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T细胞与细胞因子异常

来源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andid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介绍   针对外来抗原体液免疫反应的启动是一项复杂的生物学行为,涉及众多细胞类型及其分泌产物.反应发生于当抗原如细胞表面糖蛋白首次与抗原递呈细胞(APC)作用时.APC通常是MHC-2+的巨嗜细胞或树突状细胞,某些情况下是B细胞.抗原肽转载至Ⅱ类分子,装运至APC胞膜重新表达并递呈至抗原特异Th细胞.当MHC-肽复合体以足够的亲和力为CD4+Th T细胞受体(TCR)识别,抗原特异信号1启动并激活APC/T内一系列相关分子事件成信号2(共刺激信号),T细胞完全活化(如CD40上调APC表面B7分子,与T表面CD28作用).这些APC/T作用促进抗原致敏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分泌抗原特异的IgG抗体.因此抗原特异Th细胞的任一缺陷或异常刺激将显著改变免疫反应进程.同时不能轻估Th细胞的其他重要作用,如决定针对外来抗原的抗体生成;抗体生成后反应调节的激活事件,如抗体的亲和成熟;调节性T细胞及或可溶性细胞因子分泌。

其他文献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9岁,因间断黑便20 d入院.患者于20d前曾多次出现黑便情况,排便2次,量共约200 g,并出现呕吐1次,呕吐物为暗红色血液,2d后转至正常;2 d前开始排柏油样便2次,量共约300 g,伴有头晕心慌.入院时血压95/63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113次/分.腹部无压痛.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73 g/L.给予止血、输血,禁食、静脉营养等治疗
期刊
本文报道一例严重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人由于多次输血体内产生抗-E、-c抗体,随着异体骨髓移植后,由于针对供者红细胞的抗体长期存在,从而导致持续延迟性溶血.
肝破裂在腹部外伤中的发病率居第2位,占15%~20%,严重时常合并重度失血性休克,如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可造成死亡[1].因此,针对严重肝破裂的不同损伤程度选择合适的的处理方法则显得尤为重要.现将安徽省立医院2005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严重肝破裂40例手术方式的选择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14 ~76岁,平均年龄为45.0岁.致伤原因:交
过去10年间的许多研究提出了2个问题,预测CD34+细胞采量的病人化疗动员后在全血细胞减少的恢复期、白细胞量佳单采时间的选择,采集前的预测因素包括外周血白细胞计数(pWBC)、采用当天上周血CD34+细胞含量(pCD34DH)、采集前一天外周血CD34+细胞/μL(pCD34Day-1)、外周血纯单核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开始化疗的天数.在本项研究中,病人化疗或应用细胞生长因子动员后,作者比较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