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叶为什么这样红

来源 :流行歌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l_05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是从黄河岸边一个极其普通的小村庄走出来的,她在农村乡土气息沐浴下度过了整整16个年头。从在乡间田野为叔叔大娘们唱歌跳舞到进入大学学堂为莘莘学子授业解惑;从醉心于河南坠子的乡音乡情到解析世界名曲《梁祝》;从一个土得掉渣的农村小女孩到中国国际声乐艺术研究会理事,身为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的她,凭借着坚忍不拔的艺术探索意志,实现了人生的多重精彩蜕变,演绎了一次又一次人生的传奇故事。
  她叫徐枫,许昌职业技术学院第一个女教授。一个坚强的女人,一个至真至诚的女人,同时又是一个至柔至善的女人。早已在许昌音乐艺术界独放异彩的她,身上笼罩着一系列的光环:全国教育改革优秀教师、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声乐艺术研究会理事、河南教育协会音乐分会理事、许昌市音乐家舞蹈家协会副主席等。
  2012年5月中旬的一个上午,在徐枫的办公室内,笔者见到了她,近距离目睹了这位女艺术家、女教授的风采。此时此刻,眼前的徐枫身形丰腴,气质高雅,谈吐幽默,态度亲和,清新干练中透出成熟女性的温婉雅致,举手投足间又显现出知识女性的博学多智。笔者心想,是什么样的人生经历造就了这样一个极富人格魅力的女人?于是,在你一言我一语的对话中,她娓娓道来……
  
  童年往事,艰辛且快乐
  徐枫出生于豫东农村一个贫穷的家庭。父亲当兵常年在外,母亲在家务农,姐妹四人,自己是老大。要养育四个孩子实在不易,家里的农活几乎全都落在了母亲一人身上。徐枫比妹妹们年长,于是责无旁贷地替母亲分担起了家里一部分重任,从她懂事起母亲基本上把她当成一个成年劳力看待。犁地、编筐、出粪、割麦,农活无一不会,一样不落的承担起了父亲的一部分角色,甚至连家里的土墙也是她领着小伙伴一把泥一把泥地垛起来的。总之,童年时代的徐枫,但凡农活儿,没有哪一样是她没干过的。多少年后,母亲还常常对妹妹们说起:“以后你们大姐要是享了福,那是她应该得到的,因为你们几个当中,干活儿是她,受气是她,挨打也是她……”
  童年时代,苦难的家境和繁重的体力活非但没有压弯她稚嫩的身体,让她觉得灰暗和无奈,相反她却表现出了更为执著向上的生命力。她浑身散发着一种对外在世界极其强烈的好奇心、爱心和生活热情。
  那时候,家里养了只老母鸡。有一天,这只老母鸡带着十几只鸡仔午后散步,有只鸡仔一不小心掉进了家里打井挖的深坑里。小鸡仔掉进去后发出“唧唧唧”的求救声音,非常急迫。徐枫看到后,拉了几个伙伴撅着屁股围在三四米深的坑旁,想尽一切办法,要把小鸡弄上来。这个举动在大人们看来简直是可笑之至。无奈,这个坑太深太窄,大家忙活了一个下午,小鸡仔最终还是因为挖掘时掉下去的土给砸死了,只听着小鸡仔求救的声音慢慢变长、变弱……小鸡的死去,她哭了整整一个多小时,连母亲都骂她“没事儿找事,净瞎胡闹”。
  那时候,她家房子西山头有一片三四平方米大的空地,是她和小伙伴们的乐园。作为小孩们的首领,她常带领伙伴们一起在那里玩,并在那里种上自己喜欢的指甲草、香花、菊花等,那里成了他们探索生物世界的试验田,更是他们播种爱心的自留地。后来,他们经过商量,煞有介事地给这个空间起了个了名字,她用毛笔在西山墙上歪歪扭扭地写下了四个字“友谊花园”。三十多年过去了,祖屋还在,墙面已斑驳模糊,但“友谊花园”几个字仍然依稀可见,这里已经成为了徐枫回忆儿时快乐的见证,更是她每每回到老家祖屋最愿意驻足遐想的地方。
  
  巧遇机缘,点亮艺术心灵
  童年的徐枫更感兴趣的是小动物和花花草草。但是后来的几段机缘,让她的人生道路发生了转变。
  那时候,本家有个姥爷,是个民间的河南坠子说书艺人,一到农闲就走村串巷领着一个拉弦的盲人给大伙儿表演河南坠子,常常引得乡亲们围观叫好,也更吸引了徐枫的目光,也许就是河南坠子的淳朴音调开启了她一生从事的艺术事业之门。天生一副好嗓子,又极爱模仿的徐枫很快就跟上了这个姥爷的节奏。这样,一老一少,常常是一个在前面说,一个在后面“托腔”伴唱,把《吹牛》《拉荆笆》《老来难》《报母恩》《十大劝》等曲目表演了个遍。
  十来岁的时候,徐枫又被小学里刘老师的板胡吸引,认认真真地跟着他学了一年多的豫剧板胡。板胡声音嘹亮高昂,那时候的村子里经常回荡着她拉板胡的声音。有个伙伴回忆道:“那时候大中午该睡觉的时候还得听徐枫拉板胡,一开始吱吱扭扭的聒噪得让人睡不着,后来调子还真好听。”伴着歌声,伴着板胡的演奏声,不知不觉中徐枫的艺术心灵被开启,被点亮。
  那时农村的娱乐形式也只有电影,儿时的她经历了上个世纪的那个十年浩劫,可以说看电影成了她了解外界并享受高档艺术的唯一途径,她常常随着电影队一个村一个村地看,结果一部电影看了十几遍,很多电影中的经典台词过了几十年仍然记忆犹新。特别是八个样板戏,其中的唱段她几乎全会演唱。记得有一次,她和小伙伴们去前村王寨看电影《沙家浜》,谁知,看着看着就睡在了地上,等到电影结束时,小伙伴们也忘记了叫她,等她醒来的时候,就随着其他人往本村相反的方向走去,等到明白过来再返回时,路上已经没有了一个人,她就哭着跑着,快到村头小桥的时候,突然听见了妈妈的叫声,那是妈妈看着小伙伴回家却没看见她,就叫着她的名字走一路跑一路寻来的……
  初中的时候,由于能唱会拉,徐枫顺理成章地进入了学校的文艺宣传队,并在音乐老师的带领下排演了许多小节目,到各个村庄演出。记得有一次到自己村进行表演,妈妈也前往观看,听母亲回忆说,她看完了以后回家哭了一场,因为所有的孩子穿的都比她好,就立即赶集卖了家里20多个换盐用的鸡蛋,扯了几尺洋布给她做了一件新布衫。
  
  痴心不改,方得始终
  徐枫的高中时代是在县九中度过的。高中阶段,徐枫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当时的学习氛围不算特别紧张,课余时候,自拉自唱的她常常被同学们围在中间。
  1979年,徐枫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师范学校。那一年,九中只有她和另一名女同学考上了“大学”(当时的人们没有大学的概念,只要考上一个中专就意味着考上了大学)。她清晰地记得,拿到录取通知书瞬间的情形:高考分数下来以后,按照她的分数有上学的希望,并且她也加试了音乐专业,想着十拿九稳能拿到通知书,但是许多天过去了,依然没有见到通知书的影子,有一天父亲从县里回来,见了她也没有表现出高兴的情绪,由于父亲在她们姐妹四人的眼里就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不是吵她们就不会和她们说话。她怯懦地问父亲为什么她的通知书还没有下来,起初父亲还严肃地说:“那谁知道呢?你没有本事考上……”但是过了几分钟,父亲却对着她笑了,现在回想起来,可能父亲也实在是装不下去了,说着从上衣口袋里拿出了一个东西递给了她,她愣了半天没有说话,这才意识到真的是通知书下来了,等到回过神来,就飞快地向村南跑去,母亲正在那里翻红薯秧……   上了两年中专,她才意识到,学校里所学的东西远远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这时她才明白原来自己上的中专是最低层次,上面还有大专和大学,她心里暗下决心,今后如有机会,必须接着往上考。但是按照国家规定,中专生必须在工作两年之后才能再次参加高考。徐枫不得不先参加工作,父亲说:“想要继续上学,没问题,支持你。”
  徐枫毕业后被分配在县直幼儿园工作,半年后由于她是园里年龄最小的老师,有幸去省妇联干校培训了两个月,回来后就调到了县教委教研室工作,那一年,她19岁。很快,她被委以重任,负责全县幼教系统音乐教师的培训工作,她经常一个人下乡搞教师培训。虽然由于工作出色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高度认可,也屡次被表彰,但有个念头她一直没有放弃,就是继续考学、深造。因此,在工作的同时,她一直没有间断地在县一中旁听学习文化课,以备再次参加高考。由于在幼儿教师培训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她被当时的县妇联主任看中,被推荐担任一个乡的妇联主任。不到20岁就有这样的机会,是当时很多年轻人所羡慕的,徐枫有点动心了。是听从组织的安排,还是继续完成自己一直以来的艺术梦想?她隐隐觉得这次的选择将会深深影响自己以后的发展道路,到底如何才好?她犹豫不决。这时候,父亲说了句:“你应该知道你的特长所在,也应该记得自己一直以来的志向,在考学这个事情上,我建议你不要放弃,再说乡妇联主任不是好干的……”
  徐枫听从了父亲的建议,排除杂念,工作之余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文化课复习中去。于是,在工作两年之后,1983年徐枫又一次参加了高考。那一年,河南大学音乐系在开封有4个录取名额,徐枫以专业考试第二名的成绩毫无悬念地被录取。大学期间,她学习非常努力,历任班级学习委员,系学生会学习部长,校广播站编辑。除了学好自己的专业外,她还在中文系和历史系旁听了外国文学、现代文学、美学以及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等课程……四年的大学生活她没有虚度,专业上年年拿奖学金,同时又补足了文科知识不足的缺憾,因为高中的时候她学的是理科。大学期间,专业课程里边她的乐理课和和声学课是同届同学中最好的,尤其是乐理课方面表现出了超出一般同学的才能,不但一点即通,总是早早就把老师的授课内容化为己有,而且还能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看法。通常情况下,任课老师课堂上讲一遍的知识,课下她总是几十次给同班同学进行辅导。还有一点她也比较突出,就是她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基本上一般的歌曲不用练习,信手拈来,就能够弹奏出情感充沛、技巧娴熟、配合贴切的歌曲伴奏,同学们声乐考试的时候特别喜欢请她弹伴奏,几乎每次考试她都会出入考场二十多次。由于她的不懈努力,大学四年下来,徐枫的总成绩在同一届学生中名列第七。
  就这样,坚定的理想信念、超群的专业能力以及对艺术事业的孜孜以求,让她一步一步地走上了艺术之路,并成为其一生的事业。
  
  风霜洗礼,枫叶红了
  大学毕业后,她成为了一名教师,先后在许昌教育学院和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任教。
  刚刚进入学校,徐枫就开始释放惊人的力量。曾先后独立担任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艺术概论、名曲欣赏、歌曲作法、声乐六门课程的教学工作,而且她的教学效果每每得到同行及学生的肯定,在学校学生评教中总是名列前茅;工作之余,她还参加了大量的社会活动,多次参加许昌市的春节文艺晚会,其中唱过歌曲,演过小品;多次担任许昌市各种专业比赛的评委和艺术指导;尤其突出的是在毕业后两三年的时间里,代表学校6次参加许昌市教育系统及许昌市组织的演讲比赛均获一等奖,3次代表许昌市参加省里的演讲比赛分获一、二等奖,4次参加许昌市组织的县区巡回演讲报告团。舍我其谁的气概、一往无前的战斗力,让徐枫犹如一股旋风,迅速走出学校成为全许昌市的红人。
  很快,她就被学校委以重任,负责校团委的工作。她一边教课,一边搞管理,行政和教学“双肩挑”。在此后的工作中,她又先后担任过艺术系主任、教务处处长、学院办公室主任等职务。但是,工作再忙再累,徐枫都不忘教学,并常年任课。任教以来,她先后撰写论著11部,主持各级课题20多个,在核心期刊和CN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创作歌曲30多首,并于2007年被评为教授。说起教授答辩时的情景,她至今津津乐道。评审答辩时,别的参评人都是半个小时以上时间完成答辩,而她从进场到出场仅用不到20分钟。答辩时,徐枫从介绍教学、学术业绩到回答评委提问,“内容紧凑而不失翔实,语言流畅且幽默风趣,整个过程如排山倒海,一气呵成”,让评委们称赞备至,并小组全票通过,大评委组全票通过。而且,截至目前,徐枫仍然是整个许昌地区唯一的一个声乐教授,2008年她又以女声乐教育家的身份入选中国音协编撰的中国音乐家大全。
  乘风破浪,徐枫砥砺前行。对于一个合并没几年,时时面临生存危机的高等职业院校来讲,教学管理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复杂和繁重程度非其他部门可比。而徐枫在教务处长这个别人看来要如坐针毡的位子上一坐就是7年,并在这7年里让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管理、考务制度、科研督导等逐步规范化、科学化,尤其是成功主持了学校省级示范性院校立项和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等事关学校发展的关键工作,在学校成为全省特色高职院校中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在这个过程中,她面对着旁人难以想象的压力,也承受了别人体味不到的毁誉、落泪、心痛、失眠,这些很多女人常有的脆弱和无奈,也只有在家里,在面对家人时她才会不自觉地显露出来。在别人面前,徐枫永远是那个精力充沛、自信十足、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强人。
  “恍惚梦中一片红,湛蓝于心心倍空。仰首展目皆妩媚,飘落人间总是彤。”如果说幸福,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学生的成材,作为一个母亲,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子女的健康成长。曾经因机缘而与音乐结伴的徐枫,如今已经是桃李满天下,女儿也留学国外音乐学院,走上了自己一生执著追求的艺术之路。说起这个,徐枫淡然道来,眉宇间却流露出无法掩饰的幸福。对于今后,她平和地说:“我只希望踏踏实实做好现在的一切。”可以期待,这位从农家里飞出来的凤凰,以后还会飞得更高更远。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