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选角度深立意

来源 :初中生学习指导·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样的材料,不同的人写起来,效果往往不一样。我们从这些文章中可以看出,有些作者能从平凡的事物中挖掘出深刻独到的見解,其文字充满思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那些缺乏思想的文字,往往难以博得读者的眼球。
  有位作家说得好,文章最终要靠深刻独到的见解。文章是表达人们思想的重要载体,如果没有思想,文章的价值会大打折扣。要想做到思想深刻、见解独到,立意很重要。在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立意深刻便是其中重要的一条。
  怎样才算立意深刻呢?
  要做到立意深刻,就要见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未言,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当然,这只是概括而言的,具体到文章上,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分析某种现象存在的背景和原因,深入揭示某种现象的特殊意义,指出规律,预见发展,等等。
  如何做到立意深刻呢?
  方法一:注重积累,善用素材
  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经常阅读书报,积累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包括文学作品中和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积累哲理名言,背诵经典诗文。立意深刻的文章往往材料运用得当,富有内涵。例如: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一种禅宗的境界。忘怀事务,遁入空寂,可获得一种宁静的生活之美、闲适之美,但这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超脱。周国平说过:“超脱,即彻悟人类的根本局限,对暂时和相对的人生遭遇保持心理距离。”
  ——中考佳作《寻找心灵的栖居地》
  在这段文字里,作者引用了诗词名句和名人名言,在对比中具体地论述了何为真正的超脱,在增强说服力的同时,也平添了文章的底蕴。
  方法二:小处切入,深入挖掘
  无论是叙事,还是发表议论,具体写作时,选择的切入口都不要太大。切入口太大,在短短的六百多字的篇幅里,不容易说透,要想做到深刻是比较困难的。选择一个小的切入口则不然,因为“口子”小,写作时就可以“择其一点,不及其余”,将笔力集中到一点,深入挖掘,这样自然容易写得深刻。比如,面对“财富”这个话题,“把握好自己的财富”相对于“珍惜财富”的口子就要小得多,也会容易写出深刻的内容来。
  方法三:变换角度,全面分析
  古诗说得好,“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于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会有不同的结果。在分析事物时,如果只从一个角度进行思考,往往只会得到片面的认识。要想全面地认识问题,就要学会转换角度,既要看到事物的这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的另一面;既要从正面看事物,又要从反面看事物。例如:
  是啊,一旦有了坚定的自信心,人就会爆发出巨大的力量。如果周公瑾没有自信,怎么会有赤壁大捷?如果罗斯福没有自信,怎能连任四届总统?如果比尔·盖茨没有自信,怎能达到事业的顶峰?成功学的创始人拿破仑·希尔说过:“自信是人类运用和驾驭宇宙无穷大智的唯一管道,是所有奇迹的根基,是所有科学法则无法分析的玄妙神迹的发源地。”
  ——中考佳作《挖掘自信的清泉》
  作者首先直接肯定了自信的巨大作用,接着运用反问,对三位名人的经历进行了大胆的假设,最后又引用名人名言说明自信的力量。如此全面地分析,自然将自信的力量分析得透彻。
  方法四:注意联系,挖掘本质
  世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我们在思考问题时,要注意这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联系,从事物之间的联系中发现本质。例如: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两者都需要用苦与乐去演绎。我们不会为单纯的快乐去捧腹,更不会为单纯的痛苦去哀叹。正因为快乐与痛苦相生相存,所以我们在欢乐的艳阳天里学会冷静,在忧伤的黑森林里看到光明。
  ——中考佳作《苦与乐》
  苦与乐是相互联系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因为有了快乐,人们才会理性对待痛苦;因为有了痛苦,人们才努力寻找快乐。我们在快乐与痛苦的交替中体验着生活。选文作者运用联系的观点思考苦与乐,精湛、深刻地道出了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在叙事时,不是把事情叙述清楚就算完了,要运用联系,展开联想,由事及理,由现象到本质,挖掘出事情的意义,通过卒章显志、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等手法提升文章的内涵。例如:
  有些事,错过了就是永远;有些人,一转身就是一辈子。不要忽略任何爱,因为毕竟没有多少爱能够从头再来!
  ——中考佳作《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上面这段文字是文章的结尾,采用的是卒章显志的手法,揭示了自己从外婆对“我”的爱中得到的启示,富有哲理,令人回味无穷。
  方法五:反弹琵琶,写出新意
  在人们熟悉的事物中注入新的元素,重新解读,能够让人耳目一新,达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例如: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运用反弹琵琶,我们可以说“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人们常说“班门弄斧,贻笑大方”,运用反弹琵琶,我们可以说“班门弄斧,值得提倡”;人们常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运用反弹琵琶,我们可以说“功夫再深,铁杵也未必能磨成针”;等等。反弹琵琶手法运用得好,往往能打破人们的思维定式,表达出全新的见解,让人读后有一种别有洞天的感觉,从而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其他文献
1. 如图1,已知,Rt△ABC中,∠ACB = 90°,点D是斜边AB的中点,连接CD,过点A作CD的垂线,分别交BC,CD于点E,F,若CD = 5,AE = [203],则AC的值为 .  2. 如图2,已知抛物线[y=ax2+bx+c]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其中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C [52 ,0],直线AB的解析式为[y=-33x+23]. 在第一象限的拋物线上取一点D,过
期刊
until一词在中考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且not...until又是一个重点句型,所以,希望同学们一定要掌握它的用法。  一、从含义上讲,可与时间、地点连用。如:  He worked until midnight. 他一直工作到午夜。  The boy didn’t go to bed until ten o’clock. 这个男孩直到10点才上床睡觉。  Go along this stree
期刊
在社交活動中,邀请和被邀请是经常遇到的事。真正的邀请所表达的内容很明确,需确定目的、时间、地点、请求回复等事宜。而日常口语中那些随口说出的话,你千万别当真,这些话只是结束交谈的信号,而并非向你发出邀请。如果拒绝邀请,千万要把握好拒绝的语气和方式,不要伤了对方的感情。   [典型表达]  发出邀请时用语:  Would you like to...? 你愿意做……吗?  Will you come
期刊
I. 單项选择。  1. It’s a serious problem. We can’t decide Mr Harries comes back.  A. while B. since C. until D. so  2. It is difficult for us to learn a lesson in life we’ve actually had that lesso
期刊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个小题,共21分。其中1~6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2分;7~9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3分,漏选得2分,错选、多选不得分)  1. 下面物理量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0.18 m B. 人感觉比较舒适的气温是37 ℃  C. 汽车正常行驶的速度为1.1 m/s D. 人体的平均密度约为3 × 103 k
期刊
机械效率是中考物理的重点之一,许多同学由于对概念理解不透彻,解题时往往陷入误区而出错。下面为同学们盘点有关机械效率的五大误区。  一、误认为越省力机械效率越高  例1 同一滑轮用如图1甲、乙两种方式匀速提升重为100 N的物体,已知滑轮重20 N,绳重和滑轮的摩擦力不计。则 ( )。  A. 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D. 手的拉力:F甲η乙。  答案:C
期刊
“走马灯”是中国民间彩灯的一种,常见于元宵节、中秋节。其原理是,灯内点上蜡烛,蜡烛燃烧产生热量造成空气流动,进而带动轮轴转动,轮轴上有剪纸,烛光将剪纸的影投射在屏上。由于灯的各个面上一般绘制有古代武将骑马的图画,转动起来好像画中人物你追我赶一样,故名“走马灯”。  一、实验要点  1.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2. 实验器材:蜡烛、火柴、纸杯、铁丝、铁夹、铅笔、按扣、刻刀。  3. 实验过程:如
期刊
动态电路是指由于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或开关的通断引起相应电学物理量发生变化的多状态电路。动态电路问题综合性强,难度大,是中考的热点和高频考点。下面结合中考真题,分类剖析此类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一、滑动变阻器型动态电路  1. 首先用“去表法”简化电路,明确电路连接方式并画出直观等效电路图;2. 再明确各电表测量对象并在直观电路图上添加电表;3. 然后判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是否
期刊
中考浮力题灵活多变,综合性强,同学们往往在这类题型上失分较多。下面通过剖析近年来中考典型错例,帮助大家走出浮力题的误区。  误区一:混淆比较浮力大小的方法  例1(2019·辽宁·鞍山)甲、乙、丙、丁四个体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的实心球,在水中静止后的情况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球受到的浮力最大  B. 丙、丁两球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C. 甲、乙、丙三球受到的浮力相等  D.
期刊
分析机械能的变化情况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根据影响机械能大小的因素进行判断;二是根据物体在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中,除重力或弹性绳、弹簧等的弹力外,有无其他力做功(即有无机械能与其他形式的能发生相互转化)作出判断。  一 根据影响机械能大小的因素作出判断  先根据影响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分析动能、势能的大小是否变、如何变(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其动能越大;重力势能的大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