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会直接影响教学效率.而创新教学模式,以情境导入新课,用问题组织学生展开合作,再以练习作为辅助,能更好地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情境 问题 练习 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320024
教学模式实质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一定的教学理念而形成的具有稳定性的、可操作性的流程.结合数学教学情况,以往的教学中大多教师采用的是讲练为主的教学模式,课堂中教师讲,课后学生训练.这种模式可让学生快速掌握备考知识,但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对知识获取更多是建立在机械地背诵和大量的练习中.因此,对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作出改革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以情境导入新课,以问题组织学生展开合作,再以练习作为辅助,这样能更好地提升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新课开始阶段,学生还处于休息状态,如直接以知识点让其进入探究,学生的思维难以转变过来,兴趣也就受到影响.同时,若课堂中直接进入新的主题探究,学生对所要学的知识没有直观感知,很难形成理解.为此,在教学中需要以情境为铺垫,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去感悟新知,进入到探究活动中.
以《图形的全等》为例,对于图形的全等学生并不陌生,生活中同模同样的东西很多,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物体的观察而感知“全等图形”的概念.在教学中,教师可先以游戏“找相同”来切入(教师幻灯提供两幅图,引导学生找出相同的部分),然后引导学生用两张纸叠在一起,任意剪出一个图形、比较并说感受,教师再引出“全等图形”的概念,学生就能很好地掌握了.
再以《一次函数》教学为例,教师可先让学生根据y和x之间的关系去判断函数的特点,教学中以多个案例引导学生列出解析式,如y=x 1,y=-3x 500,y=160x-1/2,y=3x等.然后以问题作为引导:“解析式中等号左边含有什么,右边含有什么,有什么共同特点?”等问题启发学生进入到探究学习的过程中.
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合作
创新教学模式主要是让学生参与到其中,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数学学习中更多的是要在学习基本概念、公式、定理等基础上去应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去分析并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让其更好地获得知识的构建.同时,要发挥学生的群体作用,相互合作,才利于学生学习与提高.
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为例,学生对一次函数已有所了解,要研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可先复习一次函数y=kx b(k≠0)的图像,然后组织学生通过描点的方法作出y=6/x的图像,观察y=6/x图像所在的象限并猜想y=-6/x所在象限,作y=-6/x的图像.y=6/x和y=-6/x所在象限和k值有什么关系?引导学
生根据图像分析,y和x的关系是否和k值存在关系?学生结合图像讨论后教师再明确给出答案.
再如《11.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中“边角边”判断方法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先组织学生画图或根据三角形实物测量其中的一个数据,看能否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然后测量两个数据(边边、边角或角角)展开讨论,假如两个条件都不能判断全等,就还需要增加一个条件,但是否随意增加一个条件就可以让两个三角形全等呢?根据判断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如三个角都相等,但不能确定边是否相等,故而不能判断.如两边相等,但如果不是其夹角相等,也不能判断.最后得到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结论.这样学生在讨论中就弄清了“边角边”的判定方法.
三、课堂练习,及时巩固提升
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中,合作探究成为主流.课堂中学生都在讨论、交流,没有练习的时间,这样的教学其实不利于学生应用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了构建后,及时以练习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巩固,这样才能让学生从学过渡到用.
如在《反比例函数图像与性质》中对y=6/x和y=-6/x和k值的关系探究后,及时用y=8/x,y=-21/x,y=77/x,y=-99/x引导学生对其所在的象限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整个探究活动完成后,结合所学的内容进行练习.如已知:如上图,AB、CD相交于点E,且E是AB、CD的中点,求证:△AEC≌△BED.可变为求证:AC=BD、AC∥BD.同样,如果AE=BE,要求添加一个条件后证明△AEC≌△BED.这样多变的练习更利于学生掌握全等的条件.
如小组相互出题练习,同样是全等三角形的判断,可由一个小组画出图并给出相应的条件,然后由另一个小组的学生证明并说明理由.如问答性练习,可结合目标内容引导学生回答并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如小组竞赛式练习,探究后教师以抢答的方式由小组回答,这种方式对概念巩固效果较好.在练习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纠错.
在教学实践中,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要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教学实践去探索,取长补短,在应用中反思,不断创新.
(责任编辑 黄桂坚)
[关键词]情境 问题 练习 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320024
教学模式实质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一定的教学理念而形成的具有稳定性的、可操作性的流程.结合数学教学情况,以往的教学中大多教师采用的是讲练为主的教学模式,课堂中教师讲,课后学生训练.这种模式可让学生快速掌握备考知识,但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对知识获取更多是建立在机械地背诵和大量的练习中.因此,对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作出改革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以情境导入新课,以问题组织学生展开合作,再以练习作为辅助,这样能更好地提升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新课开始阶段,学生还处于休息状态,如直接以知识点让其进入探究,学生的思维难以转变过来,兴趣也就受到影响.同时,若课堂中直接进入新的主题探究,学生对所要学的知识没有直观感知,很难形成理解.为此,在教学中需要以情境为铺垫,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去感悟新知,进入到探究活动中.
以《图形的全等》为例,对于图形的全等学生并不陌生,生活中同模同样的东西很多,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物体的观察而感知“全等图形”的概念.在教学中,教师可先以游戏“找相同”来切入(教师幻灯提供两幅图,引导学生找出相同的部分),然后引导学生用两张纸叠在一起,任意剪出一个图形、比较并说感受,教师再引出“全等图形”的概念,学生就能很好地掌握了.
再以《一次函数》教学为例,教师可先让学生根据y和x之间的关系去判断函数的特点,教学中以多个案例引导学生列出解析式,如y=x 1,y=-3x 500,y=160x-1/2,y=3x等.然后以问题作为引导:“解析式中等号左边含有什么,右边含有什么,有什么共同特点?”等问题启发学生进入到探究学习的过程中.
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合作
创新教学模式主要是让学生参与到其中,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数学学习中更多的是要在学习基本概念、公式、定理等基础上去应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去分析并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让其更好地获得知识的构建.同时,要发挥学生的群体作用,相互合作,才利于学生学习与提高.
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为例,学生对一次函数已有所了解,要研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可先复习一次函数y=kx b(k≠0)的图像,然后组织学生通过描点的方法作出y=6/x的图像,观察y=6/x图像所在的象限并猜想y=-6/x所在象限,作y=-6/x的图像.y=6/x和y=-6/x所在象限和k值有什么关系?引导学
生根据图像分析,y和x的关系是否和k值存在关系?学生结合图像讨论后教师再明确给出答案.
再如《11.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中“边角边”判断方法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先组织学生画图或根据三角形实物测量其中的一个数据,看能否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然后测量两个数据(边边、边角或角角)展开讨论,假如两个条件都不能判断全等,就还需要增加一个条件,但是否随意增加一个条件就可以让两个三角形全等呢?根据判断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如三个角都相等,但不能确定边是否相等,故而不能判断.如两边相等,但如果不是其夹角相等,也不能判断.最后得到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结论.这样学生在讨论中就弄清了“边角边”的判定方法.
三、课堂练习,及时巩固提升
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中,合作探究成为主流.课堂中学生都在讨论、交流,没有练习的时间,这样的教学其实不利于学生应用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了构建后,及时以练习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巩固,这样才能让学生从学过渡到用.
如在《反比例函数图像与性质》中对y=6/x和y=-6/x和k值的关系探究后,及时用y=8/x,y=-21/x,y=77/x,y=-99/x引导学生对其所在的象限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整个探究活动完成后,结合所学的内容进行练习.如已知:如上图,AB、CD相交于点E,且E是AB、CD的中点,求证:△AEC≌△BED.可变为求证:AC=BD、AC∥BD.同样,如果AE=BE,要求添加一个条件后证明△AEC≌△BED.这样多变的练习更利于学生掌握全等的条件.
如小组相互出题练习,同样是全等三角形的判断,可由一个小组画出图并给出相应的条件,然后由另一个小组的学生证明并说明理由.如问答性练习,可结合目标内容引导学生回答并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如小组竞赛式练习,探究后教师以抢答的方式由小组回答,这种方式对概念巩固效果较好.在练习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纠错.
在教学实践中,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要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教学实践去探索,取长补短,在应用中反思,不断创新.
(责任编辑 黄桂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