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三年制幼师专业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理论学习难以唤起学习热情。在具备一定的幼教专业知识和素养的前提下,利用“工学结合,异地教育”的模式,充分激发和培养他们从事幼教工作的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
关键词:三年制幼师学生;异地教育;职业能力
为了全面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祁阳师范学校(以下简称“我校”)根据学前教育专业三年制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从事幼教工作的能力要求,实行中期三至四个月的“工学结合,异地教育”的新模式。
一、不能用过去的教学方法来教职业学校的学生
“不能用过去的教学方法来教职业学校的学生”,这是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院长曹勇安教授的话。曹教授的话可谓是一针见血。一是过去小学、初中的那套方法对这些学生来讲,已经证明是失败的;二是职业教育主要为企业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而不是中国式的考大学的人才;三是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要求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
二、“工学结合,异地教育”培养职业能力的探索
“工学结合,异地教育”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它是职业教育的特色和优势。
1.“工学结合,异地教育”的基本操作
我校选择广东珠三角两家较有影响的教育集团合作,将自愿报名参加异地教育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统一送至珠三角地区一些办学理念先进、管理规范的幼儿园,周一至周五在幼儿园见习、试教,周六至周日到培训点集中学习培训。
其间,所有学生实行集中学习、统一管理,由集团、学校、幼儿园三方面各派专家、老师全程指导。在幼儿园的实习由幼儿园老师传帮带,指导学生写幼儿活动设计教案、协助开展幼儿教育活动、实习带班等。在培训点集中培训,由公司聘请幼教专家、优秀教师培训讲座、教学示范。我校指导教师跟踪反馈信息,答疑、释疑、组织讨论等,并开展先进教学方法和特色课程的学习。异地教育总时间不少于四个月,学习结束后,再回学校总结提升,参加考试考核。
2.“工学结合,异地教育”的做中学,学中做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20世纪初,欧洲著名进步主义教育家德可乐利把兴趣作为教学法的中心,他指出:“兴趣是个水闸门,借助它,注意的水库被打开,并规定了流向。”由此可知,让学生产生兴趣是多么重要。让学生一生从事幼儿教育职业更需要引人入境的环境去激发。“工学结合,异地教育”提供了激发兴趣、诱发职业爱好的良好平台。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职业爱好,要加强环境熏陶与亲身体验,让学生去幼儿园感受气氛、感受幼儿的学习,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领悟幼儿园的教学感情。例如在开展“交通信号灯的安全教育”活动时,学生见到幼儿对生活的常识、生存的技能、生命的意义充满渴望与兴趣时,他们也深受教育,这种发自内心的感慨与感悟,有利于学生对开展幼儿教学活动意义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对幼儿教学活动方式方法的内化与深化,并且对增强职业兴趣与责任感也是很有催化作用的。
三、激发学生主动探索从事幼教职业所需的职业能力
1.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主要是学生的事,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是“工学结合,异地教育”中提高学生兴趣和全方位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加强合作,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在相互协调配合中探索,在互帮互教中实践。如开展游戏活动时,各种游戏的角色需要协调配合和示范。又如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时,从策划到方案制作,从具体组织实施到安全措施等,都要求实习学生在讨论和互帮互教中共同去完成。
2.任务驱动学习
所谓任务驱动学习,就是在“工学结合,异地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紧紧围绕幼教活动五大领域中的某一教育活动任务,在强烈的任务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并面对活生生的现场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不断摸索、探究,否则“上台容易,下台难”。而事实上,所有参与“工学结合,异地教育”的学生,一旦身临其境,绝大多数学生都会因为任务的驱动,认真去做,去互动协作。他们从中不断地感受成功,获得快乐,久而久之逐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从而激发他们主动探索从事幼教职业所需的职业能力。
(作者单位:祁阳师范学校)
关键词:三年制幼师学生;异地教育;职业能力
为了全面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祁阳师范学校(以下简称“我校”)根据学前教育专业三年制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从事幼教工作的能力要求,实行中期三至四个月的“工学结合,异地教育”的新模式。
一、不能用过去的教学方法来教职业学校的学生
“不能用过去的教学方法来教职业学校的学生”,这是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院长曹勇安教授的话。曹教授的话可谓是一针见血。一是过去小学、初中的那套方法对这些学生来讲,已经证明是失败的;二是职业教育主要为企业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而不是中国式的考大学的人才;三是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要求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
二、“工学结合,异地教育”培养职业能力的探索
“工学结合,异地教育”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它是职业教育的特色和优势。
1.“工学结合,异地教育”的基本操作
我校选择广东珠三角两家较有影响的教育集团合作,将自愿报名参加异地教育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统一送至珠三角地区一些办学理念先进、管理规范的幼儿园,周一至周五在幼儿园见习、试教,周六至周日到培训点集中学习培训。
其间,所有学生实行集中学习、统一管理,由集团、学校、幼儿园三方面各派专家、老师全程指导。在幼儿园的实习由幼儿园老师传帮带,指导学生写幼儿活动设计教案、协助开展幼儿教育活动、实习带班等。在培训点集中培训,由公司聘请幼教专家、优秀教师培训讲座、教学示范。我校指导教师跟踪反馈信息,答疑、释疑、组织讨论等,并开展先进教学方法和特色课程的学习。异地教育总时间不少于四个月,学习结束后,再回学校总结提升,参加考试考核。
2.“工学结合,异地教育”的做中学,学中做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20世纪初,欧洲著名进步主义教育家德可乐利把兴趣作为教学法的中心,他指出:“兴趣是个水闸门,借助它,注意的水库被打开,并规定了流向。”由此可知,让学生产生兴趣是多么重要。让学生一生从事幼儿教育职业更需要引人入境的环境去激发。“工学结合,异地教育”提供了激发兴趣、诱发职业爱好的良好平台。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职业爱好,要加强环境熏陶与亲身体验,让学生去幼儿园感受气氛、感受幼儿的学习,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领悟幼儿园的教学感情。例如在开展“交通信号灯的安全教育”活动时,学生见到幼儿对生活的常识、生存的技能、生命的意义充满渴望与兴趣时,他们也深受教育,这种发自内心的感慨与感悟,有利于学生对开展幼儿教学活动意义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对幼儿教学活动方式方法的内化与深化,并且对增强职业兴趣与责任感也是很有催化作用的。
三、激发学生主动探索从事幼教职业所需的职业能力
1.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主要是学生的事,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是“工学结合,异地教育”中提高学生兴趣和全方位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加强合作,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在相互协调配合中探索,在互帮互教中实践。如开展游戏活动时,各种游戏的角色需要协调配合和示范。又如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时,从策划到方案制作,从具体组织实施到安全措施等,都要求实习学生在讨论和互帮互教中共同去完成。
2.任务驱动学习
所谓任务驱动学习,就是在“工学结合,异地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紧紧围绕幼教活动五大领域中的某一教育活动任务,在强烈的任务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并面对活生生的现场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不断摸索、探究,否则“上台容易,下台难”。而事实上,所有参与“工学结合,异地教育”的学生,一旦身临其境,绝大多数学生都会因为任务的驱动,认真去做,去互动协作。他们从中不断地感受成功,获得快乐,久而久之逐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从而激发他们主动探索从事幼教职业所需的职业能力。
(作者单位:祁阳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