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2009年是未来主义诞辰百年,作为20世纪第一个全球前卫艺术运动的产地,意大利上至国家机构下至一个市都积极宣扬这一文化遗产。今年秋天,在世界各地的纪念展结束后,亚历山德里亚市专门筹借作品到中国,在中国美术馆推出了名为“未来主义之路”的展览。
对于国人而言,在所有的西方现代派艺术中,未来主义可能算是最为含混的概念吧,知名度也远不及与它孪生的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因此那数十本上世纪前40年的书刊、报纸的展陈就显得尤有必要,过去岁月的“未来”气息由此弥漫开来。五花八门的宣言透过业已发黄的纸面仍在传达着当年的呐喊:未来主义画派技术宣言、音乐技巧宣言、编剧家宣言、噪音艺术宣言、纵欲宣言、反传统宣言、保护机器宣言……不少标题意图惊悚:打倒探戈和《帕西发尔》,几何机械之美和数字敏感,速度的道德新教,反对女性奢侈……殊不知,20世纪初正是由这些薄薄的册子内跳跃的“惊讶字母”掀起了一场波及欧洲的前卫艺术运动。最能印证这些文本的还不是惯常意义的绘画与雕塑,而是海报与广告画。一群鸡鸭被疾速驶来的汽车吓得惊惶逃窜、扑扇翅膀飞将起来;糖果化身为窈窕的仙女向尘世播撒星星;戴着棒球帽的男子以骑马之势、执缰绳跨在MARTINI的酒瓶上,喜滋滋地飞向太空;牛奶从高空洒落,在奔驰的汽车上溅起硕大的蝴蝶般的图案;还有用素描手法绘制的工整的双人卧室俯瞰效果图与商场平面透视图……这一切无不乐观地宣示着一种对于未来世界的信心——由机械速度和物质生活蓬勃发展带来的快感。此时我们不无惊讶地发现,广告画师们的意愿不仅早已全面实现,而且以加速度跃进,今天整个世界都已被机器主宰。在某一个瞬间,“未来主义之路”使人恍惚站在了一个历史、现实与未来交汇的节点。
二
国人初晓未来主义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统称为“现代派”的国际思潮风行之时,虽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这些字眼特别新鲜,却未知究竟为何物,普通人无从得见作品更是难以理解。此次展览恰好是对20多年前那场艺术启蒙的实物补充,这些当年的珍贵文献让人见识了未来主义并非一个单向度的艺术流派,而是一个广及作家、音乐家、画家、诗人、摄影家、服装设计师乃至厨师等一系列庞杂的综合体。他们的振臂一呼已然完成,艺术成就该如何评价?亚历山德里亚市没有展出最具代表性的波菊尼的《噪声侵入房屋》,所示绘画多为静态的房屋和人体,结构上作了拆解,接近立体主义,但过于简单,色块严整、暗沉而显拘谨。雕塑中有拉小提琴的简洁之作,也有剑拔弩张般的镂空式作品,较绘画要凸显个性,但终未达过目难忘之境。显然,未来主义的成就今天看来不及超现实主义与立体主义。马里内蒂在1909年提出的未来主义宣言是个模糊的美学原则,没能调遣其追随者神思飞渡、留下杰作,也没有得到大牌名家的应和(譬如达利之于超现实主义,勃拉克、毕加索之于立体主义),究其实还与这种崇尚速度、运动、噪音、力量和机械的艺术主张不甚明确相关。但未来主义在广告设计上新颖大胆,对社会层面的关注远远大于超现实主义、立体主义,尤其以海报的冲击力强而感人。今天我们遭遇的商业文化如此兴盛,其先祖实为未来主义,因为它已发明了广告设计中的所有元素,现今不过是更加繁杂而已。未来主义并且也是波普艺术的某一支源头,其强烈的视觉印象后来被不断加强。由此看来未来主义从未过时,即便是在一个装置、行为大行其道的当代艺术格局中,当一切都成为“过去主义”时,我们依然要向这些100年前意大利的先锋艺术家致以足够的敬意。不可忽视的是,正是由于未来主义者过于强调暴力和挑战,多成为支持战争(第一次大战)的极右分子,政治主张对艺术的侵入限定了他们的成就,这也再次证明,艺术如果总是希图一味地应和政治,就有落入陷阱之虞。
三
未来主义是什么?它更像是上世纪朝向未来的一种骚动,是欲告别古典世界、拥抱新生活方式的一种渴望。尽管未来主义的成就有限,但是不能否认,这种新的艺术语言和形式与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一样仍属于20世纪机械时代艺术综合体的一个棱面,它上路之时与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曾同样光芒四射。
未来似乎是一个永远不会过时的词。个人命运总有未来,哈姆雷特被僭越的叔父击倒时,他的未来是黑暗的;堂吉诃德被骑士的精神鼓舞时,他的未来是光明的;等待戈多的流浪儿,他的未来是虚无的。
世界永远有未来,从茹毛饮血到星空探月直至向宇宙的不断求索;民族国家的未来更是牵动每一个国民的想象。意大利的未来主义萌生的时间段恰好是晚清覆灭的末端,当时的中国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政治变革,仁人志士对于未来的激情不亚于未来主义者,之后中国变化翻天覆地,直至今天与意大利等欧美国家一同接泊入全球化的世界网络。诗人马里内蒂无疑是一个先知,当多少人还沉湎于古典时,他率先破冰而出,最先眺望了工业化的愿景。工业化摧毁了古典世界的宁静,向着未来飞掣了100年。但未来主义者却都没能想到,在他们欢呼企盼的一切都成为现实后,又有问题降临:由科技文明、资本运营所带来的新的“文明病”已成为21世纪最可堪忧的疾患,譬如他们狂热推崇的展现速度力量的汽车今在中国的渐渐普及竟使我们的首都率先成为“首堵”……试问,当未来主义成为古典时,未来主义者若地下有知,还会为人类的未来继续提供思索的界面吗?
摄/颜榴
2009年是未来主义诞辰百年,作为20世纪第一个全球前卫艺术运动的产地,意大利上至国家机构下至一个市都积极宣扬这一文化遗产。今年秋天,在世界各地的纪念展结束后,亚历山德里亚市专门筹借作品到中国,在中国美术馆推出了名为“未来主义之路”的展览。
对于国人而言,在所有的西方现代派艺术中,未来主义可能算是最为含混的概念吧,知名度也远不及与它孪生的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因此那数十本上世纪前40年的书刊、报纸的展陈就显得尤有必要,过去岁月的“未来”气息由此弥漫开来。五花八门的宣言透过业已发黄的纸面仍在传达着当年的呐喊:未来主义画派技术宣言、音乐技巧宣言、编剧家宣言、噪音艺术宣言、纵欲宣言、反传统宣言、保护机器宣言……不少标题意图惊悚:打倒探戈和《帕西发尔》,几何机械之美和数字敏感,速度的道德新教,反对女性奢侈……殊不知,20世纪初正是由这些薄薄的册子内跳跃的“惊讶字母”掀起了一场波及欧洲的前卫艺术运动。最能印证这些文本的还不是惯常意义的绘画与雕塑,而是海报与广告画。一群鸡鸭被疾速驶来的汽车吓得惊惶逃窜、扑扇翅膀飞将起来;糖果化身为窈窕的仙女向尘世播撒星星;戴着棒球帽的男子以骑马之势、执缰绳跨在MARTINI的酒瓶上,喜滋滋地飞向太空;牛奶从高空洒落,在奔驰的汽车上溅起硕大的蝴蝶般的图案;还有用素描手法绘制的工整的双人卧室俯瞰效果图与商场平面透视图……这一切无不乐观地宣示着一种对于未来世界的信心——由机械速度和物质生活蓬勃发展带来的快感。此时我们不无惊讶地发现,广告画师们的意愿不仅早已全面实现,而且以加速度跃进,今天整个世界都已被机器主宰。在某一个瞬间,“未来主义之路”使人恍惚站在了一个历史、现实与未来交汇的节点。
二
国人初晓未来主义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统称为“现代派”的国际思潮风行之时,虽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这些字眼特别新鲜,却未知究竟为何物,普通人无从得见作品更是难以理解。此次展览恰好是对20多年前那场艺术启蒙的实物补充,这些当年的珍贵文献让人见识了未来主义并非一个单向度的艺术流派,而是一个广及作家、音乐家、画家、诗人、摄影家、服装设计师乃至厨师等一系列庞杂的综合体。他们的振臂一呼已然完成,艺术成就该如何评价?亚历山德里亚市没有展出最具代表性的波菊尼的《噪声侵入房屋》,所示绘画多为静态的房屋和人体,结构上作了拆解,接近立体主义,但过于简单,色块严整、暗沉而显拘谨。雕塑中有拉小提琴的简洁之作,也有剑拔弩张般的镂空式作品,较绘画要凸显个性,但终未达过目难忘之境。显然,未来主义的成就今天看来不及超现实主义与立体主义。马里内蒂在1909年提出的未来主义宣言是个模糊的美学原则,没能调遣其追随者神思飞渡、留下杰作,也没有得到大牌名家的应和(譬如达利之于超现实主义,勃拉克、毕加索之于立体主义),究其实还与这种崇尚速度、运动、噪音、力量和机械的艺术主张不甚明确相关。但未来主义在广告设计上新颖大胆,对社会层面的关注远远大于超现实主义、立体主义,尤其以海报的冲击力强而感人。今天我们遭遇的商业文化如此兴盛,其先祖实为未来主义,因为它已发明了广告设计中的所有元素,现今不过是更加繁杂而已。未来主义并且也是波普艺术的某一支源头,其强烈的视觉印象后来被不断加强。由此看来未来主义从未过时,即便是在一个装置、行为大行其道的当代艺术格局中,当一切都成为“过去主义”时,我们依然要向这些100年前意大利的先锋艺术家致以足够的敬意。不可忽视的是,正是由于未来主义者过于强调暴力和挑战,多成为支持战争(第一次大战)的极右分子,政治主张对艺术的侵入限定了他们的成就,这也再次证明,艺术如果总是希图一味地应和政治,就有落入陷阱之虞。
三
未来主义是什么?它更像是上世纪朝向未来的一种骚动,是欲告别古典世界、拥抱新生活方式的一种渴望。尽管未来主义的成就有限,但是不能否认,这种新的艺术语言和形式与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一样仍属于20世纪机械时代艺术综合体的一个棱面,它上路之时与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曾同样光芒四射。
未来似乎是一个永远不会过时的词。个人命运总有未来,哈姆雷特被僭越的叔父击倒时,他的未来是黑暗的;堂吉诃德被骑士的精神鼓舞时,他的未来是光明的;等待戈多的流浪儿,他的未来是虚无的。
世界永远有未来,从茹毛饮血到星空探月直至向宇宙的不断求索;民族国家的未来更是牵动每一个国民的想象。意大利的未来主义萌生的时间段恰好是晚清覆灭的末端,当时的中国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政治变革,仁人志士对于未来的激情不亚于未来主义者,之后中国变化翻天覆地,直至今天与意大利等欧美国家一同接泊入全球化的世界网络。诗人马里内蒂无疑是一个先知,当多少人还沉湎于古典时,他率先破冰而出,最先眺望了工业化的愿景。工业化摧毁了古典世界的宁静,向着未来飞掣了100年。但未来主义者却都没能想到,在他们欢呼企盼的一切都成为现实后,又有问题降临:由科技文明、资本运营所带来的新的“文明病”已成为21世纪最可堪忧的疾患,譬如他们狂热推崇的展现速度力量的汽车今在中国的渐渐普及竟使我们的首都率先成为“首堵”……试问,当未来主义成为古典时,未来主义者若地下有知,还会为人类的未来继续提供思索的界面吗?
摄/颜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