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代在进步,作文指导的形式需要不断创新。笔者在一个多学期的初二作文指导中,从形式创新上做了一个尝试:那就是让学生给同学的作文“跟帖”,这一个小尝试受到学生的欢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与此同时,笔者多次推介这种作文评价方式,效果很不错。现把活动心得与同行分享,为了使行文简洁和重点突出,此文形式上作一下改变,写成采访的问答形式,形式是假借,内容却是真实。
一次虚拟的采访
小记者:陈老师,你好!我是学校“新绿”文学社的小记者,听说你的作文教学指导中有学生“跟帖”这一环节,我想请教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是如何操作的?
陈老师:你好!“跟帖”一词属于网络语言范畴,但我们的“跟帖”活动不是在电脑网络上跟帖,而是在学生的作文本上进行,“跟帖”说白了就是同学间作文的互相评价。我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把自己的作文本在同学中传阅交流,然后请看过作文的同学在作文后“跟帖”评价。操作也很简单,就是模仿网上博客或论坛的跟帖形式,在同学的作文后写出自己的感受或评价,并签名,每次要有五人以上的“跟帖”再缴交作文本,学生每次要两三天才能完成任务。
小记者:你为什么会想到“跟帖”这一个方法?
陈老师:第一学期我在批改第一次作文的时候,看到几篇写得不错的作文,想了解学生写作文时的想法,所以要求他们补上“创作感受”。当看到学生精彩的“创作感受”时,我被感动了,特别是康妮和家馥两位同学的“创作感受”,有思想内涵也有个性,给我的印象最深。我想如果让学生评价同学的作文,应该也能够评得头头是道,所以就有了“跟帖”这一回事。
小记者:进行这一个“跟帖”活动有什么教学理论依据吗?主要的作用是什么?
陈老师: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初中阶段的写作目标第8条说到: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而在对写作的“评价建议”方面,《语文课程标准》中第3点说: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第4点说: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这些都是“跟帖”的理论依据。
“跟帖”的主要作用是能够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另外是能够使学生主动运用作文理论、作文技巧。也可以增加同学间的交流,能使班级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在一次作文中,学生写了自己的烦恼、困惑,在“跟帖”中出现了不少同学间的相互开导,这相当于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抄袭习作会被“曝光”,克服了部分学生抄袭的坏习惯。
小记者:有多少学生参加“跟帖”活动呢?你认为“跟帖”可以提高写作兴趣的最大原因是什么?在提高写作技能方面又有什么帮助?
陈老师:全班学生基本都参加了活动,因为我要求他们“人人要给别人评价”,不会评价的就写最简单的一个“棒”字也可以,但他们基本是讲“义气”的,为了不在朋友面前没面子,他们就会尽力地显示自己的“才华”。这一活动很受他们的欢迎,甚至外校的同学也参加我们班的“跟帖”活动。
学生觉得有趣的原因有多方面,一是“跟帖”形式与网上论坛的形式相似,使他们有好感;另一点是与他们的年龄特征有关,他们渴望交流思想,渴望被认同,渴望展示自己,而“跟帖”活动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沟通和展示的平台。
学生兴趣提高了写得开心,理论提高了写出水平,沟通和展示的欲望提高了能发掘潜力。多写、乐写,技能自然能够提高。而且他们还得评价别人的作文,没有“专业技能”也得赶快学。同学间的作文互评,还可以补充教师批改作文中的不足,使我们对学生的作文评价更加全面。
小记者:在这一个活动中有发生过什么不理想的情况吗?你是如何处理的?
陈老师:会收到没有“跟帖”或“跟帖”很少的作文,原因有两个,一是偷懒,部分学生的作文本懒得拿给别人看就交上来;二是自卑,觉得自己的作文写得不好,不可以“见光”。作文交上来后,我请班干部和学习尖子为这一部分学生的作文“跟帖”,而且要求评价的内容以赞扬鼓励为主。
其他不理想情况也时有发生:有马虎应付的,有自我表现的,有语言粗俗的,有溢美过度的等等。我则通过思想教育和方法指导两方面对这些学生进行点拨,这些不理想现象在不断减少。
小记者:可否举出部分学生跟帖的内容?
陈老师:学生的跟帖内容很丰富,有各种类型,大部分是从写作理论上说的,例如:
“太多的段落反而使结构不够紧密,如果父亲收到礼物时的神态、动作再加深描写,效果更好!”
“开头的长篇大论与老师说的‘快速入题’背道而驰。”
“如果能够在第三段对天气进行渲染,更能突出中心。”
“文中有一波三折的发展顺序,如果再加具体描述会更好。”
“字眼间没有太多的装饰,但平凡的语句反而更催人泪下……”
“我觉得这种写法比以前所写的小说型更好,让人容易看,心理描写也出色。”
可以看出学生已经主动运用了不少写作理论。也有思想交流上的例子,如:
“痛快,看完你的文章真是痛快……”
“内容丰富,可以看出你对友谊是多么谨慎地把握。”
“我能体会这种心情,也曾经有过这种念头,只是我理解得比较快,没出什么事。其实有些事情静下心来就能想清楚的,以后别太冲动了。”
“作者很有孝心,相信她的母亲也感动不已……”
“写得十分生动!看了有种想哭的冲动!不禁感叹作者的懂事!”
这种思想交流也是他们的一种情感表达方式。
如果翻开学生的作文本,还有更多精彩的“跟帖”内容。在批改作文时,我常觉得学生评得比我还细致,我看到了学生表现出来的真诚、热情与灵气。
小记者:通过一个多学期“跟帖”的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是不是有了很大的提高?你认为还有什么要改进的吗?
陈老师: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已初见成效,但还不是特别明显。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需要多方面能力的提高才能有明显改变,可不是一招就够的。但此活动确实使学生写作文的热情有了明显的提高,相信作文水平的提高也会逐渐跟上的。
“跟帖”活动需要改进。首先得保持新鲜感,在第一学期第五篇作文,我没有要求学生做“跟帖”活动,就是怕他们“审美疲劳”。如何让他们保持兴趣是一个难题,我将要向学生征集改进的意见。其次是使学生的“跟帖”更加规范、更有水平。再次,这一活动要始终贯穿轻松自然的原则,教师不必参与太多,让学生大胆自由地发挥。
学期末,我让学生评出班中“十大‘跟帖’明星”,目的是肯定“跟帖”写得好的学生,借此鼓励其他人。在学校的“新绿”文学社活动中,我已经把此项活动进行推广,看能否在其他班级中尝试,并将在推广过程中不断改进。
小记者:陈老师,在你们班中进行作文“跟帖”活动中,学生的感受应该也比较深吧,我可以访问你们班中几位同学吗?
陈老师:当然可以,对于这一个尝试的感受,我想学生是最有发言权的。
小记者:各位同学,大家好!你们班中进行作文“跟帖”活动受到其他班同学的关注,你们能否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从作文兴趣、作文技巧或思想交流等方面谈谈都可以。
志娟:对于跟帖这件事,起初我觉得多此一举,可是一学期下来,我的意见变化了。写跟帖,有利于提高大家的写作水平,又有了和同学之间交流的平台,能够促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振加:可以取长补短,不但使作文能力得到提高,也促进了我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能力。
晓燕:跟帖让我学到很多,让我觉得自己好像在当老师。帮同学评价的时候,我都很认真,也让我在每次写作文时很认真,因为我不想输给同学,所以写得比以前更好,我很感谢老师让我们这么做。
俊骋:在跟帖活动中同学们就如同一面镜子,照出我作文中的不足,使我受益匪浅,还让我在作文中获得了真挚的友谊。
夕希:跟帖给予了同学间作文互评一个平台,展示了同龄人对作文的感受,能够知道自己作文的优点和缺点,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加涛:一篇文章,要经过多双眼睛、多个思考才会完美。所以,要想写一篇好文章,就需要多个评价,多种感受。
漫乔:我以前写作文的时候,都不太能够突出重点和中心。自从跟帖后,我学会了怎样才能写出文章的中心和重点,是同学帮我找到了缺点,这使得我的作文进步了很多。
家馥:在评价同学作品的过程中我感到快乐,因为这是一件有多层意义的好事情。日子的流逝,我日渐感受到自己作文能力的提高,欣赏眼光的深邃。一次次的浏览,让我感悟文字是一种魔力,是描绘人类思维的最好彩笔。
小记者:可以看出同学们的感受还真多。在大家的谈吐之间,遣词用句之中,可以看出作文水平应该很出色。看来,给同学的作文“跟帖”是一种创新的值得推广的作文评价方式。
结语
学生不喜欢写作文的情形较为普遍,但现在我们班的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写3页左右的作文。全班72名学生中,作文写得比较出色的有二十多人,而且大部分学生写作文比较主动。学生的进步,历届教师花在他们身上的心血“功不可没”;同时,也有“跟帖”活动之于他们的积极影响作用。这是一种操作性和实用性较强的作文评价方式,方便易行,也是中小学皆可以运用的方法。
本栏责任编辑罗峰
一次虚拟的采访
小记者:陈老师,你好!我是学校“新绿”文学社的小记者,听说你的作文教学指导中有学生“跟帖”这一环节,我想请教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是如何操作的?
陈老师:你好!“跟帖”一词属于网络语言范畴,但我们的“跟帖”活动不是在电脑网络上跟帖,而是在学生的作文本上进行,“跟帖”说白了就是同学间作文的互相评价。我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把自己的作文本在同学中传阅交流,然后请看过作文的同学在作文后“跟帖”评价。操作也很简单,就是模仿网上博客或论坛的跟帖形式,在同学的作文后写出自己的感受或评价,并签名,每次要有五人以上的“跟帖”再缴交作文本,学生每次要两三天才能完成任务。
小记者:你为什么会想到“跟帖”这一个方法?
陈老师:第一学期我在批改第一次作文的时候,看到几篇写得不错的作文,想了解学生写作文时的想法,所以要求他们补上“创作感受”。当看到学生精彩的“创作感受”时,我被感动了,特别是康妮和家馥两位同学的“创作感受”,有思想内涵也有个性,给我的印象最深。我想如果让学生评价同学的作文,应该也能够评得头头是道,所以就有了“跟帖”这一回事。
小记者:进行这一个“跟帖”活动有什么教学理论依据吗?主要的作用是什么?
陈老师: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初中阶段的写作目标第8条说到: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而在对写作的“评价建议”方面,《语文课程标准》中第3点说: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第4点说: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这些都是“跟帖”的理论依据。
“跟帖”的主要作用是能够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另外是能够使学生主动运用作文理论、作文技巧。也可以增加同学间的交流,能使班级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在一次作文中,学生写了自己的烦恼、困惑,在“跟帖”中出现了不少同学间的相互开导,这相当于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抄袭习作会被“曝光”,克服了部分学生抄袭的坏习惯。
小记者:有多少学生参加“跟帖”活动呢?你认为“跟帖”可以提高写作兴趣的最大原因是什么?在提高写作技能方面又有什么帮助?
陈老师:全班学生基本都参加了活动,因为我要求他们“人人要给别人评价”,不会评价的就写最简单的一个“棒”字也可以,但他们基本是讲“义气”的,为了不在朋友面前没面子,他们就会尽力地显示自己的“才华”。这一活动很受他们的欢迎,甚至外校的同学也参加我们班的“跟帖”活动。
学生觉得有趣的原因有多方面,一是“跟帖”形式与网上论坛的形式相似,使他们有好感;另一点是与他们的年龄特征有关,他们渴望交流思想,渴望被认同,渴望展示自己,而“跟帖”活动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沟通和展示的平台。
学生兴趣提高了写得开心,理论提高了写出水平,沟通和展示的欲望提高了能发掘潜力。多写、乐写,技能自然能够提高。而且他们还得评价别人的作文,没有“专业技能”也得赶快学。同学间的作文互评,还可以补充教师批改作文中的不足,使我们对学生的作文评价更加全面。
小记者:在这一个活动中有发生过什么不理想的情况吗?你是如何处理的?
陈老师:会收到没有“跟帖”或“跟帖”很少的作文,原因有两个,一是偷懒,部分学生的作文本懒得拿给别人看就交上来;二是自卑,觉得自己的作文写得不好,不可以“见光”。作文交上来后,我请班干部和学习尖子为这一部分学生的作文“跟帖”,而且要求评价的内容以赞扬鼓励为主。
其他不理想情况也时有发生:有马虎应付的,有自我表现的,有语言粗俗的,有溢美过度的等等。我则通过思想教育和方法指导两方面对这些学生进行点拨,这些不理想现象在不断减少。
小记者:可否举出部分学生跟帖的内容?
陈老师:学生的跟帖内容很丰富,有各种类型,大部分是从写作理论上说的,例如:
“太多的段落反而使结构不够紧密,如果父亲收到礼物时的神态、动作再加深描写,效果更好!”
“开头的长篇大论与老师说的‘快速入题’背道而驰。”
“如果能够在第三段对天气进行渲染,更能突出中心。”
“文中有一波三折的发展顺序,如果再加具体描述会更好。”
“字眼间没有太多的装饰,但平凡的语句反而更催人泪下……”
“我觉得这种写法比以前所写的小说型更好,让人容易看,心理描写也出色。”
可以看出学生已经主动运用了不少写作理论。也有思想交流上的例子,如:
“痛快,看完你的文章真是痛快……”
“内容丰富,可以看出你对友谊是多么谨慎地把握。”
“我能体会这种心情,也曾经有过这种念头,只是我理解得比较快,没出什么事。其实有些事情静下心来就能想清楚的,以后别太冲动了。”
“作者很有孝心,相信她的母亲也感动不已……”
“写得十分生动!看了有种想哭的冲动!不禁感叹作者的懂事!”
这种思想交流也是他们的一种情感表达方式。
如果翻开学生的作文本,还有更多精彩的“跟帖”内容。在批改作文时,我常觉得学生评得比我还细致,我看到了学生表现出来的真诚、热情与灵气。
小记者:通过一个多学期“跟帖”的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是不是有了很大的提高?你认为还有什么要改进的吗?
陈老师: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已初见成效,但还不是特别明显。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需要多方面能力的提高才能有明显改变,可不是一招就够的。但此活动确实使学生写作文的热情有了明显的提高,相信作文水平的提高也会逐渐跟上的。
“跟帖”活动需要改进。首先得保持新鲜感,在第一学期第五篇作文,我没有要求学生做“跟帖”活动,就是怕他们“审美疲劳”。如何让他们保持兴趣是一个难题,我将要向学生征集改进的意见。其次是使学生的“跟帖”更加规范、更有水平。再次,这一活动要始终贯穿轻松自然的原则,教师不必参与太多,让学生大胆自由地发挥。
学期末,我让学生评出班中“十大‘跟帖’明星”,目的是肯定“跟帖”写得好的学生,借此鼓励其他人。在学校的“新绿”文学社活动中,我已经把此项活动进行推广,看能否在其他班级中尝试,并将在推广过程中不断改进。
小记者:陈老师,在你们班中进行作文“跟帖”活动中,学生的感受应该也比较深吧,我可以访问你们班中几位同学吗?
陈老师:当然可以,对于这一个尝试的感受,我想学生是最有发言权的。
小记者:各位同学,大家好!你们班中进行作文“跟帖”活动受到其他班同学的关注,你们能否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从作文兴趣、作文技巧或思想交流等方面谈谈都可以。
志娟:对于跟帖这件事,起初我觉得多此一举,可是一学期下来,我的意见变化了。写跟帖,有利于提高大家的写作水平,又有了和同学之间交流的平台,能够促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振加:可以取长补短,不但使作文能力得到提高,也促进了我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能力。
晓燕:跟帖让我学到很多,让我觉得自己好像在当老师。帮同学评价的时候,我都很认真,也让我在每次写作文时很认真,因为我不想输给同学,所以写得比以前更好,我很感谢老师让我们这么做。
俊骋:在跟帖活动中同学们就如同一面镜子,照出我作文中的不足,使我受益匪浅,还让我在作文中获得了真挚的友谊。
夕希:跟帖给予了同学间作文互评一个平台,展示了同龄人对作文的感受,能够知道自己作文的优点和缺点,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加涛:一篇文章,要经过多双眼睛、多个思考才会完美。所以,要想写一篇好文章,就需要多个评价,多种感受。
漫乔:我以前写作文的时候,都不太能够突出重点和中心。自从跟帖后,我学会了怎样才能写出文章的中心和重点,是同学帮我找到了缺点,这使得我的作文进步了很多。
家馥:在评价同学作品的过程中我感到快乐,因为这是一件有多层意义的好事情。日子的流逝,我日渐感受到自己作文能力的提高,欣赏眼光的深邃。一次次的浏览,让我感悟文字是一种魔力,是描绘人类思维的最好彩笔。
小记者:可以看出同学们的感受还真多。在大家的谈吐之间,遣词用句之中,可以看出作文水平应该很出色。看来,给同学的作文“跟帖”是一种创新的值得推广的作文评价方式。
结语
学生不喜欢写作文的情形较为普遍,但现在我们班的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写3页左右的作文。全班72名学生中,作文写得比较出色的有二十多人,而且大部分学生写作文比较主动。学生的进步,历届教师花在他们身上的心血“功不可没”;同时,也有“跟帖”活动之于他们的积极影响作用。这是一种操作性和实用性较强的作文评价方式,方便易行,也是中小学皆可以运用的方法。
本栏责任编辑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