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鲁南、鲁西南地区汉民俗丧葬为例

来源 :文史月刊·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sth5x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以鲁南地区汉民族丧葬为例,主要阐释汉画像中汉人的升仙思想及与此相关的打鬼辟邪思想。古人的升仙,登天思想由来已久(本文不再多作赘述),在汉画像中就有很多这样的题材,如“羽化而登仙”、“十二神兽逐凶恶”、 “乐舞图” 等等。这些图像资料真实地反映了汉人的古代生活情况及死后对再生的一种渴望。
  关键词 丧葬 升仙 辟邪 迷信思想
  汉代画像石的产生和发展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一个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与汉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以及由此形成的墓葬制度与习俗密切相关。鲁南及鲁西南是山东汉画像石最集中的出土地。
  在这个区域内,济宁、枣庄的画像石则更是出现年代早,延续时间长,分布也最为密集。约从武帝后期至西汉末,是济宁、枣庄画像石的初步发展期。这时期的画像石,在本区域的各县市中多有出土。而在山东的其它地方,例如临沂、泰安地区,此时期只能偶尔见到画像石。
  由于地域文化传统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文化的区域特征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目前,济宁、枣庄地区出土的汉画像石多数集中在嘉祥、济宁郊区、曲阜、邹城、微山、滕州、枣庄郊区7个县区境内,金乡、鱼台、梁山、汶上、兖州、泗水、峄城则数量较少。 就嘉祥等7县区而言,画像石分布也不均匀,大体看来,它们主要集中在以下8个小区:(1)嘉祥-济宁郊区,(2)曲阜城区,(3)两城-邹城区,(4) 滕州-桑村区,(5)薛城-西集区,(6)枣庄城区,(7)微山岛-阴平区(8)侯孟-台儿庄区。
  近年,滕州车站村出土一招魂图:一裸体神怪,站在云气缭绕的空中,右手挥斧,左手扬幡。幡,古称“铭旌”或“旐”,是招魂的工具、标识。《礼记·檀弓》:“铭,明旌也。以死者为不可别也,故以其旗识之。
  神鬼祥瑞是汉画像石上常见的题材,内容极为复杂,包含了汉代时期披上神学外衣的儒家思想、谶纬学说、阴阳五行、道家的升仙等各种思想,以及由古代神话、巫术等发展而来的各种对神鬼的迷信,当然里面也包含有古代人们对宇宙认识的朴素唯物思想。在墓葬建筑物中刻画这类题材的画像,主要是为了祈求天地神灵的保护,祛灾禳祸,辟除不详,死后升仙。祥瑞思想主要反映了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学说的天人感应论和谶纬学说。
  山东嘉祥武梁祠祠顶的祥瑞图最为集中,前坡与后坡以栏格方式刻满各种祥瑞,如冥筴、黄龙、神鼑、狼井、六足兽、银瓮、比目鱼、白鱼、比肩兽、比翼鸟、玄圭、璧流离、木连理、玉英、玉马、玉胜、泽马、白马、渠搜、巨畅等。这些祥瑞之物在《春秋繁露》、《白虎通德论》和《论衡》等汉代文献中多有记载。
  汉画像石艺术的功能,表现在它密切联系着从属于人们死后所在及祭祀之处的墓葬建筑。其题材内容的选择和位置的经营等,都是从为建立死者和冥世间的联系的角度而考虑的。人们试图通过这一手段,达到一种超自然的目的,再造出一个死后所能达到的神奇世界。
  济宁、枣庄地区的汉画像石中,存在着大量的有关神话和宗教信仰的内容。画像石中属于此类题材的西王母、东王公、伏羲、女娲,就是人们普遍敬奉的能使人长生不死、得以升仙的保护神。
  汉画中的伏羲、女娲作人身蛇尾形象,在古代的神话中,他们是兄妹,结合于昆仑山上,生儿育女,遂有人类,故后世尊为始祖神。伏羲或执规,或捧日;女娲或执矩,或捧月,皆与开天辟地有关。捧日月者大多单独存在,执规矩者或由神人怀抱,但更多的则被安排在西王母两旁——意味着一位能致人长生不死,另二位则能补苍天,化育人类。这是汉代人的普遍企求。
  升仙是目的,打鬼辟邪是前提。如“十二神兽逐凶恶”, 《史记·秦始皇本纪》曰:“卢生说始皇曰:‘臣等求芝奇药仙者常弗遇,类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至’”。疾病、灾难都是升仙的大敌,于是,每年便“先蜡一日”举行“大雠”,逐疫打鬼。汉画中许多凶猛的神怪,是打鬼辟邪的,手执针砭人头鸟身的神医扁鹊,是治病除疾的。在汉代人看来,只有做到这一点,升仙的事才能做到万无一失。羽化升仙要有神保护,禳除灾祸,驱辟鬼邪。汉画中随处可见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四方星辰的象徵,也是镇守四方、辟邪兆祥的守护神。
  当一块块汉画像石从地下被发掘出来时,很出乎人们的意料,它在内容的表现上却与现当代的汉族的丧葬有极大的相似。这种相似不是偶然的,有一定的思想根源。只要汉民族的思想根源不发生动摇,那么,汉民族的丧葬习俗便会长久的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孙作云.评“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兼谈汉人的主要迷信思想[J].考古通信,P77—87.
  [2]蒋英炬,杨爱国主编.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
  [3]孙青松,贺福顺主编.嘉祥汉代武氏墓群石刻[M].香港:香港唯美出版公司,2004.
  [4]赖非.中国汉画像石全集(2)[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0,6.
  [5]陈成译注.山海经译注(图文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6]蒋英炬.关于汉画像石产生背景与艺术功能的思考[J].考古,1998,(1).
  作者简介:
  孟青(1984—)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艺术学。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 要 警务保障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其建设及发展需要学习借鉴相关学科的经验。军事后勤保障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对象。随着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军事后勤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信息成为后勤保障能力的核心要素、供应链成为后勤力量结构的基本形态、配送式保障成为后勤保障追求的最佳方式、后勤的社会化保障更加广泛深入。这些变化给警务保障学科建设很好的启示。  关键词 军事后勤保障 新变化 警务保障 学科建设  一、警务保
期刊
=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是指企业建立的对法律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控制、监控与化解的系统工程。随着我国法律体制的日益健全,公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企业也面临着更多的法律风险,往往因不能规避法律风险而付出惨重的代价。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装饰领域,扩大市场固然十分重要,但法律风险防范却也不容忽视,只有在扩大市场的同时建立完善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双管齐下,才能实现公司一贯坚持的“稳中求进”的
期刊
我是1984年3月到聂帅身边做专职保健医生的。其实,我在到聂帅身边工作之前,早就有幸亲眼见过几次聂帅。最早的一次是1981年夏天,当时我是邓小平同志的保健医生,随小平同志驱车看望在北戴河作暑期休养的聂帅,亲眼见到这两位老人亲兄弟般的会面。再一次是1981年9月24日,在京西宾馆,我站在参加演习部队被接见人员的行列当中,聂帅与其他中央领导与我们合影。现在,这张2米长的千人大照依然悬挂在我的书房墙上。
期刊
由马文蔚先生书写的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和"壹、贰、叁、伍、拾、圆、角、分"等汉字,从第一套人民币一直用到最近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先后沿用了50余年。  1904年,马文蔚出生于山西太原阳曲县黄寨村。他家庭富裕,后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1930年,马文蔚在阎锡山驻南京第三集团军办事处任秘书,后任南京国民政府内政部科员、监察院秘书。他还担任过国民党中央造币厂审查委员会文书副主任、国民党中央信托局人
期刊
一个人,一生中能为三代皇帝授课,成为三代帝师,实乃罕见。清朝的祁隽藻就是一位。道光帝时,他在翰林院任侍讲学士、经筵讲官,为道光帝讲习经书,从侍左右,充当顾问,此为一代。咸丰帝时,他为体仁阁大学士兼任讲官,为咸丰帝讲治国方略,授用人之道,此为二代。同治帝时,他在弘德殿为同治帝授课,朝夕纳诲启沃,此为三代。祁隽藻历经四朝,辅佐过道光、咸丰、同治三代皇帝,为维护清廷的统治尽了一位贤相应尽的责任。    
期刊
李蓼源,学界知名人士,以丰实文史著述饮誉三晋;抗战期间,曾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的秘书;抗战胜利回太原后,险遭阎锡山杀害;"文化大革命"中,复因"三家村"再陷囹圄。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老人,又是"盛世忘年,兴国忘身"、寄情宏图的八届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常委、民革山西省委主委、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现今,年逾古稀的李蓼源先生虽然已从这些高级职务上离退下来,但他仍在关切省政,萦怀文教,继
期刊
摘 要 现代意义上的公共空间是由西方传入中国,最早出现在上海租界,后逐步向华界扩展。作为西方舶来品的公园、体育场所,不仅是大众的休闲之地,更是上海民众进行政治表达的场所。  关键词 公共空间 政治表达 租界公园 公共体育场  租界公园、公共体育场是上海近代有名的公共场所,它们见证了近代上海新型公共空间的发展历程。在租界公园、公共体育场,上海民众不仅能体验到西方物质文明为表征的现代生活方式,更是上海
期刊
二十、大官商·大官倒    孔祥熙从政前,虽然也经营过杂货铺,开办过银行,炒炒房地产,从中赚几个钱,其身价在山西晋商行列中,也只属于办学揽买卖一类,与那些腰缠万贯的晋商大贾相比,只能算作一个小本生意人。自孔祥熙娶了宋霭龄为妻,投靠到蒋介石那里做官后,特别是长期担任蒋介石政府中的财政部长、中央银行总裁、行政院副院长、院长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他以权谋私,利用其官、权,大捞外快,掠夺钱财,充当了官商,
期刊
阎锡山、汪精卫在1930年召开的扩大会议,是阎锡山与蒋介石两个军阀混战的产物。从国民党内的反蒋历史上看,它有一定的地位。我曾参与其事,把能记忆起的梗概,作一记述。  扩大会议是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的简称。1927年,蒋介石与汪精卫从参加的武汉政府中先后叛变革命,蒋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独裁专横,不可一世。汪则不甘屈居附庸,在争权夺利之中,矛盾百出,为形势所迫,离开
期刊
十年反馈期    面临选择    1980年夏,我23年前被错划的"右派"获得了改正。但是有关方面告诉我,全家重返上海是不可能的,顶好在原籍安排工作。如果一定要回上海,顶多只能照顾我的老伴,其他子女是绝对不行的。  我的子女,由于受我的株连,有的自杀,有的送人,有的发过疯,他们都是在羞辱、践踏、打击下度过的,都被剥夺了读大学的权利,都是在血泪中滚爬长大的。我对我的老伴说,我们无权抛下在苦难中长大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