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玉米苗期由于其茎叶都处于生长阶段,水分多叶嫩,这时气温较高而且多雨,为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条件,加上玉米茎本身含有一定的糖分,为害虫所喜食,多发害虫。苗期的生长对于玉米的高产稳产十分重要,所以除了加强水肥管理外,还要重点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确保玉米能良好的生长,为高产稳产打下基础。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13 文献标识码:A
苗期病害主要有根腐病、頂腐病、苗枯病、黑穗病、茎腐病(后期表现症状),苗期主要虫害有地下害虫金针虫、地老虎、斑须蝽、蚜虫、灰飞虱等。
1 根腐病防治
连作、缺钾,玉米播种后遇到降雨,造成土壤积水,则易发生根腐病。主要通过加大农业措施,增施硫酸钾、氯化钾或含钾复合肥,作基肥,纯钾90kg/hm2。及时中耕,提高地温。加强肥水管理,促苗壮。进行种衣剂拌种,每100kg种子用35%多克福2kg包衣。对种子精选,剔除病粒和不饱满的种子。
2 苗枯病防治
长期的低温高湿气候条件,有利于苗枯病发生和流行。可以对每100kg种子用35%多克福2kg包衣。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0g加水100mL,拌种5kg。
3 玉米丝黑穗防治
玉米黑穗病主要危害玉米的果穗,在开花时发病,染病果穗基本不结粒,危害较重,在农村俗称“乌米”或“灰包”,基本每年都有发生。
3.1 症状识别
苗期从玉米芽鞘入侵的系统性病害,症状表现主要在抽雄后。病果穗外观比正常果穗短,基部大而端部尖,顶部没有花丝抽出。有时一侧苞叶裂开,露出黑色粉末,病穗全部变成黑褐色的孢子堆,孢子不易飞散。
3.2 防治方法
3.2.1 选用抗病品种
不同的品种对于此病的抗性有很大的差异,在选种时要根据当地的种植条件,选择适当的抗病品种,这是有效防治此病的一个比较经济的方法。
3.2.2 实行轮作、深耕
生过病的土壤中会存有大量细菌,如果进行连作,会大大增加发病机会,所以要实行轮作,对土壤进行深翻,把病菌埋到深层土壤之下,尽可能减少病菌的散播,降低发病机会,一般进行3a以上的轮作,就可以把土壤中的病菌消灭,避免危害。
3.2.3 早期拔除病株
进行定期巡田,发现有病穗要及时进行拔除,对病穗进行地外深埋或烧毁处理,避免病菌扩散,一般要在病穗白膜未破裂时就拔掉,要掌握好时间。
3.2.4 药剂防治
此病的发生是在苗期一次性侵染的,控制此病的发生,播种前用粉锈宁或羟锈宁进行拌种,有能效防治此病,利用种衣剂进行包衣也以防治此病的发生,也能防止地下害虫对种子的侵害。也可每100kg玉米种子用6%戊唑醇(亮穗、立克秀)悬浮种衣剂100~150mL,兑水500mL。也可以用35%多克福种衣剂1500~2000mL加枯草芽孢杆菌(益护)100mL;预防玉米丝黑穗病,提高种子活力。包衣时最好用包衣机进行,这样能提高包衣的合格率。
4 玉米茎基腐病防治
适期晚播,增施钾肥,可减轻发病。进行药剂拌种,选用2.5%适乐时150~200mL/100kg或3.5%满世金悬浮种衣剂150~200mL/100kg种子,加益微100mL。可以减少种子表面带菌率,并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侵染,减轻茎腐病的发生。
5 粘虫的防治
粘虫是一种暴发性的毁灭性害虫。俗称绵虫蝗、行军虫、夜盗虫、剃枝虫。粘虫的幼虫裸露在植物表面取食危害。1、2龄幼虫多隐藏在作物心叶或叶鞘中昼夜取食,但食量很小,啃食叶肉残留表皮,造成半透明的小条斑。5、6龄幼虫为暴食阶段、蚕食叶片,啃食穗轴。
5.1 诱捕成虫(蛾)
用谷草把和糖醋液诱杀。糖醋液配比:糖3份、酒1份、醋4份、水2份,调匀即可。夜晚诱杀。
5.2 诱卵、采卵
利用成虫产卵习性,把卵块消灭于孵化之前。从产卵初期到盛期以后为止,在田间插设小谷草把,在谷草把上洒糖醋酒液诱蛾产卵,效果很好。及时采摘卵块加以消灭。
5.3 药剂防治
可用2.5%敌百虫粉,每667m2喷2~2.5kg,或2.5%敌百虫粉2kg左右对细土10~15kg,拌匀后顺垄撒施,防老龄幼虫;或90%敌百虫1000~2000倍液、50%的1605、80%的敌敌畏2000~3000倍液喷雾,效果都很好。
6 斑须蝽的防治
玉米5叶期用以下药剂喷雾防治斑须蝽危害。2.5%溴氰菊酯乳油225mL/hm2加上70%吡虫啉水分散颗粒剂15~20g/hm2。10%氯氰菊酯乳油225mL/hm2加70%吡虫啉水分散颗粒剂15~20g/hm2,兑水叶面喷雾。为防治由斑须蝽传播的病毒病,可加入2%禾生素500~600mL或益护浓缩液300mL/hm2,对于解除病毒危害和促进生长都有很好的作用。
7 蚜虫的防治
蚜虫的繁殖与一般害虫不同,具有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交替繁殖的特性,所以它的生活史比较复杂,往往出现几代“同堂”,1a可发生20个世代以上,一旦发生,虫口密度要比别的害虫大很多,危害时间也会很长,对玉米生长产生较严重的影响,导致减产。
7.1 蚜虫防治指标
在玉米心叶期有蚜株率达50%、百株蚜量达2000头以上时,可选用内吸性杀虫剂进行防治。
7.2 药物防治方法
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5~20g/hm2;2.5%高效氯氟氰乳油225mL/ hm2;35%吡虫啉悬浮剂45~80g/ hm2;2.5%溴氰菊酯乳油225mL加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5~20g/ hm2;10%氯氟氰菊酯乳油225mL或48%毒死稗乳油600mL/hm2,兑水叶面喷雾。在玉米大田进行人工灭虫,用40%乐果乳剂原液按1:5的比例兑水,用毛笔或棉球进行涂抹,在被害玉米的茎基部涂药,把茎部半节的周围都涂上,这样植株吸收药物通过内吸起到杀虫作用。
7.3 天敌防治
利用七星瓢虫、寄生蜂蚜茧蜂等防治。
8 灰飞虱的防治
灰飞虱对玉米的主要危害是传播玉米粗缩病病毒,如果不及时控制灰飞虱,则会造成粗缩病的严重发生。
可应用25%吡虫啉悬浮剂按种子量的2%进行拌种。10%吡虫啉20g/667m2或3%啶虫脒15~20g/667m2,混用4.5%高效氯氰20~30mL/667m2等菊酯类农药喷雾。
作者简介:张立彬(1964-),男,中专,镇赉县农业技术中心,研究方向:农技推广。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13 文献标识码:A
苗期病害主要有根腐病、頂腐病、苗枯病、黑穗病、茎腐病(后期表现症状),苗期主要虫害有地下害虫金针虫、地老虎、斑须蝽、蚜虫、灰飞虱等。
1 根腐病防治
连作、缺钾,玉米播种后遇到降雨,造成土壤积水,则易发生根腐病。主要通过加大农业措施,增施硫酸钾、氯化钾或含钾复合肥,作基肥,纯钾90kg/hm2。及时中耕,提高地温。加强肥水管理,促苗壮。进行种衣剂拌种,每100kg种子用35%多克福2kg包衣。对种子精选,剔除病粒和不饱满的种子。
2 苗枯病防治
长期的低温高湿气候条件,有利于苗枯病发生和流行。可以对每100kg种子用35%多克福2kg包衣。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0g加水100mL,拌种5kg。
3 玉米丝黑穗防治
玉米黑穗病主要危害玉米的果穗,在开花时发病,染病果穗基本不结粒,危害较重,在农村俗称“乌米”或“灰包”,基本每年都有发生。
3.1 症状识别
苗期从玉米芽鞘入侵的系统性病害,症状表现主要在抽雄后。病果穗外观比正常果穗短,基部大而端部尖,顶部没有花丝抽出。有时一侧苞叶裂开,露出黑色粉末,病穗全部变成黑褐色的孢子堆,孢子不易飞散。
3.2 防治方法
3.2.1 选用抗病品种
不同的品种对于此病的抗性有很大的差异,在选种时要根据当地的种植条件,选择适当的抗病品种,这是有效防治此病的一个比较经济的方法。
3.2.2 实行轮作、深耕
生过病的土壤中会存有大量细菌,如果进行连作,会大大增加发病机会,所以要实行轮作,对土壤进行深翻,把病菌埋到深层土壤之下,尽可能减少病菌的散播,降低发病机会,一般进行3a以上的轮作,就可以把土壤中的病菌消灭,避免危害。
3.2.3 早期拔除病株
进行定期巡田,发现有病穗要及时进行拔除,对病穗进行地外深埋或烧毁处理,避免病菌扩散,一般要在病穗白膜未破裂时就拔掉,要掌握好时间。
3.2.4 药剂防治
此病的发生是在苗期一次性侵染的,控制此病的发生,播种前用粉锈宁或羟锈宁进行拌种,有能效防治此病,利用种衣剂进行包衣也以防治此病的发生,也能防止地下害虫对种子的侵害。也可每100kg玉米种子用6%戊唑醇(亮穗、立克秀)悬浮种衣剂100~150mL,兑水500mL。也可以用35%多克福种衣剂1500~2000mL加枯草芽孢杆菌(益护)100mL;预防玉米丝黑穗病,提高种子活力。包衣时最好用包衣机进行,这样能提高包衣的合格率。
4 玉米茎基腐病防治
适期晚播,增施钾肥,可减轻发病。进行药剂拌种,选用2.5%适乐时150~200mL/100kg或3.5%满世金悬浮种衣剂150~200mL/100kg种子,加益微100mL。可以减少种子表面带菌率,并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侵染,减轻茎腐病的发生。
5 粘虫的防治
粘虫是一种暴发性的毁灭性害虫。俗称绵虫蝗、行军虫、夜盗虫、剃枝虫。粘虫的幼虫裸露在植物表面取食危害。1、2龄幼虫多隐藏在作物心叶或叶鞘中昼夜取食,但食量很小,啃食叶肉残留表皮,造成半透明的小条斑。5、6龄幼虫为暴食阶段、蚕食叶片,啃食穗轴。
5.1 诱捕成虫(蛾)
用谷草把和糖醋液诱杀。糖醋液配比:糖3份、酒1份、醋4份、水2份,调匀即可。夜晚诱杀。
5.2 诱卵、采卵
利用成虫产卵习性,把卵块消灭于孵化之前。从产卵初期到盛期以后为止,在田间插设小谷草把,在谷草把上洒糖醋酒液诱蛾产卵,效果很好。及时采摘卵块加以消灭。
5.3 药剂防治
可用2.5%敌百虫粉,每667m2喷2~2.5kg,或2.5%敌百虫粉2kg左右对细土10~15kg,拌匀后顺垄撒施,防老龄幼虫;或90%敌百虫1000~2000倍液、50%的1605、80%的敌敌畏2000~3000倍液喷雾,效果都很好。
6 斑须蝽的防治
玉米5叶期用以下药剂喷雾防治斑须蝽危害。2.5%溴氰菊酯乳油225mL/hm2加上70%吡虫啉水分散颗粒剂15~20g/hm2。10%氯氰菊酯乳油225mL/hm2加70%吡虫啉水分散颗粒剂15~20g/hm2,兑水叶面喷雾。为防治由斑须蝽传播的病毒病,可加入2%禾生素500~600mL或益护浓缩液300mL/hm2,对于解除病毒危害和促进生长都有很好的作用。
7 蚜虫的防治
蚜虫的繁殖与一般害虫不同,具有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交替繁殖的特性,所以它的生活史比较复杂,往往出现几代“同堂”,1a可发生20个世代以上,一旦发生,虫口密度要比别的害虫大很多,危害时间也会很长,对玉米生长产生较严重的影响,导致减产。
7.1 蚜虫防治指标
在玉米心叶期有蚜株率达50%、百株蚜量达2000头以上时,可选用内吸性杀虫剂进行防治。
7.2 药物防治方法
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5~20g/hm2;2.5%高效氯氟氰乳油225mL/ hm2;35%吡虫啉悬浮剂45~80g/ hm2;2.5%溴氰菊酯乳油225mL加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5~20g/ hm2;10%氯氟氰菊酯乳油225mL或48%毒死稗乳油600mL/hm2,兑水叶面喷雾。在玉米大田进行人工灭虫,用40%乐果乳剂原液按1:5的比例兑水,用毛笔或棉球进行涂抹,在被害玉米的茎基部涂药,把茎部半节的周围都涂上,这样植株吸收药物通过内吸起到杀虫作用。
7.3 天敌防治
利用七星瓢虫、寄生蜂蚜茧蜂等防治。
8 灰飞虱的防治
灰飞虱对玉米的主要危害是传播玉米粗缩病病毒,如果不及时控制灰飞虱,则会造成粗缩病的严重发生。
可应用25%吡虫啉悬浮剂按种子量的2%进行拌种。10%吡虫啉20g/667m2或3%啶虫脒15~20g/667m2,混用4.5%高效氯氰20~30mL/667m2等菊酯类农药喷雾。
作者简介:张立彬(1964-),男,中专,镇赉县农业技术中心,研究方向:农技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