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必须坚定不移地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领,因而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成为了高校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做好当前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探究新时期高校教师对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保障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关键词】高校教师;大学生;思想引领
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是高校教师的一项基本职责
我们党和国家历来就非常重视高校教师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作用,这从国家诸多重要文献中都能得到体现。早在1955年,当时的高教部就明文规定:“每个教师都有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水平,忠于祖国,忠于社会主义事业,身体健康和掌握先进科学技术人才的责任。”在接下来的1978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年10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8年8月29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一系列文件、法律中都强调了教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的基本职责。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作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里面更是对高校教师在大学生思想引领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时隔十年,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再次重申“教师是育人的主体”,高校教师对大学生思想引领的效果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这一系列重要文献充分说明党和国家赋予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高校教师不仅仅是承担教学过程中的“传道授业解惑”责任,更重要的是对大学生思想进行引领,从而把大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此乃高校教师的一项基本职责。
二、高校教师在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笔者根据自己在高校工作的切身经历,发现当前高校的思想引领工作客观存在一系列困难,主要包括:
一是高校里的个别领导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不够重视。我国高校管理普遍采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高校领导班子成员各有分工,工作职责也就不尽相同,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就落到了分管思政方面的领导肩上,导致其他分管教学、科研、后勤、安全等其他方面工作的领导片面地认为此项工作不属于其职责范围,因而对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不是很重视,对此方面的工作也就不是很理解和支持,更不用说去主动协调配合了。
二是部分专职教师在对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中的主体意识不明确。一些高校教师,主要是专业课教师,认为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引领仅仅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事,觉得与自身无关,而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也是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中的主体,因而没能发挥其真正的引领作用。
三是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不够深入、细致、长久。意识形态的内隐性、复杂性、抽象性等特征决定了思想引领工作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复杂、而又艰辛细致的工作。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引领,帮助他们确定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需要高校教师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付出辛勤的劳动才能获得成效。目前,在此项工作的实施过程中,由于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方面有限,很多举措流于形式;或者一些教师在实施此工作的过程中无计划、无组织,最后变成了走过场、做样子,没有将工作要求落到实处;或者工作缺乏连贯性,一旦其他工作压下来了就将此工作搁置一边,不能将思想引领工作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
进入21世纪的这十几年内,我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大尺度开放、信息网络化高速发展,在这样的新时期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思想觀念、价值取向都发生了新的变化,高校教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的工作本来就因此面临更大的挑战,而这些困难更是阻碍了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因而笔者探究了一整套思想引领工作的保障机制,以保证高校教师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落到实处。
三、高校教师对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保障机制探究
(一)学校应对高校所有教师参与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足够的重视。高校要始终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书记、校长、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要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把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常抓不懈,及时指导相关的引领工作,建立健全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和院系相互协调、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共同参与的思想引领工作机制。
(二)高校要采取具体措施将专业课教师纳入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高等学校“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其一言一行对大学生的思想有直接、深刻的影响。在继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专职教师在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高校也要采取积极努力将专业课教师也纳入到此项工作中来,发挥专业课教师对于学生的思想引领作用。教师由于其角色的特殊性,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刻和长远的,任何一位高校老师在课堂上流露出的世界观、价值观、思想倾向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我们希望各门课教师的教育应该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大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而不是在思想政治课上形成的正确观点还没进入社会,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就被不断蚕食殆尽。
(三)高校要进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与素质提升。在高校教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的工作中,教师自身的思想品德状况及言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心理从不成熟向成熟、角色从学生向社会人转变的重要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也是未来人生知识技能积累、思维方式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在学校工作中处于主导地位,其思想道德品质和言行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这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能够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社会主义理想和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的崇高使命感、责任感,对于把青年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具有深远的意义。在学习生活中,这种无形的教育力量能够督促青年大学生自觉加强道德品质的修养,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动力,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因此高校要真正做好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必须要做好师德建设。
高校要提倡教师把教学当事业而不是职业,职业是解决生存问题的一种手段,而事业要求有理想、讲奉献,追求自身价值。只有每一个教师都将教育当成崇高的事业,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能够获得长足的发展;学校要落实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大力宣传弘扬高校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把师德教育作为新聘用教师岗前培训的首要内容,定期举办弘扬师德的活动,对师德进行严格监督考核。
(四)高校要完善教师育人的考评制度,把高校教师的育人评估纳入教学评价体系,以激发所有高校教师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并建立一整套必要的规章制度,量化管理人员及专业课老师的德育工作等。一是强化高校课堂教学纪律,制定加强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办法,严格执行教师教学考核、教材使用、教学过程督导制度。做到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坚决制止课堂教学中传播违法、有害的反动思想言论和观点;二是完善教师育人的考评监督机制,严把高校教师聘用考核政治关,在教师聘用、考核过程中注意其政治、思想条件,规范聘用合同和入职程序,如对课堂教学中传播违法、有害的反动思想的教学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制,完善学风建设办法,健全教学不良行为的监督查处机制。探索教师定期考核制度,完善教师聘用管理办法,加强高校所有教师教育管理。
总之,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高等学校的所有教师都应自觉承担起此项重任,大家要贴近现实理清思路,顺应形势加大力度,形成合力谋求突破,创新形式讲求实效!
课题来源: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校教师对大学生思想发展引领作用研究” (项目编号:15YB188)。
作者简介:缪晓静(1972-),女,硕士,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330029,教授,研究方向:高校思政教育。
【关键词】高校教师;大学生;思想引领
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是高校教师的一项基本职责
我们党和国家历来就非常重视高校教师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作用,这从国家诸多重要文献中都能得到体现。早在1955年,当时的高教部就明文规定:“每个教师都有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水平,忠于祖国,忠于社会主义事业,身体健康和掌握先进科学技术人才的责任。”在接下来的1978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年10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8年8月29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一系列文件、法律中都强调了教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的基本职责。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作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里面更是对高校教师在大学生思想引领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时隔十年,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再次重申“教师是育人的主体”,高校教师对大学生思想引领的效果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这一系列重要文献充分说明党和国家赋予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高校教师不仅仅是承担教学过程中的“传道授业解惑”责任,更重要的是对大学生思想进行引领,从而把大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此乃高校教师的一项基本职责。
二、高校教师在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笔者根据自己在高校工作的切身经历,发现当前高校的思想引领工作客观存在一系列困难,主要包括:
一是高校里的个别领导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不够重视。我国高校管理普遍采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高校领导班子成员各有分工,工作职责也就不尽相同,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就落到了分管思政方面的领导肩上,导致其他分管教学、科研、后勤、安全等其他方面工作的领导片面地认为此项工作不属于其职责范围,因而对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不是很重视,对此方面的工作也就不是很理解和支持,更不用说去主动协调配合了。
二是部分专职教师在对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中的主体意识不明确。一些高校教师,主要是专业课教师,认为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引领仅仅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事,觉得与自身无关,而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也是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中的主体,因而没能发挥其真正的引领作用。
三是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不够深入、细致、长久。意识形态的内隐性、复杂性、抽象性等特征决定了思想引领工作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复杂、而又艰辛细致的工作。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引领,帮助他们确定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需要高校教师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付出辛勤的劳动才能获得成效。目前,在此项工作的实施过程中,由于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方面有限,很多举措流于形式;或者一些教师在实施此工作的过程中无计划、无组织,最后变成了走过场、做样子,没有将工作要求落到实处;或者工作缺乏连贯性,一旦其他工作压下来了就将此工作搁置一边,不能将思想引领工作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
进入21世纪的这十几年内,我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大尺度开放、信息网络化高速发展,在这样的新时期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思想觀念、价值取向都发生了新的变化,高校教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的工作本来就因此面临更大的挑战,而这些困难更是阻碍了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因而笔者探究了一整套思想引领工作的保障机制,以保证高校教师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落到实处。
三、高校教师对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保障机制探究
(一)学校应对高校所有教师参与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足够的重视。高校要始终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书记、校长、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要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把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常抓不懈,及时指导相关的引领工作,建立健全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和院系相互协调、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共同参与的思想引领工作机制。
(二)高校要采取具体措施将专业课教师纳入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高等学校“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其一言一行对大学生的思想有直接、深刻的影响。在继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专职教师在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高校也要采取积极努力将专业课教师也纳入到此项工作中来,发挥专业课教师对于学生的思想引领作用。教师由于其角色的特殊性,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刻和长远的,任何一位高校老师在课堂上流露出的世界观、价值观、思想倾向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我们希望各门课教师的教育应该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大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而不是在思想政治课上形成的正确观点还没进入社会,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就被不断蚕食殆尽。
(三)高校要进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与素质提升。在高校教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的工作中,教师自身的思想品德状况及言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心理从不成熟向成熟、角色从学生向社会人转变的重要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也是未来人生知识技能积累、思维方式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在学校工作中处于主导地位,其思想道德品质和言行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这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能够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社会主义理想和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的崇高使命感、责任感,对于把青年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具有深远的意义。在学习生活中,这种无形的教育力量能够督促青年大学生自觉加强道德品质的修养,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动力,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因此高校要真正做好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必须要做好师德建设。
高校要提倡教师把教学当事业而不是职业,职业是解决生存问题的一种手段,而事业要求有理想、讲奉献,追求自身价值。只有每一个教师都将教育当成崇高的事业,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能够获得长足的发展;学校要落实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大力宣传弘扬高校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把师德教育作为新聘用教师岗前培训的首要内容,定期举办弘扬师德的活动,对师德进行严格监督考核。
(四)高校要完善教师育人的考评制度,把高校教师的育人评估纳入教学评价体系,以激发所有高校教师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并建立一整套必要的规章制度,量化管理人员及专业课老师的德育工作等。一是强化高校课堂教学纪律,制定加强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办法,严格执行教师教学考核、教材使用、教学过程督导制度。做到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坚决制止课堂教学中传播违法、有害的反动思想言论和观点;二是完善教师育人的考评监督机制,严把高校教师聘用考核政治关,在教师聘用、考核过程中注意其政治、思想条件,规范聘用合同和入职程序,如对课堂教学中传播违法、有害的反动思想的教学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制,完善学风建设办法,健全教学不良行为的监督查处机制。探索教师定期考核制度,完善教师聘用管理办法,加强高校所有教师教育管理。
总之,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高等学校的所有教师都应自觉承担起此项重任,大家要贴近现实理清思路,顺应形势加大力度,形成合力谋求突破,创新形式讲求实效!
课题来源: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校教师对大学生思想发展引领作用研究” (项目编号:15YB188)。
作者简介:缪晓静(1972-),女,硕士,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330029,教授,研究方向:高校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