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一代又一代新的电子产品以其蓬勃的生命力闯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甚至生活方式。不管多年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多大变化,拳击题材的电影依然保留着多年之前的模式,在流转的岁月中散发着永恒的光芒,成为我们连接过去的一个媒介。
永恒
“拳击是一项永恒的运动,是甜蜜的科学。”立伯灵在他的作品《甜蜜的科学》中给拳击下了这样的定义,同时他也相信拳击可以让本来不相关的人产生某种关联。他说很庆幸费域拳手杰克-奥布瑞恩的拳头曾经落在自己的身上,而奥布瑞恩曾经被菲茨西蒙斯击败过,菲茨西蒙斯又曾经被科比特击败过,科比特被约翰-沙利文击败过。那么演绎下来,自己也算和伟大的约翰·沙利文有过亲密接触了。
在立伯灵看来,拳击还是一种用胳膊和拳头把过去和现在连接起来的媒体,他说:“那些落在你鼻子上的拳头,让你感到自己距离维多利亚时代并不遥远。我们之所以喜欢拳击,是因为它多年来一直保持不变。”
那么我们喜欢拳击题材的电影也是同样的理由。现在的动作电影看起来和上世纪30年代的完全不沾边,现在的喜剧电影也和过去的截然不同,但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拳击电影和老祖父所看的几乎大同小异。当下的许多电影都依靠离奇的剧情设计、全新的特效等噱头来博取眼球,但是拳击电影依然还是靠“老套”的剧情来打动人心。没有概念汽车,也没有新型武器,拳击电影里有的还是最原始的力量。
雷同
和其他题材的电影相比,拳击电影的剧情确实有些“老套”,甚至在一部新电影中可以发现之前几部电影的影子。比如,今年夏天上映的电影《左撇子》,这部由万达文化产业集团全资投拍的好莱坞电影,在剧情上和之前并没有太大突破。《左撇子》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左撇子拳手(和1976年上映的《洛奇》中的主人公背景相似),在比赛中前面几个回合非常被动,忍受着对手一波又一波的重炮轰炸,最后时刻突然爆发,几乎要把对手碾碎(和1980年上映的《愤怒的公牛》相似)。当事业跌至谷底,由于贫穷使他失去了对孩子的监护权时(和1931年上映的《拳王》相似),他痛定思痛,重新回到一个满是富有冒险精神的年轻拳手的拳馆(和2004年上映的《百万美元宝贝》相似),加倍努力终于再次站到世界之巅(几乎每部拳击电影都有的剧情)。男人
这些拳击电影的剧情如此雷同,为什么我们还会一部接一部地看得津津有味昵?一次又一次被里面主人公的精神所打动呢?原因很简单,我们看拳击电影是为了提醒自己拳击这项运动仍然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之中,因此真正的男人仍然存在。在这个男人们想要在竞争中获胜通常要依靠更聪明的头脑、依靠更先进的科学发明等的年代,拳击是那个让我们看到男人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征服对手的运动。美国著名作家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的一句话高度概括了拳击的男性气概,他说,“拳击是为男人而生的运动,是关于男人的运动,是男人的运动,那些曾经遗失的男子汉气概在拳击运动中都可以找到。”
纯粹
乔伊斯说上面这句话的时候是在20世纪90年代,那时候拳击还处于蓬勃发展之中。现在的情况和那时已经大不相同了,那些天赋出众本来可以成为拳手的孩子们走进了MMA训练馆。MMA除了可以使用拳头外,还允许使用踢击和各种擒拿术。虽然MMA的异军突起,抢占了拳击运动的部分受众市场,再加上其他一些因素,导致拳击已经在我们的主流文化中被边缘化了,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对于拳击电影的热爱之情。
和MMA相比,拳击更干净更纯粹。拳击和MMA比赛场所也给人不同的感觉。拳击手站在一个高高的台子上,拳手被对手击中,撞到围绳上,然后倒在拳台上,这个场景就像天国里的神坠落到人间一样。反观MMA,把选手们像野兽一样关进一个铁笼子里,笼子的底部和地面齐平,丝毫没有高高在上的感觉。好莱坞了解美国人的喜好,知道他们喜欢那种神明的感觉,因此他们更倾向于拍摄拳击题材的电影。
此外,拳击和电影似乎是天然的伙伴,这也是人们喜欢看拳击电影的一个原因。拳击比赛本身就是充满悬念和各种不确定性的,而且它的规则也很适合出现在电影中。想一想这样的镜头:一个拳手躺在对手的脚下,裁判在旁边数8,拳手通常会在数到6或者7时爬起来,只是为了争取得到哪怕多一秒的休息时间……如果我们不曾在真实的拳击比赛中见过这种场景,那么在拳击电影中也一定见过下面的场景:我们的主人公被对手一拳又一拳无情地击打,我们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完全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突然,人群开始兴奋地大喊大叫,原来是场上情况发生了逆转,对手被主人公一记冷拳击倒。真实的拳击比赛的场景完全可以出现在电影中。
美德
拳手身上表现出来的耐力、专注、意志力、冒险精神等美德,也是吸引我们观看拳击电影的一个因素。现代社会的男性,无论他是战士、销售员、消防员,还是舞蹈家、鼓手、厨师,都需要耐力、意志力这些美德,所以拳击电影中主人公身上的美德,常常能引起男性观众的情感共鸣。
拳击不只是野性和力量,还有意志情感因素在内。拳击并不只是把恐惧和愤怒融人到肢体的进攻性上,还是学会怎样抑制恐惧和愤怒。在拳台上,没有政治,没有命令,也没有抽象符号的控制。在拳台上,人们是否喜欢你并不重要,这里是公平竞争的擂台。由此可见,拳击既留存了后工业时代的美德,也让21世纪的白领人士找到了精神上的认同。我们看拳击和拳击电影,是去体验一种勃发的力量,借此表达我们对于人体自身能力的赞美。
演技
最后,我们去看拳击电影也有冲着演员的演技去的成分在内,我们会纵向对比这些饰演拳手演员的演技。比如,《左撇子》的男主角杰克-吉伦哈尔虽然演技也不错,但是还是无法超越罗伯特-德尼罗在《愤怒的公牛》里的表现。
为了成功地塑造杰克-拉莫塔退役后堕落的样子,德尼罗自毁形象,短时间内增重60磅,这么多的重量让他的呼吸都变得有些费力,导演马丁-斯科塞斯甚至开始担心他的健康。德尼罗的付出增加了影片的真实性,同时也给观众带来深深的震撼。当你看到屏幕上德尼罗正在缓慢移动他肥硕的身躯时,你就会想,天啊,这是真的吗,看看这个人把自己弄成什么样了,因此你会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避免同样的悲剧在自己身上发生。
永恒
“拳击是一项永恒的运动,是甜蜜的科学。”立伯灵在他的作品《甜蜜的科学》中给拳击下了这样的定义,同时他也相信拳击可以让本来不相关的人产生某种关联。他说很庆幸费域拳手杰克-奥布瑞恩的拳头曾经落在自己的身上,而奥布瑞恩曾经被菲茨西蒙斯击败过,菲茨西蒙斯又曾经被科比特击败过,科比特被约翰-沙利文击败过。那么演绎下来,自己也算和伟大的约翰·沙利文有过亲密接触了。
在立伯灵看来,拳击还是一种用胳膊和拳头把过去和现在连接起来的媒体,他说:“那些落在你鼻子上的拳头,让你感到自己距离维多利亚时代并不遥远。我们之所以喜欢拳击,是因为它多年来一直保持不变。”
那么我们喜欢拳击题材的电影也是同样的理由。现在的动作电影看起来和上世纪30年代的完全不沾边,现在的喜剧电影也和过去的截然不同,但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拳击电影和老祖父所看的几乎大同小异。当下的许多电影都依靠离奇的剧情设计、全新的特效等噱头来博取眼球,但是拳击电影依然还是靠“老套”的剧情来打动人心。没有概念汽车,也没有新型武器,拳击电影里有的还是最原始的力量。
雷同
和其他题材的电影相比,拳击电影的剧情确实有些“老套”,甚至在一部新电影中可以发现之前几部电影的影子。比如,今年夏天上映的电影《左撇子》,这部由万达文化产业集团全资投拍的好莱坞电影,在剧情上和之前并没有太大突破。《左撇子》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左撇子拳手(和1976年上映的《洛奇》中的主人公背景相似),在比赛中前面几个回合非常被动,忍受着对手一波又一波的重炮轰炸,最后时刻突然爆发,几乎要把对手碾碎(和1980年上映的《愤怒的公牛》相似)。当事业跌至谷底,由于贫穷使他失去了对孩子的监护权时(和1931年上映的《拳王》相似),他痛定思痛,重新回到一个满是富有冒险精神的年轻拳手的拳馆(和2004年上映的《百万美元宝贝》相似),加倍努力终于再次站到世界之巅(几乎每部拳击电影都有的剧情)。男人
这些拳击电影的剧情如此雷同,为什么我们还会一部接一部地看得津津有味昵?一次又一次被里面主人公的精神所打动呢?原因很简单,我们看拳击电影是为了提醒自己拳击这项运动仍然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之中,因此真正的男人仍然存在。在这个男人们想要在竞争中获胜通常要依靠更聪明的头脑、依靠更先进的科学发明等的年代,拳击是那个让我们看到男人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征服对手的运动。美国著名作家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的一句话高度概括了拳击的男性气概,他说,“拳击是为男人而生的运动,是关于男人的运动,是男人的运动,那些曾经遗失的男子汉气概在拳击运动中都可以找到。”
纯粹
乔伊斯说上面这句话的时候是在20世纪90年代,那时候拳击还处于蓬勃发展之中。现在的情况和那时已经大不相同了,那些天赋出众本来可以成为拳手的孩子们走进了MMA训练馆。MMA除了可以使用拳头外,还允许使用踢击和各种擒拿术。虽然MMA的异军突起,抢占了拳击运动的部分受众市场,再加上其他一些因素,导致拳击已经在我们的主流文化中被边缘化了,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对于拳击电影的热爱之情。
和MMA相比,拳击更干净更纯粹。拳击和MMA比赛场所也给人不同的感觉。拳击手站在一个高高的台子上,拳手被对手击中,撞到围绳上,然后倒在拳台上,这个场景就像天国里的神坠落到人间一样。反观MMA,把选手们像野兽一样关进一个铁笼子里,笼子的底部和地面齐平,丝毫没有高高在上的感觉。好莱坞了解美国人的喜好,知道他们喜欢那种神明的感觉,因此他们更倾向于拍摄拳击题材的电影。
此外,拳击和电影似乎是天然的伙伴,这也是人们喜欢看拳击电影的一个原因。拳击比赛本身就是充满悬念和各种不确定性的,而且它的规则也很适合出现在电影中。想一想这样的镜头:一个拳手躺在对手的脚下,裁判在旁边数8,拳手通常会在数到6或者7时爬起来,只是为了争取得到哪怕多一秒的休息时间……如果我们不曾在真实的拳击比赛中见过这种场景,那么在拳击电影中也一定见过下面的场景:我们的主人公被对手一拳又一拳无情地击打,我们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完全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突然,人群开始兴奋地大喊大叫,原来是场上情况发生了逆转,对手被主人公一记冷拳击倒。真实的拳击比赛的场景完全可以出现在电影中。
美德
拳手身上表现出来的耐力、专注、意志力、冒险精神等美德,也是吸引我们观看拳击电影的一个因素。现代社会的男性,无论他是战士、销售员、消防员,还是舞蹈家、鼓手、厨师,都需要耐力、意志力这些美德,所以拳击电影中主人公身上的美德,常常能引起男性观众的情感共鸣。
拳击不只是野性和力量,还有意志情感因素在内。拳击并不只是把恐惧和愤怒融人到肢体的进攻性上,还是学会怎样抑制恐惧和愤怒。在拳台上,没有政治,没有命令,也没有抽象符号的控制。在拳台上,人们是否喜欢你并不重要,这里是公平竞争的擂台。由此可见,拳击既留存了后工业时代的美德,也让21世纪的白领人士找到了精神上的认同。我们看拳击和拳击电影,是去体验一种勃发的力量,借此表达我们对于人体自身能力的赞美。
演技
最后,我们去看拳击电影也有冲着演员的演技去的成分在内,我们会纵向对比这些饰演拳手演员的演技。比如,《左撇子》的男主角杰克-吉伦哈尔虽然演技也不错,但是还是无法超越罗伯特-德尼罗在《愤怒的公牛》里的表现。
为了成功地塑造杰克-拉莫塔退役后堕落的样子,德尼罗自毁形象,短时间内增重60磅,这么多的重量让他的呼吸都变得有些费力,导演马丁-斯科塞斯甚至开始担心他的健康。德尼罗的付出增加了影片的真实性,同时也给观众带来深深的震撼。当你看到屏幕上德尼罗正在缓慢移动他肥硕的身躯时,你就会想,天啊,这是真的吗,看看这个人把自己弄成什么样了,因此你会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避免同样的悲剧在自己身上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