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麦秸秆全量还田的产量与环境效应及其调控

来源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d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秸秆还田是一项土壤培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但稻秆还田经济效益低、增产效应不显著以及一些环境负效应,影响了该措施的推广。本文结合本课题组研究工作,综述了国内外近期的相关研究进展,就稻麦秸秆全量还田的产量效应、秸秆腐解特性与环境效应及其调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秸秆还田能提高土壤肥力,增加稻麦产量,且增产效应随还田时间延长而增加;稻季麦秸/油菜秸的腐解率在50%~66%,其N、P、K养分释放率分别为42%~58%、55%~68%和92%~98%;秸秆还田能显著提高农田碳固定、减少径流损失,但也增加了稻田甲烷排放、氨挥发以及渗漏的养分损失。提高秸秆还田效益的调控措施有:增加稻麦前期氮肥施用比例,适当减少总的氮肥、磷肥用量,大幅减少钾肥用量;秸秆尽量在麦季还田、稻季采用湿润灌溉可减少甲烷排放。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在自然降水条件下,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施磷量对晋南旱地冬小麦部分抗性指标、产量、磷素利用率以及1 m土壤磷素形态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可以提高旱地冬小麦抗逆性
将开放式创新过程划分为技术获取和技术利用两个阶段。开放式创新过程中参与主体所面临的阿罗信息悖论、技术买卖双方地位不对等、确认有效的信息来源、培育双边市场等问题。
破坏性创新逐渐被认为是小企业实现产业突围的重要成长机制,也是新兴市场国家企业重要的自主创新模式与跨越式发展路径。针对过往研究中对破坏性创新本质特征的认知与测度不
在现行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方案中,为保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需要对工程项目占用耕地进行补充,补充的耕地不仅在数量上要与被占用耕地相等,在质量上也要保证不降低,以保证
随着我国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以及化肥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普遍大量施用,农业用地的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加剧了脆弱农业生态系统的迅速恶化,使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农
通过对不同时期经济发展方式和行政审批管理基本情况的历史回顾,对两者的关系作简要探讨。
环境问题的日臻凸显,使得如何更好的处理环境问题成为了世界舞台上热议的话题,而排污权交易已经成为了各国公认的较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式。如何科学合理的划定我国排污权交易
总结了1例外伤感染导致气性坏疽并截肢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预防并发症等措施。认为积极有效的
<正> 整个语言学研究把力量都集中在合乎规范的正常语句上,对病句却很少关注,至少至今没有形成一套关于病句分析的理论,尽管语言教学和语言实践的各个领域都在期盼着这样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