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生命以仪式感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per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有一位同事,是特注重仪式感的那类。我问他为什么这样看重仪式感,他说仪式感庄重、神圣,一个人心中只要有了仪式感,就会对人对事严谨而重视;有了仪式感的人,一定有一股认真的劲儿,做人做事绝不会差到哪儿去,更不会错到哪儿去。
  其实,大凡一个正常的人,从骨子里都是注重仪式感的。平淡的日子,寻常的生活,让我们一不经意置于麻木状态时,特别需要有仪式感的东西来关照我们,来提醒我们的生命,来点亮我们的幸福。我们说“生活除了苟且,还有诗与远方”,这何尝不是对仪式感的一种认同、向往和诠释。
  人生在世,都要经历漂泊,都要经受苍茫和困惑。这样的时候,仪式感就是闪烁在人性河道上的灯塔,它总是以它的精神内涵照彻混沌,点拨人心。人类的卑微和伟大,常常是通过仪式才得以充分凸显出来的。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一个人离去了,总有一些自发送行的人,以他们的善良和温情抚慰活着的人。那是人类内心生生不息的文明篝火,庄严温暖热切,沉重却不失条理。它是告别,更是续接。这样的时候,人们内心的仪式感,总让一个人的离去成为一个可圈可点的精神事件。
  我们处在一部手机(电脑)在手,事事无忧的时代,随时随地可通过网络读自己想读的书,看自己想看的电影,做自己想做的事;随心随意地设想自己的生活,许多事,根本不用去等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人一起分享。我们的心习惯了自由,似乎没有什么能约束我们,所以我们开始变得散漫,变得随意,对待事情再也没有从前那种虔诚有致、如履薄冰的心境了。事实上,当一个人以谦恭的心态,将每一天都当作隆重的仪式,当作人生舞台上独一无二不容有差错的剧目来对待时,又何尝不会全神贯注,全力以赴?
  应该说,仪式感是对生活的重视,有仪式感的人,会将仪式感更多地体现在生活的细枝末节之中。比如出门前擦擦皮鞋,比如进餐时洗洗手,比如古人读书前的沐浴焚香等等。可以说,仪式是在制造一种认知环境;而仪式感,是营造良好的认知环境的先导。看起来繁复的仪式感,是一种内在和外在的约束,正是这样一种约束,让一个人能变得更从容、强大、有张力。
  仪式感所创设的环境,能把人与物区别开来,凸显人的尊严。比如穷得揭不开锅的杨白劳,欠着账也要给喜儿买上两尺红头绳,躲着债也要在年关买上二斤白面;再比如身在牢笼拒不投降的洪承畴在听到孝庄太后前来探视的消息后,不由自主就轻拂了一下身上的灰尘。再潦倒的人,只要內心存有一种叫仪式感的东西,他的世界依然会闪烁出炫目的光亮。
  “给生命以仪式感,生活才会给你以美感”。在特定的时刻,仪式感是潜意识中一个人送给自己的最好礼物。它没有功能价值,只有体验价值。它是一种内在的修行,让人拥有自控、庄严、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力量。
其他文献
《闫肃老人讲唐诗》一书,披露这样一则轶事:当年,毛泽东主席曾先后三次接见闫肃,而最后一次接见时,年事已高,说有个愿望,希望京剧《红灯记》里的李玉和要活下来,请闫肃能否把戏改一下。为此,闫肃闭关数十天,最后向毛主席汇报说:李玉和还是得牺牲,您要是让他不走,就让我走吧。  应当说,毛主席的心情可以理解,他的希望也不是没有道理。但《红灯记》是按事物内在发展逻辑、系统而完整的文艺创作,如果改变其中的重要人
期刊
浙江嘉兴有位姓郁的,以举人身份担任绩溪县令,是海瑞的属下。此人因为年事已高加之大腹便便,俯身抬身相当困难,因此,进见上司的时候唯独他一个人动作十分舒缓,腰板、脖子也是硬硬的。海瑞大喜过望,以为此人乃是朝廷里第一个刚正而能不为威武所屈的官员,并因此上疏向朝廷推荐了他,而对他的管理能力以及资历等均没有过问。  这则有些像笑话的故事,其实不是笑话,而是明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第二十二卷“海忠介抚江南”一章
期刊
米芾是历史上伟大的书法家,且在官场上清正廉洁、秉公执法,然而却因脾气古怪、放荡不羁,被人送外号“米癫”“米疯子”。  “米癫”的外号传到米芾耳朵里,他还不服气。有苦无处诉,有冤无处申。  终于,米芾逮住了一个机会。  元祐七年(1092)三月,苏东坡赴任扬州知府。苏东坡来,米芾走。本来在扬州做官的米芾,奉调雍丘任县令。苏东坡于是做东,招待朋友,顺便为米芾饯行。苏东坡虽然官做得不是很大,但人缘极好。
期刊
八思想就是旗帜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确立,为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全新的航向。改革开放的征程没有穷期。中国共产党人和亿万中国人民,高举旗帜,走在不断前进的道路上。  九改革时代英雄辈出  伟大的时代,必定是英雄辈出的时代。领导干部孔繁森、杨善洲、甘祖昌等等,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几十年如一日为解决粮食问题而潜心钻
期刊
为避免误读、误会,释义,便成了首要功课。“三杂”之杂,为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意,决非杂乱之杂……大凡杂文家,一定会有相应的知识储备、文体实践和人生阅历———如此之“三”以“三杂”谓之,不算离奇、搞怪吧?  “三杂”头一杂,叫学识杂。文、史、哲,首当其冲;法(律)、经(济)、科(学)……同样少不得。倘学识上忒“单纯”,操弄杂文便有点儿难了。  二是文体杂。杂文属边缘文体,杂文家很难“纯粹”,很难单以操
期刊
前些天,笔者回农村老家,和妻子孩子陪着母亲在场镇上逛了一圈,发现在挤满场镇街道两边的货摊上和商店里摆放的好些货品卖相不佳,特别是一些家庭生活必需品的质量堪忧,有些货品看起来已经非常老旧了,但仍旧摆放在摊位上和店里售卖,生意也自然冷冷清清,少有人驻足和问津。  在一处售卖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品的货摊前,各类货品随意摆放,大部分没有商标和合格证标识,个别货品一眼就能看出有明显的质量缺陷,但销售价格并不算低
期刊
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创始人之一、“中国原子弹之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三强之子钱思进,现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一次,他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外用中文向一群东方游客介绍质子对撞机的基本原理时,游客对于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在街头进行科普,很是好奇,当看到他的工牌上的“钱思进”三个字时,有人轻声问:“您父亲是钱三强教授吗?”他飞速回应一句“主要靠自己”,就继续他的科普了。  钱教授所说“
期刊
现今流行一句话,“这是个看脸的社会”,并为此专门诞生了新的词汇“颜值”,以此来评价和划分人的不同。按说这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现象了,各种方兴未艾的选美大赛,颜值担当的明星所从事的演艺娱乐的暴利行业,乃至于招工用人明确标出的要求“形象好、气质佳”,更不消说找对象的热门标准“高富帅”或“白富美”。对于颜值的过分迷恋和执著,渐成为整个社会的嗜好。这种对人外表要求的价值观波及开来,流行得那么自然自乐,似乎有
期刊
“穷养”与“富养”,是时下网上争论很激烈的一个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听起来似乎都有些道理,也都不乏例证支持,但誰也不能说服谁。主要有这样一些观点:“穷人孩子要富养,富人孩子要穷养”“穷养富养不如教养”“脸要穷养身要富养”“物要穷养心要富养”“儿子要穷养,闺女要富养”等等,不一而足。  穷养或富养,是一种教育理念选择,与家境没有必然关系。家境好,却有所节制,不愿给孩子多花钱、乱花钱,那也叫穷养;家
期刊
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  今年7月一名中年男子持刀作案,致两名女子一死一伤后,逃离了现场……这时一个网名叫“棉花糖”(真名邱波,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士)的女孩挺身而出,一边用卫生巾给伤者止血,一边请周围一个正拍着视频的男子给120打电话,然而,此人冷漠地拒绝了。想在旁边的米粉店坐一下,老板连声赶她们走。后来,“棉花糖”叫了出租车,与同行的表姐一起将伤者送到了就近的医院,伤者才因此得救。  我们的社会
期刊