿还父亲钱,况且此事拖累到丈夫,她的丈夫作为担保人也难辞其咎。因此她就恨上了刚与哥哥结婚的嫂子。阿延本身也是单纯善良的,结婚前对小姑子也不了解。婚后对小姑子的认识也是从丈夫那里得来的。他们夫妻陷入财政危机后,津田的埋怨也使阿延开始对小姑子不满。有人说,有女人的地方就有妒忌,《明与暗》中也存在。秀子天生丽质,阿延多少还是嫉妒的,有秀子在的地方总是想与她一决高下,这也就产生了种种暗斗。再加上在医院里秀子当着丈夫的面说自己的坏话,致使她们之间的矛盾无限升级。
三、上下级、朋友交往
可以说职场中永远存在长幼尊卑分明的现象,不管在哪个国度,下级永远对上级格外尊敬,《明与暗》中也是如此。吉川夫人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贵夫人,为人做媒、助人为乐,担当着受益者的恩人角色。这现象在津田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在津田资金困难时吉川夫人伸出了援助之手;津田住院时吉川夫人前来探视;津田去温泉看望清子之时,吉川夫人不仅提供了旅费和休假,还让他为清子带去了礼品。这个世界是人们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的充满爱的“光明”世界。正是利用丈夫与津田的这种上下级的关系,吉川夫人才企图通过控制津田建立专属于自己的人际交往圈。津田出于对上级的尊敬一步步陷入吉川夫人的陷阱之中。另一方面,在人们的周围,存在着一个看不见却能感觉到的世界,吉川夫人对他人的占有欲、支配欲以及不择手段的报复欲所展现的私欲膨胀的世界,即“暗”的世界。夏目漱石通过对盘踞在人们内心深处“私欲”的挖掘,进一步坚定了其“则天去私”的思想。[2]
人际交往显然不是单纯简单的,正确处理人际交往关系有利于我们家庭生活和职业生涯的和谐。《明与暗》中存在了这样的一个人物,他不懂得如何处理人际交往,由于在痛苦的苟延残喘的长期折磨下,成长为不折不扣的接近于变态的愤青心理,他就是小林。也许夏目漱石对他是同情的,认为他虽是知识分子却穷困潦倒,最后却要奔走异国他乡很是可怜。我却认为不得志的知识分子很多,但不是都像他那样成为愤青,如中国的苏轼虽几次贬谪,却积极乐观造福一方。而小林在知识分子中显然心灵已被扭曲,几近变态。作为下层社会的一员,他因为跻身不到上流社会而痛恨所有上流社会的人。痛恨也就算了,他还每每与津田在一起极尽讽刺之后占尽便宜。并利用津田的过去威胁津田。向津田索要大衣(趁津田住院期间去家里要),连自己去朝鲜的费用都向津田索要,成功后不仅不心存感激,仍然极尽讽刺津田。这样的人不懂感恩,不懂人情世故无论到哪里都不会生存好,这一点毋庸置疑。津田虽然也讨厌他,但仍能和他继续相处这一点值得我们很多人学习,做人交友就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早期夏目漱石的创作比较诙谐幽默,让读者开心的同时也感到少许的沉重,如《我是猫》、《哥儿》等。但《明与暗》这部作品文笔庄严凝重。已到晚年的夏目漱石,有了更多的创作体验和人生阅历,对社会的观察更加全面细致,再加上病痛的折磨,这时的他想必心情很沉重,才诞生了这样的《明与暗》。1916年8月21日,夏目漱石在创作《明与暗》期间给久米正雄与芥川龙之介的信中写到:“我已写了近百回那样的事,因而大大地被庸俗化了。所以三、四前开始,我把写汉诗作为午后的日课。”这说明了《明与暗》故事的阴暗和庸俗的东西使作者厌倦,而欲以汉诗净化自己的心灵[3]。由此更能说明《明与暗》的创作主旨及语言的严肃深刻,文笔凝重,读来让人深醒,并且愈发沉重。人际交往是一门学问,希望我们能从《明与暗》中得到些许启发。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明伦校区文学院10级】
【参考文献】
[1]朱维之等,外国文学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88(4)
[2]引用热速网的论文关于夏目漱石《名暗》中“暗”的分析,此论文发表于2012年2月18日
[3] 夏目漱石[日],林怀秋、刘介人[译],《明暗》序言,海峡文艺出版社,1984
故事以津田与阿延这对结婚只有半年时间的年轻夫妇为中心展开。这对夫妇表面和睦融洽,实则各怀心事。丈夫对婚前的旧情人念念不忘,加上自己优越的生活和吉川夫人的挑唆常常对妻子不满;而妻子因为小林和秀子的话而猜疑丈夫是否对自己不忠并有所隐瞒。于是津田夫妇成为故事的主线索,其中又穿插了人伦亲情的隔膜,朋友间的暗斗,心怀叵测的挑唆。通过津田生病住院并出院疗养的日常生活,让读者看到了虚伪、嫉妒、猜疑、偏见、自傲、固执等内心中隐藏的丑与恶。可以说,从人物日常的交流中,他们遵守上流社会的法则,互相尊重,是明的一面;然而他们的内心深处互相斗争,却向读者展示了暗的一面。这些人性或明或暗的部分没有时间空间的限制,一直存在。夏目漱石正是通过对这样的一个小家庭的描写,采用大量精彩的心理描写,批判人性中的暗,发人深省。《明与暗》在人际交往方面给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课。
一、夫妻交往
关于津田,我本人是不喜欢的。新婚半年,本该与妻子相亲相爱,却对旧情人念念不忘。既然他跟清子无缘相守一生,并且他已经有了上流社会的阿延,而清子也已经闪婚成为关夫人,那么他就应该恪守夫道,好好疼爱阿延才是。然而在做手术期间,受吉川夫人的挑唆竟想借着疗养的借口去会见旧情人,到了温泉会馆,清子对它有所避忌,他还费尽心思千方百计地接近清子,故事到这里虽然已经戛然而止,后续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按着夏目漱石关于创作暗的动机,津田必走向了背叛阿延的道路。也许这很符合日本的社会现状,女人地位低下,男人却可以在外面拥有多位情人。正如秀子的丈夫在外面有很多暧昧的女人,秀子却只能沉默。本来就是因为美貌才娶的秀子,二人没有共同的感情基础,再加上婆婆的存在,秀子的婚姻生活注定是不幸的。如果说秀子的不幸是她无法改变的,那么津田从此走向不幸的家庭生活则是他一手造成的。
我想夏目漱石是喜欢阿延这个女性形象的,她能干、机敏、争强好胜并且极力捍卫自己的爱情。她在爱情上有很强的独立意识,这也是她区别秀子的地方。在选择婚姻问题上,她认为这纯粹属于个人问题,必须自作主张。她要求丈夫只爱她一人,怀着这样美好的理想,并且拥有付诸于实践的力量。当她发现丈夫离她越来越远时即使自己被重重包围,即使只有依靠自己孤军奋战,她也要坚决捍卫自己的爱情。当然阿延也有自己的缺点,她爱慕虚荣,爱猜疑。明明夫妻二人还要靠着东京父母的补贴才能过着小康生活,还要用大笔钱买闪耀的戒指。本来阿延一直觉得夫妻很和睦(津田向她隐瞒了过去),只因受到小林的挑唆而变得多疑,这些也都是她的缺点。但是我个人认为这些都是无可厚非的,基本所有的女人都會有这些特点,我们要肯定阿延捍卫爱情的崇高信念。
因此,夫妻交往就要彼此信任,互相坦诚,只有这样才能维持婚姻,让爱情保鲜。
二、父子、姑嫂交往
父子之间本是应该相互扶持的,也许是日本的社会与我们中国的家庭观念有所不同,他们相处的方式也很特别。津田是由叔叔抚养成人的,同样阿延也是,这就导致了他们与父母在观念上的格格不入。津田很不理解父亲的生活方式,父亲是那种比较严肃的人,对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也是不甚了解。在津田结婚后由父亲每月寄钱给津田以补贴家用,也正是因此才过上了小康生活。当然津田也不是无偿接受父亲的补助,他与父亲的协议中明确规定在津田发年终奖时要悉数归还父亲寄给他们的钱,促使这项协议生成的是秀子的丈夫。然而到了年底,津田没有按照约定归还钱,这也使秀子的丈夫陷入了尴尬局面。终于,父亲以修葺房屋用钱为由,不再向津田提供补助,致使津田陷入了财政危机。津田面对这突然打击,显然毫无办法,便转向了对妹妹的怨恨之中,认为是她从中挑唆。由此可见,《明与暗》中的父子显然不是面对面的直接交往,可以说正是因为缺少沟通才使他们的亲情里多了一层厚厚的隔膜,血浓于水的父子之情尚且如此,何况其它?
《明与暗》里的姑嫂相处还是比较典型的东方家庭模式。因为没有从小受过开放的西方教育,她们对彼此的接受程度也只是停留在自己的喜好范围内。坦白说,秀子一开始就不喜欢阿延,认为她是上层社会的人,喜爱骄奢淫逸的生活。父亲还在每月给哥哥寄钱的同时,阿延便用一大笔钱买了相当闪耀的戒指,秀子一方面出于嫉妒,另一方面认为是嫂嫂的挑唆使哥哥挥霍钱财,以致于不能如约偿还父亲钱,况且此事拖累到丈夫,她的丈夫作为担保人也难辞其咎。因此她就恨上了刚与哥哥结婚的嫂子。阿延本身也是单纯善良的,结婚前对小姑子也不了解。婚后对小姑子的认识也是从丈夫那里得来的。他们夫妻陷入财政危机后,津田的埋怨也使阿延开始对小姑子不满。有人说,有女人的地方就有妒忌,《明与暗》中也存在。秀子天生丽质,阿延多少还是嫉妒的,有秀子在的地方总是想与她一决高下,这也就产生了种种暗斗。再加上在医院里秀子当着丈夫的面说自己的坏话,致使她们之间的矛盾无限升级。
三、上下级、朋友交往
可以说职场中永远存在长幼尊卑分明的现象,不管在哪个国度,下级永远对上级格外尊敬,《明与暗》中也是如此。吉川夫人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贵夫人,为人做媒、助人为乐,担当着受益者的恩人角色。这现象在津田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在津田资金困难时吉川夫人伸出了援助之手;津田住院时吉川夫人前来探视;津田去温泉看望清子之时,吉川夫人不仅提供了旅费和休假,还让他为清子带去了礼品。这个世界是人们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的充满爱的“光明”世界。正是利用丈夫与津田的这种上下级的关系,吉川夫人才企图通过控制津田建立专属于自己的人际交往圈。津田出于对上级的尊敬一步步陷入吉川夫人的陷阱之中。另一方面,在人们的周围,存在着一个看不见却能感觉到的世界,吉川夫人对他人的占有欲、支配欲以及不择手段的报复欲所展现的私欲膨胀的世界,即“暗”的世界。夏目漱石通过对盘踞在人们内心深处“私欲”的挖掘,进一步坚定了其“则天去私”的思想。[2]
人际交往显然不是单纯简单的,正确处理人际交往关系有利于我们家庭生活和职业生涯的和谐。《明与暗》中存在了这样的一个人物,他不懂得如何处理人际交往,由于在痛苦的苟延残喘的长期折磨下,成长为不折不扣的接近于变态的愤青心理,他就是小林。也许夏目漱石对他是同情的,认为他虽是知识分子却穷困潦倒,最后却要奔走异国他乡很是可怜。我却认为不得志的知识分子很多,但不是都像他那样成为愤青,如中国的苏轼虽几次贬谪,却积极乐观造福一方。而小林在知识分子中显然心灵已被扭曲,几近变态。作为下层社会的一员,他因为跻身不到上流社会而痛恨所有上流社会的人。痛恨也就算了,他还每每与津田在一起极尽讽刺之后占尽便宜。并利用津田的过去威胁津田。向津田索要大衣(趁津田住院期间去家里要),连自己去朝鲜的费用都向津田索要,成功后不仅不心存感激,仍然极尽讽刺津田。这样的人不懂感恩,不懂人情世故无论到哪里都不会生存好,这一点毋庸置疑。津田虽然也讨厌他,但仍能和他继续相处这一点值得我们很多人学习,做人交友就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早期夏目漱石的创作比较诙谐幽默,让读者开心的同时也感到少许的沉重,如《我是猫》、《哥儿》等。但《明与暗》这部作品文笔庄严凝重。已到晚年的夏目漱石,有了更多的创作体验和人生阅历,对社会的观察更加全面细致,再加上病痛的折磨,这时的他想必心情很沉重,才诞生了这样的《明与暗》。1916年8月21日,夏目漱石在创作《明与暗》期间给久米正雄与芥川龙之介的信中写到:“我已写了近百回那样的事,因而大大地被庸俗化了。所以三、四前开始,我把写汉诗作为午后的日课。”这说明了《明与暗》故事的阴暗和庸俗的东西使作者厌倦,而欲以汉诗净化自己的心灵[3]。由此更能说明《明与暗》的创作主旨及语言的严肃深刻,文笔凝重,读来让人深醒,并且愈发沉重。人际交往是一门学问,希望我们能从《明与暗》中得到些许启发。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明伦校区文学院10级】
【参考文献】
[1]朱维之等,外国文学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88(4)
[2]引用热速网的论文关于夏目漱石《名暗》中“暗”的分析,此论文发表于2012年2月18日
[3] 夏目漱石[日],林怀秋、刘介人[译],《明暗》序言,海峡文艺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