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规划监督测量为规划管理部门提供监督管理的依据,所测绘的数据必须准确无误。本文重点介绍了规划监督检查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放样点复核、四至尺寸、房屋边长、高度、面积、成果报告、二级检查。
中图分类号: TB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概述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用地越来越紧张,社会对工作、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规划设计越来越科学、严谨。但是,如果建设工程没有按照主管部门审批的规划方案施工,再好的设计也是空谈。因此,规划管理部门要对建设工程用测量手段进行监督检查,保证建(构)筑物的位置、高程(高度)、±0标高、四至尺寸等符合规划设计的要求。
2.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规划监督检查测量是规划管理部门依据现行《城市测量规范》,对建设工程的过程监督和是否符合规划许可证要求的全面检验,其测量结果是规划管理部门管理的依据,所测绘的数据必须准确无误。为了保证规划监督检查测量的质量,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2.1.准备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使用的测量工具、仪器要经专业机构鉴定合格并满足《城市测量规范》规定的精度,其附件(如全站仪的棱镜常数、对点器的对中精度等)使用前也要检查验证。
2)项目需要的资料要充分齐全,具体包括:数字化地形图、规划道路红线及河道兰线;经规划部门审批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项目表;设计变更的最新许可;盖有规划管理部门公章的项目总平面图、分层平面图、立面图;土地管理部门的用地勘界报告;设计单位的设计总平面图、分层平面图、立面图;设计、施工过程中变更资料;前阶段的检验报告以及以上资料的电子文档。
3)对收集的资料要认真研究分析:
①仔细分析规划许可证、项目表,确定规划许可批准的平面、高度(高程)位置,特别要注意设计坐标是轴线坐标还是房角坐标、设计高度是相对高度还是绝对高度;围墙的长度、高度;许可证上备注栏内关于附属物、保温层、装饰层的说明非常重要,一定要注意。
②仔细分析设计总平面图上的四至尺寸,注意四至尺寸是平面尺寸还是空间尺寸,是项目内部控制的还是外部控制的,是与规划控制线有关系的还是与项目周边地形有关系的。
③分析各层平面在设计上的异同点及挖空情况,确定各层标高的代表性位置及各层的层高;确定±0的位置及屋面层的最低、最高位置。
2.2.放样点复核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规划放线测量一般由施工单位实施,规划管理部门只需对放样点位进行复核,复核应在两个测站上用不同定向方向对同一放样点采集两个坐标,点位互差在5cm内时取其中数与设计坐标进行比较。
2.3.四至尺寸测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严格按规划管理部门审批的总平面图上的四至尺寸部位测量,不得漏测,也不必多测。若没有审批的总平面图,可利用设计总平面图上的四至尺寸部位进行测量,必须测量房屋最外突出部分与相邻建(构)筑物的最短垂直距离。
2)四至尺寸的量取尽可能使用钢尺或手持测距仪,其次是全站仪对边测量,万不得已时才可使用解析法,严禁在数字化地形图上量取。
3) 四至尺寸测量的精度按表一控制
表一
注:困难地区可放宽0.5倍
2.4.房屋边长测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正常条件下每幢建(构)筑物的每条外部边长都要实量,包括楼顶上的建筑、地下室、其它各层与底层比较参差不齐的地方。
2)边长的量取尽可能使用钢尺或手持测距仪,其次是全站仪对边测量,万不得已时才可使用解析法根据坐标反算,反算时一定要与设计图进行比较,控制边长的精度。夹层、挖空的边长一定要实量。
3)边长测量的结果要进行检核,检核分以下几种情况:
①分段量边结果之和与一次量边结果的互差按表二控制
表二
注:困难地区可放宽0.5倍
②分段量边结果之和与房屋总长之差≤±10cm
③房屋四周对边边长的测量结果及与设计长度比较若有较大出入,需查找原因,重新测量。
④采用解析法反算的边长与直接量得的结果的较差≤±15cm
4) 边长测量的精度按表三控制
表三
注:困难地区可放宽0.5倍
边长测量的精度直接影响面积控制的精度,所以边长测量一定要满足面积精度公式:。
2.5.房屋高度测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在建(构)筑物的北立面能代表各层高度的位置测量其高度,并测量立面图中所标示的所有高度。
2)高度的量取尽可能使用钢尺或手持测距仪,其次是采用三角高程测量。
3)各分层标高必须逐层测量到位;对于标准层可以采用测量上下两个端层的标高,根据层数平均计算。
4)建(构)筑物高度的测量中误差不得超过5cm,高层建筑、困难部位或非特征部位可放宽至7.5cm。
5)高度的测量结果必须经过检核,控制其精度,检核分三个方面:
①主体房屋各分层高度累加结果与测量的主体房屋总高度须现场检核;若在限差内,对各分层高度平差配赋。
②各分层高度与审批分层高度须现场检核;
③总高度与审批总高度须现场检核;若发现有较大出入,一定要找出原因,重新测量。
6)所有测量数据必须完整清晰地记录在外业观测手簿上并作为成果上交。
2.6.面积计算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建(构)筑物面积必须根据实量数据进行计算,因为地形测量的精度为:地物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10cm,困难地区可放宽0.5倍;用解析法反算的边长与直接量得的结果的较差不得大于±15cm,根据表二的规定可以看出实量边长的精度最高。
2)注意不同楼层的差异和阳台、夹层、挖空等情况。
3)矩形建筑由于测量的建筑对边边长不相等造成的面积误差,可以平差,但平差时两边必须同时参与(一边加1/2差值,另一边减1/2差值),并优先考虑改正较长的边长。各分层面积与设计面积有较大出入时,必须在现场核实,找出原因。
2.7.高度计算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建(构)筑物的高度计算时必须使用实量或实测数据,以主体建筑的总高度为依据,对各分层高度进行平差。
2)注意设计图中高度是楼层高度还是楼面高度,是相对标高还是绝对标高。立面图中的高度表示形式要与设计图一致,以便于管理部门验收。
3)注意设计图中高度位置,外业测量和立面图标注要与设计图三者位置一致。
4)立面图中必须对女儿墙、水箱顶、机房顶、楼顶层、设备层、避难层、室外地坪、室内地坪、±0、规划审批的高度位置等特征点位在相应的位置用文字准确说明。
5)若发现总高度、分层高度与设计有较大差异,必须在现场核实,找出原因。
2.8.成果报告编制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所有的成果必须是根据外业实测数据,严格按照规范规定(或管理部门要求)进行计算得到的。
2)规划审批表、项目表中要求的内容都要体现到,参考设计的成果都要在成果报告里有用词恰当、言简意赅说明。
3)成果报告的条理要清晰,附图的比例要恰当,表格的设计要合理,文字的大小要适中。
2.9.二级检查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成果必须经过作业员自查、互查,班组或中队全面检查(既一级检查)。
2)质量检验部门除对一级检查后的成果进行全面系统的内外业检查外,还须对各分层不同的地方、实测与设计有差异的地方、可能出错的地方(阳台、夹层、挖空、楼顶附属设施等)进行重点检查。
3)质量检验部门除对边长、四至、高度等有明显限差规定的数据进行检查外,还要檢查总长与分段边长累加之差、解析法反算边长与直接测量边长之差、面积计算之差等隐含的限差。
4)检查报告中要有精度统计分析。
3.结束语
规划监督检查测量活动贯穿于工程建设的从施工放样到竣工验收的整个过程,测量时一定要遵循全面、准确、客观、实事求是的原则。本文是作者在多年生产实践中的经验总结,目的是希望得到各位专家、各位朋友的批评指正,共同探讨规划监督检查测量的方法与技术。
参考文献
[1]《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关键词:放样点复核、四至尺寸、房屋边长、高度、面积、成果报告、二级检查。
中图分类号: TB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概述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用地越来越紧张,社会对工作、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规划设计越来越科学、严谨。但是,如果建设工程没有按照主管部门审批的规划方案施工,再好的设计也是空谈。因此,规划管理部门要对建设工程用测量手段进行监督检查,保证建(构)筑物的位置、高程(高度)、±0标高、四至尺寸等符合规划设计的要求。
2.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规划监督检查测量是规划管理部门依据现行《城市测量规范》,对建设工程的过程监督和是否符合规划许可证要求的全面检验,其测量结果是规划管理部门管理的依据,所测绘的数据必须准确无误。为了保证规划监督检查测量的质量,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2.1.准备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使用的测量工具、仪器要经专业机构鉴定合格并满足《城市测量规范》规定的精度,其附件(如全站仪的棱镜常数、对点器的对中精度等)使用前也要检查验证。
2)项目需要的资料要充分齐全,具体包括:数字化地形图、规划道路红线及河道兰线;经规划部门审批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项目表;设计变更的最新许可;盖有规划管理部门公章的项目总平面图、分层平面图、立面图;土地管理部门的用地勘界报告;设计单位的设计总平面图、分层平面图、立面图;设计、施工过程中变更资料;前阶段的检验报告以及以上资料的电子文档。
3)对收集的资料要认真研究分析:
①仔细分析规划许可证、项目表,确定规划许可批准的平面、高度(高程)位置,特别要注意设计坐标是轴线坐标还是房角坐标、设计高度是相对高度还是绝对高度;围墙的长度、高度;许可证上备注栏内关于附属物、保温层、装饰层的说明非常重要,一定要注意。
②仔细分析设计总平面图上的四至尺寸,注意四至尺寸是平面尺寸还是空间尺寸,是项目内部控制的还是外部控制的,是与规划控制线有关系的还是与项目周边地形有关系的。
③分析各层平面在设计上的异同点及挖空情况,确定各层标高的代表性位置及各层的层高;确定±0的位置及屋面层的最低、最高位置。
2.2.放样点复核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规划放线测量一般由施工单位实施,规划管理部门只需对放样点位进行复核,复核应在两个测站上用不同定向方向对同一放样点采集两个坐标,点位互差在5cm内时取其中数与设计坐标进行比较。
2.3.四至尺寸测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严格按规划管理部门审批的总平面图上的四至尺寸部位测量,不得漏测,也不必多测。若没有审批的总平面图,可利用设计总平面图上的四至尺寸部位进行测量,必须测量房屋最外突出部分与相邻建(构)筑物的最短垂直距离。
2)四至尺寸的量取尽可能使用钢尺或手持测距仪,其次是全站仪对边测量,万不得已时才可使用解析法,严禁在数字化地形图上量取。
3) 四至尺寸测量的精度按表一控制
表一
注:困难地区可放宽0.5倍
2.4.房屋边长测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正常条件下每幢建(构)筑物的每条外部边长都要实量,包括楼顶上的建筑、地下室、其它各层与底层比较参差不齐的地方。
2)边长的量取尽可能使用钢尺或手持测距仪,其次是全站仪对边测量,万不得已时才可使用解析法根据坐标反算,反算时一定要与设计图进行比较,控制边长的精度。夹层、挖空的边长一定要实量。
3)边长测量的结果要进行检核,检核分以下几种情况:
①分段量边结果之和与一次量边结果的互差按表二控制
表二
注:困难地区可放宽0.5倍
②分段量边结果之和与房屋总长之差≤±10cm
③房屋四周对边边长的测量结果及与设计长度比较若有较大出入,需查找原因,重新测量。
④采用解析法反算的边长与直接量得的结果的较差≤±15cm
4) 边长测量的精度按表三控制
表三
注:困难地区可放宽0.5倍
边长测量的精度直接影响面积控制的精度,所以边长测量一定要满足面积精度公式:。
2.5.房屋高度测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在建(构)筑物的北立面能代表各层高度的位置测量其高度,并测量立面图中所标示的所有高度。
2)高度的量取尽可能使用钢尺或手持测距仪,其次是采用三角高程测量。
3)各分层标高必须逐层测量到位;对于标准层可以采用测量上下两个端层的标高,根据层数平均计算。
4)建(构)筑物高度的测量中误差不得超过5cm,高层建筑、困难部位或非特征部位可放宽至7.5cm。
5)高度的测量结果必须经过检核,控制其精度,检核分三个方面:
①主体房屋各分层高度累加结果与测量的主体房屋总高度须现场检核;若在限差内,对各分层高度平差配赋。
②各分层高度与审批分层高度须现场检核;
③总高度与审批总高度须现场检核;若发现有较大出入,一定要找出原因,重新测量。
6)所有测量数据必须完整清晰地记录在外业观测手簿上并作为成果上交。
2.6.面积计算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建(构)筑物面积必须根据实量数据进行计算,因为地形测量的精度为:地物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10cm,困难地区可放宽0.5倍;用解析法反算的边长与直接量得的结果的较差不得大于±15cm,根据表二的规定可以看出实量边长的精度最高。
2)注意不同楼层的差异和阳台、夹层、挖空等情况。
3)矩形建筑由于测量的建筑对边边长不相等造成的面积误差,可以平差,但平差时两边必须同时参与(一边加1/2差值,另一边减1/2差值),并优先考虑改正较长的边长。各分层面积与设计面积有较大出入时,必须在现场核实,找出原因。
2.7.高度计算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建(构)筑物的高度计算时必须使用实量或实测数据,以主体建筑的总高度为依据,对各分层高度进行平差。
2)注意设计图中高度是楼层高度还是楼面高度,是相对标高还是绝对标高。立面图中的高度表示形式要与设计图一致,以便于管理部门验收。
3)注意设计图中高度位置,外业测量和立面图标注要与设计图三者位置一致。
4)立面图中必须对女儿墙、水箱顶、机房顶、楼顶层、设备层、避难层、室外地坪、室内地坪、±0、规划审批的高度位置等特征点位在相应的位置用文字准确说明。
5)若发现总高度、分层高度与设计有较大差异,必须在现场核实,找出原因。
2.8.成果报告编制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所有的成果必须是根据外业实测数据,严格按照规范规定(或管理部门要求)进行计算得到的。
2)规划审批表、项目表中要求的内容都要体现到,参考设计的成果都要在成果报告里有用词恰当、言简意赅说明。
3)成果报告的条理要清晰,附图的比例要恰当,表格的设计要合理,文字的大小要适中。
2.9.二级检查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成果必须经过作业员自查、互查,班组或中队全面检查(既一级检查)。
2)质量检验部门除对一级检查后的成果进行全面系统的内外业检查外,还须对各分层不同的地方、实测与设计有差异的地方、可能出错的地方(阳台、夹层、挖空、楼顶附属设施等)进行重点检查。
3)质量检验部门除对边长、四至、高度等有明显限差规定的数据进行检查外,还要檢查总长与分段边长累加之差、解析法反算边长与直接测量边长之差、面积计算之差等隐含的限差。
4)检查报告中要有精度统计分析。
3.结束语
规划监督检查测量活动贯穿于工程建设的从施工放样到竣工验收的整个过程,测量时一定要遵循全面、准确、客观、实事求是的原则。本文是作者在多年生产实践中的经验总结,目的是希望得到各位专家、各位朋友的批评指正,共同探讨规划监督检查测量的方法与技术。
参考文献
[1]《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